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武术国际传播路径研究

2024-05-10 10:29刘浩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7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文化自信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liuhao langfang hebei Province 065000 China

中图分类号:G80-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07.000

备注:null

作者简介:刘浩(1993—),男,硕士研究生,初级-助教; 研究方向为武术文化  警务实战。

普通作者:null

作者简介:刘浩,(1993-),男,硕士研究生,助教,武术文化警务实战。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武术国际传播路径,武术文化悠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内在机理,愈发收到世界人民的关注,武术作为武术文化的累累硕果,二者犹如“皮与毛、树与干”的关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行为特征。本文通过对武术文化的内涵解读,分析武术在国际传播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从而提出了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武术国际传播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文化自信;武术文化;武术国际传播;路径

A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ath of Martial 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LIU Hao

(Police Command College of People's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Langfang, Hebei Province,065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path of martial 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Martial arts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unique internal mechanism, which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s a fruitful result of martial arts culture, the two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inseparable like "skin and hair, tree and trunk", with rich connotations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of martial arts culture,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martial arts in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and proposes paths and methods for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martial 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KeyWords: Cultural confidence; Martial arts cultur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martial arts; Path

習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文化通过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全息缩影,应当在提升国际知名度展现中国形象、促进不同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上不遑多让,这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亦是各国文明“引进来”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在“文化自信”的指导和武术全球化理念下,本着服务世界各国人民的思想,武术国际传播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武术文化的内涵阐述

1.1自身的统一性

武术没有国界,武术文化是有国界的,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是具有多样性的,但在同一民族范畴内是具有统一性的,这种统一性是指民族化了的武术文化在不同阶级之间的同一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自身的特征影响着民族的生活惯例,诠释着民族化的生存之道,体现着华夏文明的专属品味。诚如阮纪正先生所言:“不懂武术,无以知中国人;不懂中国人,无以知武术”。

武术文化的统一性还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统一性和同一性,中国地域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是武术文化所表现出的整体特征却表现出了普遍性和普适性。“南咏春、北太极、西形意、东形式”等尽收于武术文化的体系当中,正是由于武术的文化统一,同时也孕育了百花争鸣的武林门派,形成了武术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1.2艺法的哲学性

武术起始于农耕时代,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里与中国传统哲学是始终是息息相关的,无论是现代搏击或是传统武术,无不浸润着中国哲学的观念。

中国古典哲学的阴阳学说、八卦理论和动静思想传统武术一直都是惺惺相惜、交相呼应的。如我们熟知的太极拳,在《陈氏太极拳图说序》说:“天地之道阴阳而已,人身亦然”,“打拳皆随天机动,太极原象皆自吾身流露”阐述了太极八卦与阴阳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太极拳论》开宗明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孙子兵法中:“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这些观点则彰显着武术文化的“动若狡兔、静若处子”、“虚者实之、实则虚之”的动静结合思想。

1.3进程的育人性

如若考究武术文化的内核纹理,那么有一点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即武术文化是德育与术育的综合体。

不同于竞技体育所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强”,武术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深受道家和儒家学派思想的影响,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的规矩,坚持“拳法者,卫身御侮之善术也”的理念,呈现出对武德的价值导向;强调“仁者必有勇”的思想, 倡导“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慎其行、善守其德”的观点,体现了德与术的关系,并把德置于术之上。

自古以来在武术的习练者当中把个人安危和家国情怀相融合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色彩的不胜枚举,武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具有丰富的价值导向和教育作用,比如岳飞的“精忠报国”,冯婉贞抗击英法联军、孙禄堂两败日本武士、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等等。毫无疑问,练习武术不只是外练筋骨皮,更是探索内在精神源泉和激发人民昂扬前进的过程,因此在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应该充分挖掘武术文化的内涵使其成为我们的精神法宝。

2武术国际传播的现实困境

2.1技击与养生的对立

从技击角度出发,武术在沉淀了上千年的技击经验后,早已日渐成熟,既包括拳法、腿法也包括拿法、靠法;既有擅长近击短打的武术,也有精通放长远击的武术,历史上“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形意名家郭云深,素有“杨无敌”之称的太极宗师杨露禅等等,他们在实战时所呈现出来的击打奥义都是技击的精妙所在。从养生角度分析,传统的中国武术除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外练筋骨,更注重“精、神、气、力、功”的内练口气,将人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强调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更符合东方人的心理、生理和文化背景,并且老幼皆宜。但是武术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本应该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二者似乎背道而驰,这为武术的传播与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2击打与演练的对立

