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

  • 浅析阿拉克对莫雷蒂批判的不合理性
    哥·莫雷蒂的世界文学猜想,乔纳森·阿拉克提出了自己的批判。然而阿拉克针对莫雷蒂的批判恰好又是莫雷蒂本人并不重视的地方,因此阿拉克的批判不仅并没有从根本上对莫雷蒂的思想造成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暴露了自身批判的诸多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分析阿拉克《盎格鲁——撒克逊?》一文中所设定的对立的缺陷,来探讨阿拉克对莫雷蒂批判的不合理的地方。【关键词】世界文学;乔纳森·阿拉克;莫雷蒂;全球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3年48期2023-12-26

  • 世界诗歌对诺奖的贡献
    摘要:在讨论世界文学时,我们不应该忽视诗歌的作用,从亚里士多德到歌德,诗歌都在他们的诗学和世界文学建构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提出世界诗歌这一概念是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的。在众多诺奖得主中,杰出的诗人在诗歌创作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一些诗人还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阐明了自己的文学观点。泰戈尔主张要以“永新的诗歌”来反映生活的愿望,并表示自己“要生活在人民中间”,“用人们的悲哀和欢乐编成诗歌,为他们修筑一座永恒的住所”。叶芝的诗歌理论是:写诗必须使用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2023-08-13

  • 世界诗歌对诺奖的贡献
    摘要:在讨论世界文学时,我们不应该忽视诗歌的作用,从亚里士多德到歌德,诗歌都在他们的诗学和世界文学建构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提出世界诗歌这一概念是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的。在众多诺奖得主中,杰出的诗人在诗歌创作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一些诗人还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阐明了自己的文学观点。泰戈尔主张要以“永新的诗歌”来反映生活的愿望,并表示自己“要生活在人民中间”,“用人们的悲哀和欢乐编成诗歌,为他们修筑一座永恒的住所”。叶芝的诗歌理论是:写诗必须使用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2023-08-13

  • 重绘世界文学的中国版图: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
    瑶摘要:探讨世界文学语境下中国文学的地位及发展研究现状,是当前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和前沿方向。王宁和生安锋两位教授的新著《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作为深耕世界文学领域的学者,两位作者基于中国文学及其理论批评实践,解构了世界文学中隐藏的西方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以此论证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双向关系。同时,他们紧紧把握学术前沿,尝试重绘世界文学的中国版图,以重申世界文学语境下中国文学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文学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2期2023-06-23

  • 重绘世界文学的中国版图: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
    瑶摘要:探讨世界文学语境下中国文学的地位及发展研究现状,是当前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和前沿方向。王宁和生安锋两位教授的新著《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作为深耕世界文学领域的学者,两位作者基于中国文学及其理论批评实践,解构了世界文学中隐藏的西方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以此论证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双向关系。同时,他们紧紧把握学术前沿,尝试重绘世界文学的中国版图,以重申世界文学语境下中国文学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文学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2期2023-06-23

  • 论克里斯塔尔的“世界文学”设想
    ·莫莱蒂在《世界文学猜想》中提出的世界文学体系进行了多方质疑。本文通过克里斯塔尔对莫莱蒂世界文学构想的修正,考察克里斯塔尔提出的世界文学设想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克里斯塔尔对莫莱蒂世界文学体系背后存在的权力斗争的忽略,及其隐含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关键词】埃弗兰·克里斯塔尔;莫莱蒂;世界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4-0022-03【DOI】10.20

    今古文创 2023年4期2023-05-31

  • 弗朗西斯卡 · 奥西尼视域下的印度文学
    度文学在面对世界文学时所处的一种不平等关系。并在借用和批评莫雷蒂与卡萨诺瓦世界文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印度文学的处境进行了思考,他在反对西方中心主义对于边缘世界的民族文学进行压迫和统治的同时,提倡要关注印度文化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印度文学并让它在世界文学之中展现出真实的一面,以此让边缘化的印度文学能够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统治。本文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了对于作者如何创作以及读者如何接受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关键词】 弗朗西斯卡·奥西尼

