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价值取向研究

2024-05-10 14:29初金哲佟丹丹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北大荒爱国主义精神

初金哲,佟丹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1.经济管理学院 2.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从北大荒建设开发至今已70余年,期间形成的北大荒精神作为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特殊年代,形成于特殊需要,凝练出特殊价值,发挥了独特作用。北大荒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得到一代又一代新人的传承,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持续实践的重大历史课题。

一、北大荒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历史演进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2版。。

北大荒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因保卫新中国、建设新中国而升华,与爱国主义精神一脉相承,并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设中展现新价值,担负新使命。

(一)历史定位——北大荒精神是在保卫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实践中铸就的

1.爱国壮举:全面开发建设北大荒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出现了一段较为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主要是粮食严重短缺。首先是人民口粮明显不足,直接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其次是粮食短缺造成大量轻工业品短缺,重工业发展和轻工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国家财政收入下降。这给新中国红色政权带来极大压力,没有足够的粮食,不但广大人民面临生死考验,新中国也同样面临极大困难。只有具备雄厚的粮食基础,才能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原料,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保证新中国红色政权在国际国内反动势力的围攻下立住脚,不前功尽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建立新中国长期奋斗的广大人民群众,此时迸发出了巨大的爱国精神。自1958年北大荒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这是一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农业开发建设行动,前后共有近百万人参加。他们中不但有曾经冲锋陷阵还没来得及洗去战尘的复转官兵,还有本可以在城市享受安逸工作和生活的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各级干部和支边青年,更有许多稚气未脱、充满浪漫幻想的刚刚毕业甚至还没有毕业的青年学生。所有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建设者,都是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为保卫新中国、建设新中国而来。他们怀着满腔热血和万丈豪情,以震惊世人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克服无数困难,战胜无数挑战。他们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几乎没有任何生产生活条件的情况下,完全靠自己、靠拼搏、靠实干,从无到有,创造一切,他们的心里装着人民,装着新中国。他们为此献出了全部的理想和热情、时间和精力,甚至在和平环境下本可以安享生活的宝贵生命。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他们开垦了大量的荒蛮土地,建立了大量的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使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很快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了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就在这场举世罕见、撼天动地的伟大奋斗过程中,北大荒的开发建设者不但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顺利展开作出了重大贡献,还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北大荒精神。

2.爱国主义:北大荒精神的灵魂

全面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壮举是新中国成立后农垦的一次重大爱国主义历史行动,北大荒精神从中得以凝练升华。一代代农垦人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铸就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2)《以北大荒精神鼓舞信心、鼓舞斗志——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三十七》,《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5日,第1版。自力更生重在激发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艰苦创业重在激发干事创业的昂扬斗志,勇于开拓是北大荒精神的核心特质,甘于奉献体现了北大荒人崇高的思想境界,新时代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就是要锚定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主攻方向,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这一基本内涵表明,开发建设北大荒不是简单的生产活动或一般的社会建设,而是与新中国新生红色政权建设紧密相关,与新中国能否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相关,与中华民族能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向繁荣富强紧密相关。北大荒精神远远超出一般的人生情怀或道德境界。北大荒精神之所以具有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就因为它是中华民族成长历史特别是新中国发展历史上的重大爱国行为,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表现。这一内涵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发展变化,证明经得起历史考验,并得到不断地凝练和升华。

