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

  • “六法”视域下《千里江山图》的艺术价值探究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作品为长卷形式,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千里江山图》画卷,代表着中国古代青绿山水发展的历程,也是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虽属写意之作,但亦不乏工美,因此也是我

    参花(下) 2024年1期2024-01-16

  • 千里江山图》在茶馆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间设计与《千里江山图》相结合,是在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其他优秀文化,将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当今时代具有浓重民族特色的中华茶文化。(二)茶馆的信息功能茶馆的经营活动是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茶科技、茶文化的关系紧密相连。要经营好茶馆,其管理者必须及时获取茶科技、茶经济、茶文化的最新有效信息。在历史上,茶馆一直是一个资讯汇集之所,经常向客人提供最有价值的资讯。古时交通与科技并不发达,人们在旅途中需要取水解渴、吃饭休整的场所,

    大观 2023年6期2023-12-28

  • 从《千里江山图》到《只此青绿》的审美转换
    孟所作的《千里江山图》卷色彩妍丽、气势磅礴,是大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故宫博物院曾在2013年和2017年对这幅画卷进行过两次展出,都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这幅画不仅本身引人入胜,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其产生过程及其背后的故事也是千古谜团,尤其是关于作画人王希孟的故事更是被专家学者及大众广泛研究讨论。在2021年由周莉亚、韩真执导的舞蹈诗剧正是以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为基石而创作的,以现代舞蹈叙事的方式完成了对青绿山水画的审美转换。这种跨媒介的审美转换

    西部学刊 2023年20期2023-12-18

  • 重构与再造:《千里江山图》的跨媒介传播研究
    23年由《千里江山图》改编而成的舞台诗剧《只此青绿》在全国巡演,曾一票难求。2022年春晚《只此青绿》的表演片段爆红全网,成为裂变传播、矩阵传播的典型范例,成功使古典静态艺术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媒介承载着社会肌理的作用,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认为“媒介即是讯息”[1],即媒介作为信息传递的枢纽和肌理,此介质本身就带有传播讯息的功能,它能积极地、能动地决定传播的效果。目前古典文艺佳作的跨媒介创新已经成为“Z世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2023-11-22

  • 千里江山图》画法研究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复杂的构图、精工的勾皴、艳丽的色彩,充分体现了北宋皇室富丽堂皇的审美取向,是中国古典山水画发展到北宋晚期,在颜料品类和绘制技法上所达到的最高水平的体现。文章主要从材料、经营位置、敷色、笔墨等方面分析《千里江山图》的绘画技法。 关键词:《千里江山图》;构图;敷色;笔墨;青绿山水画一、王希孟与《千里江山图》王希孟为宋徽宗时期宫廷画院画家,其传世作品《千里江山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图》为绢本设色,纵51.5、横1191.5厘米。

    东方收藏 2023年9期2023-11-09

  • 千里江山图》:在新时代文学中书写民族精神
    奖揭晓,《千里江山图》等5部长篇小说获奖。孙甘露早年以《我是少年酒坛子》《呼吸》等作品确立了他在中国先锋文学界的特殊地位,一晃30多年,虽然归来不再是少年,但他的新作《千里江山图》依然让人惊叹针脚绵密,机锋内敛。北宋年间的名画《千里江山图》表达了宋徽宗心目中的社稷江山的理想:山清水秀,太平盛世,天人合一,人民安居乐业。当然,孙甘露以此为书名的立意在当下,“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小说的故事背景是1933年早春的上海,党的地下工作者围绕一次秘密任务与敌

    时代邮刊 2023年19期2023-10-18

  • 18岁少年和他的《千里江山图
    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也不逊色于它。这幅画如今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的文物。它的篇幅,比《清明上河图》全卷还要长一倍。它所使用的颜料,跟黄金一样珍贵。它达到的艺术高度,只有被模仿,暂未被超越。它的作者,创作它时只有18岁。当画轴徐徐展开,层峦叠嶂,波光粼粼,“千里”锦绣河山就出现在眼前。随着画卷的展开,景色换了一处又一处,随便停留在哪儿,都是大气磅礴又细节精妙的构图。然而,它的作者,却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公元1113年,《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3年9期2023-10-09

