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项目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跨学科整合设计

2024-06-17 10:58李艳青

李艳青

摘   要: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两门课程在素养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上皆有契合点,可将劳动课程任务群下的相关项目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相整合,设计主题化、项目式的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活动。依托阶段模式达到相融共生,即:选题阶段,以劳动任务群项目为根基;实施阶段,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总结阶段,指向全面育人的综合性素养。以此模式将两门课程融合,从而落实独特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小学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跨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3-0061-0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方案》)有了新的变化:“将劳动和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大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课程侧重于以劳动项目为载体的劳动实践。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都是对国家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劳动者这一根本目标的回应。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劳动课是两门必修课,各有侧重,不可互相替代。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都源于现实生活、由实践中产生。《方案》提出,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统筹使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师资、资源等实际情况对两者进行适当整合。故此,将劳动课程任务群下的相关项目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主题整合,进行跨学科整合设计,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劳动任务群(5~6年级)“传统工艺制作”下的“纸工”项目与综合实践考察探究活动主题“我是‘非遗小传人”的整合。

一、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两门课程的契合点

(一)素养目标的一致性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设定小学阶段具体目标是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维度。其中“价值体认”维度的表述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课标》设定 “传统工艺制作”(5~6年级)任务群的“素养表现”目标是“感受传统工艺劳动的智慧,初步形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二者在人文素养上的指向目标一致。

此外,《纲要》中小学阶段“创意物化”维度的目标表述为“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这与 “传统工艺制作”(5~6年级)学习任务群的劳动素养目标“能根据劳动需要,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传统工艺作品”基本一致。

(二)内容开发的相容性

《纲要》推荐了152种活动主题,课程内容丰富。《方案》将原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的内容分别归入信息科技、劳动课程。而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三大部分仍有大量与劳动教育相关的主题,特别是关于节日、非遗的内容,为教师开展活动提供了思路。《课标》专设各学段“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以“活动建议”提示了内容选择与开发的形式。二者在内容及开发上的相容性如下。

另外,综合活动生成性和开放性的特质,足以让学生从中选择与劳动课程相适应的主题。二者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劳动创造,打破劳动课“僵化”“窄化”“异化”的现实困境。

(三)方式运用的相似性

《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是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课标》规定,劳动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实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二者都重视探究性、体验性与实践性。

根据上述契合点,我们将“传统工艺制作”(5~6年级)劳动任务群下的“纸工”项目——“渤海渔村剪纸工艺”与综合实践考察探究活动主题“我是‘非遗小传人”的跨学科整合,并进行了探索。

二、“渤海渔村剪纸工艺”项目与“我是‘非遗小传人”主题整合的设计步骤

(一)选题:以劳动任务群下的项目为根基

5~6年级“传统工艺制作”劳动任务群要求选择1~2项传统工艺制作项目,如陶艺、纸工、布艺、印染、皮影、木版画等,并给出活动建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地方历史文化,选择开展适宜的劳动实践,可以与其他当地特色传统工艺制作项目结合。”渤海渔村剪纸是民间纸工艺术的一种,在渤海湾一带流传、兴盛。20世纪,黄骅境内的岐口村将剪纸文化推上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高度,使其成为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项内容为切入口进入第一阶段的选题启动,较快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境,确立主题。以“非遗”视角引入,通过欣赏“中华巧女”、渤海渔村剪纸工艺代表人韩宝菊的剪纸视频及作品《双龙腾东海》《渔家风情》《十二生肖》《运河古都》等,介绍韩宝菊带着一把剪刀走出岐口村,创办剪纸艺术社的传承故事。“一张红纸、一把剪刀,目随纸动,纸随剪转,心之所至,手吐霓虹”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理解渤海剪纸艺术作为燕赵民间艺术的奇葩,它的传承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还提升了人们的审美素养,促进了教育创新和国际文化交流。因此,应该加强对“非遗”剪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样的情境带入,激发了学生做‘非遗小传人的欲望和责任感,产生了学习剪纸技艺的动机与热情。开展“我是‘渤海渔村剪纸工艺小传人”这一主题式项目化的实践活动,将“纸工”劳动项目升华到实践活动主题,扩大了劳动项目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使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我是‘非遗小传人”有了适宜的载体和方向。

