思维可视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08 14:26李慧民印红梅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李慧民 印红梅

【摘 要】思维可视化具有让思维外显可视、让学生直观体验的鲜明特点。对于不同类型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特点和作用的差异化把握,能够精准地匹配不同生字的学习需要,继而达到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特征和分类整理规律,弄清所学汉字的“音形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和自主识字能力。因此,可将思维可视化应用在字源识字、字理识字、随文识字等教学情境当中,助力构建更加高效、更为活跃的课堂生态。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 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2-65-03

现行语文教材在小学阶段安排了3000多个汉字的识字任务,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分别需要认识1600个、900个、500个左右的汉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目标作了进一步界定,如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面对较大数量的识字任务和较高标准的识字目标,可尝试将思维可视化的图示技术和工具应用到小学阶段常用的字源识字、字理识字、随文识字等识字教学情境中,在汉字部件分析、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匹配、教学策略优化等方面形成一些有效的经验。

一、思维可视化的概念

思维可视化是一种让思维外显可视的图示技术和信息化工具,其最大特点在于具有很强的直观性、逻辑性、发散性和联想性。不同的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如桥状、树状、括号、气泡、圆圈、流程、双气泡、复流程等8类常见思维可视化的图示技术,分别侧重并擅长发展学生的类比、分类、拆分、描述、联想、排序、比较、因果方面的思维品质。在识字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可以借助图形、线条、色彩、文字等元素的多样组合,以及多宫格、时间轴、气泡图、树状图、流程图等多种图示形式,将汉字字形的构造特征、字音的声韵母特点、字义的基本范围和取向,直观地、有层次地呈现给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对于具体汉字字形、字音、字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认清汉字的字形、读准汉字的字音、理解汉字的基本含义。

“根据布卢姆对认知目标分类的六个层次‘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来说,‘知道‘领会只是浅层次的思考,而‘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才是与深度学习相匹配的高级认知层次。”[1]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对于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的应用,正是为了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继而推动学生进入应用、综合等更深层次的思考,发展高品质的思维。

二、思维可视化在识字教学情境中的具体应用

(一)思维可视化在字源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现行教材中的汉字多以楷书呈现,字源识字教学正是挖掘从甲骨文到金文、从小篆到隶书,再到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和变化方式,提供学生高效识字、正确写字的更多线索和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具体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进而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课堂效率。应用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开展字源识字教学,需要比较现代汉字与古代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的变化,其中又以比较字形的变化为主,引导学生发现现代汉字的简单化、笔画化、符号化,以及古代汉字繁杂化、线条化、图形化的总体特征。不同的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具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和教学作用,其中,“时间轴”或“鱼骨图”两种类型的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具有反映事件的时间进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节点的特性,与字源的演变过程高度吻合,更适用于字源识字教学。“只有充分明确学生发展的阶段差异、识字与写字活动的特殊属性以及不同的文字应用情境,才能合理划分以及精准表述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的水平层次。”[2]在字源识字教学中,对于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的应用,尤其需要创设与所学生字相警醒的文字应用情境,才能帮助学生达到“跳一跳”认读、识记更多生字的目标,继而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

例如在“国”字的识写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时间轴”这一类型的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直观呈现“国”字的演变过程(见图1),从中可以清晰反映不同时期“国”字的形体特征,再辅以相关历史典故的配套讲解,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读字音、写字形、明字义。从甲骨文到金文、从小篆到隶书,“国”字的形状和写法一直在变,如甲骨卜辞使用的是字形“或”,西周时期开始出现字形“國”,但始终没有离开“土地”的元素。其中,“或”字的部件“戈”取义军队用武器来保卫国土,部件“一”取义土地;“或”,取义本国人民拿着武器“戈”保卫土地;“國”字外部的大“囗”取义一个国家有四方疆土,内部的小“囗”取义一个国家的人口。由此,武器、土地、人口、军队、国界,构成了我国古代对于国家的朴素认知和自古以来的爱国情感。至于简体“国”字最后一次演变的基础形状(“囯”),则是由太平天国时期造字形成的,取义“王”居于一个国家的正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了体现人民当家做主,在“王”字基礎上加点成“玉”,最终形成今天的简化字“国”。在这一应用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开展字源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既识记了汉字,又增进了爱国情感。

