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列珠玑 不一样的烟火

2024-05-08 07:23罗学敏
博览群书 2024年3期
关键词:沈阳商家商业

罗学敏

上世纪90年代初,我第一次在沈阳过春节。大年初二,到北行农贸市场去买菜,结果大厅关门。只有几个裹着大衣和围巾的小贩,蹲在大厅门口卖菜,棉被包裹着的菜筐上面,搁着一小截芹菜或黄瓜做招牌,那一点点的新绿,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作为一名记者,我特别关注有关老百姓菜篮子的新闻。那时候每当逢年过节,报社都会组织关于副食市场节日保供应的报道,什么节日菜肉蛋奶供应量、销售渠道、商品价格、今年又有什么新品种啦,都是报道的重点。不知道从什么時候起,沈城超市、农贸市场新鲜的蔬菜水果琳琅满目,报纸也不再报道保供应、新品种的新闻了。

如今3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关注沈阳的商品市场,但关注点已然不同。刚到沈阳的时候,报到时还要办粮食关系,到粮站去买粮要拿粮本,其中规定每月可买粗粮多少斤、细粮多少斤。但很快这个粮本就不用了,到粮站或市场上买什么粮随便。当时不觉得有什么,现在想起来才知道这个变化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假如你问一个沈阳人,最能感受沈阳烟火气的地方是哪里?不同的人会给你不同的答案,大概率都会提到中街、太原街、西塔街、皇寺庙会、彩塔夜市、小河沿早市、蒲河大集等,还有人会说夏天的沈阳,大街小巷的烧烤店烟火气最浓。在这些地方,人们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一幅幅人潮涌动、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图景。

其实,沈阳这座城市的商业繁华,还有很多场景是我们平时不容易看到或注意到的。比如午夜的十二线、北大营、八家子等各大副食品批发市场,场院里停满货车,大厅灯火通明,一片繁忙;浑南、沈北各大电商基地,货物如山,码垛机器人、分拣机器人24小时不停地智能分拣;桃仙机场货运航班密集起降,大成站货运列车装缷繁忙,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一列列货运列车满载待发;每到年底,银行、税务部门的结算中心彻夜忙碌,汇总一年的消费数据……

这些繁华的表象背后,有着沈阳作为东北商业中心的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回顾城市历史,我认为沈阳成长为东北商业中心城市,得益于七次重要的历史机遇——

第一次是2300多年前,中原政权首次在这里建立城市,使位于东北地区水陆交通要道的一块边鄙之地,一跃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军事障塞城市,随后设为县治,大量军队和汉民的迁入,开启了这里的市井商业生活。

第二次是辽代初年阿保机建立沈州城,沈州作为节度州,又曾是辽太宗的斡鲁朵(宫帐),是东北地区多民族聚居的重要商贸城市。金代沈州城是东北地区仅次于东京路(今辽阳)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繁庶,工商业发达。到元代,沈阳由州城升格为路城,驿路发达,城乡经济、与中原地区的商业贸易活跃。

第三次是明代建立沈阳中卫城,大规模屯垦和辽东马市的繁荣,给沈阳商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沈阳临近开原、抚顺、广宁(今北镇)马市,又位于南北贸易和女真各部进京朝贡的必经之路,商贸兴旺,成为东北地区除辽阳、广宁两镇城之外最重要的商业城市。

第四次是大约400年前,后金迁都沈阳,皇太极在此建立大清王朝,并扩建城市,建立四平商业街(今中街),将沈阳由过去的县城、州城、路城、卫城一跃而提升为都城,成为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极便,南北商贾云集,城市商业日益繁华。

第五次是100多年前的清末民初,沈阳自开商埠,在老城之外开辟商埠地,吸引国内外投资,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使沈阳从传统的封建都城转型为近代化的工商业城市,并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化都市,商业辐射东北亚乃至欧美地区。

第六次是1948年沈阳解放,沈阳作为东北大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进一步强化了沈阳作为东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地位,社会主义改造激发了民族工商业的活力,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得到崭新的发展。

第七次是4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沈阳领时代风气之先,在全国率先恢复农贸市场,建立五爱服装、九路家具等大型批发市场,一批老字号商业重新焕发活力,中兴、商业城两家大型商业企业上市,中街、太原街成为全国著名商业步行街,城市商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与东北亚商业合作更加紧密。

在对沈阳商业文化的观察中,我慢慢发现,资源禀赋和历史机遇固然重要,但一个城市商业发展的核心还是在文化。历史上沈阳的貂裘文化、金玉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洗浴文化就很发达。只要把这些传统商业文化研究透了,顺应时代改良创新,自然就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别的不说,就说东北人吃了几辈子的酸菜、饺子、雪糕、冰糖葫芦,沈阳商家都能把它们做成产品推向全国,做成全国数一数二的品牌,这是需要文化底蕴的。沈阳的老字号企业坚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价值理念,在日常经营中坚持从细节做起,比如天益堂药房只做道地药材,诊脉抓药,明档炮制,任人观看;萃华金店对本号售出的产品终身保修,不取分文。这些老理儿说起来容易、听起来普通,但能落实到行动上、细节上,坚持百年如一日做下去却不容易,能坚持下来的都成了老字号。

最让我感动的,是沈阳商家的公益精神、民族大义。在沈阳商业历史上,不乏商家捐资助学、修建庙宇、购买义冢、赈灾济困的记载。沈阳最早的消防队——奉天水会,就是由当时的奉天总商会集资组建的。上世纪20年代,面对日货、洋货的倾销,沈阳民族工商业者自强不息,纷纷建厂生产国货,惠临火柴、八王寺汽水、肇新瓷器、老火车头牌牙粉等一经面世便以质优价廉广受欢迎,成为令人骄傲的国货之光。沈阳解放后,沈阳商家为支援全国解放和抗美援朝,纷纷捐款捐物捐飞机。改革开放后,沈阳商家为希望工程、抗洪救灾、光彩事业慷慨解囊,捐资巨万。沈阳商家这种集体的利他、爱国精神,体现了商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正是沈阳商业之树长青的根源所在。

借着写作《沈阳文化丛书·市列珠玑》这本书的机会,我想和您一起走访沈阳市井商家,共享城市商业成长故事,品味沈阳独特的商业文化,一起感受沈阳不一样的烟火。

(作者系沈阳日报社高级编辑、沈阳城市学院辽河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沈阳商家商业
The Thin Line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