  • 18 岁少年和他的《千里江山图
    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也不逊色于它。这幅画如今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的文物。它的篇幅,比《清明上河图》全卷还要长一倍。它所使用的颜料,跟黄金一样珍贵。它达到的艺术高度,只有被模仿,暂未被超越。它的作者,创作它时只有18 岁。当画轴徐徐展开,层峦叠嶂,波光粼粼,“千里”锦绣河山就出现在眼前。随着画卷的展开,景色换了一处又一处,随便停留在哪儿,都是大气磅礴又细节精妙的构图。然而,它的作者,却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公元1113 年

    家教世界 2023年25期2023-10-09

  • 学科融合背景下中国画与文创设计领域的融合维度研究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台诗剧,将符合宋代美学造型的舞者优雅的舞姿与美丽的青绿山水背景融为一体,绘就了一幅行走的山水画卷。这不仅是一场青绿色的视觉盛宴,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展现,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以新颖的面貌演绎在现代舞台上,将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碰撞出一抹亮眼的青绿。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融合和凝聚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当下,中国画元素更是为当代设计领域

    艺术家 2023年1期2023-10-07

  • 造访一座名叫“上海”的小说迷宫 ——孙甘露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读后
    ,甚至于《千里江山图》的书页勒口,留存的作者照片,也是他乐呵呵地从一座高楼阳台上,俯看大上海。这说明甘露对于像上海这样的都市生活是热爱的、适应的,不仅热爱、适应,简直就是寄生在这片天地之中,感受着都市生活的烟火气,不惊不扰,无比享受,像飞鸟恋旧巢一般,息枝其间。一些文章评甘露的小说《千里江山图》,希望从中看到些什么,我想最应该看到的,是甘露小说中的那个“上海”,那是他最新打造的一座文学迷宫。一“上海”在甘露的小说中,不像另一些小说家抒写的那样,是寓言式的、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3年1期2023-10-07

  • 浅析《千里江山图》的空间营造
    观。二、《千里江山图》的空间营造(一)“手卷画”的空间《千里江山图》是青绿设色的绢本大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其横向空间的营造是灵活多变的,独特的“手卷画”的形式及其特有的观赏方式决定了《千里江山图》的空间营造方式。下面引用王伯敏先生提出的“七观法”即“步步看、面面观、专一看、推远看、拉近看、取移视、合六远”[5],对其空间营造进行分析。首先是“步步看”,即围绕观察对象从各个方向深入地观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种

    国画家 2023年3期2023-09-11

  • 论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之境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不仅为观者展现了壮美的大宋江山,而且其作品营造的“意境”也需要观者细细品味。文章通过探究《千里江山图》的“实境”与“虚境”之美来对此幅作品进行深入赏析,并通过与其它宋代作品对比进一步阐释《千里江山图》虚实结合的“造境”之美和内在的精神意蕴。关键词:《千里江山图》;实境;虚境;虚实结合;王希孟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3)02-0076-03现藏于北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2023-07-31

  • 青绿千载: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为故事核进行再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采用了跨媒介叙事的策略,登上多个节目平台,采用差异化的叙事手段,对宋人的清雅风骨进行了艺术建构,实现时空对话的跨时空叙事,并且从人民性的视角进行故事延伸,完成了一场成功的跨媒介叙事。本文对《只此青绿》的跨媒介叙事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提供一些启示。【关键词】跨媒介叙事;只此青绿;千里江山图;差异化叙事一、引言《千里江山图》创作于北宋,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