(二)思维可视化在字理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表意文字,任何一个汉字的构成都有内在的道理和依据,其部件不是凭空产生、随意组合的。通俗地讲,字理指的是象形、形声、指事、会意等构字方法或理据。与此对应,字理识字教学侧重分解这一个具体汉字的构成部件,分析这一个具体汉字内含的构字方法,厘清其音、形、义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汉字构成理据的理解和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率地完成对于一个个具体汉字的识记和书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曾提出,汉字教学是要关注字理的,但什么时候讲、如何讲,这是一个大问题。[3]经实践,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品质,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普及字理识字能收到最佳的效果。但是不宜向小学生简单讲解和过度强调象形、形声、指事、会意的概念,而应结合具体生字,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或文字应用场景,帮助小学生对造字方法形成更直观的体验和理解。在面向一、二年级学生时,主要渗透“象形、会意”这两个字理;在面向三、四年级学生时,主要渗透“会意、形声”这两个字理;在面向五、六年级学生时,主要渗透“形声、指事”这两个字理。结合构字方法的特点和不同类型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的作用,在应用字理教学象形字“鱼”、形声字“阁”、指事字“刃”、会意字“孬”等过程中,应当灵活选用不同类型的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以求达到最好的识字记忆效果。

例如在教学汉字王国中占比最多的形声字时,可以分别聚焦形声字中表示声符的或表示义符的部件,应用“气泡图”进行集中识字,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教學“包”字家族时可采取气泡图这一类型的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见图2),带领学生集中识记“抱、鲍、饱、苞”与“袍、泡、跑、咆”两组共8个汉字,引导学生发现前一组的声母为“b”,后一组的声母为“p”,并采用“七嘴八舌”的办法组织学生自由组词,在“字不离词”的语境中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和词义。

(三)思维可视化在随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随文识字,顾名思义,即把所学生字放到具体的词名、语段当中,借助具体可感的语言情境,促进对于所学生字的理解,其本质是一个在读文中识字、在识字中读文的相互促进过程。随文识字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遵循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两结合、两促进”的规律,基本做法是先拼音识字,多多积累一些由图形演变而来的独体字;再随文阅读,把字义理解放在句意、段意理解之后,以独体字延伸组合出更多的合体字,带来边读课文边识字、多读课文多识字的结果。结合随文识字依托语言情境、提高诵读频次、增加识字线索、提高记忆效率的特点,可以采取“树状图”“圆圈图”这两类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开展随文识字教学,以期更好发展学生分类、联想为主导的思维品质。“图式理论将色彩、图像、联想等多种因素构成知识内容,取代了传统语言符号系统本身的枯燥乏味,进而形成新的认知单元结构。”[4]这说明思维可视化的应用可以明显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也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组词连句、编顺口溜、利用偏旁归类识字等办法,一次性识记、阅读一组生字。

例如在随文识字教学“辶”旁组字时,教师可选用“树状图”这一类型的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见图3),引入编写的儿歌,带领学生边识字、边阅读,形成对于“这、返、近、迎”等11个“辶”旁生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的全面掌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第三学段(5~6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一切技术都只是为了更好更快更高效率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的融合应用也不例外,因此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由于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受制于篇幅和教学实践的差异,本文的研究和实践的案例并不能穷尽所有识字教学方法,也不能介绍全部类型的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因此本文的阐述和案例只是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个例子”,以期给语文教师带来启发,推动更好地完成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对于集中识字、字族识字等其他识字教学方法,以及逻辑图、组织结构图、括号图等其他类型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语文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具体的识字写字任务,坚持效果导向,服从现实需要,选择恰当类型的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和适合的识字教学方法,以期帮助学生更高质量完成认清汉字的字形、读准汉字的字音、理解汉字的基本含义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敏,国微.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路径的优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8):37.

[2]姚林群,李杨茹,刘畅.小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要素、水平及评价指标[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2(6):86.

[3]栾贻爱,吕健伟.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识字写字教学路径的转变[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3):42.

[4]高菊.思维导图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牡丹江××小学低段为例[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22:53.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思维可视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