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伟大历程
——基于三个“历史决议”文本的分析

2024-05-10 14:31庄梅兰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决议错误革命

庄梅兰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清 350300)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宝贵政治品格,是始终贯穿于三个“历史决议”经典文本中的一条主线。因此,从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文本视角研究党的自我革命,感受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自我革新、自我超越的精神力量与方法论启示,对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第一个“历史决议”:奠定自我革命的思想根基

列宁曾经指出:“一个政党假如不敢如实地说出自己的病,不敢进行严格的诊断和找出治病的办法,那它就不配受人尊敬了。”[1]317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不断自我改造的过程,就是一个在不断自我纠错中进行彻底自我革命的过程。

1945 年,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百年历史上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即《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第一个‘历史决议’”)。第一个“历史决议”系统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24 年间,党的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决议认为,“从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至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的十年间,中国共产党,并且只有中国共产党……作了政治上、军事上和思想上的伟大战斗。”[2]4但是不可否认,“在这十年内,我党不仅有了伟大的成就,而且在某些时期中也犯过一些错误……这个错误,曾经给了我党和中国革命以严重的损失。”[2]5-6

(一)以自我革命精神纠正党的“左”、右倾错误

第一个“历史决议”全面回顾了党的发展历史,着重分析了党的历史上三次“左”倾错误的发展过程、严重危害及产生的社会根源,并提出发扬民主、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克服自身错误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的自我革命精神。

一方面,第一个“历史决议”从政治、军事、组织、思想四个方面,全面分析了三次“左”倾路线的严重错误。在政治上,三次“左”倾路线对革命任务和阶级关系的认识、对中国革命战争和革命根据地的认识、对进攻和防御策略指导的认识都是错误的。如,没能正确理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低估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决定性作用等。在军事上,三次“左”倾路线错误地反对了毛泽东军事路线的正确观点,即军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等。在组织上,三次“左”倾路线不能正确理解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路线,错误地反对了毛泽东同志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方针等。在思想上,三次“左”倾路线违背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而思想上的错误是其他方面错误发生的根源,“一切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都是从思想上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而来,都是从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来”。[2]44

另一方面,第一个“历史决议”还深刻阐述了三次“左”倾路线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纠正方法。第一个“历史决议”指出,“左”倾路线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小资产阶级思想方法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马克思主义作风,造成政治倾向上的左右摇摆和组织生活方面的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第一个“历史决议”指出,“要克服错误的‘左’倾思想或右倾思想,既不能草率从事,也不能操切从事,而必须深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2]51

(二)第一个“历史决议”对党的自我革命的主要贡献

第一个“历史决议”深刻审视了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开创了以思想建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自我革命的淬炼之后,中国共产党对自我革命有了清晰的认知。全党深刻认识到,只有扫除思想灰尘、实现自我净化,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才能建设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才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为此,党全面总结并肃清了过去党的思想路线上存在的“左”、右倾错误。从建党初期,我们党就对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等现象进行过斗争;古田会议决议对“党内错误思想”进行了有力的纠正;延安整风期间,中国共产党以自我审视的方式严肃整顿了“三风”,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以及“团结—批评—团结”的办法,以克服党内不良倾向,促进党内风清气正。经过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对自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愈加敢于面对自我、解剖自我。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不断解决革命战争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具备了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第一个“历史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24 年自我革命的历程,开启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光辉范例,形成了对自我革命深刻的理论认识。中国共产党以伟大自我革命成功推进了伟大社会革命,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党深入推进自我革命、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二、第二个“历史决议”:深化自我革命的历史自觉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一份百年历史中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重要文献,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这是党的自我革命进程中承上启下的第二个伟大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决心拨乱反正、进行深层次自我革命的历史自觉。

