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的任务驱动路径与实践研究

2024-05-08 00:43林上好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课标学段

林上好

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这个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强调基于真实情境,巧借任务驱动,打破时空限制,打通学科壁垒,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任务驱动路径应如何设计?笔者以“打造一款网红的清明粿”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跨学科学习”任

务群的任务驱动路径

1.任务情境的创设

课标强调要努力运用或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结合课标中的“学习内容”创设任务情境,根据梳理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指向生活情境:学习生活、校园生活、未来生活;第二类指向学习文化:参与民俗文化、设计文化主题活动、传承优秀文化;第三类指向语言运用:学习运用、调查研讨、分享研学成果。

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结合家乡“我在廊桥等你”旅游节的启动仪式,创设“设计泰顺旅游手账”的任务情境,驱动学生了解家乡景点,合理规划路线,图文并茂设计旅游手账。

2.学习任务的建构

任务情境创设后,教师应该根据任务情境建构符合学段特点、生活实际

的学习任务群。课标指出,第一学段主要是养成好习惯,以观察习惯为主;第二学段主要以课外活动等方式,思考周围环境和现象,开展问题调查研讨;第三学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策划、设计活动方案和畅想未来生活。三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从自身、校园、社会,逐步走向未来。并且同一主题的学习要求也随着年级升高而不断提升。比如“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第一学段是“参与”“留意”“感受和学习”,第二学段是“参观”“了解”“关注”“积极参加”,第三学段则是“积极参加”“体验、感知、传承”“分享”。

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要素其一“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结合第三学段学习内容“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运用跨媒介形式分析研学成果”,创设了 “我是北涧桥讲解员” 情境,建构查阅资料、参观、采访、搭建模型、测绘、画简图、当讲解员跨媒介宣传等学习任务,全面了解、介绍北涧桥。

3.学科综合的实践

课标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链接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是语文本位的综合实践活动。第一学段主要以沟通、交流、观察、记录、感受为主,文字很少,以口头表述、图文结合为主,集中在个体多感官协作;第二学段主要以设计、参观、探寻、调查研究、写简单的书面报告为主,强调与同学分享;第三学段主要以体验、感知、分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方案、跨媒介分享为主,强调小组合作。三个学段难度、要求呈螺旋上升态势。

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猎人海力布》,设计以非遗木偶戏形式演《猎人海力布》任务:设计脚本——链接语文,创造性复述;挑选服装——链接美术,着装得体;选择配乐——链接音乐,有声衬托;场景布置——链接劳动,制作组装。这项活动符合第三学段 “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 的要求,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创造性地复述”,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与审美创造能力。

二、“打造一款网红清明粿”背后的任务群属性

1.基于情境的问题设计

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正好是清明节前后。此时,大家都做清明粿,但大多是自产自销,知名度不高。如何让“清明粿”走出家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结合真实的生活情境与问题,创设“打造一款网红清明粿”这一跨学科学习活动,给予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2.指向目标的任务设计

课标指出,第二学段要“关注传统节日节气、民俗风情、民间工艺……”“积极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获得多样的文化体验”。本单元要素其一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综合实践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身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一款网红清明粿”是指向学段、单元目标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表1所列。

3.评价驱动的实践活动

课标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指出:“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教师可以针对主要学习环节和内容制订评价量表,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评价以鼓励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

“打造一款网红清明粿”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在活动前制订了三个阶段的评价量表(见表2),不仅关注学生的核心知识、学习成果,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能力,鼓励学生不断反思提升。

三、“跨学科学习”任务驱动一致性的策略

1.情境一致性

跨学科学习是在统一的主题情境中整合学习内容,建构多维度学习任务,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如根据“改造花坛”这个校园生活情境,引导五年级学生设计“校园花坛我做主”改造方案。借助科学课挑选合适的植物;借助劳动课动手种植;借助数学课测量面

积,计算数量;借助美术、信息技术课设计效果图;借助语文课,撰写方案。整个活动过程中,所有任务的创设始终围绕“改造花坛”这一个真实情境开展。

2.目标一致性

语文“跨学科学习”具有鲜明的语文学科性,虽然涉及“跨”两个及以上的学科,但本质是为解决某一个问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任务群目标确定需要依据语文学段目标,在遵循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核心目标“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前提下,梳理、提炼各学科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价值,做到目标一致性。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我学会了         ”时,设计了“学种盆景”系列学习任务。科学课上指导选植物;劳动课上学种盆景;语文习作课“我学会了种        ”,指导学生按顺序将学种盆景的过程写清楚。“学种盆景”借助劳动、科学等学科的力量,在观察、体验等实践活动中,积累素材,促使“能按学习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这两个目标的达成。

3.结果一致性

跨学科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围绕同一主题,设计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各项子任务的完成,最终是为解决问题,结果是一致的。

如结合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开展“‘百家宴小小宣传员”活动:(1)参加社区组织的百家宴活动;

(2)用图文的形式按“凉拌、蒸、煎、红烧……”烹饪方法分类记录、介绍百家宴美食;(3)图文的形式记录“百家宴”的习俗活动;(4)“‘百家宴小小宣传员”宣传活动。任务在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协作下完成。

总之,“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是在统一的主题情境中,统整多学科,构建螺旋上升的任务群,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社区、大自然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协作、实践创新能力,更好地促使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落实。

(作者单位:浙江泰顺县三魁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课标学段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