    今古文创 2023年8期2023-05-30

  • 论亚历山大 · 比克罗夫特的六种文学模式
    没有连字符的世界文学》中,通过去连字符转向了对文学与其环境间演变关系的研究,以之作为其研究的重心。他由对莫雷蒂和卡萨诺瓦理论的反思与修正入手,提出了六种文学模式,将世界文学理论研究向前现代推进,且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兼备,同时,他拓展了研究的文体范围,不仅将更多不同体裁的文学纳入其理论模式,还就特定文体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认识,并且以丰富的文学实例作为佐证。他的研究揭示了文學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去中心化的立场,为建构走向多元取向的世界文学提供了重要的思考

    今古文创 2023年8期2023-05-30

  • 论后殖民批评对“世界文学”的挑战——以阿米尔·穆夫提为中心
    殖民批评对“世界文学”的挑战——以阿米尔·穆夫提为中心高树博(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当代后殖民批评家意欲寻找使人类更充分应对全球文化新格局的方法和可能性。阿米尔·穆夫提试图通过激活其师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批判遗产以挑战“世界文学”理论。他认为,“世界文学”和英语通过东方主义这个中介实现霸权。东方主义和“世界文学”是帝国主义文化图绘系统得以有效表达的方法。他甚至喊出“忘记英语”的口号。他的“世俗批评”方案既反对“世界文学”概念的霸权野心,又认识到用其来思考的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11-27

  • 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小说的世界性
    的国际学界,世界文学自本世纪初以来已经成为又一个前沿理论课题,在这方面,德国作家和思想家歌德早年提出的“世界文学”构想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后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将其扩大为文化和知识生产的世界性,并且预示了这将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文化和审美现实。随之一批有着广博胸怀和丰厚知识的学者著书立说,为之在当下成为一个前沿学术话题奠定了基础。但是真正使这个一度沉寂的课题复兴并使之进入学术前沿的几位理论家则是:荷兰学者佛克马,美国的意大利裔学者莫瑞提,美国学者戴姆拉什,法

    网络文学评论 2022年5期2022-10-26

  • 论弗朗哥·莫莱蒂世界文学理论中的“形式”
    键词:形式 世界文学 莫莱蒂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与嬗变不仅需要借重全新概念的层见叠出,也同样仰赖于旧有概念的累加重叠——后来者并不急于另行创制自己的“独门”界说,反而调转枪头,拎出前人的成说,重新阐发旧有的概念,使其在迥异的历史语境中生发出崭新的含义。近年来,国内外比较文学界对“世界文学”问题的热议便是一例。这场大讨论的目的在于廓清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解构主义风潮带来的研究零散化、碎片化、非历史化的倾向,寻回比较文学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的研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7期2022-07-17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当前和未来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起点是细读重要作家及其作品,这是文学史研究和流派、思潮研究的基础。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构与发展既要强调“双向阐发”,也要重视跨文化研究中的“差异性”。比较文学变异学、主题学、跨学科研究、译介学等领域的研究,对当下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从业者,要加强对东方文化研究的自觉意识,要把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生命始终的工作。关键词:李伟昉;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中国学派李伟昉,文学博士,博士后,河南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2期2022-07-11

  • 如何更好地阅读“世界文学
    曾思艺世界文学不属于任何特定的民族,而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日本文艺评论家、翻译家、东京大学文学教授沼野充义,从2009年11月到2016年底,用7年时间,邀请多国作家、诗人、翻译家、学者,进行了26次对谈,并将对谈结集成书,出版了《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5卷本)。沼野充义在该书的序言中指出:“本书主要是通过与各位受访嘉宾的对谈,尽量深入浅出地从整体上介绍当前的世界文学是怎样的一个现状,有哪些优秀作品,以及读书方法的推荐等。我希望这本书既可以作为初高中学生

    阅读时代 2022年6期2022-06-14

  • “东方情调”、东方学与世界文学
    ”、东方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借以反思当下中国文学、东方文化与西方世界的微妙关系。关键词:东方情调;东方学;世界文学;文化传播;东方作为相对于西方而存在的一个概念,具有地理位置、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上的多重意义和形象。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人以追求东方异国情调为时髦,纷纷在作品中加入东方元素,构建出一个具有文明异质性的“东方”形象。这一形象构建的意义与后来以萨伊德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学者所批判的西方霸权主义语境下的“东方”具有一定区别和内在联系。本文试从浪漫主义诗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2022-03-03