    新闻世界 2023年7期2023-07-23

  • 探索《千里江山图》中理想的山水人居环境
    文文章从《千里江山图》出发,探究古代人类聚集居住地,古代村落间的景致风貌,在中国山水画中找寻并探讨古人理想的空间格局和人居环境,并解析当代人居环境的合理发展方向。从多个方面探寻图卷中理想的空间秩序,提取其中典型性的景观营造方式、色彩研究,得出诗意营造的方法,为当下的山水人居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实现文人理想的山水人居,展现中国特色底蕴。【关键词】《千里江山图》;山水;人居环境;景观营造;乡土【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8期2023-07-12

  • 浅析音乐美学视角下的《千里江山图
    水画名作《千里江山图》以舞蹈的方式重现,一经播出便引发各媒体的热议,舞蹈动作“青绿腰”更是火爆全网,引来众多专业和非专业舞者竞相模仿。群舞《只此青绿》是出自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中的舞蹈选段“青绿”。该诗剧以翩跹舞姿勾勒出如诗如画的山河图景,勾勒出青绿色连绵起伏的山峦,也将跨越了数百年历史的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重新鲜活地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山水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也是创作者思想的集中体现。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

    参花(上) 2023年6期2023-06-15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视听美学呈现与传播价值刍议
    青绿》;《千里江山图》;宋代文化;视听美学;传播价值202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一经播出便引起全网热议追捧,这是根据宋代画家王希孟的青绿山水作品《千里江山图》而创作的,春晚节目改编自剧中青绿山色之想象的片段,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用纯写意的方式演绎了中国山水中山峦起伏、江河浩渺的宏大境界,体现了宋代文化内敛婉约的风韵和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境。作品借助宋代山水与人文风骨彰显中国文化自信,虽跨越近千年的岁月时空,却仍然惊艳了

    新闻爱好者 2023年2期2023-05-30

  •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青绿》;《千里江山图》;舞蹈诗剧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作品《只此青绿》以其清逸古雅之美引起观众热议,此作品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的一个片段。随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团队再次开启全国巡演,其所到之处,一票难求。继《唐宫夜宴》后又一场“文博热”拉开帷幕,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青绿千载,山河无垠,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通过现代故宫研究员的视角穿越古今跨越千年,赏尽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体会东方文化博大精深。展卷人与九百多年前的画师王希孟隔空相遇,一段深远曼妙的旅程就此

    大观 2023年2期2023-05-30

  • 脚踏明轮船传动机构研究(下) ——兼论《千里江山图》里没有“脚踏船”
    运。7 《千里江山图》里没有“脚踏船”《千里江山图》全长将近12 m,是“青绿山水画派”的代表作。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国家一级A 类国宝,也是国务院禁止出国展览的画卷。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里江山图》画卷徐徐展开,从此,普罗大众才知道这么一件国宝。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研究员余辉先生曾多次这样介绍《千里江山图》:“有意思的是,画中还行驶着一种奇特的双体脚踏船,后面还拖着一只小舢板,它运用了滚动传送动力的物理学原理,像踩水

    航海 2023年2期2023-04-06

  • 先锋性/大众性:新的革命历史叙事如何可能 ——以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为例
    中出现的《千里江山图》既在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美学风格上展现了革命历史叙事特质,又在结构、形式和语言等方面体现了先锋性的艺术创造。小说借用类型小说的形式,将市场大众的审美趣味融合在革命主题及其先锋实验性的表达中,在总体上形成主流、精英和大众文化元素互动交融的内在格局,展示了在新时代文化语境中,如何借用文学惯例而又突破既有成规的囿限,实现文学创新的可能路径。如何以现代主义文学形式叙述革命历史,一直是当代中国作家面临的难题。革命的神圣、庄严与英雄主义,历史的厚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3年1期2023-04-06

