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务

  • 小巷大学堂
    29 号的天倪庐时务学堂旧址就这样淹没在旅游旺季的古街巷中,若不是误打误撞地走到了它的门口,我也不会为一段灿若星河的历史所折服。“您好,需要进来参观吗?”说话的是一位慈祥的阿婆。本就走累了的我们正欲寻找一处僻静之所歇脚,于是便好奇地把身体往院内探了探。只是一瞥,就能感受到一种沁人心脾的清凉:古朴沧桑的红砖房在爬山虎的掩映下又多了几分生机,几百平米的小院里有连廊、阁楼和鱼池,几棵古树需要人用心去瞻仰……我想,这座气质独特的院落一定有它不为人知的底蕴,否则也不

    青春期健康 2023年17期2024-01-28

  • 少年王国维
    维到上海就馆于《时务报》,成为研究者叙述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捩。而实际上,王国维对于人生道路的探索,在他到上海之前就已经开始了。22 岁之前的王国维,在家乡海宁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家庭条件、教育经历?叛逆自信“体素羸弱,性复忧郁”,这是王国维对自己的评价,而他留给后人的基本印象也是如此:瓜皮帽下面拖着小辫子,沉默寡言,谦逊恭谨。或谓之沉静如“古鼎”,或谓之老实似“火腿”,人如其名:静而且安。然而,少年王国维却是个叛逆的孩子,至少在其父亲眼中是如此。虽然乡

    中外文摘 2022年13期2022-08-02

  • 梁启超与《时务报》的黯然退场
    邀请,共同筹办《时务报》,遂在4月离京,赶赴上海。彼时的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开放的工商都市、最活跃的消费娱乐之城。《时务报》开在四马路上一座并不显眼的小楼内,与众多茶馆、餐厅和青楼相邻。街面上三教九流南来北往,西方文化正如潮水般涌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碰撞,充满了新鲜、刺激。梁启超一踏入上海,就喜欢上了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心境也比在北京时好了许多。比梁启超年长25岁的黄遵宪,是他的广东同乡,曾任清政府驻日、美、英、新加坡外交官,素有“历练有识,持己谨严,接物

    环球人物 2022年7期2022-04-04

  • “未完成的巨变” ——时务学堂事件与近代湖湘文化转型
    410022)时务学堂争议事件是指1898年3、4月间,时务学堂学生因春节放假归乡,将刊有课堂批语、课堂答问的《湘报》带回家中,长沙一些书坊也刊刻时务学堂的札记、考卷销售,因而使时务学堂的革新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王先谦、叶德辉等乡绅与熊希龄等维新派之间爆发关于近代文化与政治改革路径的争论。这场争论,事实上造成了自1895年开始的湖南新政运动的停滞,在近代湖湘文化转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深刻影响了自1895年开始的湖南新政运动的走向与结局。在既往研究中

    长沙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11-29

  • 时务者为俊杰
    29号天倪庐长沙时务学堂旧址门前,等待事先约好的学堂旧址工作人员刘力女士的到来。“你们好!久等了!”身材颀长、满脸微笑,充满知性魅力的刘力老师打开学堂旧址大门,引领着我们进入到那一段动荡而又激昂的波澜壮阔的岁月。长沙时务学堂旧址现为原湖南省文史馆名誉馆长陈云章先生后人的住宅,位于中山西路进去不深的三贵街口,门脸狭小。陈云章为纪念其父——著名学者陈天倪,将该宅命名为“天倪庐”。陈宅占地一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建于1946年。此地为原时务学堂的一部分,大概

    华声 2021年8期2021-09-07

  • 梁启超与湖南的不解之缘
    试中举、担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参加戊戌变法,而作为广东新会人的梁启超,他的这三次经历,都与湖南这片土地有着深刻关联。做湖南女婿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仅17岁的梁启超中第八名举人,这位年轻的才俊引起了主考官李端棻的注意。等到发榜之后,他即请副主考官王可庄做媒,将堂妹李惠仙许配给梁启超。孰料王可庄也有意将自己的女儿许给梁启超,只是未料到李端棻竟抢先一步。李惠仙是清顺天府尹李朝仪唯一的女儿,李端棻是李朝仪的亲侄子,自小由李朝仪培养长大。李端棻于同治元年(