  • 世界文学中的西方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文学理论界,世界文学已成为一个饱受热议的前沿理论话题。歌德作为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之一,率先在西方的语境下将世界文学概念化。但是长期以来,在国际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却是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其后的变种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势。后来由于美国的崛起及其综合国力的强大,欧洲中心主义演变为西方中心主义。甚至在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领域,西方中心主义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反西方中心主义的尝试一直没有间断,在西方有比较文学学者佛克马,在中国则有鲁迅。在当前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2年2期2022-03-02

  • 法语语境中“世界文学”概念的移译与构建
    高 方“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这一理念或构想因歌德在1827—1831年间对其反复阐述,并通过翻译、创作、文学交流与批评等多样行为付诸实践之后,成为考量跨国文学关系的重要切入点。该术语进入法语语境之后,构成了法国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分析范畴和论争中心,在去殖民、后殖民、全球化、反全球化等不同时代语境中,甚至在比较文学学科遭受危机时,成为重新界定或拓展学科边界的讨论基石。法国学者科萨维耶·拉德朗(Xavier Ladrin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2-17

  • 哥廷根-魏玛:揭开“世界文学”之谜
    开的。关于“世界文学”这一术语或概念的来源,国外学者近年来有些新说,但是仍未厘清来龙去脉。受相关论述启发,本研究勾稽18~19世纪之交的一手文献(因篇幅限制,原著德语的引文删除),梳理关于“世界文学”的来源及传播线索,分辨不同使用者理解的含义,并进一步追溯德国“总体文学”理念及欧洲学术研究“总体历史观”的渊源。一、歌德(1827)的Weltliteratur:具有世界价值的文学比较文学界通常认为,德国学者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12-31

  • 世界文学语境与《孔子的智慧》的翻译智慧
    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关键。林语堂编译《孔子的智慧》为今天的中国文化传播提供借鉴。该书采用了原文意义与译语文化融合的翻译方法。除此之外,其赞助人赛珍珠的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地位也是一个有利的因素。通过分析发现,世界性的文学声名以及原文与译语文化的“融合”足以帮助民族文学作品成为其他文学的一部分,进而进入世界文学系统的中心位置。关键词:翻译 世界文学 孔子的智慧 融合文化和文学的全球化在本质和经济全球化一样,是一个充满机遇和竞争的过程。曾经彼此独立的文化和文学被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1期2021-12-08

  • 新时代世界文学批评之高峰
    会科学研究、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投身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方法论的建构及其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该书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共性与外国文学具体作家作品的特性有机结合,兼具学术研究的理论指导性与现实实用性,有助于新时代世界文学批评和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发展。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世界文学;区域国别研究作者简介:李正栓,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诗歌、文学翻译与批评等。zhengshuanli@1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4期2021-11-13

  • 日文为媒:龙瑛宗新文学观念的来源及创作实践
    学观。通过对世界文学的借鉴,龙瑛宗带有自叙传色彩的小说中有浪漫主义的追求。同时,他也向台湾文坛介绍世界各国的作家作品,发表大量有关“现实”的思考,以回应殖民者的“外地文学”、“异国情调”等具有殖民意涵的论述。龙瑛宗以白话日文开启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思考的道路,为其日后尝试中文写作奠定了基础。关键词:龙瑛宗;日文译介;世界文学;台湾新文学中图分类号:I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21)4-0015-0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

    华文文学 2021年4期2021-10-16

  • 歌德的“世界文学”:来自“中国才女”的灵感
    公开宣布了“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将近200年来,歌德所倡导的“世界文学”引发了人们诸多的讨论或争论,近年来又一次成为一个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歌德何以能够提出世界文学观念?这与他对世界文学的阅读和研究是分不开的,尤其与他对中国文学的阅读、理解、阐释和研究关系密切。歌德正是在构思与创作《中国作品》时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一观念。鉴于歌德的《中国作品》主要描写的是中国才女,因而中国才女也许就是歌德世界文学观念的重要来源或灵感。【关键词】歌德 世界文学 中国才女私

    中国图书评论 2021年8期2021-09-09

  • “世界华文文学”定义再辨析
    歌德首倡之“世界文学”的新近研究成果,“世界华文文学”并非指全世界所有华文作品的集合,而是指在一种世界性视野下,能够跨越其固有境域而进入其它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各地进行交流会通并相互影响和接受的文学。中国特有的“书同文”对于经典的永续传承和不同方音人群之间的交往,乃至凝聚民族认同、形成大一统国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这种特点和功能自然传递和延续到全世界各地的华文创作中。史书美建构“华语语系文学”时,在史观上具有重大谬误,强调两极对抗的思维方式也与中华民族固有的宽

