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策略

2024-05-09 13:21徐兰英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2期
关键词:兴农毕业生岗位

文/徐兰英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强农业、美农村和富农民作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奋斗目标。积极组织和引导青年学生与家乡建立密切联系,不断整合家乡资源为高校学子返乡创造条件,帮助其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助力家乡建设发展。

促进返乡就业的政策导向

突出基层锻炼,在参与乡村振兴中感受发展建设的责任与使命。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是高校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需要和使命担当。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人群,乡村振兴事业正是青年学子奋进的练兵场,是融入国家发展建设的生动实践。

突出就业情怀,用就业工作的温度加快发展的速度。乡情乡愁是印刻在骨子里的一份坚固的情感,学生返乡就业增强了归属感和使命感。校地合作激发学生返乡建设情怀,搭建双方的感情桥梁,从不同的视角让青年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家乡,吸引更多外出求学的优秀青年学子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突出就近优势,链接地方实际需求和人才发展诉求设岗选人。在顺应发展需要下,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认真梳理实际需要和岗位设置,全力挖掘大学生返乡就业岗位。同时明确选人用人要求,匹配学生特点、发挥学生才能、锻炼学生本领,让学生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适合的岗位去;开通线上岗位对接系统,提升岗位的目标性和实效性,既方便了学生,又为当地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突出人才储备,实现可持续发展。返乡就业有利于大学生感恩社会、反哺家乡,高校充分联合地方政府、企业共同做好长期规划设计,各地方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院校进行灵活动态调整,实现优化选人、科学用人、发展引人和感情留人,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队伍。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量身设岗,建立就业岗位资源库,根据就业表现给出工作评价,并建立人才资源库,有效扩大了学生培养的空间。通过校地的双向合作,打通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工作渠道,为基层人才储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情况

笔者对某地方性高校农村生源毕业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覆盖理工类、文史类和农学类等专业,回收有效问卷425 份。调查发现,在政策的鼓励和高校就业工作的积极引导下,多数大学生有返乡就业的意愿,但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和困难。

毕业生有返乡意愿,但动力不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 的毕业生有返乡就业意愿,但对乡村振兴战略了解比较少。63% 的毕业生表示不是很了解,并且主动了解的意愿不强烈。35% 的毕业生表示已经为返乡就业做了一些准备,但大多数毕业生仍未采取行动,持观望态度。

返乡就业主观期待不同,持久发展效能感不足。46% 的毕业生表示会返乡就业,争取做出一番事业。30% 的毕业生对返乡就业没有规划,工作要求不高。22% 的毕业生是为了缓解暂时的就业压力,表示返乡就业只是短期选择,一旦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就会选择离开。

返乡就业的发展环境相对落后,对个人发展吸引力不足。93% 的毕业生表示农村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与城市相比有差距,和城市现代生活节奏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满足各方面需求。76% 的毕业生认为农村发展前景是吸引返乡就业的关键因素,但个人施展才华空间和未来发展通道待拓宽。

所学专业与返乡就业岗位适配度不够,相关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针对性不足。80% 的毕业生表示已经基本具备了返乡就业的基本素质,但其中有50% 的毕业生认为专业不是很对口,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关系不大。61% 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指导很有必要,但学校课程基本以选修课程和知识讲座类为主,85% 的毕业生表示没有参加过针对性的实践类培训,个人实践经验几乎为零。

返乡就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38% 的毕业生表示很在意亲戚朋友的看法与评价,大学毕业在大城市发展是多数人的普遍认知,返乡就业认可度不高。28% 的毕业生表示父母对返乡就业持不支持态度,15% 的毕业生持中立态度,毕业生返乡就业的热情受到一定影响。

多举措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

上好思政教育课,培养爱农情怀。“立德树人”德育为先,高校赋能乡村人才振兴首先要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深厚情怀,鼓励吸引青年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引领广大青年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坚定初心使命,从学习党史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主动到基层建功立业,积极到艰苦的地方贡献聪明才智,投身到服务社会和服务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农村工作虽然任务艰巨繁重,但具有极大潜力。在物质条件相对丰厚的今天,更应加强对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农情怀。

练就服务乡村的综合技能,提升为农本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涵盖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方面改造和重构,人才应涉及多方面能力,拥有综合本领。高校要以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强专业技术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专业技术是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的看家本领,高校要加大培养力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发展涉农专业,特别是相关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口培养,对口输出,畅通人才培养通道。同时,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改善精神面貌,对乡村振兴工作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能够开拓建设思路,加快智力成果转化。要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各专业的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开展涉农创新创业课题研究、实训、实践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延伸乡村振兴实践内容,发展兴农事业。农村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需要青年主动投身农村,发展兴农事业。拓展文化兴农实践内容,充分利用学校文化资源研究优势,激发学生深入调研、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大力发展农村支教,提升农民文化水平。拓展产业兴农实践内容,组织创新调研团队,深入了解学习不同地区产业资源、优势和发展路径,锻炼产业创新本领。拓展科技兴农实践内容,增强技术应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升科研成果实践转化能力。拓展网络兴农实践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网络方面的兴趣和优势,做好创意实训和演练,让更多好想法、新点子在实践中得以实现。

加强乡村基层就业指导,拓展强农渠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是时代的召唤,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厘清社会需求和就业环境对学生就业抉择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掌握国家发展规划,树立基层就业观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帮助毕业生建立基层就业信心,用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加大优秀事迹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此外,发挥家庭、高校、地方和单位四级联动的就业促进模式,增加专项岗位就业精细化指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基层就业的稳定性和长远性,为高校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推进乡村振兴服务人才政策,提高重农保障。引才留才要把政策落地落实,为乡村振兴人才服务提供重要保障。一方面,高校要加大返乡就业宣传力度,做好政策解读、培训指导、反馈总结等工作,扩大活动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把学生在校期间返乡实践、实习纳入学校育人评价体系,在评奖评优、创新学分认定、劳动教育考核、综合测评认定、党员发展等各项工作中设置考核指标和参考比例,对学生产生激励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寻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参与返乡就业的学生设置系统化培训体系,建立目标管理办法和工作评定办法,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同时对愿意返乡就业的学生开通绿色通道,专门开展选修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兴农毕业生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年度十佳虾苗出炉!恭喜海兴农、海茂、正大、源正龙、粤海、恒兴、新荣腾、搏翱等苗企上榜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广西农业工作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教育精准扶贫——独山兴农中学侧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