(一)以自我革命精神纠正党的工作中的失误

第二个“历史决议”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工作成就和经验教训。决议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初步建设成就,但是由于建设经验不足,加上思想认识上发生了主观主义的偏差,导致对国情的错误分析和对形势的错误判断,犯了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而且将招致更多更大的错误。”[2]67因此,我们要坚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一是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与失误。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在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党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急于求成,曾出现“四过”现象,以致在长时间内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严重失误,如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二是要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2]82“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依据,但这一理论明显背离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三是要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2]97

此外,第二个“历史决议”在系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党的建设,强调既要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又要维护党的领袖人物的威信,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要坚持四个服从;要加强党风建设,整顿党的组织,纯洁党的队伍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取得极强的修正‘文化大革命’严重错误并恢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组织领导的能力。”[3]14

(二)第二个“历史决议”对党的自我革命的主要贡献

第二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对自我革命正确认识的重要阶段,它实现了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与实践的深化。第二个“历史决议”深刻反思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工作上的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并坚持用自我革命来面对和纠正错误。这种纠正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真正地从思想深处进行的反省和纠正。第二个“历史决议”对党的工作失误进行了客观理性、实事求是的分析,指出我们党所犯的错误绝对不是一人之责,也不仅是集体之责,我们需要“运用马列主义结合我们的实际进行分析,有所贡献,有所发展”[4]296。这种立足于解决思想问题,而不是追究个人责任的总结历史经验的态度和方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刀刃向内的宝贵品格。在第二个“历史决议”中,中国共产党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克服离开党的正确原则的各种错误思想,根除派性,反对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纠正特殊化等不正之风。”[2]118同时,第二个“历史决议”提出了强化管党治党,进一步清除党内欺压人民的恶势力,以整顿党的组织,纯洁党的队伍。一个政党能够直面自己的问题,敢于刀刃向内,解剖自我,这是提升其现代性的关键。在党内出现问题和错误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一个大党应有的格局、风范和担当,实事求是,襟怀坦白,赢得了人民的理解和拥护。”[5]65正是由于党能够勇于自我反思、自我革命,才能彻底纠正错误,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实现了拨乱反正。也正是党通过第二个“历史决议”,及时回应了人民对重大历史问题的困惑和疑问,实现了统一思想、加强团结的目标,凝聚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第二个“历史决议”反映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自觉,对加强党的建设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三、第三个“历史决议”:健全自我革命的制度保障

2021 年,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第三个‘历史决议’”)。坚持自我革命是第三个“历史决议”所总结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历史经验,也是党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政治优势。第三个“历史决议”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深化了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一)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第三个“历史决议”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十八大之前党的自我革命历程。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以把党建设成具有全国性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于自身历史方位的变化,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如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知识培训;进行整风整党,整顿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党员要求;坚持惩防并举,防范党员干部的腐化变质,严厉惩治腐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了实现从封闭条件下执政到开放条件下执政、从计划经济条件下执政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坚定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并为此制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建设进程;着力解决党内思想、作风、组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开展了系列学习教育活动。

第三个“历史决议”重点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自我革命新境界的重大成就和新鲜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两个大局,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得以消除。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针对党内存在的“七个有之”现象,党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坚持严的主基调,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健全了自我革命的制度保障,推动了党的建设的全面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6]49,这充分体现了党对自我革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第三个“历史决议”对党的自我革命的主要贡献

第三个“历史决议”把自我革命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经验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在新时代自觉推进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第三个“历史决议”也把党的自我革命作为中国共产党应对百年变局风险考验的现实需要,强调要始终围绕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积极提升党抵御风险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使党在国际风云变幻中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三个“历史决议”把自我革命作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共同奋斗的需要,强调通过不断加强自我革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第三个“历史决议”将自我革命进一步延伸至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不断完善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体系,增强“四自”能力,从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局面,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第三个“历史决议”坚持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统一。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社会革命推动自我革命,将二者统一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伟大实践之中。总之,第三个“历史决议”在继承前两个“历史决议”自我革命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强化自我革命的制度保障,使党的自我革命的现代性诉求达到一个新的更高境界。