    华文文学 2021年1期2021-08-28

  • 世界文学与中国经验:张爱玲英文小说价值论
    ;中国经验;世界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1)07-0103-06中国作家究竟怎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书写出真实的中国经验,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学,至今仍是一个难题。纵观百年现代汉语的文学书写史,有一个作家非常前瞻性地进行过这种尝试。这个人就是张爱玲。对于张爱玲,人们普遍熟悉并且认同的是她1940年代的现代汉语写作,这几成学界公论。但如果置诸世界文学场域,更有价值的可能反而是她海外期间的英语写作

    江汉论坛 2021年7期2021-08-02

  • 《长恨歌》文本的现代阐释和世界文学价值重构
    新的面貌登上世界文学舞台,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所欣赏、评判、熟知。关键词:白居易;洛夫;长恨歌;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现代化;世界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21)02-0066-(08)DOI:10.13852/J.CNKI.JSHNU.2021.02.007自经济、文化全球化成为国际趋势以来,本土文学的译介与流通日渐频繁。全球读者群对翻译文学的广泛认可促使包括戴若什(David Damros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4-26

  • 诗歌翻译的世界文学视野
    文失于平淡。世界文学具有超越民族文学的特点。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下,翻译诗歌应该注重文学性和诗性的回归,译文才能生存于世界文字这个更广阔的领域。关键词:诗歌翻译 世界文学 林语堂诗歌翻译是所有文学文体中最难的部分。王东风(2016)注意到,拜伦的格律诗The Isles of Greece,自五四运动以来,被以曲牌体、诗行、骚体、自由诗等等形式来翻译,其译文五花八门,“怎一个乱字了得”。这一片纷乱之中,只看到译文的巨大差异,却没有一个译文能真正体现出原文的特点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3期2021-04-12

  • 美国的“世界文学”:文本与概念
    2)一、美国世界文学研究源起与现状世界文学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文学研究重点议题之一,其很大的原因在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文学领域的众多学者、专家开始反思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在过去的十几年内,学者们纷纷开始了重写本国文学历史的尝试,并将之放置在世界维度上进行重新审视,由此涌现出诸多实践性成果。美国学者则是这一领域中较为突出的实践者,究其原因,不仅是由于西方学界出现了比较文学的学科危机,更是因为美国作为殖民地的历史及其社会的多元性使得美国学者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3-25

  • 近20年来“世界文学”概念的谱系学考察
    近20年来,世界文学引发的“是非”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至今它“依然是无限开放、令人反思和争论的概念”[1]viii。世界文学概念的“混乱”状态,既表明它是繁复驳杂的社会现象,又反映出它是难以言说的学术难题。戈德曼(Lucien Goldman)坦言文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自身形式与它得以发展的社会环境间的关系”[2]207。可以说,近20年世界文学的复兴,正是社会新变促生的文学现象,主要体现在全球化的快速蔓延而造成的现代性危机:一是受意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3-04

  • 新时代世界文学批评之高峰
    会科学研究和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领域做出的重要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众学者长期致力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方法论的建构及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该著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共性与外国文学具体作家作品的特性有机结合,兼具学术研究的理论深度与现实指导意义,为新时代世界文学批评和文学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世界文学;区域国别研究作者简介:李正栓,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诗歌、文学翻译与批评等。朱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5期2021-03-03

  • 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传播阐释及启示研究
    】中国故事;世界文学;传播阐释;启示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国际合作交往中,把中国故事融入文学作品,通过文学这一无国界的媒介,可以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中国发展成就,了解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懈努力,为中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一、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中传播阐释现状分析历史上,中西方文学的交流互鉴为中国故事在西方的传播积累了深厚基础。比如,《史记》中就有“西域”“

    新闻爱好者 2021年12期2021-01-17

  • 起源误识与拨正:歌德“世界文学”概念的历史语义
    口号的提出“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一词在歌德那里的首次出现,见于其1827年1月15日的日记,最后一次有文献记载的出处,是他1831年4月24日致波瓦塞雷(Sulpiz Boisserée)的信函①。歌德提出“世界文学”,确实令人憧憬思想的自由飞翔。对于这一概念见于文字的最初反响,或许当推他自己主编的集刊《艺术与古代》(Ueber Kunst und Alterthum)第6卷的内容,如爱克曼1827年6月12日在该卷预告中所强调的那样,