    同舟共进 2021年6期2021-08-16

  • 时务报》的内讧风波
    为出京,去主持《时务报》,这却是康有为没有想到的。因为,留在京城,操控变法,才是他最想做的。甲午战后,中国上流社會痛定思痛,开始改变。戊戌维新酝酿,其实从公车上书之日,已经开始。整个维新期间,最为耀眼的明星,不是康有为,也不是光绪帝,而是梁启超和《时务报》。《时务报》不是中国人办的最早的华文报纸,但却是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一时无两。作为主笔的梁启超,笔端带有感觉,恣肆汪洋,如大江大河般的政论文章,风靡了整个政界和知识界。还顺带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人称“时务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1年1期2021-05-17

  • 论近代新式教育与社会风俗的改观 ——以时务学堂为例看近代长沙社会风俗的改观
    时代新人为宗旨的时务学堂1897年在长沙成立。时务学堂作为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代表,从教育革新起步,通过教育开民智、兴民权,从而实现政治维新、文化革新、社会改良之使命。时务学堂创新了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开启了民智,推动了社会风俗诸领域的变革。剪辫放足、婚姻自主、新式婚礼等新的文明风气和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一、社会风俗的改观是深层次的文化变革社会风俗是一个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复杂系统,兼具封闭性(经年累月约定俗成,不易改变)和开放性(与时俱进,应景而变

    城市学刊 2021年1期2021-04-14

  • 晚清湘绅领袖、学界泰斗王先谦
    二十四年因陷入与时务学堂的争斗而停滞,而其首倡并力行者,当然是山长王先谦。岳麓书院的改革,首先是王先谦于光绪二十二年十月发布手谕,订购《时务报》令诸生阅读,以“开广见闻,启发志意”,备国家栋梁之用。这份手谕首先阐明了订购《时务报》的理由:“窃惟士子读书,期于致用。近日文人往往拘守帖括,罕能留意时务,为太平无事时之臣犹之可也。今则强邻逼处,列国纷乘,脧我脂膏,环顾几无所凭恃……为士子者,若不争自振奋,多读有用之书,相与讲明切磋,储为国器,出则疏庸贻笑,无以励

    书屋 2021年2期2021-02-27

  • 时务者为俊杰,要看识什么“时务
    陈庆贵 识时务者为俊杰,本意大抵是说,具有认清时代潮流智慧和把握客观规律能力者,方有望成为某一领域出色人物。是言虽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要看识什么“时务”。 让人成为“俊杰”之“时务”,当然应为时代潮流和客观规律。晏子作为春秋时期著名谋略家,有着超乎常人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其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无疑配称一代俊杰。据《晏子春秋·霸业因时而生》载,齐国丞相晏婴出使楚国被该国大夫羞辱,而晏婴则以胜于雄辩的事實和机智巧妙语言反唇相讥,既让对方自讨没趣,又捍卫了

    杂文月刊 2021年8期2021-01-06

  • 完形填空一则
    时务The school was across the street from our home and I would often watch the kids as they played during the break. She seemed so small as she pushed her way __1__ the crowd of boys on the playground. She __2__ from them all.I beg

    考试与评价·高一版 2020年3期2020-11-02

  • 3张存照揭秘谭嗣同最后3年
    同合影的有时任《时务报》主笔的梁启超、“浙东三杰”之一的维新思想家宋恕等。他们与谭嗣同的交往,成为晚清江南地区维新士人群体交游的一种缩影。1898年9月28日,变法失败的谭嗣同慷慨就义。谭嗣同存世照片极少,仅有3张。通过这3张照片缘起以及相关的具体细节,为读者呈现谭嗣同鲜为人知的经历。上海“七贤”合影:被《时务报》聘为董理1896年9月25日下午,位于上海外滩附近的“光绘楼”照相馆迎来了7名客人。其中一人内着箭袖对襟开衫,外披一件白色大氅,神采俊逸、气宇轩