四、三个“历史决议”视角下党的自我革命的共同经验

尽管由于起草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党内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具体措施都不尽相同,但三个“历史决议”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在三个“历史决议”有关自我革命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的逻辑理路和基本经验,即自我革命的目的是加强党内团结,自我革命的鲜明特征是强烈的问题意识,自我革命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

(一)以加强党内团结为目的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保障。从三个“历史决议”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维护党内团结始终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个“历史决议”明确指出,对党内若干历史问题(尤其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作出正式结论,是为了“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为着获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奋斗”[2]6。延安整风和党史学习运动始终强调要坚持“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我们党关于党内历史问题的一切分析、批判、争论,是应该从团结出发,而又达到团结的,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那就是不正确的。”[2]53

中国共产党在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之前,充分听取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意见,并专门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决议的内容。这种充分征询党内意见的做法,既体现了党发扬民主的优良作风,又凝聚了全党智慧,促进了党内团结。此外,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第二个“历史决议”以“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为结语标题,强调了党内团结以及党同人民的团结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意义。

第三个“历史决议”高度肯定了前两个“历史决议”的重要意义,指出前两个“历史决议”有力地促进了全党的团结。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党制定第一个“历史决议”,“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和团结”[7]18;党制定第二个“历史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7]25;第三个“历史决议”重点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7]34

总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推动自我革命的目的是加强全党的团结,是通过党的自我革命为全党团结提供内驱力,这一点在“三个决议”的文本当中有着明确的表述和突出的强调。

(二)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特征

中国共产党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及时发现并敢于正视和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其所以能够始终做到自我革命的奥秘所在。

第一个“历史决议”全面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上的三次“左”倾错误,重点分析了第三次“左”倾错误的表现、根源及其危害,而且厘清了产生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错误的社会根源;并强调指出,查清历史问题不是为了追究个人责任,而是为了弄清犯错误的思想根源,以便找到避免重犯错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思想要弄清,结论要宽大,对党才有利”[8]89,否则便不能弄清思想问题,吸取经验教训。

第二个“历史决议”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时指出,这个时期,党的工作指导方针也出现过严重失误,并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此外,决议还指出错误的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个人或若干人,否则“就不能使全党得到深刻教训,并找到切实有效的改革步骤。”[2]90

第三个“历史决议”直面党内一度存在的管党治党宽、松、软和“七个有之”现象,指出“七个有之”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和党的威信。因此,十八大以来,党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持正风肃纪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三个“历史决议”对自我革命的阐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敢于直面党内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并秉承“向前看”的鲜明导向,驱动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开拓进取,确保党能够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以矛盾分析为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是指导人们科学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就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通过分析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以便全面、客观地认识问题,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三个“历史决议”对自我革命的论述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一个“历史决议”在检视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的历史时,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方法,始终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而不是对其进行一概否定。“如果把过去一切都否定,那就是一种偏向。”[8]89

第二个“历史决议”既充分肯定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初步探索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深刻反思了其间所犯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它既分析了导致失误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又指出了直接的人为因素,既客观指出毛泽东作为主要负责人应承担的责任,也不回避党的其他领导人应负的责任。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看待和处理问题的典范。

第三个“历史决议”既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在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又毫不讳言党内一度存在的管党治党宽松软、消极腐败现象蔓延、政治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既提出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规范,又强调要全面从严治党,并采取了一系列正风肃纪反腐的有力举措,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刹住了党内一度存在的不正之风,纠治了困扰多年的顽瘴痼疾,净化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矛盾分析法是中国共产党观察、分析问题的根本思想方法。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开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矛盾分析法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通过了三个“历史决议”,运用矛盾分析法这一重要理论武器,考察和回顾了党的发展历程与挫折失误,聚焦和评价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概括和总结了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

综上所述,三个“历史决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历史过程和宝贵品格,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锻造自我革命品格的信心和决心。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一定能够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决议错误革命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经验启示
在错误中成长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