  • 梵高临摹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刘子菁坐标:宇宙艺术星球。AI(人工智能):叮咚!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1853—1890)、中国宋代画家王希孟(1096—1117)进入宇宙艺术馆。梵高:我曾经说我梦想到一颗星星上,没想到我真的来到了一颗星星上。王希孟:哈哈,很高兴遇见你。我比你大了700多岁呢。梵高:但你看上去只有18岁。你是画家?我以前临摹过日本画,对中国画不太了解。王希孟:那我就帶你好好看看中国画。(对着屏幕)你点开这幅卷轴画——你点这头,我来展开。猜猜它有多长?有11.9米!梵高

    作文大王·中高年级 2023年3期2023-03-11

  • 脚踏明轮船传动机构研究(上) ——兼论《千里江山图》里没有“脚踏船”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委 沈毅敏0 引言明轮船,在中国古代又称为“车轮舟”“千里船”“水车船”“车船”“轮舟”“车轮舸”和“轮船”,等等。明轮船是指船舷两侧或船艉安装轮桨(桨叶轮)进行推进的船舶。叶轮上部显露在水面之上,故称之为“明轮”。它可用人力或蒸汽机驱动。事有凑巧,这两种不同动力的明轮船在历史长河中曾经狭路相逢——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复仇女神”号蒸汽动力明轮军舰在吴淞海战中偶遇并俘获了清朝水师的脚踏明轮战船。在中国船史研究范畴里,涉及车轮舟研究

    航海 2023年1期2023-02-07

  • 最难的就是“好读” ——论《千里江山图》与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创作
    2 年的《千里江山图》是“主旋律”或“主题创作”吗?是也不是。小说书写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地下共产党人的奋斗与牺牲,很明显属于这个范畴,但却没有一点同类创作常有的生涩、僵硬。《千里江山图》是“纯文学”吗?同样是也不是。小说的整体氛围端庄肃穆,但作品中谍战、推理、动作甚至幽默的成分又要将其推向“类型”与“通俗”的范畴……这是一部颇为“矛盾”的作品,它的情节、人物关系充满张力,题材、写法、叙事更是充满不确定性。某种程度上,《千里江山图》是一个“异类”,是革命历史

    满族文学 2023年2期2023-02-01

  • 色彩之美——以《千里江山图》衍生的语境为例
    孟的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华文化元素衍生的语境之美。《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辽阔的雄伟之作是由北宋画家18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创作的,他用了半年的时间绘制而成。20岁英年早逝。他是中国历史上仅画一张画而名垂青史的英才少年,他如流星划过一般,在青春年华里绘制的这幅绝美图卷,是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王希孟创作这幅千里江山图时,正处于一个国家重视绘画的时代。当时的皇帝是宋徽宗赵佶,他是在中国历代皇帝中艺术

    流行色 2022年12期2023-01-31

  • 与“摩登”对峙读孙甘露《千里江山图
    看之下,《千里江山图》似乎并非典型意义上“孙甘露序列”中的小说,有别于往日语言倾泻时对“故事”的悬置,它在叙事推进的过程中显出清晰线路,亦令形容词、名词、动词均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孙甘露曾自道,“对任何一个作家来说,语言问题都是第一性的”②,“文学写作要找到那种真正能够将文学语言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的途径”③,若说其《访问梦境》、《信使之函》等往日作品尚是绝佳标本,在《千里江山图》中,其中语言问题似已不再如许显明,它并未在明面上挑战常规,相反蛰伏于叙事的外衣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22年6期2023-01-21

  • 图像学视域下探究当代国画创作的新思路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法,研究《千里江山图》的内涵,探析画家创作的精神世界以及画家想要传达的内在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本文从图像学的三个阶段出发,探析《千里江山图》中青绿山水的绘画技艺、技法,挖掘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内涵对于当代画家创作的借鉴和启发意义。二、《千里江山图》研究现状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是王孟希在北宋画院时所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其地位是青绿山水画中为数不多的巅峰之作。现有的《千里江山图》赏析大多对画面自身进行分析,探讨的内容往往从用色、构图以及作者等方面开展研究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2期2023-01-18