    新传奇 2020年32期2020-09-22

  • 谭嗣同仅有的三张存世照
    影正是谭嗣同与《时务报》诸人交游之印证。给他们拍摄合影的“光绘楼”照相馆开业于1890年不少名士高官都曾在此拍照留影。谭嗣同存世照片极少,仅有三张,分别拍摄于1896、1897、1898三年,上海、南京、长沙三地,前人多不知这些照片的起源以及相关的具体细节,今以其三张照片作为纪念,为读者呈现谭嗣同较少人知的经历。上海“七贤”合影 1896年9月25日下午,位于上海外滩附近的“光绘楼照相馆迎来了七位客人。他们中的三位身着马褂,三位身着长衫。还有一位最右的客人

    北广人物 2019年2期2019-03-21

  • 谭嗣同引导我祖父林圭走上革命道路
    和摇篮”——湖南时务学堂打下了坚实基础。谭嗣同评林圭:“侃侃而谈,深中时弊”1897年11月29日湖南时务学堂成立之际,正是德国强占胶州湾,新一轮民族危机又卷起之时。学生们迈向接受新知识、铸造新观念、寻找救亡图存的课堂。而遇上奋发蹈厉,阅历丰富的青年才俊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熊希龄等先生,更让学生们如鱼得水。教习们把时务学堂的办学与整个湖南的开化紧密联系起来,并在经世致用之学上又增加新的篇章,十分注重学习西方社会政治方面的学说,推行“以政学为主义”的教学

    文史博览 2019年1期2019-03-15

  • 谭嗣同引导我祖父林圭走上革命道路
    和摇篮”——湖南时务学堂打下了坚实基础。谭嗣同评林圭:“侃侃而谈,深中时弊”1897年11月29日湖南时务学堂成立之际,正是德国强占胶州湾,新一轮民族危机又卷起之时。学生们迈向接受新知识、铸造新观念、寻找救亡图存的课堂。而遇上奋发蹈厉,阅历丰富的青年才俊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熊希龄等先生,更让学生们如鱼得水。教习们把时务学堂的办学与整个湖南的开化紧密联系起来,并在经世致用之学上又增加新的篇章,十分注重学习西方社会政治方面的学说,推行“以政学为主义”的教学

    文史博览·文史 2019年1期2019-03-14

  • 从《时务报》看中国化“公共领域”的构建
    此,笔者通过对《时务报》产生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资金来源、办报宗旨、撰稿队伍、刊物内容、读者、“三位一体”行为模式等的分析,试图阐述《时务报》所构建的超越理论内涵的中国化的“公共领域”。二、《时务报》所构建的中国化“公共领域”(一)创刊1896年春,维新派人士黄遵宪、汪康年提议在上海创办一份以“时务”命名的刊物,作为维新派的舆论阵地。1894年4月,梁启超应邀赴上海参与筹备工作,8月《时务报》正式创刊。《时务报》虽名为“报”,实则是一份每期三十页左右的书

    视听 2019年1期2019-02-20

  • 时务学堂与近代长沙社会风气的革新
    和时政,三是由于时务学堂的倡导。1894 年秋,湖南维新运动之“开路先锋”江标出任湖南学政,他以“变士风、开辟新治”为己任。1895 年9 月,“推行新政最力”之陈宝箴出任湖南巡抚,主张“用可用之士气,开未开之民智”,希望通过变法使湖南实现富强自立。在此背景下,1896 年冬,王先谦、熊希龄等向陈宝箴呈请筹建“时务学堂”,陈宝箴以巡抚的名义向全省发布《招考新设时务学堂学生示》,号召广大青年才俊积极报考。次年11 月14 日,梁启超偕韩文举、叶觉迈、欧榘甲、

    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2-18

  • 同御外而崩于内:《时务报》时期的汪康年、梁启超关系探究
    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其中,汪康年为总理,黄遵宪为协理,梁启超为主笔。三人筚路蓝缕,使《时务报》成长为维新派的机关报。然而,好景不长,两位主创逐渐与汪康年分道扬镳。《时务报》时期,即1896年8月《时务报》创刊到1898年8月改为《昌言报》的两年间,伴随着《时务报》由盛而衰,汪康年与梁启超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善而恶的转变。汪康年、黄遵宪和梁启超之间的三角关系一向为前人所重视。(1)参见马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试论〈时务报〉内讧》,《安徽史学》20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2-11