    文艺研究 2020年8期2020-12-28

  • 论阿拉克对莫雷蒂的批判
    哥·莫雷蒂 世界文学 思想模式 英语霸权 批评模式美籍学者弗朗哥·莫雷蒂于2000年在《新左派批评》上发表了《世界文学猜想》后,便引发了学界对莫雷蒂关于“世界文学”看法的争议。乔纳森·阿拉克所发表的《盎格鲁—全球性?》就是其中之一。乔纳森·阿拉克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莫雷蒂展开批判:首先,是关于思想模式的问题。阿拉克认为莫雷蒂在引用“中心-边缘”模式时将华勒斯坦体系中的“空间性”变成了“时间性”,从而忽略了“边缘”文化对“中心”文化的影响;其次,是关于英语霸权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12期2020-12-28

  • 探究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之间的关系
    子欣摘 要:世界文学的概念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理论发展的根源,随着比较文学逐渐向着多元文化的方向发展,这导致了比较文学不再以世界文学为发展目标,这样一来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之间的关系逐渐模糊,所以对于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首先对于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概念进行阐述,同时对于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界定进行探讨,最后对于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关键词: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关系一、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概念阐述所谓比较文

    丝路视野 2020年30期2020-12-28

  • 比较文学未来发展之路
    断深化发展,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采取有效方法与措施,精准把握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变异学问题,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世界文学现状及存在缺陷与不足,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融合多元化文化类型,兼具多文化优势等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基于变异学视角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展开了探讨,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浅见,望对比较文学研究有所裨益。关键词: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变异学 发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2期2020-12-23

  • 浅析阿普特的“不可译”哲学
    的翻译研究和世界文学研究都表现出了对世界哲学化的冷漠认知,故而从哲学层次发掘“不可译 ”的存在与价值,并展开了一系列经典的论述。关键词:世界文学;不可译;语言哲学阿普特在《反世界文学:基于不可译理念》中透露出长久以来对“世界”一词的滥用和不合理规训是她迫切想要挣脱的。为此,她参照海德格尔的一些观点并获得启发,即“世界的概念是指存在本身的可及性而不是存在本身”。[1]故而她才提出世界的哲学化仍是一个基本问题,需要我们通过翻译史来重新哲学化文学史。此外,阿普特

    锦绣·中旬刊 2020年2期2020-10-21

  • 什么是世界文学
    摘  要:“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具有历史久、传播广的特征,首先,它通过歌德的研究而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并被歌德赋予“交际性”的概念,即世界文学通过作家间的新式交流而被建构起来。其后,这一词语在发展中衍生出超越歌德研究范畴的其他内涵,尤其是“规范性”和“全球性”两个内涵,二者息息相关,但没有完全摆脱欧洲视野的桎梏。此外,这一词语还具备了“互文性”的内涵,即不同文本的对话及文本间关系的结构;且置身于互文系统中的文本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诗学网络。此外,这一概念还在全球

    三峡论坛 2020年5期2020-10-15

  • 论今天的文学研究
    ;身份政治;世界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20)05-0010-05我认为,大约从1920年到1970年的英语语系中的文学研究是20世纪最有意义最有原创性的智识成就之一。要理解今天的文学研究,我们不应忘记这一点。因此,在我思考当前的文学研究之前,我想考察一下文学批评的成就,解释一下我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英语语系中的文学研究(我这篇文章谈的文學研究主要指的是英国和美国

    三峡论坛 2020年5期2020-10-15

  • 马克思的世界文学观研究
    界性预示到了世界文学的发展。如今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科学技术的媒介使世界文学的发展日益成熟,以此为视角,重新厘清马克思的世界文学观,分析其提出的背景、内涵、价值对处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世界性;世界文学【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2-0038-02马克思说过“我是一个世界公民”[1]。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政治

