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西路军在永昌的统一战线工作

2024-05-08 23:41周鹏飞蔡洁茹
西部学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历史意义永昌

周鹏飞 蔡洁茹

摘要:红西路军转战永昌期间,广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动员社会各界进步力量,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推进抗日运动,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红西路军永昌统战工作产生的具体成效:(一)组织支前,为部队补充给养;(二)极力救援离散东返的西路军人员;(三)主动安葬、祭奠革命烈士。红西路军永昌统战工作的历史意义:播撒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树立了军民团结的典范,增进了永昌人民对党和红西路军的感情;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关键词:红西路军;永昌;苏维埃政权;统一战线工作;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K264.4;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8-0123-04

On the Unified Front Work of the Red West Road Army in Yongchang

Zhou PengfeiCai Jieru

(School of Marxism,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Abstract: During the Red West Road Armys fight in Yongchang, it did a lot of fruitful work such as widely propagation of the political opinion of the Chinese united front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mobilization of the progressive forces of all walks of lif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nty-level soviet regime and promotion of the movement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united front work of Red West Road Army in Yongchang produced specific results: (1) organizing support for the front and replenishing supplies for the troops; (2) rescuing the West Road Army soldiers who were separated and returned to the east; (3) taking the initiative to bury, pay tribute to the martyrs of the revolution.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of the Red West Road Army in Yongchang is: (1) sowing the seed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2) setting up a model of civil-military unity to enhance the feelings of the people of Yongchang towards the Party and the Red West Road Army; (3) pushing forward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united front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Keywords: Red West Road Army; Yongchang; Soviet regime; united front work;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第二次國内革命战争后期的1936年11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支。1936年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向西渡过黄河。随后,第九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也渡过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河东敌情变化,计划终止执行。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令过河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军政委员会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的命令,负责接通国际路线,争取苏联物资援助,率领余部西进至甘肃河西走廊永昌、山丹地区,开辟甘北抗日后方,创建了红色革命根据地,这是一段艰难竭蹶而又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历史。红西路军转战永昌期间的统一战线工作扎实有效,成果卓著。

一、红西路军永昌统战工作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形势影响

共产国际和苏联军事援助中国红军的想法对党中央制定战略方针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伟大的一部分。”[1]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中国红军在经济和军事力量上处于劣势,受到国民党的围剿,必须北上打通接受苏联物资的道路,更快地壮大自身实力,况且苏联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中国红军接受军事援助后尽快发展起来,在东方抗击日军,减轻苏联远东边境的压力。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通过苏联红军情报局调查中国西北地区的情况,考虑具体援助中国红军的可能性,形成了《关于中国西北边疆情况的报告》《关于内蒙古一般情况的报告》等材料。报告认为:“接通中国西北乃至与苏联的陆上联系,有两条路径。一是从苏联经过新疆哈密进入甘肃西部地区,一是从苏联经过外蒙进至绥远定远营接通宁夏和山西。”[2]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分析全局形势后,制定了宁夏战役计划。随着绥远抗战爆发,共产国际与苏联方面要求改变援助中国红军的地点,宁夏战役计划也因此被搁置。1936年11月3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改变援助地点:“……现已经决定目前不采用从外蒙帮助的方法。同时,我们正在研究经过新疆帮助的方法。如果我们将约一千吨货物运到哈(密),你们曾否可能占领甘肃西部来接收?并请告如何接收办法及你们采用何种具体运输。”[3]369这份电报使红四方面军最终确定继续向西行进,穿过河西走廊,接通新疆接收物资。

(二)国内政策变化

1936年10月下旬,西渡黄河的红四方面军由徐向前、陈昌浩率红三十军、九军、五军占领景泰县一条山、五佛寺一线,此次军事行动意在配合河东红军行动,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

随后根据红军总部指示精神以及红四方面军认为“大靖、凉州地区人粮较丰。以后筹资扩红都有办法。”“现决在甘、凉、肃、永、民创立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永”。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制定了《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11月6日,徐向前、陈昌浩、李卓然向中革军委报告部队的行动纲领和具体部署。11日渡河的红四方面军,经党中央批准决定组成红西路军,向河西走廊进军。

部队立即调整为“一字长蛇阵”迅速西进,1936年11月21日,红西路军暂时选择在永昌县城内驻扎。红西路军向西进军期间,11月17日,陈昌浩、徐向前向党中央和红军总部汇报部队的行动部署情况,提出部队决定打通远方并争取在甘、凉、肃等地区建立根据地,部队主力须疾速西进。随后三天,党中央、红军总部电示陈昌浩、徐向前。

“我们已告知远方,但恐物资准备不及,如使东面地区为毛炳文过早占去,红军回旋地狭小不利。我们意见在现地区留住一时期:加紧军事训练,恢复体力,检查政治工作,教育每个指战员会做群众工作,与人民发生良好关系,严整政治纪律,建立会计给养制度,使尔后和远方同志见面时焕然一新。”[3]425“你们的任务是在永昌、凉州、民勒、甘州地区创立巩固根据地。”[3]431