  • 时务报》的发行与“阅读共同体”的建构
    之刊报,专录中国时务,兼译外洋新闻,凡于学术治术有关切要者,巨细登。[注]《上海强学会章程》,《强学报》第1号,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不仅如此,商业报刊与时务报刊的发行与阅读也有较大区别。1894年以前,尽管在上海、香港、广州等地有一些商业性报刊,但发展颇受阻滞。梁启超甚至认为:“以故报馆之兴数十年,而于全国社会无纤毫之影响。大抵以资本不足,阅一年数月而闭歇者十之七、八,其余一、二,亦若是则已耳。[注]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

    东岳论丛 2019年1期2019-01-12

  • 谭嗣同的3张存照及其生命的最后3年
    前排左起为时任《时务报》主笔的梁启超、士人胡惟志、佛学家吴嘉瑞,后排左起为时任《时务报》经理的汪康年、两广总督李瀚章之婿孙宝瑄、“浙东三杰”之一维新思想家宋恕。这几位雅集于此的士人学者,皆为谭嗣同交往甚深之师友。在他们中间,有政治家、思想家、出版家、史学家,有文学家、教育家、政论家、佛学家。他们与谭嗣同的交往,成为晚清江南地区维新士人群体交游的一种缩影。合影拍完后,孙宝瑄在相片后题写了一则偈语:“众影本非真,顾镜莫狂走。他年法界人,当日竹林友。”并且,他在

    文史博览 2018年11期2019-01-07

  • 谭嗣同的3张存照及其生命的最后3年
    前排左起为时任《时务报》主笔的梁启超、士人胡惟志、佛学家吴嘉瑞,后排左起为时任《时务报》经理的汪康年、两广总督李瀚章之婿孙宝碹、“浙东三杰”之一维新思想家宋恕。这几位雅集于此的士人学者,皆为谭嗣同交往甚深之师友。在他们中间,有政治家、思想家、出版家、史学家,有文学家、教育家、政论家、佛学家。他们与谭嗣同的交往,成为晚清江南地区维新士人群体交游的一种缩影。合影拍完后,孙宝碹在相片后题写了一则偈语:“众影本非真,顾镜莫狂走。他年法界人,当日竹林友。”并且,他在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11期2018-11-28

  • 巍巍昆仑
    映衬下,我走进了时务学堂,又辗转于武备学堂。时务学堂庄严肃穆,在世事的沧桑巨变中依然散发出缕缕书香。谭嗣同,一个刻在时间深处的名字,和时务学堂的氤氲气韵沉香于湘学之中,沉香于湖南一个世纪的开化之中。当我走出时务学堂时,我惊诧于它葳蕤的草木。它们也许是“耳濡目染”了湘学之风气。武备学堂虽陈设简陋,但窗明几净,一座座楼宇彰显着昔日的恢弘气度,一道道椽梁如湖湘人挺直的脊梁。我仿佛聽见了秋风中回荡着英烈的呐喊声。我实在想象不出那是怎样的“咽露秋虫,舞风病鹤”。欣闻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13期2018-05-23

  • 维新何以成“运动”:以《时务报》报费的流向为个案
    关研究,已藉对《时务报》的分析,对其中机理略有管窥。具体而言,该报能够迅速筹措到相对充裕的资金,乃至搭建并在不短的时间内维持相当程度上超越商业物流网络制约的发行网络,与“士林”同道在举国范围内的既在与遍在存在密切的相关。就此而言,以“士道”而非“市道”作为往来的基本规则,实乃士林中人行动中的(in action)共识。②这里对“士道”与“市道”的差异略做介绍。在戊戌的维新人士中,对此表述最为清晰地当属王修植。光绪二十四年二月,梁启超已去,继任的郑孝胥尚未到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8年1期2018-05-10

  • 时务报》政论与维新变法的公共舆论建构
    一、维新思潮与《时务报》的诞生(一)甲午战败与变法图强1894年6月30日,中日两国宣战,爆发了近代史上著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2月24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马关正式开议。3月23日,经清政府同意,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上签字。这是近代中国最为不平等的条约之一,割台湾、赔巨款、开商埠、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丧权辱国,举国震惊,爱国志士们更紧迫地寻求救国良方。一时间,对于外国先进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需求大增,要求有能“广