(二)共同目标——北大荒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灵魂一致、血脉相通

1.爱国主义精神的共同目标是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

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底色,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均有不同。在1919年至1978年间,爱国主义精神以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激励引导着人们。一是为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而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二是为建立新中国、推动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包括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冶精神等。前者以为了革命事业不惜奉献生命为特征,后者以勇于为了建设事业甘于奉献为特征,虽然特征有所不同,奋斗目标却完全相同,即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新中国,不再是朝代频繁更换,思想僵化因循守旧,而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国家。显而易见,北大荒精神与其他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共同的目标,即培养人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人民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全面开发建设北大荒是为了保卫新中国红色政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需要而奋斗,保证粮食安全则是国家稳定发展的第一需要,这是当时最大的爱国主义体现,由此表明北大荒精神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即有效解决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事实表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重大主题,社会主义建设一直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包括后来出现“农业八字宪法”(3)岳小川:《三线铁路建设中的支农工作研究——以湘黔、枝柳铁路湖南段为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第62页。的“以粮为纲,备战备荒”(4)赵安:《任继周院士农业伦理学思想探源——兼论草地农业与农业伦理之关联》,《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第7页。,都是重大的爱国主义之举。毋庸置疑,北大荒精神为建设新中国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2.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提供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爱国主义传统,不同时期、不同时代都有展现,只不过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在封闭落后的农业社会,传统的爱国主义内涵比较狭隘、层次较低。在阶级斗争的推动下,数千年中经常发生朝代更换,但新的君主与旧的君主几乎毫无二致,都是为了个人或极少数人的利益而更换,从未改变剥削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的本质。广大劳动人民受封建思想束缚严重,相对缺少民族和国家发展的远大理想,当时所谓的爱国主义,通常限于“追求明君”“追求善治”“追求平安”“追求温饱”的界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胸怀远大革命志向的先进分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以马克思主义引导世人,不仅号召劳苦大众推翻剥削压迫,争取平等,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还引导他们树立宏伟的社会发展理想,最终建立人人平等、家家富裕、社会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从此,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拓展(5)佘双好:《科学认识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特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10期,第52页。。北大荒精神与其他爱国主义精神一样,形成伊始就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而奋斗,并非为解决困难的权宜之计(6)《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1999年,第10页。。如今,新时代北大荒精神不断提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伟力。

3.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色鲜明,坚决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从根本上遏制了以“爱国不等同于爱党,不等同于爱社会主义”的错误观点。这种错误观点与马克思主义支持下的爱国主义完全相悖,实质并不真正爱国,反而会给民族和国家带来巨大伤害(7)佘双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升华——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13期,第5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8)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1页。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与所有爱国主义精神相一致,其内涵在本质上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拥护共产党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种爱国主义,不但强烈鼓舞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发展的自信心,还将深刻影响世界其他民族爱国主义观念的形成演化。

(三)与时俱进——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展现新价值、完成新使命

1.坚定的人民立场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根本立场

北大荒全面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来源于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指引,即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迅速解决粮食紧缺问题,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生存发展。自新中国诞生之始粮食问题便是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从粮食保障到粮食安全,粮食问题延续至今,在新的形势下显得愈发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时明确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并于2022年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黑龙江省委在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关于北大荒精神的表述意见中,也首先强调要结合粮食安全问题开展相关工作。这无疑升华了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的民本价值,启示我们在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立场,努力为广大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加快建设和谐社会,为民族的发展崛起振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更加深厚的民本根基。

2.鲜明的奋斗精神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强大动力

北大荒全面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来源于中华民族鲜明的奋斗品格,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作用。民族奋斗品格对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具有重要作用,是民族和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民族奋斗品格优则民族优、国家优,这几乎是所有民族和国家成长进步的共同经历和总结。民族奋斗品格主要体现为勇于开拓的精神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民族奋斗品格的培养和塑造既与国家生产力水平息息相关,更源于爱国主义教育所产生的强大精神动能。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无论发展道路多么曲折,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中华民族都始终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能动性。

3.突出的创造价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崭新局面

北大荒全面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来自中国人民的自力更生行动,而自力更生的本质是创造,没有创造就不能实现自力更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与“大锅饭”的计划经济有根本区别,也与西方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经济方式运营,要求全面发挥创造性,显著增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协调、相适应。新时代北大荒精神将以强大的精神动力,鼓舞人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强大的创造精神。发挥杰出个体引领作用,使人民运用创造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创新创业,努力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或以思想观念上创新,或以技术方法上创新。在国家层面,创造精神除了着眼本民族、本社会,还要着眼于全世界、全人类,开阔全球视野,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其他民族和国家既竞争,又合作,努力在全球化的历史洪流中创造中国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

二、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功能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发挥提升人们的爱国情感和坚定人们理想信念的价值功能,还需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发挥更多的价值功能,重点发挥思想教育功能。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9)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新时代北大荒精神除了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共有的价值特征,还具有深刻的民本性、鲜明的民族性、主体的青年性、创业的艰巨性和崇高的奉献性等价值特征,作为一部宏大的、撼人心魄的爱国主义史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更适合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取得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实现效果,主要应突出发挥思想教育功能、励志教育功能和人才教育功能。

