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的新巢(外一题)

2024-05-08 00:26陈宝全
飞天 2024年5期
关键词:苹果园苹果树燕子

陈宝全

我曾想,燕子的飞翔一定深深地影响过麻雀的心灵,它们走南闯北,翻山越岭,见过大世面,有着极其优美的飞翔姿态和不同于一般鸟的高贵气质。它们穿着美观大方的燕尾服,站在电线上歌唱,让麻雀肃然起敬。

燕子看上去精明能干,可麻雀傻乎乎的。据说长期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就是这样。燕子吃北方的虫子有劲,吃南方的虫子聪明,为此,它们不惜长途跋涉,在南北之间往返。乡下人曾夸燕子是吃飞食的,它们在疾速飞行中张开嘴巴专吃飞虫,而麻雀什么都吃,种子、草籽、昆虫,甚至与猪争抢残汤剩饭。

人们喜欢燕子,也喜欢像燕子那样追求不一样的生活。

邓清玉,吃着四川遂宁市大英县农村老家的大米、红薯、橘子、柚子长大,稻子是那片土地上的精灵。那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温暖如春,燕子经常出现在她的头顶。她曾想,天上是不是也有几亩良田,燕子学着人春播秋收,中间空闲的那一段时间没事干,出一趟远门打工去了。

也许受燕子启发,她从职业学校电器专业毕业后,先到长虹电器厂打工,由于工资低,来到了甘肃省会兰州,做推销酒的营生。那时,静宁县李店镇店子村的小伙子李长宁在兰州张苏滩果蔬市场拣苹果。他们干着各自不同的事,生活轨迹好像离得很远,难有交集。相似的地方在于他们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人介绍他们认识了。邓清玉上学时吃过静宁苹果,她有意无意地记下了苹果箱上几个大大的“静宁苹果”字样。遇见李长宁,那几个字欢快地从记忆里跳出来,让他们的交谈变得轻松愉快。

在生活上,人其实比燕子要幸福得多,坐在北方足不出户能吃上南方大米,生活在南方也能轻而易举吃上北方面条。燕子不行,为换一下口味,要付出更多努力。

燕子的行动是聚室齐飞,她不是,她是孤身一人。她的父亲哪能不着急,亲自来到店子村,虽然李长宁家早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万元户,但他还是感觉这里偏僻落后,担心孩子吃惯了米饭咽不下面条。她像一只执意北上的燕子,老人哪能扭得过。婚后,她一头扎进果园,开始了十六年光阴的果园劳作。她发现苹果好吃难务,老家的橘子树也要修剪,但相对于苹果树来说比较简单,劳动强度也不大,可苹果树把人一年四季吊在上面下不来。她像燕子一样五六点起来忙碌,燕子有午休的习惯,她没有,燕子七点左右回窝歇息,她还在地里忙活。

现在,他们不务苹果树了,承包给村子里的人。李长宁开了一家果业公司搞代办,还建起果库搞苹果贮藏,代办费和果库出租费一年收入十多万元。邓清玉一边在城里看两个孩子上学,一边在手机上搞货运,货运生意也不错,到苹果销售旺季,每天要调三四辆车,每辆车收入一二百元调车费,年收入也在十万元左右。

南方是邓玉清的娘家,她去一趟南方的家需要好几天时间。坐高铁四个小时,自己开车十个小时。她的老人不习惯吃面条,但对苹果显然情有独钟,所以,他们经常给老人寄一些,每次收到苹果,老人像又见了女儿一面那般高兴。

别看小小的燕子,它们很会生活,比如建造的房子就比麻雀的高级,讲究。还对要落户的人家特别挑剔。我的邻居家有个和我同龄的大男孩,比我淘气,他把家里的燕窝捣了,结果把人家惹恼了,喊来一大帮燕子报仇,燕子不像麻雀嘰叽喳喳乱成一团,胡叫乱骂,而是在电线上整齐地排成一绺,一只接一只地叫骂,很有秩序,听上去骂得大概不是脏话。好像燕子家族还开了个会,决定以后谁都不能到他家的屋檐下筑巢。

我估计燕子从南方往北方飞的半路上就在做梦,梦见一户好人家、遇上一个好搭档,日子才过得舒心。我以为女人像燕子天生爱做梦,其实男人也做呢。人开始相信燕子的选择,燕子去的地方一般不会是差地方,即便是差地方,也一定是好人家。这些年,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燕子一样喜欢我们这个长苹果树的地方。一个叫刘念的男人,在四川荣县新桥镇麻柳场的农村生活得好好的,也想到北方吃面条、吃苹果,长长力气。起初,他在药品批发行当里干,干得挺不错,当着平凉片区经理,招业务员时和仁大镇刘川村小湾社的侯月慧相识,二人两情相悦结了婚。