    视听 2018年7期2018-04-01

  • 维新变法前后蒋翊武重要历史活动考证
    件。一、蒋翊武与时务学堂1898年,近代常德名士蒋作霖在安福县(今常德市临澧县)创办梅溪桥私塾,常德地区不少学子慕名前往。蒋翊武与好友杨载雄前往求学,并与黄贞元、夏国瑞、于哲士、龚霞初、杨道馨等同学交好[1]421。据杨载雄回忆,当时正值“清朝废八股,试时论,改书院,兴学校时也……于时欧化东行,思想日新”[2]15。此时的梅溪桥私塾也受到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其显著特征就是“课程较新”[3]15,因而蒋翊武在此初步接触到了维新思想,并曾赴长沙报考时务学堂。以

    武陵学刊 2018年1期2018-03-08

  • 维新运动与湖南的思想变革
    阵地。(二)创办时务学堂,培养人才谭嗣同等人为了推动维新运动,提出了设立时务学堂以培养“学通中外,体用兼赅”的人才这一主张,该主张得到了陈宝箴、黄遵宪的支持。时务学堂于1897年10月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的学生既学习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也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通过学习,学生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开放,时务学堂在改变湖湘地区的学风和士风方面功不可没。顽固派对时务学堂的创办十分不满。王先谦、叶德辉等人就提出,时务学堂所倡导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极为荒谬

    新乡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2018-02-24

  • “超一流”时务学堂带来的启示
    图存运动中诞生的时务学堂,自创办到改制,虽时间短暂,但旧式书院制度向新式学堂制度的转变,拉开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序幕。120年后,这所学堂的师生后裔、国内外研究学者齐聚岳麓书院,研讨“时务学堂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共同追寻“以天下为己任”的时务情怀,传承、弘扬和发展“超一流”时务学堂优秀文化教育传统和办学精神。纪念时务学堂创建120周年,是致敬那个时代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热血青年们,也是寻找新时期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办学一年,见证一代人革故鼎新的教育

    醒狮国学 2018年1期2018-02-06

  • 揭秘时务学堂:湖南人何以敢为人先
    年11月29日,时务学堂成立120周年。这座湖南维新运动时期的最高学府,可能许多人并不知晓,但它是戊戌维新期间的直接产物,是梁启超、谭嗣同、熊希龄、唐才常等名师汇聚之处,更是培养出了蔡锷、林圭、杨树达、范源濂、李炳寰等青年才俊之处。薪火相传,她见证了学堂师生的情深义重与生死挚交,见证了湖湘近代化历程中最为艰辛的岁月,更寄托了一代人革故鼎新的教育理想。时务学堂虽然从成立到被取缔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其处在“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历史夹缝中的背景,却决定了其成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11期2017-12-09

  • 揭秘时务学堂:湖南人何以敢为人先
    张维欣揭秘时务学堂:湖南人何以敢为人先张维欣1897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夜幕笼罩下长沙城小东街(今三贵街)的一间学堂里,师生们围坐一起,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幻灯片放映。在投影屏上,学生们看到了英国伦敦的皇宫、街道、桥梁、饭店、马车、轮船、兵器库,看到了西方动物园中才有的狮子、大象、驼鸟,甚至还看到了英国“日不落帝国”时期的维多利亚女王画像。这是近代湖南的首次幻灯片放映,这座学堂名叫时务学堂。坐落于长沙三贵街的时务学堂故址甲午战败对湖南人刺激更深一层晚清时期的

    文史博览 2017年11期2017-11-29

  • 明代科举取士中的时务策研究
    明代科举取士中的时务策研究张怡涵(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在科举考试中,殿试时务策作为最高级别的考试题目,占有独特的地位。它如实地反映着最高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政治理念,也反映出帝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与之相对的是应试者的对策,这些对策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高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水平与个人素养。明代 《进士登科录》 中“皇帝制策”和“进士对策”这两部分保存了大量明代科举考试的原始文本,它们分别有一定的格式体例。明代时务策问往往是发策者感时事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2017-11-24