    今古文创 2020年32期2020-09-10

  • 《白蛇传》当代阐释中的西方话语
    ;比较诗学;世界文学作者简介:李筱菁(1999.8-),女,汉族,湖南长沙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02一、白蛇传说的作品脉络及媒介在千年的流变过程中,《白蛇传》传说经过无数文学家与艺术家的打磨与改写,涌现出媒介多样、主题各异的作品。笔者以重点呈现各类文体及媒介形式为标志,简单按时间先后、媒介类型将其中经典的文本列出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2020-09-06

  • 《白蛇传》当代阐释中的西方话语
    ;比较诗学;世界文学作者简介:李筱菁(1999.8-),女,汉族,湖南长沙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02一、白蛇传说的作品脉络及媒介在千年的流变过程中,《白蛇传》传说经过无数文学家与艺术家的打磨与改写,涌现出媒介多样、主题各异的作品。笔者以重点呈现各类文体及媒介形式为标志,简单按时间先后、媒介类型将其中经典的文本列出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2020-09-06

  • 世界文学”时代的写作
    世界文学”这个主题对我来说很庞大,尽管近些年一直在思考何谓世界文学、何谓翻译,有时候依然会迷失在思想的丛林。对我来说,在写作的时候,达姆罗什讨论的“世界文学”概念显得十分遥远。更真实的情形是,哪一本书来到了我的世界里,来到我的阅读中,最后转化成我的写作,才是切身的,所以说,世界文学是一种为我所用的东西。在这里,我想区分两个概念,一种眼前的生活、当下的生活,另外一种是可能的生活,或者是我们构造出来的生活,写作中的生活。“世界文学”太庞大了,庞大到我无可界定

    南方文学 2020年4期2020-08-16

  • 作为“方法”的“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新诗
    事,这是以“世界文学”作为方法观照下的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发展脉络的建构。在这一视域下,当代五十年(即1949—2000)的新诗发展,尽管有不同分期但彼此并不冲突,“文学的现代化”诉求在这五十年中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分期的不同只表明这一主题的阶段性演变程度。关键词:世界文学;当代诗歌;《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新诗总系》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当代新诗选本研究”(19FZWB04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制度研

    江汉论坛 2020年7期2020-08-09

  • 浅析阿普特的亚洲现代性思考
    了其著作《反世界文学:基于不可译理念》,出于一种“不可译”思维下的世界文学体系,阿普特重点关照了亚洲的现代性问题。关键词:不可译;亚洲现代性;世界文学在《反世界文学:基于不可译理念》中,阿普特敏锐地注意到近年来国际现代主义对东方主义的批判促使人们需要新的文学史范式,以便将“亚洲现代性”提升为一个具备理论高度和文化特性的术语。的确,对于亚洲,人们越来越关注其现代性的多重帝国主义性,正如“东方学”所解读的那样。如今,在亚洲内部世界体系的背景下,西方现代主义继续

    青年生活 2020年14期2020-08-04

  • 世界文学视域下的诗歌翻译探究
    要:本文从世界文学视域,即世界文学的起源,发展和翻译的关系及作用等角度出发,对于诗歌翻译中的译者角色进行探究,进行情感分析来探究诗歌翻译的新模式。关键词:世界文学;译者角色;情感分析一、“世界文学”与翻译(一)“世界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世界文学(Weltiliteratur)的观念起源于1827年,在歌德阅读《好逑传》、《玉娇梨》等中国文学译本后。歌德(2010:5)指出,世界文学已经开始,每个人都应促进其发展进程。Moulton(1911)指出,翻译中失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7期2020-07-20

  • 易卜生的世界与世界的易卜生
    威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恩格斯对易卜生及挪威文学作出过高度评价,认为:易卜生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他们不仅具有首创之性格,而且趋向独立之精神,更是体现了剧作家深厚的艺术理想和文化反省精神;易卜生对世界文学特别是对德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也给其他各国文学打上深刻烙印;19世纪的挪威文学以其前所未有的繁荣姿态,与俄国文学一起成为当时欧洲最具潜力的两大民族文学。恩格斯不仅准确定位易卜生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肯定他对后世文学所产生

    江汉论坛 2020年2期2020-05-09

  • “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大学英美文学教学刍议
    ;英美文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中图分类号: H319.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0)01007906一、引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作品,促进学生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了解。”[1]由此可见,大学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原版英美经典文学作品的选读提高语言技能;二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4-01