  • 跨媒介视域下中国艺术的美学精神阐释 ——从《千里江山图》卷谈起
    释空间。《千里江山图》卷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学界已有深厚的理论研究,但现今众多外围史料中,大多数是基于《千里江山图》卷本身的史学研究或画理、画论研究。其实其中的美学精神如何在媒介融合时代传承与传播也值得探究。一、匠心:《千里江山图》卷中浓墨重彩的创作《千里江山图》是宋代山水画作的顶峰,全长约12米,乃宋代绘画中最长卷,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大宋的千里江山。此画卷的魅力除了丰富的景观描绘外,其中人文意趣内涵的反映,也使中国艺术精神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2期2023-01-18

  • 历史、互文与细节描写※ ——评孙甘露《千里江山图
    长篇新作《千里江山图》终于在2022年问世,并迅速成为本年度中国文坛的现象级作品。这部酝酿多年的小说甫一问世,即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在读者那里获得好评,更让众多评论家在各类书评中予以高度肯定。有趣的是,由于此前孙甘露先锋文学作家的身份给中国文坛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使得人们发现他竟然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创作了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谍战小说时,纷纷表示惊讶不已。评论家王春林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从一位特别注重于以实验性的方式经营小说叙事艺术的先锋小说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2年10期2022-11-28

  • 去传奇化的间谍叙事关于孙甘露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
    次终于把《千里江山图》拿在手中的时候,我才彻底搞明白,原来孙甘露这部酝酿日久的长篇小说,竟然是一部聚焦20世纪30年代中共地下工作的间谍小说。从一位特别注重于以实验性的方式经营小说叙事艺术的先锋小说家,到《千里江山图》这样一部关注表现当年中共地下工作的带有一定主题写作特征的间谍小说,其间思想艺术转换的跨度之大,足以令人咋舌。孙甘露长期酝酿的如此一种巨变,直如“乾坤大挪移”一般,绝对称得上精彩绝伦。所谓的“千里江山图”,乃是上海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必须要完成的一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22年4期2022-11-07

  • 先锋技法,叙事匠心 ——关于孙甘露《千里江山图》的讨论
    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这部小说是一部主题出版小说,除了颂扬革命者的主旋律、对革命历史的追溯之外,大家有没有挖掘出别的精神价值或者发现什么独特之处?我认为作者在书写革命者和敌人的周旋时,始终保持一个比较客观的立场,对两边都不做简单的道德判断。比如在写革命者的时候,也会关注到个人性的情感,例如凌汶对龙冬的爱情会让她暂时忘记任务,铤而走险。这些看起来可能是瑕疵,但我觉得是更加真实生动的。另外,作者也没有将敌人简单地处理成十恶不赦的冷血动物,他们也有血有肉,有头

    西湖 2022年10期2022-10-28

  • 最先锋的新拓展 ——孙甘露《千里江山图》读解
    起转型。《千里江山图》是一幅答卷。小说家孙甘露回来了。“沉寂”了这么多年,孙甘露的小说配得上这个气势恢宏的标题。而且,更让我兴奋的是,《千里江山图》是硬核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又是极具故事强度的长篇小说,同时其叙述格调还葆有新鲜的、充满活力的、动人的、让人着迷的先锋意味。他适合我的阅读口味,印合我近年来一直强调的长篇小说创作正在走现实主义与现代性、严肃小说与流行小说不断融合的判断。是的,以上所有这些说法,仿佛在《千里江山图》里一壶全收了。这让我相信,这些年,

    扬子江评论 2022年4期2022-10-20

  • Q 《千里江山图》为什么能千年不褪色?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绢本设色51.5×1191.5cm故宫博物院藏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长卷形式,采用了远距离俯视,多点透视,全景式描绘了连绵的崇山和江川。青与绿的晕染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意境恢弘壮阔,气势昂然。古代没有现代的高超的化学工艺,更没有当代的高科技存储设备,为什么还能让画作千年不褪色?流传至今呢?首先应对其色彩色料构成进行分析。全图以石青、石绿进行设色晕染,赭石、花青和墨为辅。其中石青、石绿作为“重彩”分别来源于蓝铜矿和孔雀石