  • 《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补遗:天津《直报》与小说相关资料(下)*
    续今古奇观》,《时务报》一册至五十七册俱全,五十八册不久亦到,余者各书、各报,来班再录。天津北门内各报馆紫气堂仝启。”初十日(4月30日) 刊载紫气堂广告:“本月初八日接班《时务报》,一至五十八册俱全。《蒙学报》至十六册,《译书公会报》一至十五册俱全,《广智报》一至五册俱全,《万国公报》丁酉正月份至今俱全,《渝报》至十二册,《点石斋画报》至三月下浣。余者各报来班再录。官绅委寄各书提取,余部出售……定阅各日报帋、报册,赐函分送不误,《时务日报》即日可到,定阅

    文学与文化 2017年4期2017-11-14

  • 《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补遗天津《直报》与小说相关资料(下)*
    续今古奇观》,《时务报》一册至五十七册俱全,五十八册不久亦到,余者各书、各报,来班再录。天津北门内各报馆紫气堂仝启。”初十日(4月30日) 刊载紫气堂广告:“本月初八日接班《时务报》,一至五十八册俱全。《蒙学报》至十六册,《译书公会报》一至十五册俱全,《广智报》一至五册俱全,《万国公报》丁酉正月份至今俱全,《渝报》至十二册,《点石斋画报》至三月下浣。余者各报来班再录。官绅委寄各书提取,余部出售……定阅各日报帋、报册,赐函分送不误,《时务日报》即日可到,定阅

    文学与文化 2017年3期2017-11-13

  • 时务学堂对湖南近代教育的深远影响
    410022)时务学堂对湖南近代教育的深远影响梁小进(长沙学院长沙文化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22)晚清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派在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对湖南旧式教育进行了重要改革。它采取近代新式的学校体制,以培养维新人才为宗旨,根据“中西并重”的原则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与传统官学迥然不同。时务学堂的创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但推动了湖南旧的书院和官学制度的改革,还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各地新式学堂的创办,开启了湖南近代教育的先河。时务学堂;新式教育;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3-26

  • 论《湖南时务学堂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081)论《湖南时务学堂研究》的成就与不足李长林(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19世纪末创办于长沙的湖南时务学堂在湖南维新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郑大华教授主编的《湖南时务学堂研究》一书,将时务学堂的创办置于湘学发展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全面准确地论述了时务学堂的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学术成果;尤其是对时务学堂的校舍形制考察,对有关时务学堂的历史纷争所作的论述,皆十分精彩,颇具新意。但该著亦存在不足之处,如论述上有缺点、史料上有疏漏、史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1期2017-03-25

  • 时务学堂创办过程述略
    410022)时务学堂创办过程述略陈先枢(长沙大学长沙文化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22)对时务学堂创办过程的酝酿、经费筹措、校舍选定等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指出了湖南官方和民间士绅对创办时务学堂的各自作用和相互作用,并点明了熊希龄、蒋德钧等维新人士在其间所作的贡献和具体工作。时务学堂;创办过程;酝酿;经费筹措;校舍选定从1897年黄遵宪、徐仁铸、梁启超等相继入湘和谭嗣同回湘参与新政,湖南维新运动的内容更多地向文化教育和政治领域扩展,从而使湖南维新运动进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1期2017-03-25

  • 湖南时务学堂的办学宗旨分歧与人事改组
    10022)湖南时务学堂的办学宗旨分歧与人事改组马正谊,薛其林(《当代护士》杂志社,湖南 长沙 410016;长沙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时务学堂创办之始即存在两种办学宗旨的分歧,一种是以实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一种是以政治人才为培养目标。后者才是时务学堂实际执行的办学宗旨。该分歧最终导致了陈宝箴对时务学堂进行人事改组。时务学堂的人事改组也不是孤立的现象,其时湖南的新政已趋于凋敝。时务学堂;办学宗旨;梁启超;陈宝箴湖南时务学堂在短暂的办学时间里培养了一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6期2017-03-23

  • 长沙时务学堂研究综述
    30072)长沙时务学堂研究综述张 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创办于1897年10月的时务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意义上的高等学校,它推动了湖南教育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程中意义非凡。虽然时务学堂在历史上仅存在不到一年时间,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不可小觑。梳理和归纳学界对时务学堂的研究,旨在重温那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同时亦希望能对当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时务学堂;近代教育;研究综述关于时务学堂的研究,学界已取得相当丰硕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3期2017-03-22