  • 亚裔文学与文学经典:郭英剑教授访谈录
    贝尔文学奖;世界文学Abstract: In the era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iz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literary scholars to promote the revival of literary classics. This interview centered on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Nobel Pr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6期2020-03-28

  • 后结构主义思潮下的“世界文学
    构主义思潮对世界文学的影响。首先提出了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具体内涵,随后分析了泛文化的文学批评观,另外指出了后结构主义思潮下的“世界文学”变化,具体分为不断扩充的世界文学内涵、文学经典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两方面。关键词:后结构主义思潮;世界文学;内涵;标准在后结构主义思潮的指导之下,传统文化僵局和文学界限已经逐渐被打破,世界各国的各民族文学也逐渐融为一体,尤其是在文学当中,逐渐凸显出一些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思潮,而这些思潮本身也是具有后结构主义思潮的,甚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2019-12-10

  • 世界文学的新视野:变异学与跨文明研究
    内容摘要:世界文学的研究这些年在文学理论界越来越热门,学界对世界文学的解释也经历了不同阶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东方比较文学研究学者用变异学及跨文明研究的理论来诠释世界文学,不仅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也在理论上支持异质的东西方文明的互补和融会贯通。 关键词: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变异学 跨文明研究 在比较文学学科中,“世界文学”概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与逐步完善,也见证了比较文学学科危机与挑战。 一.世界文学的起源与演变 “世界文学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2期2019-09-10

  • 世界文学的眼光与当代中国的精神现象
    摘  要:从世界文学的视野来看,在张柠《三城记》中可以看到浮士德、哈姆雷特和列文的影子。《三城记》在叙事模式上虽然与《浮士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却没有采用传统小说的深度模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扇形结构。主人公顾明笛既没有成长为英雄,也没有被社会吞噬,但他在不断的追求中保持了自我。顾明笛作为一个典型人物,他的精神困惑和不断追求折射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症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城记》是以世界文学的眼光来写当代中国的精神现象。关键词:《三城记》;世界文学;当代中

    美与时代·下 2019年9期2019-09-10

  • 小议2018年《渐近线》中的华语文学
    种、多文明的世界文学之发展。关键词:渐近线;华语文学;世界文学《渐近线》文学季刊(Asymptote Journal)创立于2011年,旨在推进世界文学和翻译文学的发展,挖掘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学宝藏。至今已经出版了来自121个国家、共103种语言的文学翻译和文艺批评,全是从未发表过的诗歌、小说、纪实、戏剧及作家/翻译家采访等。其主编为李耀龙(Lee Yew Leong),新加坡作家、翻译,长居台湾,其员工遍布全球各地。同时,《渐近线》也是英国《卫报》文学翻译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7期2019-09-10

  • 人工智能翻译与“世界文学
    能翻译有助于世界文学的传播,可以改变以英语和欧洲文化为中心的现状,也可能会导致世界文学的技术中心主义倾向。海德格尔和阿多诺等人对技术和文化工业的批判提醒我们,破除技术中心主义,需要通过文学家、哲学家和技术专家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关键词人工智能翻译纯语言世界文学技术阿多诺〔中图分类号〕I106;TP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9)08-0030-08“世界文学”([德]Weltliteratur)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流变的概念。①早在

    人文杂志 2019年8期2019-08-20

  • 世界文学视角下看《关睢》英译本
    。本文立足于世界文学视角,切入点为达姆罗什的翻译观,通过比较《关雎》庞德、理雅各、许渊冲译本的文本,对比起主旨、意向选择以及音韵差异,从而对世界文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关键词:《关雎》英译本;达姆罗什;世界文学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4-0008-04一、前言《诗经》初启则见《周南·关雎》,孔子赞其中和适度,乐不至淫且哀不过伤;《史记·外戚世家》则将《关雎》视为人伦典范:“《易》基《乾》、《坤》,《诗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5期2019-08-12

  • “保守”与“激进”:1977—1988年《世界文学》研究
    摘要:《世界文学》期刊是新时期中外文学交流的重要窗口。本文将通过还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期间,《世界文学》的建制属性、编辑人员构成、译者身份、译文来源、编选宗旨和程序等史实,考察这些因素对文学翻译的促进或制约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客观特性为中外文学交流构建的特性及其后续效应。关键词:新时期 《世界文学》 文学翻译《世界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史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其发展史足以构成一部浓缩的中国的外国文学译介史。1977年复刊后,它被裹挟到彼时整个文学巨