从上述电文看出,党中央、红军总部要求红西路军暂停西进,就以永昌、山丹为中心,建立甘北抗日根据地,休养部队,筹资扩红;一面做好向黄河东面回旋准备,一面也要等待机会是否继续西进,红西路军要做好机动工作,随时开拔。

红西路军暂时选择永昌地区驻扎,建立河西地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河西走廊地处偏远,政治经济落后,受国民党反动派单一宣传的欺骗,大肆散布红军来了“共产共妻”“杀人放火”谣言,当地许多群众最初见到红西路军有恐惧、敌视情绪,纷纷加固院墙、转移财产、携眷躲藏,一部分人甚至选择跪迎的方式欢迎红西路军进永昌城。红西路军由此展开相当规模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深入宣传红军的性质和宗旨,以及红军和穷苦百姓是一家的道理。

二、红西路军永昌统战工作的主要内容

1936年11月,红西路军总政治部选派一批富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干部、战士进入永、凉城乡各地,展开统一战线工作。红西路军占领永昌后,在部署、加强军事防务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的同时,总部立即派出得力干部投入到宣传工作中,消除反共宣传的影响,劝导群众回归故里,以扭转混乱的局面,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城乡各级苏维埃政权,开辟河西革命根据地。

(一)多种形式宣传统一战线政策

红西路军一进入永昌地区,便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说:“红四方面军有个好传统:部队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都是我军张贴的传单和涂写的标语:街头巷尾,均有指战员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宗旨,景象好不热闹!”[4]张贴标语和发放传单是红军宣传工作必不可少的方式。红军途经八坝、六坝、东寨等地和县城一带人口较集中地区,张贴由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署名的布告。天寒地冻的季节,墙头出现了醒目的标语:“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红军是救国救民的红军!抗日红军买卖公平!”战士们不畏严寒,用胡麻草、油草辫扎成火把,一面烤手,一面烤化冻硬的刷子不断刷写宣传标语。

其次,在通信工具极不发达的情况下,组织集会是进行宣传教育的最好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一种经常性的工作。经由总政治部和九军、三十军各部队宣传部门指战员多次组织,在县城钟鼓楼附近、东街会馆戏台、家庭院落等多处召集群众会议。

红西路军进城后的第四天(即11月23日),分布在各街道做群众工作的红军干部组织邀请各界人士代表近百人召开会议。由红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和总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先后发言。李卓然说:“各位父老兄弟,抗日红军是为全中国人民谋求幸福、自由的。请给大家讲明白,要动员逃跑出去的人回来,安心务业,该干啥的就干啥,红军永远不会走。”[5]49他希望永昌民众消除思想顾虑,放下对红军敌视和怀疑的态度。

面向西北地区文化程度较低的普通民众,部队创造性地对地方传统曲目进行了革命化的改编和排演。在县城四隅还发动数十名儿童组成了儿童团,在红军政治部的青年部门的具体领导下广泛开展活动,主要是队列训练和学习唱歌、练习军乐(如打鼓吹号等乐器)、排练秧歌、变换队列动作等。新编的儿童团也走上街头进行政治宣传,跟红军一块儿用餐。打饭前,儿童团员站列整齐,排在红军队列前面唱歌。“我们至今熟记的歌词:这些饮食是人民供给,我们应该为民努力。帝国主义国民之敌,救国救民吾辈天职。”[5]45

(二)多种渠道团结一切进步力量

红西路军转战永昌后,开展大量工作,旨在建立一个争取社会各界、各族进步人士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群众的日益觉醒,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央书记处指示,决定以永昌、山丹为中心建立根据地,遂派地方工作部的干部一面继续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一面筹备建立各级人民政权。12月5日,在永昌县城召开了永昌区(县级)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红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以及许多军政干部出席了大会。西路军在访贫问苦基础上,提出候选名单。大会代表分四个选区充分酝酿讨论苏维埃政府候选人名单,选举产生了由手工业工人、农民、红军和社会各界代表13人组成的永昌区(县)苏维埃政府委员会。

红西路军虽然处于任务多变的险恶环境下,但仍利用行军作战空隙与地方政府一起开展地方工作。他们支持发展工商业,以“实现群众利益来发动广大回汉群众,保障和巩固根据地。”红西路军自身粮食严重短缺,仍将从土豪劣绅手中搞到的粮食钱物的一部分分发给当地贫困老百姓,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仅南湾王中文一家就搞出粮食二三千石之多。帮助红军征集、没收了大批粮食、清油、布匹、被服、衣物、皮毛、毛毡、食盐以及黄金、白银、烟土、钱币等,补充了红军给养,接济了贫苦百姓生活。”[6]红西路军对那些敵视共产党和红军,造谣惑众挑拨离间破坏军民关系的地主恶霸、土豪劣绅及国民党地方政府官员进行了训导和惩治。这打击了敌对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团结教育了大多数人,保护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红军的统战工作。