  • 时务报》诞生与近代政治权势的利益纷争*
    230066)《时务报》诞生与近代政治权势的利益纷争*方慧琪(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 合肥 230066)从《时务报》诞生入手,通过梳理其与维新思潮的关系及内部派系情形,分析其诞生的社会、政治及文化背景,再现其诞生的具体过程。着重剖析以汪康年为代表的洋务派、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以黄遵宪为代表的进步士绅的活动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认识《时务报》创办之初报纸与近代政治利益集团的深层复杂纠葛。时务报;近代政治权势;利益纷争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处在一个动荡的年代,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09

  • 湖南时务学堂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探索*
    10082)湖南时务学堂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探索*朱汉民,胡长海(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湖南时务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学堂,也是湖南第一家新式学堂。在教育宗旨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的人格教育与近代西方大学的知识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出既有士大夫精神人格、又拥有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和思想的近代知识分子。在教育内容、课程安排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内容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课程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2-25

  • 再论湖南时务学堂之争*
    100006)时务学堂研究专辑主持人语:湖南大学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创办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一个是创办于1897年的时务学堂。今年恰值时务学堂创办120周年,特邀约几位学者的时务学堂专论,重点研究时务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转型中的办学特色与历史价值。(朱汉民教授)再论湖南时务学堂之争*贾 小 叶(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006)时务学堂是湖南维新运动的重要成果,然由此而来的纷争却成为牵动戊戌政局变动的线索之一,因此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关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2-25

  • 回顾与省思:梁启超和湖南时务学堂*
    思:梁启超和湖南时务学堂*庄 泽 晞(中山大学 历史学系,广东 广州 510275)梁启超对时务学堂评价颇高,而言及后来的教育界,则多表忧思。从清末时期之新式学堂,到民国年间的大学建设,梁氏皆曾亲任其事,出于切身体会的思考,也因而更具价值。时务学堂聘梁启超为教习,乃因其新学造诣与变法立场,契合于湖南士绅讲求实学、开通风气的诉求;梁氏则将在湘事业,视为贯彻康派方针的良机。时务学堂育才良多,得力于维新时代的学风所成,梁氏等人对“立志”诸义的强调,也切中当下教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2-25

  • 时务学堂与近代法政教育革新*
    410082 )时务学堂与近代法政教育革新*蒋 海 松(湖南大学 法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时务学堂是是近代法政教育变革的先驱。其办学宗旨鲜明,以政学为主义,以开民智为要务。其已有较为系统的法政教育课程设计,每月都有“公法学”研读书目,其中既有《法国律例》《英律全书》等比较法、宪法、民法、刑法、商法、国际法等具体法律门类,更有《万国公法》《佐治刍言》等最新潮的西方法律著作。批判专制法统、倡导民权自由是其教育灵魂所在,师生探讨了民权自由、限制皇权、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2-25

  • 时务报》纷争的另一种理解:地方性知识的视角
    崔 波 许欣雅《时务报》纷争的另一种理解:地方性知识的视角崔 波 许欣雅晚清时期的中国报业是应中西方两种地方性知识冲突融合而产生的,其发展则是由国内各种地方性知识形成合力推动的。作为清末报人代表的汪康年,其办刊才华的显示,与近代影响报业的地方性知识高度相关。文章以《时务报》汪康年与梁启超的纷争为个案,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揭示了一个成功的报人对其办报空间的运作,既要有接受西方带来的新媒体环境的挑战能力,还要具有自如运作各种地方性知识权力的筹码。汪康年;地方性

    未来传播 2017年1期2017-01-28

  • “湖南帮”如何引领维新风潮?
    风潮。思想新锐的时务学堂湖南人最大的变革动静,是成立时务学堂。该学堂最初设计的时候,跟福州船政学堂一样,是附设在宝善成公司之下的技术学校,为公司培养技术人才的。跟此前所有公司一样,宝善成公司也是官督商办的,所以,成立时务学堂的计划,得上报巡抚批准。陈宝箴在审批过程中,将这个学堂升格了,不仅可以从本省矿业收入中拨出一部分款项作为办学经费,而且为时务学堂申请到了朝廷的拨款。于是,时务学堂实际上就从宝善成公司独立出来,成为跟武备学堂一样的官办学堂。学堂由年轻的进

