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理论下美术欣赏教学策略初探

2024-05-10 06:58刘晶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4年4期
关键词:做中学故宫课程标准

刘晶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美术作为其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减”背景下,关注单元作业设计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笔者以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理论为教学依据,探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作用,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美术欣赏教学

《课程标准》坚持以美育人理念,强调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美术教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评述”正是以培养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提升审美情趣,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欣赏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生活、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视觉感受、理解和评述能力,进而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以“传承中轴文脉——我为申遗助力”为主题的单元教学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关注单元教学作业设计,强化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欣赏是一种既有乐趣又有思想深度的学习探索活动。

二、“做中学”理论的内涵及其对美术教学的要求

“做中学”理论是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基点,强调与社会生活和动手实践相联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做中学”理论中,肯定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兴趣是创设主动学习情境的前提。“做中学”理论对学生和教师都有明确的责任要求:将知识与社会生活进行有效联系,使知识得以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是“做”的主要目的;而“学”则是基于学生实际的知识性学习,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掌握和运用知识,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做中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现、调动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做中学”理论认为教师是引领者,教师要构建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平台,将学生自主探究出的零散的知识变成系统的、富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知识的内化和深化,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掌控力。笔者以杜威的“做中学”理论为教学依据,以学生为本,构建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平台,通过挑战性的单元学习任务和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做中学”理论下的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笔者以“传承中轴文脉——我为申遗助力”为主题将“北京中轴线建筑”和“故宫博物院”两课的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和延伸,形成单元教学,力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和文化理解力。

1.优化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锁定故宫,以“助力中轴线申遗”为情境,开发出“中轴文脉·故宫”“铭心绝品·故宫”“匠心之印·故宫”三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前两个课时的知识相互串联,带领学生掌握故宫建筑特色,理解“中正安和”思想,引导学生学会赏析故宫藏品。第三课时主要是征集活动,通过“印章”这一文化载体,将知识与社会活动联系起来,通过推荐“匠心之印·故宫”新印章形象,进而达到总结知识和提升能力的目的。三个课时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驱动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学习,为助力申遗贡献自己的力量。

2.创设学习任务

笔者在以上三个课时的教学中都设置了关键性学习任务。首先,通过设置以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等素养为中心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和隐藏在中轴线上的主旋律,感悟中正、平衡、和谐的传统文化之美。其次,引导学生在不断观察—体验—表述的过程中一步步加深对《清明上河图》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学会多角度欣赏作品的方法,感受“开端—序曲—高潮—核心—价值”的欣赏过程,强化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对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进行挖掘。最后,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撰写评述、制作印章等具体学习任务的完成,在活动情境中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对不同美术门类所倡导的精神文化追求的感知力和判断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理解本课的重难点,达成既定的单元教学目标。

3.设计单元作业

基于整体单元教学的安排,“传承中轴文脉——我为申遗助力”单元教学作业设计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表现和性格特征设计针对所有学生的基础性作业(小作业)、拓展性作业,以及针对不同能力学生的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大作业),将重难点知识通过学习任务单、评价量表、角色扮演等形式加以呈现。小作业引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大作业则以学生为本,力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優势,在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完成作业。可见,三个课时的作业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联系性和开放性,凸显了单元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4.实施多元评价

单元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为实施原则,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一次次学习任务的完成中获得能力的螺旋上升,借自主探索积累学习经验,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学习反思。本单元的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前、课中的表现及课后学习成果的呈现,包含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情感意志等。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还包括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等环节中的表现,实现多维度评价。

四、结语

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单元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做中学”理论下的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推动了“做中学”理念在美术教学中的贯彻落实,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美术欣赏活动中提高文化感知力和理解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对城市文化的热爱之情。

猜你喜欢
做中学故宫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雪中故宫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基于“做中学”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
故宫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