三、红西路军永昌统战成效的具体表现

(一)组织支前,为西路军补充给养

红西路军是一支长期征战沙场的疲惫之师。三过雪山草地,与敌无休止作战,后又孤军进入河西走廊纵深地带,前无接应、后无增援,在极度的困境之中,广大指战员得到永昌人民的大力支持。永昌县苏维埃政府动员社会各界为红西路军征集粮食、被服、布匹、钱币。

“在盛产畜产品的城郊水磨关、新城子、红山窑一带,社会各界向红军捐献了一批皮毛、烧煤、柴禾。县城内各工商字号向红军募捐了一批布匹、棉花、钱币、纸张。城乡群众还为红军制造军械弹药捐献了一大批急需的金属和碾制火药的硫、硝、碳等材料。红军在加固城头防务和各据点的鹿砦时,各地群众毫不吝啬地捐献出家具、木料给红军使用。”[7]

(二)极力救援东返的红西路军人员

梅家寺农民梅发生在红军驻守永昌城西一线时,为红军磨面时结识了红西路军供给部门负责粮秣的四川籍干部祁科长。不久,祁科长失散途经梅家寺来到他家中。此时正是敌人搜捕红军失散人员风声最紧的时期,梅将祁藏于家中,休息了三天。临走时,为其更换了破烂衣服,并送给帽子及干粮。

原红三十军军部书记赵国威,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公安干校校长、党委书记,在与部队失散东返途中,受到永昌群众大力资助顺利归队。1985年12月,当永昌调查人员去找他时,因中风正在北京中日医院住院治疗的赵国威老人,“谈到西路军兵败祁连山和东返途中沿途人民群众掩护资助红军伤病失散人员的情景时,感慨万分,老泪纵横,不停地说,河西的老百姓太好了!”[5]166

(三)主动安葬、祭奠红西路军烈士

红西路军在永昌与围追堵截之敌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十次,虽然给敌以重创,但自身也受到很大伤亡,数以千计的烈士遗体分布于各个战场及村庄旷野。永昌人民目睹种种凄惨情景,不忍心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躯体暴尸横野,自发组织起来,将一具具烈士遗体做了清理安葬。八坝、东寨城、东十里铺一带是红军多次与敌厮杀的重点战场,遗留在这一带的红西路军烈士遗体,均由所在地人民群众车拉人抬做了安葬。“八坝战斗后被遗留和转移到七坝何庄的七八十具红军战士遗体,由这里的群众掩埋在何庄南面的河岸坡下。”[5]173

安葬红军烈士遗体的地区,永昌人民按照地方风俗,每逢过节,在祭奠自己亲人的时候,也从没忘记祭奠红西路军烈士忠魂。人民群众的这些行动充分表达了对烈士们的敬仰、哀思和怀念。

四、红西路军永昌统战工作的历史意义

统一战线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是一种策略,还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施的一项总体性战略,红西路军在永昌地区的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播撒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各级苏维埃政府成员和不断涌现出来的群众骨干,汇聚成一批有生力量,走街串户宣传红军和天下穷苦百姓是一家,要让永昌民众真正当家作主,同时号召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这为封闭落后的西北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动摇了反动统治,破除了封建落后思想,在河西地区留下了宝贵的革命印迹。

第二,树立了军民团结的典范,增进了永昌人民对党和红西路军的感情。让回汉群众切身感受到红西路军不同于国民党军队和马家军,是一支训练有素、英勇善战、富有地方工作经验的英雄軍队,给广大民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并且短时间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永昌人民在后方战场搜集情报、抢救伤员、动员青年参军等方面支援红西路军西征,以及随后在护送红西路军东返时都做出了贡献,共同演绎了军民团结共同对敌的光辉历史。

五、结束语

红西路军的历史无疑是豪迈而悲壮的。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强调:“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8]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1.

[2]秦生.红西路军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5.

[3]郝成铭,朱永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4]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43.

[5]中共金昌市委党史研究室.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

[6]秦生.红西路军征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180.

[7]秦生,高兴国.红西路军纪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119.

[8]习近平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EB/OL].新华网.(2019-08-21)[2024-01-2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8/21/c_1124901801.htm.

作者简介:周鹏飞(1977—),男,汉族,湖南邵阳人,博士,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蔡洁茹(1999—),女,汉族,甘肃张掖人,单位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责任编辑:杨超)

猜你喜欢
历史意义永昌
The influence of collision energy on magnetically tuned 6Li–6Li Feshbach resonance
书画作品鉴赏
书画作品赏析
国画作品赏析
《水浒传》中招安的历史意义及结局的必然性
毛泽东学生时代的农民观及其历史意义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延安整风”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红色娘子军的成立、名称由来以及历史意义
试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历史特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