将“传统手工制作”项目与“我是‘非遗小传人”考察探究活动进行有效对接、整合,使活动方案的策划和执行更有目的性。推进了《方案》中课程实施的“统一规范与因校制宜相结合,统筹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将理念、原则要求转化为具体育人实践活动”这一要求。

2.问题驱动,明确方向。项目化学习是通过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和问题链引发学生对概念的思考与探索。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渤海渔村剪纸工艺传承需要我们做什么?”这是统领实践活动的大问题。学生思考之后各抒己见,梳理归纳出主要子问题,“渤海渔村剪纸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剪纸工序是什么?”“需要准备哪些工具?”“我可以剪什么?”“注意事项是什么?”“最终成果的呈现方式是什么?”“我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推介和宣传?”等,并形成问题链。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根据实际能力设计活动方案解决问题,并选择好完成任务的时间与空间。

这样,既符合《纲要》所设定的“问题解决”纬度的目标涵义,又体现了《课标》劳动过程指导建议中“从真实的问题出发,指导学生劳动任务明确任务”的要求。

(二)实施: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1.学科融合,解决问题。“跨学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性质和显著特征。教师要充分发挥综合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跨学科”不仅是指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也指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开展“我是‘渤海渔村剪纸工艺小传人”主题活动的,教师要挖掘与其他学科的连接点,如图案设计比例、线条的雕刻力度、表达的意境、工艺的美感、展示宣传的手段等要素,与美术、语文、数学、历史等各学科知识密切关联,引领学生融会贯通,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形成对现实生活的科学性认识。

2.任务设计,情境体验。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实践项目整合,在活动情境中规划出系列任务,让学生基于真实情境的学科知识运用与迁移中推进项目向纵深发展。如“我是渤海渔村剪纸工艺小传人”任务之一的“家乡剪纸艺术”宣传推介活动:

任务1:剪纸是流淌在指尖的民间艺术,它以渔家儿女生活图景、海洋物种为代表,这是与其他地方剪纸艺术在内容上的显著不同。它是民间的,也是世界的。请为渤海渔村剪纸艺术撰写一篇推介文章;

任务2:调查除了以韩宝菊、白金磊等为代表的渤海渔村剪纸艺术传承人之外的非遗传承人还有谁?请为其中一位拍摄一段访谈视频。

任务3:举办一次展览会,对学生自己的剪纸作品和制作过程进行介绍。

这一设计体现了劳动素养中的学创融通与文化传承意识,使学生在调查、访谈、策划中提升了综合素养。

(三)总结:指向全面育人的综合性素养

1.多样式分享。活动最终要形成成果,而成果的预设非常重要。在活动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终为始,设计好成果的形成过程和展示方案。为了成果的呈现,学生精心完成每一个步骤,力求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作品、表达活动认知。学生最终选取的分享渠道多种多样,如,在班级成果汇报会上进行“剪纸工艺”实物作品展示,评选优胜者;用视频、课件展示考察、访问等活动过程,评出各类别优秀奖项;写出活动感悟,在校内文化橱窗发表;创作推介美篇,分享到班级、家长微信群;梳理设计与制作报告,推选参加各级学生实践成果评比等。这些过程使学生的规划与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2.多维评价与反思。活动的评价反思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结果性反馈,更要关注劳动过程及劳动体会,充分肯定学生在劳动中的进步。如学生在完成“学习渤海渔村剪纸工艺”这一任务后,既要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工艺的奇妙和独特智慧,又要关注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获得劳动实践的成就感。同时,引领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反思,找出不足及其改进办法,深化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劳动项目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跨学科整合设计,指向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同的育人特征,是整合教育资源、助力教师提升指导力、促进两门课程高效实施的有益尝试。

【本文系沧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综合实践视角下小学劳动课程校本化架构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30507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倪建东.“项目思维”在校内种植劳动中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28)/A(10):57~60.

[5]谭天美,魏凤银.变与应变:《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中的“课程目标“流变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23,(07):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