婚后,他发现静宁苹果在全国很有名气,人们在苹果树下过着富足的生活。他们改行务苹果,在侯月慧的娘家栽了十六亩苹果树,平时由侯月慧的父母看着,他们只在疏花、匀果、套袋、采摘这样的大忙节点上回来帮忙。还在四川老家建了八亩橘子园,由刘念的哥嫂管理着。他们两个重点搞苹果和橘子的贩运,把这儿的苹果拉到四川,回来时也不让车空着,拉橘子回来卖。车还在路上跑着呢,侯月慧在微信上已经呼朋唤友,把橘子要来的消息散布出去。

麻雀之间经常因小事叽叽喳喳地吵架,燕子从来不,忙着生活。他们两个比燕子忙得多,燕子一年南北往返一次,而他们要不停地跑,好像一旦停下来,生活便没了着落,心没了底。

燕子飞得再远还会回来,因为这里的屋檐下有它们的童年和梦。燕子往回飞的时候,从我们这里嫁出去的郭慧慧带着她的男人李小强也回来了。山顶风大,呼呼的风声中,李小强和他的朋友在新植的果园里给小树苗浇水,他用三轮车把装满水的大塑料桶拉到地里,找个地势高的地方停稳当,用细水管接上水桶,水自流而下,快乐地奔向小树苗的根部。这个外乡人,在杨店村生活了将近十年,还操着甘谷老家的口音,说出来的话像被风刮成了几绺,分着岔往耳朵里挤。稍不留神,错过一绺,就听不懂了。

李小强和郭慧慧在新疆库尔勒一家甘草霜厂干活时相识相爱。婚后,他们在李小强的老家甘谷县谢家湾山庄生活,平日里种花椒、柴胡、党参一类的药材,还种小麦、玉米、油菜。生活不是很富足,但也过得去,他们原计划这样过一辈子的,苹果园里长大的郭慧慧心想再也摸不上苹果了。几年之后,郭慧慧突然收到了一份迟到的“嫁妆”。当过教师的父亲郭中信,退休后务着十亩苹果园,苹果园里的繁重劳作,让老人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把苹果园给了女儿。

苹果园的收入全归李小强两口,去年苹果卖了十四万,他自己还当苹果代办,挣了两三万元。甘谷的地由李小强老人种,李小强和郭慧慧成了两栖人,哪边有活往哪边跑,刚开始搭乘班车来回跑,现在开着小车跑。也像燕子,在不断的奔跑中讨生活。

不是所有的燕子都会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长大了,终究要离开这个屋檐去另一个屋檐,它们中的一些远离旧屋檐,飞到更远的地方,而有的则喜欢就近垒个窝,继续过原来熟悉的生活。只是,它们鸣叫着打招呼告别时人们在干别的事,没有认真听,等干完手里的活,突然想起时它们已经飞走了。

庄浪县万泉镇徐城村的韩芳红、韩娟就是这样的两只燕子,害怕飞远了不习惯,姊妹两个在我们静宁找到了一个和自己老家差不多的庄子——治平乡朱堡村三方庄。万泉的河和门前的李店河干着同样的事,把一块块方石头磨成了圆石头,越磨越小。她们在这里过着在万泉没有过完的生活,喜欢养鸽子的韩芳红养了鸽子,帮助她还原娘家的生活场景。万泉的地里长着苹果树。

十多年前,她俩在常津公司包装苹果时,遇上了村子的两个人,分别是开叉车的朱牵虎和开拉板车的朱小亚,韩芳红嫁给了朱乾虎,韩娟嫁给了朱小亚。她们像两棵叫韩芳红、韩娟的苹果树,从徐城村移栽到三方庄。她们一起说家常,一起干活,有时还一起回娘家。虽在两个屋檐下,却都过着同样的好光阴,比如房子,一家是二层楼房,一家是轻钢别墅。每有客人来访,她们会端上甘甜的苹果款待,笑容一直挂在嘴角。我建议她们在屋檐上支个小平台,说不定哪天,娘家那边的燕子会来筑巢,陪她们一起生活。