    凤凰周刊 2016年20期2016-09-12

  • 时务报》派系纷争对社会舆论倾向建构的影响
    方慧琪《时务报》派系纷争对社会舆论倾向建构的影响方慧琪通过对《时务报》的文本细读,梳理与报馆所关联的政治派系,详细分析了该报在维新变法的宣传过程中,几派势力的不同影响。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通过幕僚汪康年等人,对梁启超、麦孟华等人的文章不断“纠偏”,力图营造体制内所能容忍的进步形象。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则通过占时务报主笔十分之六的人数优势,不断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潮。而以黄遵宪为代表的进步官绅,则从报馆日常经营销售方面,提出很多务实的建议。《时务报》;派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3-28

  • 从“胳膊拧不过大腿”和「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看中日“时务观”
    かれろ」看中日“时务观”张红1,2,周芝苹1(1.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 湖南师范大学 国家汉语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要]“胳膊拧不过大腿”这句谚语在汉语语境下广为流传,在汉日谚语对译时通常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它与「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对应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仅仅在某一意义领域相同,而在故事原型和具体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中日不同民族文化的反映。这两句谚语体现的截然不同的“时务观”是差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07

  • 务农会与《时务报》馆
    李尹蒂务农会与《时务报》馆李尹蒂光绪二十二年,蒋黻、罗振玉、朱祖荣与徐树兰四人不谋而合,均求助于汪康年,欲兴农事,倡农学会。务农会依托汪康年、梁启超及《时务报》馆在士林阶层中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聚集了一定的人脉,且筹措到一笔数量可观的经费。会报《农学报》首刊内容,与此前《时务报》中文论多有重合;同时借助《时务报》庞大的销售渠道,《农学报》在办报不易的晚清社会取得了立足之地。可见务农会与《时务报》馆间之关联。然《时务报》停刊后,《农学报》仍存,且前后长达近十

    江苏社会科学 2014年3期2014-04-16

  • 维新报刊在中国报刊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闻》《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湘报》《湘学报》等,以及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等。二、主要维新报刊及其社会影响维新报刊数量众多,它们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报刊近代化,下面选取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及《新民丛报》进行研究。(一)发展期:《中外纪闻》和《强学报》《中外纪闻》是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原名《万国公报》,双日刊,1895年在北京创刊,由梁启超、麦孟华任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3-26

  • 梁启超“时务文体”对近代宣传的影响
    略,而且发展了“时务文体”,为以后中国的新闻实践和宣传工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一、“时务文体”的特点 时务文体受到龚自珍、魏源等人影响,发端于王韬的《循环日报》,他认为,报纸的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提出文章要适合报纸要求,文字平易畅达,不事雕琢,简短并尽量少的引经据典逐渐形成报界最流行的政论文体。梁启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形成了“时务文体”。该文体发展于《时务报》,成熟于《新民丛报》。它灵活自由、丰富感人,更贴近当时的斗争形势,有助于批评旧思想,

    名作欣赏 2012年30期2012-08-15

  • 识“时务”者难为俊杰
    胜瑜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开学不到一月,亲戚的小孩就从学校打来电话,告诉我他进学生会了。我当然为他高兴,便鼓励他说:“这是好事。刚进大学就能进学生会,不简单。”他在电话里得意地回答:“我是找学生会的老乡兼师兄帮的忙。听他们说,当了学生干部,以后入党、找工作都方便……”一阵抑制不住的兴奋后,他或许是自己感觉有哪儿不对,便小心地问:“你说,我这样做,好不好啊?”一个20岁不到的小伙子,脑袋已然“开窍”:在刚进校门时就能想到将来入党和找工作,在同龄人还不知

    知识窗 2009年11期2009-09-24

  • 疯狂的假面舞会
    公车上书到夺权《时务报》1、伪公车上书1895年三月,正值甲午战败,康有为偕弟子再度入京参加会试。此次入京后,康有为人生中的两件极重大之事发生了:一是他终于科举得中;二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公车(即举人)上书”。尤其是后者,被后来许多严肃的近代史著作乃至教科书贴上了如“资产阶级改良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等煌煌标签。对于公车上书的这一统一性描述,所用史料基本取材于康有为自己撰写的《我史》。其记述如下:“……朝廷命大学士李鸿章赴日求和,议定割让辽台,并赔款二万

    百家讲坛 2008年13期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