    艺术品鉴 2022年10期2022-07-21

  • 走进春晚的《千里江山图
    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再一次“实力出圈”。坊间有这样的说法:北宋有两幅鸿篇巨制,一幅是《清明上河图》,另一幅就是《千里江山图》。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现实主义巨作,那么《千里江山图》则充分表达了北宋文人世界的理想情怀。北宋年间,自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军权与政权相分离,整个社会演变成了“文治社会”。此后,文人墨客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然而,面对北宋末年令人无奈的政治现状,他们也只能将富国强兵的理想抱负寄托在山水之中。绘画也从“人与社会”的主题逐渐过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2年5期2022-05-31

  • 画舞合一,青绿千载
    关键词〕《千里江山图》;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文化自信引语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惊艳出场,被评为2022 年央视春晚全场最佳。该剧生动地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讲述18 岁少年画家王希孟的传奇故事。这场以舞绘山河的创意演出,如诗如画,令人拍手叫绝。《只此青绿》由被誉为“舞坛双子星”的周莉亚、韩真共同编导,故宫博物院、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该剧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舞台艺术精

    音乐世界 2022年4期2022-05-30

  • 只此青绿,不只青绿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以青绿设色为主,通过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了千里江山的锦绣宏远和城市生活样态的闲适自得,体现了创作者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社会理想,以及淡泊高远、寄情山水、希冀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人生态度。从宗白华的艺境创构理论对《千里江山图》加以阐释,有利于深层次理解其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关键词:宗白华;艺境创构理论;《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以雅致逸远的美学神韵刷屏全网,惊艳全民,成为壬寅虎年春晚最美的舞蹈。该剧目以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旷世佳作《千里江山

    百花 2022年5期2022-05-30

  • 千里江山图》“蔡题”的图像复位与原境细读
    界熟知的《千里江山图》卷尾蔡京题字,余辉先生在《百问千里》一书中很明确地论证其为“蔡题”(即题首而非跋尾),笔者很赞成这一结论。余先生的判断依据主要是“蔡题”黄绢磨损程度与画心卷首部分接近,而与画卷尾部绢丝状况有明显差别,这个判断是很有道理的,也得到了两位痕迹鉴定专家的认同,笔者亦认同这一“蔡题”的位置判断。本文拟从绢丝色泽及拼补特征、题首自然书写过程等角度再做一些深入考察,将卷首改装前的残损状况进行图像复位,严谨论证“蔡题”写在卷首前隔水的原初性质,同时

    中国书画 2022年2期2022-05-03

  • 谁复活了《千里江山图
    冯昭从《千里江山图》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蕴含着哪些妙不可言的动人故事?一夜之间,梦回宋朝。青绿两色,点染出中国山水的清朗峻秀;舞步蹁跹,传递出传统文墨的意蕴悠远。作为虎年春晚和元宵晚会的现象级节目,以中国山水画传世佳作《千里江山图》为创意源泉,诗体对话为剧本、舞蹈为表现形式的《只此青绿》,不仅凭借唯美舞姿捕获了亿万观众的眼球,也使千古名画再回大众视野。从《千里江山图》到《只此青绿》,蕴含着哪些妙不可言的动人故事?十八岁少年的旷世绝笔让时间追溯到北宋年间

    中国品牌 2022年4期2022-04-20

  • 走进春晚的《千里江山图
    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再一次“实力出圈”。△《千里江山图》全卷△局部王希孟北宋画家,擅画山水北宋政和年间入画学得宋徽宗亲授画技坊间有这样的说法:北宋有两幅鸿篇巨制,一幅是《清明上河图》,另一幅就是《千里江山图》。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现实主义巨作,那么《千里江山图》则充分表达了北宋文人世界的理想情怀。北宋年间,自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军权与政权相分离,整个社会演变成了“文治社会”。此后,文人墨客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然而,面对北宋末年令人无奈的政治