天氣转暖,燕子飞回来了,去年的小燕子也已长大,还带着外地的燕子回来过我们这儿的生活,它们在果园里飞来飞去,会不会尝到蝇虫身体里隐藏的果香。好在麻雀们也不排外,还是那么喜欢看燕子飞,或者它们的梦想从来不曾磨灭——等以后日子好过了,也要像燕子那样穿一套燕尾服。

他们、她们,燕子一样不惜长途跋涉,向着这片长满苹果树的家园展翅飞来。飞来飞去,怎么也剪不断和这片土地的交情。

鸟儿对谈录

成纪文化城的人突然多起来的时候,树上、电线杆上的鸟儿也多了起来。人聚在一起像要整什么大事,但再多的鸟儿聚在一起也整不出什么事,人一点儿不担心。没有人关心它们在干什么,更没有人知道它们聚在一起会谈讨些什么。人经常听到鸟儿在叫,不知道在叫什么。

果地静宁,每年十月举办苹果节,最好的苹果被拿到节会上展示,也有一些乡镇没有苹果,在自家的展台摆上早酥梨、洋芋、玉米、谷穗、南瓜等土特产来炫耀。哪些是最好的苹果,果农说了不算,有专门的人到各个村子里选拔,选上的还能得奖,要么是农具,要么是化肥,要么是钱。奖什么不要紧,他们看重的是种苹果给他们带来的荣耀。

各地的鸟儿看着人高高兴兴地进城,也飞到成纪文化城。人们在展厅里热血沸腾、指指点点时,外面的鸟儿们没有闲着。炫耀是人和鸟儿共同的天性。

来的鸟儿都是麻雀,这种鸟和人走得最近,打不走骂不远。其他鸟儿没有耐心和兴趣跟人耗下去。惹了喜鹊家里来亲戚再不提前飞来通报一声。猫头鹰远离人的住所,半夜听到“咿呜咿呜”报丧似的叫声,人会心生厌恶。“现黄现割”鸟儿只操心割小麦的事,好像世上的其他事儿都不是事儿。黄鹂专心在枝头歌唱,全部精力用在了研究自身的演唱技巧上。啄木鸟好像从来不知道休息和娱乐,据说这种鸟晚上休息时的姿势也是白天劳动时的样子,它们天生是一些趴在树上的农民……只有麻雀,围绕在人的周围,除了抢点吃食,还总想掺和人的事。

城川的麻雀说,我们有个地方叫张家沟,现在叫35°苹果谷,谷里有一颗天大的苹果,这颗苹果没有结在苹果树上,而是直接从地里长出来的,没有哪棵苹果树能结得出挂得住这么大的苹果。可是这颗天大的苹果皮太硬,啄了好几天也啄不烂。再好的苹果我们也吃腻了,要是这个大苹果里面装满粮食该多好,打开一道口子,沟里的鸟儿吃三四年都不成问题。

贾河的麻雀附和道,我们也有几颗比太阳还大还红的苹果长在地埂上,吓得埂子上的草跑远了,它们中的几颗正鼓劲往出长呢,多半个身子露在外面。有几颗已经完全长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害怕从山上滚下去,空中伸来两只绿色大手捧住了,那两只手一点也不吃力,一直捧着。如果放下,上山的路非被堵死不可。要是能抱到苹果展厅里,肯定能获大奖。

余湾虽是偏僻之地,但不代表这儿的麻雀孤陋寡闻。它说,傻瓜,那是铁皮或者泥做的假苹果。它们的村子有个人担着一担大苹果,比树上结的苹果好看。但这个人很奇怪,站在那儿不走也不放下担子缓着。它们看着担得吃力,想吃上些给他减轻负担,啄了一嘴满口是泥,才知道是人用泥捏的假苹果,担苹果的那个人头上一滴汗珠也没有。我们都被人忽悠了、欺骗了。

哦,原来是这样。

城川属于城乡接合部,这儿的麻雀在城乡之间来回穿梭,见识自然不在其它麻雀之下。说它们有一棵比人住的六层楼还高的苹果树,苹果一年四季长在树上。晚上,别的苹果都睡觉了,这棵树上的苹果眼睛熬得通红,也不眯一下。冬天那么冷,树叶还绿油油地,苹果红彤彤地。

这是采用高科技仿真技术塑造的——天下苹果第一树。它是一棵有文化内涵的苹果树,树高19.9米,取“永久”之意。胸径15.8米,寓意静宁苹果产业永远健康发展。88颗苹果,象征着静宁人民依托苹果发家致富的美好愿景。有趣的是这棵大苹果树身上还长着36棵真正的小苹果树,像一个母亲怀里抱着36个憨态可掬的小娃娃。它们还小,对高处的生活充满担忧,加上恐高,成长得速度看上去有些缓慢。春天,它们也会开几朵小花,但还没有力气长成果实,我们期待着它们长大的那一天。