(一)思想教育功能——大力加强新时代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

1.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多年来封闭僵化的思想状态得到转变,打破了束缚人们追求财富的观念枷锁,思想文化领域随之开放。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多元文化传入中国,并在经济社会多个方面影响甚至冲击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其中西方多元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导致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西化现象,尤以青年人为甚。体现在爱国主义上,部分青年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出现混乱,对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较大冲击。一方面,制度及文化等方面的意识形态竞争使得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博弈艰难;另一方面,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够完善,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活力。近些年来形势愈加严峻,青年人中错误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思想障碍。在青年群体中深入开展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防止和粉碎多年来西方妄图在中国实现“和平演变”阴谋的有力手段。新时代北大荒精神具有深刻的、必然的思想发展逻辑,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其强大的思想教育功能。

2.新形势下应重点加强政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

首先是政治观教育。在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毛泽东同志曾说:“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10)《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45页。在政治这条生命线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主要内容。新时代以北大荒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受教育者形成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制度认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没有脱离思想政治觉悟的爱国主义教育,只有对思想政治觉悟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北大荒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是推动政治观教育的着力点和发力点。

其次是价值观教育。在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部内容中,爱国是灵魂,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为首。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说,是否爱国,不但是判断人的思想政治觉悟高低的重要内容,也是判断人的价值观是否正确的评价标准。因此,培养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首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新时代北大荒精神以更加深刻的价值观内涵强化了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青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再次是道德观教育。在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目的是提高人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人所共知,对人的思想言行起着至为关键、最为本质的作用。爱国是道德品质的至高境界,凡不爱国者,很难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之人。只有具备了爱国这种道德品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人们其他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新时代以北大荒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利于培养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励志教育——树立崇高远大理想是鼓舞青年为国效力的强大动能

1.新时代北大荒精神鼓舞人们树立崇高理想

人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是人能够对人生进行美好的发展规划,通常称为志向,或称为理想。人无论为了更好地生存,还是为了完成宏伟事业,都会形成与其紧密相关的发展志向,只是性质、程度、作用有所不同。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人都具有强烈的发展进取心理,这是人得以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由此形成的群体性心理,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动力。而凡是能够脱离个人利益追求,为人民幸福、国家强大所形成的远大志向,显然更高尚,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甚至成为民族英雄、时代楷模。这方面的人物不胜枚举,历代都有典型。新时代北大荒精神具有丰富的、强烈的励志教育内容,包括各类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时代楷模和战胜各类艰难险阻的重大事件的英雄人物,无不动人心魄、催人向上。在新的形势下,依托新时代北大荒精神不断深化对人们进行励志教育,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2.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励志教育以青年为重点

习近平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1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2版。青年都有远大理想和雄伟抱负,渴望取得人生成功,渴望实现自我价值,而在诸多困难和挑战的面前,其理想抱负是否能够坚持,是否能够积极投身实践,则需要持续不断的励志教育。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近百万英雄队伍中,以青年为主要力量,他们凭着强烈的保卫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志向,以冲天的豪情、持久的毅力,将北大荒建设成为北大仓,创造出了伟大的北大荒精神。新时代北大荒精神励志教育用一部部鲜明的青年创业史和奋斗史史实,激励和鼓舞广大青年人刻苦学习、拼搏奉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中贡献才智和力量。当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结合现实加强青年人励志教育,鼓舞广大青年树立雄心壮志,激励广大青年创业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卓越成就。

(三)人才教育——以是否具备爱国主义精神为标准培养使用人才

1.以新时代北大荒精神为引领对人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第1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使人才具备坚定的爱国主义立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人才不但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力量,也是爱国主义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群体,人才只有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把自身发展与民族的复兴和国家前途统一起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作出重要贡献。新时代北大荒精神既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共同本质,又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具有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新特征,可以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需人才的主要载体,从而发挥其重要的教育功能。现实表明,人才虽然有雄厚的知识基础和较高的工作能力,但也可能存在思想误区和认知误区,强调以新时代北大荒精神为引领培养各类人才,可对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2.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标准的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教育

人才可分为三类。一是隐性人才,主要指广大中小学生。作为人生起始,他们的知识和思想处于萌芽阶段,是人才生发的基础,这个阶段孕育显性人才,是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塑形时期。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了及时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新时代以北大荒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有利于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形成最基本的爱国主义认知和情感。