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套路因其“高、难、美、新”的动作特点受到大众的热烈追捧,由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在当时竟然卖到了1亿多的票房,人民都争先恐后的奔赴各大武术院校学习“功夫”,这为现代武术的发展和传播注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竞技化的武术逐渐让武术的击打变成为了演练,随着武术散打、东方擒拿、武器短兵的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武术的击打不足的缺陷,可是竞技武术和现代搏击的“车之双轮”出现了单腿走路的现象,长期的“打”、“练”分家,使得以对抗竞赛为主的散打和以表演为主的套路演练相互分离,完全隔阂,无法做到兼容并举,导致“打散打的”不能“练”,“练套路的”不能“打”。

2.3传统与现代的对立

目前武术界存在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的争鸣。两大正营的习练者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竞技体育是根据传统武术演变而来,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根;有人就反驳道竞技体育这么高难美,自成一系,和传统武术没有关系;传统武术说:竞技体育是花架子,体操化,没有灵魂只剩招数;竞技体育说:传统武术是老古董,旧把式,具有玄幻色彩,总之双方各执一词久已 [[]],其实在筆者看来武术本无传统和现代之分,任何事物都是呈螺旋式发展的,今天所谓的现代迟早会成为明天的传统,在这么继续下去恐怕伤的是武术本身,害的是武术的自身发展和传播。

3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武术国际传播路径

3.1革故鼎新:打好传统武术的地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自觉担负历史主动和创造精神,守正创新,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的魂,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下砥砺前行,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受到西方体育影响下,使使得传统武术的继承发展岌岌可危,很多拳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迫。

(1)要做传统武术的继承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武术,想要保护好的第一要义是做好继承工作,通过对继承人的官方认可和专项帮扶,梳理传统武术的继承脉络,发掘生存土壤,激发传统武术练习者的热情,这不仅需要拳师和个人的努力,更加需要社会的合力。

(2) 依托“一校一拳”,推进传统武术进校园。教育部门和武术协会应当联手将具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地方拳术带进校园进行普及,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讲好传武故事,还要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传统武术的技击原理、礼仪文化,知晓传统武术的发展脉络,喜欢上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让他们真正爱上传统武术[[]]。

3.2守正创新:把握竞技武术的外延

竞技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历来作为我国强健体魄和自卫防御的一种手段,虽然目前还没有进入奥运会的大舞台,但是通过亚锦赛、国际武术大赛等舞台已经向世人宣告了其项目特点,不论是从技术动作、节奏律动,还是从服装搭配、声乐伴演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独特的美感 [[]]。

(1)加强竞技武术的对外交流。竞技武术作为一种体育项目,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而且在国际间也逐渐崭露头角。我们可以向其他国家提供专业的教练团队、培训课程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提高竞技武术水平,这样不仅展现出我国在武术领域的实力和慷慨,更为我国树立积极的国际形象,增进国际友谊添砖加瓦;

(2)避免竞技武术套路体操化。竞技武术过于体操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训练方式的单一性。传统的竞技武术训练注重套路技术的细致推敲,却忽视了其本身是否具有技击功能,这导致了一些运动员在表演套路时过分注重动作的整体美感和协调律动,而牺牲了实用性和战斗力。这种趋势不仅使竞技武术逐渐失去其独特的武术特色,也降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用。

3.3文武兼备:拓展武术发展的文化性传播

文武兼备的理念旨在通过强化武术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武术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应注重传承其历史渊源、哲学思想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一种身体技能,更是一门融合智慧和审美的综合艺术。而在武术的发展中,文化性传播不仅是继承传统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武术融入现代社会的关键因素 [[]]。

(1)武术是体育,但不仅仅是体育。武术不仅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更涵盖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首先,武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其核心思想是凝集于释、儒、道家等诸多理论基础,通过武术的实践,人们能够感受到文化的沉淀和传承。其次,武术在精神层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再练习过程中它更注重心灵的调和与修养,强调的是内外兼修。总之武术是经过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才形成了现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武学文化体系;

(2)自我文化认同他人才能认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深厚的历史渊源赋予了个体一种独特的身份认同,自我文化认同在武术中的体现不仅是对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文化精髓的理解与内化。

而自我文化认同不仅是对内的过程,更能够通过武术的表演和分享,让他人感受到这种认同。在展示武术时,个体的自我文化认同能够通过动作、表情和精神内核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使他人更容易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结语

只有建立了文化自信,个体才能真正地将武术传承下去,并让他人感受到这份独特的文化价值,使得武术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为世界的多元化发展贡献独特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胡勃,王祺灏,黎桂华.“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路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 (20):109-113.

[3] 刘浩.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武术国际传播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22.

[4]时锦瑞,周梦,黄利景.新媒体环境下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现状与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21,37(5):53-56.

[5]林辉,鄢行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困境与策略[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6):47-50,55.

[6] 曹雪莹.“动机-行为”视角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2.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
土家族传统武术及其文化特征探析
幼儿武术与传统文化的整合
影视传媒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敦煌古代武术研究综述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