新店的麻雀说,我们的苹果也是有文化的苹果,一些诗人长在我们的苹果上,他们都给新店的苹果作过诗。它们还说,有个叫周所同的诗人来过苹果园,我们见过他,清瘦,跟苹果上的名字一点也不匹配。他的名字在扁圆的富士苹果上越长越富态,我们都想给主办方提提意见,应该把这位老先生的名字贴在瘦长的花牛苹果上可能更贴切、更形象。其他鸟儿都笑出声了!

它们还集体朗诵了诗人阳飏写的诗,以此来证实这件事真实地发生过。

面对这一颗刚刚从树上摘下来

生长着我名字的苹果

有点不知所措

像是——镜子外的人

想要握住镜子里的手

像是——這一树的苹果

全都是我的兄弟姐妹

像是——请允许

这一颗生长有我名字的苹果

重新回到树上,俯下身子

表示对这块土地的感激

它们还说,因为这些诗人,我们的苹果有了非凡的文艺气质。果农们早为他们在苹果上贴了几副苹果象棋,他们在苹果园里比赛……

余湾王坪的鸟儿干咳两声,清清嗓子说,我们的苹果上早就长过有学问的人,不光有诗人,还有歌唱家、舞蹈家、书画家。他们在苹果上晒太阳、听风品雨,好不自在。秋天,他们专门跑到苹果园为我们唱歌、跳舞,欢乐了一整天。

城川的麻雀什么没见过什么没经过,骄傲地说,我们的苹果上不但长着诗人的名字,还长着诗人的脸谱,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来采摘的诗人兴奋坏了,几个男诗人偷偷摘了几个长着长头发的女诗人头像的苹果,拿回去慢慢端详。有个男诗人当着女诗人的面要吃长着女诗人头像的苹果,还问人家女诗人,从哪下嘴好呢?被女诗人给了两拳头。

惹得麻雀们一阵大笑。

几只三合的麻雀飞很远的路程专门来看热闹,三合的土地上没有苹果树,它们弱弱地问,苹果好吃还是麦粒好吃?先前还滔滔不绝的麻雀们全愣住了。一只麻雀说,我们这几年以食草籽活命,它讨好似地对三合来的麻雀说,好多年没吃麦粒了,明年来时能不能带两把,我拿最好的苹果换。

苹果让人富得流油,可它们的日子倒过得干巴巴地,一点不滋润。它们无法像人一样在集市上买到粮食。有了这些年的经历,它们尽管生活困难,但不再像以往糟蹋粮食那样糟蹋苹果。

最近几年,各种吉祥的字都往静宁苹果上跑。鸟儿飞得口渴,想在果园里啄几嘴苹果,忽然发现苹果上长着字,吓得不敢啄。它们虽然不认识字,但知道这是人念的东西,村庄里总有学生把不用的书丢在窗台上,起初,鸟儿以为是蚂蚁爬在纸上,使劲用嘴啄,结果一个也啄食不了,它们飞远看着,上学的娃娃拿上念得津津有味,才发现书上有胳膊有腿的东西不是蚂蚁,是字,后来再不敢啄了。

今年,好多外地的人把他们的苹果也带到了成纪文化城的展厅,他们那儿的麻雀还不知道这么大的盛会,也许明年知道了,也会来。我老家仁大的麻雀也没有来,那儿的苹果在即将成熟时,遭遇了冰雹灾害,苹果树和苹果受了重伤,麻雀和人的心情都糟糕透了。

细心的治平麻雀发现了,它告诉今年新来的麻雀,仁大的麻雀在去年的谈话会上可是出尽了风头,它们那儿的苹果膨胀期,人们举办了一场苹果园里的拔河比赛,人用劲拔时,枝头的苹果也在鼓劲助威,由于用力过猛,没把持住,个头比任何一年长得大,仁大的苹果一举夺魁。

众麻雀哈哈大笑的时候,天色将晚,也该散了。治平的麻雀给贾河的麻雀交代,明年再来时记着把仁大的“亲戚”喊上。说完,拍打着翅膀齐刷刷飞了,像一粒粒种子,撒向天空。

责任编辑 韩 露

猜你喜欢
苹果园苹果树燕子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燕子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做一颗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燕子
燕子一家
苹果树
寒富苹果园周年工作历
“苹果树”大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