二是显性人才,主要指大学生。作为从广大中小学生中脱颖而出的显性人才,他们知识更丰富,思想更成熟,是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定型时期。大学生将很快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承担重要的社会发展任务,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重要影响。他们是否具备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爱国主义立场,对他们个人价值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对大学生进行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爱国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理性爱国主义观念。

三是特殊人才,主要指各类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已经具备雄厚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特殊才能,已经或正在取得显著的创新创业成就,是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和表达时期。他们通常是某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不但在业务方面领军,也在思想方面领军,对人民思想行为、社会发展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对高端人才进行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让他们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完成党和国家交予的重要任务,全心全意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做贡献,并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带头人”。

三、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赓续弘扬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13)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光明日报》2015年12月31日,第1版。新时代北大荒精神具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优势,其时代价值也应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不断丰富。既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又具有深刻的现实性;既具有系统的理论性,又具有全面的实践性;既反映个体的人性需求,也反映社会的发展需求;既反映个体的特殊品质,也反映群体的共同特质。新时代北大荒精神世代传承主要应在实践活动养成、教育文化灌输、环境建设熏陶等几个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

(一)实践活动养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共奋进

1.鲜活的人物事迹提供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内容

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的根本途径是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打造具备现实性的教育内容。环境创造人、培养人,因此,时代新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需要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一般来说,实践场景越久远、越疏离,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越弱化,因为当代青年人对久远的实践场景认识与认知容易疏远淡化,导致爱国主义教育认同感削弱。显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场景与青年人所处的现实环境越近越好,所处的时代性质越相同越好。北大荒精神发生的时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并非久远,与新时代并无脱节,现代青年人很容易了解和感受,且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仍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主题,是广阔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场景。尤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迅猛发展,变化极大,中国式现代化将为时代新人提供更加丰富、更加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场景。新时代以北大荒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引导人们把爱国热情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上来,凝聚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图大业上来。这迫切需要时代新人充分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同时,新时代以北大荒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也有利于时代新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充分展现世界胸怀和全局智慧,开创中华民族和平发展、领先发展的崭新局面。有志有为的青年人,要想充分实现人生价值,应投入到特定的、鲜活的实践场景,新时代以北大荒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促进他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相伴相随、共进共荣。

2.丰富的主题活动拓宽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路径

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的有效途径是开展常态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新时代以北大荒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除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实践,还需要开展丰富多样、富有内涵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受教育主题的鲜明性、理论认识的系统性、方向把握的主导性、心灵感受的潜在性以及教育过程的连续性等多方面条件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青年具有极强的猎奇心理和个性特征,愿意主动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多样的教育活动能促进青年人接受新思想、获得新知识,有效锻炼青年人的才干。青年人通过生动真实的教育活动,能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本质和价值获得更深刻、更生动、更准确、更有效地理解和感受。大中小学应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各类企事业单位应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实际工作需要,开展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有针对性、灵活性和生动性,能够有效促进青年人入脑入心,教育引导青年人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动爱国主义精神世代传承。

(二)教育文化灌输——与新时代中华民族人文素养共提升

1.教育的丰富内涵提升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教育育人实效

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的基本方式是进行专业的学校教育(14)单文鹏:《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显”与“隐”》,《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5期,第89页。。人文素养的基本形成,除了家庭产生一定的影响,多数是通过学校进行专业的、系统的知识教育,从而形成基本的人文素养。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后,基本的人文素养虽然会补充、完善、调整,但鲜少发生根本变化。基本的人文素养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如同产品在工厂设计并加工完成,性能及功能基本定型。中华民族自有私塾开始,就非常重视学校教育,早期的教育主要为了培养人文素养,后来才逐渐加入科学知识教育。现代教育形成了人文素养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科学体系,人文素养教育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系统,使得学生在学校教育时期就能形成基本的人文素养,成为基本合格的“产品”。中国在封建社会及晚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学校教育对人文素养的塑造主要为统治者更有效地统治人民服务,除了封建伦理纲常教育,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忠君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通过开展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接班人为宗旨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塑造。因此,以爱国主义精神为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培养塑造中华民族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