    参花(上) 2019年6期2019-06-17

  • “漂流弃子”故事的主题学分析
    历,也契合了世界文学中永恒的“磨炼与考验”主题。关键词:漂流弃子;弃子母题;主题学;世界文学“漂流弃子”,即用将婴孩放置于器皿中,然后放在江河湖海中漂走的方式把孩子遗弃。古今中外的众多文学作品,尤其是早期神话传说中,大量出现“漂流弃子”情节,且这些弃子日后往往成长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非凡人物,即“弃子英雄”。萧兵在《中国文化的精英——太阳英雄神话比较研究》一书中将“弃子英雄”划分为“山野-物异”和“河海-漂流”两种类型。(1)以往学者的研究把“漂流弃子”列为

    北方文学 2019年12期2019-05-13

  • “争鸣”与“真明”: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界的学术争鸣为背景,从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一书中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认识出发,论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合理性以及两者的内在关联,以求在“争鸣”中寻求“真明”。关键词: 韦勒克    《文学理论》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有关“比较文学”“世界文学”抑或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无论是在学术课堂还是专家论坛,对于其存在的合理性、研究内容与方法、危机与转机的讨论,已经成为了学术争鸣的“必备课题”。今年正值韦勒克与沃伦

    文教资料 2019年36期2019-04-21

  • 世界文学语境中的汉语文学价值
    史的沉淀,在世界文学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首先针对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做简要的探析。再以汉语文学的表意形象、汉语文学在传播延续上的优越性、其表意性与自然性的关联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汉语文学在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价值体现作出表述。关键词:世界文学;汉语文学;表意性文字引言:在世界众多语言中,汉语具有复杂、形象的表意性特征,这使中国文学具备了其它语言文学所不具备的优势与价值。由表意性为基础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体裁多样、结构精妙、描写生动形象的特征,也使汉语文学

    神州·中旬刊 2019年2期2019-03-15

  • 世界文学”何以“发生”:比较文学的人文学意义
    遗产积极融入世界文学的殿堂,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舞台,让各国人民所了解感受文学的独特风采,让比较文学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学交流的桥梁。4.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比较文学是一门富有深意、极具难度的学科。布洛克认为:“当前没有任何一个文学研究领域能比比较文学更引起人们的兴趣或有更加远大的前途,任何领域都不会比比较文学提出更严的要求或更令人眷恋。”比较文学学者不仅仅需要广阔的之时视野,也需要合理扎实的知识结构思维,更要求比较学者拥有缜密的思辨力和对文学情感的感受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0期2018-08-10

  • 世界文学”视域下大江健三郎与高行健研究
    张雪世界文学打开了多种可能,但使不管是哪种可能都说明了民族的是可以成为世界的。本研究以大江健三郎、高行健两位文学大家的作品为例,通过两位作品中现代性问题的研究,探究出了其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异质性和互补性,并通过对异化问题的研究,分析出两位大家如何通过人物塑造,反思出现代文学与世界的关联。大江健三郎是比较有名的日本作家,其文学实践、艺术理想备受日本人认可,二十世纪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处于世界视野下共同开展研究,为其世界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角度。

    知识文库 2018年8期2018-05-14

  • Across Time and Language: Bakhtin, Translation, World Literature
    赫金、翻译、世界文学内容摘要:本文试图理解思想家巴赫金的作品如何跨越时间和语言,和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在这一过程中,巴赫金作品经典化的地位被确立,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本人试图探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巴赫金思想传播的重要轨迹,这也促使本人重新思索巴赫金的魅力为何长久不衰,以及其作品在当下的文学争论中是否依然具有吸引力。本人运用一种适用范围更广泛的翻译理论来支撑自己探讨巴赫金思想传统的方法,该翻译理论更多地从全球化视角和历史视角来理解翻译。关键词:世界文学;翻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6期2018-05-14

  • 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重新认识
    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比较文学的“名与实”辩护。本文通过细读文本,具体论述韦勒克对“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概念的解释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期深入了解韦勒克的比较文学观,从而形成对“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重新认识。关键词: 《文学理论》    韦勒克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勒内·韦勒克(1903—1995)是20世纪西方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韦勒克与奥斯丁·沃伦共同撰

    文教资料 2018年36期201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