    初中生世界 2022年17期2022-04-20

  • 千里江山图》诞生的规律寻踪
    摘要:《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一样,都是宋徽宗所设画学——皇家画院,进行专业绘画艺术培养教育的重要成果。而18岁少年王希孟惊世骇俗地完成了《千里江山图》这一鸿篇巨制,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其笔墨精致、设色清丽、布局宏大、视野旷远、刻画细微、气势恢宏、意境优美,直到今日仍然蕴含和散发着江山秀丽和我爱江山的双重美学价值。从绘画文化学角度来分析,该图的诞生既是王希孟这位以一画传世而又英年早逝的画坛天才心血之结晶;又是山水画创作发展内部规律和外部作用

    雨露风 2022年1期2022-03-23

  • 千里江山图》的墨彩融合探析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代表了大青绿山水的最高峰。从《千里江山图》的青绿传承、颜色质感中可见其对墨与彩的完美融合。关键词:《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墨彩融合一、青绿山水中的传承与融合以《千里江山图》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具有雄伟壮阔的气势,是大青绿山水中的典范之作。此作是当时年仅十八的北宋宫廷画师王希孟耗时半年创作的绢本青绿山水,画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是大青绿山水画史上的璀璨明珠,独步千载。(一)《千里江山图》之传承丹青中国古代绘画有“丹青”之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1期2022-03-05

  • 美丽中国:绘就新时代“千里江山图
    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纳入总体布局 完善“四梁八柱”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行动纲领的执政党。2017年,党的十九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再次強调“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2018年,生态文明被正式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

    百科知识 2022年22期2022-02-08

  • 用影像“复活”《千里江山图
    复活”了《千里江山图》,实景呈现名画中的庐山、鄱阳湖、九鲤瀑群,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在山河美景之外,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还拍摄了当地的非遗文化,结合荣耀Magic独具特色的三种影调讲述庐山金星砚、鄱阳脱胎漆器和莆田莆仙戏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故事。“黑白魅影”中的孤独坚守、“蔚蓝交响”中的潜心磨砺、“温暖之光”的重获新生,三种影调恰到好处地反映出三种不同的心境与情感。除了发布品牌片,荣耀还联合全国知名摄影与旅游博主发起“打卡千里江山”的活动,吸引用户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1年10期2021-12-25

  • 3D再现《千里江山图
    3D再现《千里江山图》大型儿童综合材料制作展”在菏泽市图书馆一楼西展厅开幕。该作品由慢视界美术教育的78名孩子利用十天的时间合作完成,立体表现了传世名画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恢宏意境,把平面作品中青山绿水的肌理变化与群山连绵的气象万千,以及亭台楼阁、茅舍村居、船只桥廊、人物飞鸟等细节,用废旧材料直观、真实地加以呈现,创造性地展现了儿童心目中祖国自然山水的秀丽与壮美。3D再现《千里江山图》,运用全景式的表现方法展现了江河山水的磅礴气象。若是在展厅边走边看,你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1年7期2021-12-09

  • 分析王希孟绘制《千里江山图》成功因素
    代表作品《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绢本设色,纵为51.5 厘米,横为1191.5 厘米,是宋代最长的山水画卷。作品全卷都无作者名款,而从画史的记载上,我们对于天才少年王希孟的认识,首先是来自于时任尚书左丞相右仆射蔡京在《千里江山图》卷尾的跋文:“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年,乃以此画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1从这段跋文中我们可以得知,这幅

    艺术品鉴 2021年24期2021-12-05

  • 用影像“复活”《千里江山图
    复活”了《千里江山图》,实景呈现名画中的庐山、鄱阳湖、九鲤瀑群,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在山河美景之外,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还拍摄了当地的非遗文化,结合荣耀Magic独具特色的三种影调讲述庐山金星砚、鄱阳脱胎漆器和莆田莆仙戏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故事。“黑白魅影”中的孤独坚守、“蔚蓝交响”中的潜心磨砺、“温暖之光”的重获新生,三种影调恰到好处地反映出三种不同的心境與情感。除了发布品牌片,荣耀还联合全国知名摄影与旅游博主发起“打卡千里江山”的活动,吸引用户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1年10期2021-11-26