2.文化的奋斗史诗弹奏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教育艺术强音

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文化艺术感染。文化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形成,人类善于创造文化艺术作品,文化艺术作品具有育人功能,通过艺术感染对人产生强有力的精神影响,包括促进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这个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日趋朝向现代化和艺术化方向发展。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以艺术手段创作的历史典故和故事对人们的影响较为深远。事实表明,古今中外凡反映和叙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史诗性文化艺术作品,都能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内容、好教材,更容易被人们认同、记忆和传承。这提示我们,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教材应具有史诗性,主要特征是叙事场面宏大、主题深刻、人物鲜明、故事感人。新时代北大荒精神是一部宏大的爱国主义文化艺术史诗,其辽阔的奋斗场景、雄壮的奋斗队伍、壮烈的奋斗行为,特别是那些既体现人性,又体现生活的悲壮故事或成功故事,构成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民族史诗、国家史诗。新时代北大荒精神蕴涵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应被更多文学艺术作品传承弘扬,包括小说、诗歌、戏曲、影视,覆盖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不同领域,覆盖企业、社会、高校、家庭、政府等各个主体,在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场域不断流传,使其成为人们偏好喜爱的艺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宏大的史诗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对青年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较强,能够为他们埋下爱国主义精神的烙印,鼓舞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环境建设熏陶——与新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共繁荣

1.真实的实践场域提供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硬环境

爱国主义教育越具备真实的环境氛围越好。与其他爱国主义精神相比,北大荒精神由于所发生的历史时代距今较近,有广泛而现实的实践场域,具备真实的环境氛围。首先是人的真实存在,创造北大荒精神的人与新时代人的代际关系较近,倾力而为的祖父辈还健在,众多的子女和亲属朋友仍工作生活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其次是物的真实存在,当年北大荒广袤无垠的自然风貌依然如故,艰苦奋斗的场地和建筑仍有保存。再次是故事的真实存在,由于年代较近,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被挖掘提炼和历史印证。以上全部的真实性内容为切实开展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真实的历史场景再现条件。这提示我们,要使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长久传承,必须大力加强文化环境建设。一是切实保护各种历史建筑,例如当年的干打垒房、马架子房、地窖子房等;二是兴建多处具有教育价值和纪念价值的红色文化场馆,例如展示人物事迹、展示开发建设过程、展示有意义的纪念品等;三是结合地域经济发展建设更多具有应用价值的传承方式,例如大力兴建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区或旅游带,建成以避暑旅游为主要特色的经济产业链,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到此一游”,包括在政府指导和管理下有计划地安排青少年和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实践研学活动。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不但更利于人们接受,也更容易取得最佳效果,达到长期传承的目的。

2.灵活的信息交流提供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教育软环境

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传承需要优越的现代信息交流条件。传统教育载体由以课本为代表的书籍,再到报纸、广播、影视,如今高科技迅猛发展,信息交流条件发生巨大的改变。首先是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几乎从传统的纸笔、电讯等方式脱离,更多地转变为网络交流方式(15)闫方洁:《新时代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20年第5期,第54页。。其次是信息交流的主体几乎全员化,使得信息交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更加细致。再次是信息交流的思想性多元化、复杂化,人人都可以是受教育者,人人都可以是教育者。这些变化既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挑战,也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机遇(16)崔妍:《微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索》,《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第31期,第74页。。这提示我们,在信息交流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必须高度重视、深度思考如何将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从传统场域转向网络场域。从载体看,要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包括校园文化阵地和自媒体阵地建设,切实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主动权(17)赵丽涛:《“后真相”时代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与应对》,《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5期,第11页。。从内容看,要把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大量的感人故事、英雄人物、相关知识等编撰成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网络作品,供广大网络信息交流者观赏学习。从方式看,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故事会、讨论会、知识竞赛等尽可能结合实际的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广大网络信息交流者积极参与新时代北大荒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鼓励相关经营者对此类活动给予更多的推广支持。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由于结合了网络信息交流的快捷和便利,必将在学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及社会亲朋好友之间发生广泛的,有效的同代传递和代际传递,实现永久的传承。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新时代北大荒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更加与时俱进,契合时代发展潮流,但无论环境和社会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北大荒精神的爱国主义底色。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更需要继承和弘扬北大荒精神,深入挖掘北大荒精神中的爱国价值取向,要用好用活北大荒精神这一传家宝,持续推动北大荒精神贯穿融入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促使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北大荒精神的指引激励下,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北大荒爱国主义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北京到北大荒
拿出精神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