  • 用舞蹈绘就“千里江山图
    ,它就是《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之上留下的是辽阔的锦绣江山,延续的是永续发展的美好愿景。今年8月,一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引起广泛关注,它所描绘的正是中国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用舞蹈来展现画作?在这部剧作没有上演以前,很多人都表示难以想象。然而,当在国家大剧院的首演结束后,所有的观众都表示被剧作所折服,被华丽的舞美所震撼。致敬优秀传统文化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是由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

    小康 2021年31期2021-11-11

  • 画了5层的《千里江山图
    画作——《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描绘的是祖国锦绣河山,画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山间高崖飞瀑,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村舍集市,气象万千,壮丽恢弘。中央美术学院的冯海涛先生曾花四年时间潜心研究《千里江山图》,而后又闭关两个月时间,“复制”出了画作的十分之一。在节目中,馮海涛向观众们一步一步揭开了《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的神秘面纱。原来,王希孟在绘制这幅传世之作时足足画了五层——第一层,他细细绘制一个11米长的水墨山水画来打底;第二层,他在轮廓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1年29期2021-10-25

  • 基于散点透视的空间艺术设计研究
    艺术设计 千里江山图 艺术作品空间化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从原来仅满足于物质需求逐步转化为精神需求的满足。对于公共空间的要求也不局限于其功能性,更注重空间的艺术性和氛围感。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师在设计公共空间时愈加注重艺术元素的融入。我国空间艺术设计理念与方法论深受西方设计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未能在其中得到充分体现[1] 。而具有悠久历史、蕴含东方精神与智慧的中国传统绘画及其“散点透视”构图法则,正是对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图像

    设计 2021年19期2021-10-22

  • 千里江山图》的色彩构成特征及其在青绿山水创作中的应用
    究或分析《千里江山图》这一作品和青绿山水这一画种,而并没有将两者联系起来,本文拟解决的问题有:传统的青绿山水与现代青绿山水的碰撞与融合,《千里江山图》创作时色彩的运用与搭配有何巧妙之处和青绿山水的用色特征以及其发展史。一、《千里江山图》的色彩特点及构成由于种种关系,青绿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可谓是渺小到几不可见,对其研究也就显得颇为简略,对其的学术研究也是存在着极大一部分的缺失的。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美术史研究迎来新热潮:一些学者对于一些中国山

    河北画报 2021年18期2021-10-19

  • 画了5层的《千里江山图
    传世画作《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描绘的是祖国锦绣河山,气象万千,壮丽恢宏。中央美术学院的冯海涛曾花4年时间潜心研究此画,而后闭关2个月,“复制”出了画作的1/10。在节目中,冯海涛向观众一步一步揭开这幅青绿山水的神秘面纱。原来,王希孟在绘制这幅传世之作时足足画了5层。第一层,他细细绘制一个11米长的水墨山水画来打底,也称为“粉本”;第二层,他在原有的笔墨轮廓上添加红颜色,为后边的绿颜色做冷暖对比的铺垫,让画更加鲜亮;第三层画绿,使用上等孔雀石制成的颜料;第四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0期2021-08-23

  • 独步千载 众星孤月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探究对象,基于对画作概述的基础上,分析青绿山水的设色特点与画面中展现的意境美,从音乐的角度对画卷进行划分。这幅巨幅长卷再现了北宋年间,江山无限壮阔之景色。《千里江山图》可谓是中国青绿山水画中的巅峰之作,在中国绘画领域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关键词: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青绿山水 设色 意境北宋晚期画家王希孟是艺术史上一位及其神秘的隐客,《千里江山图》就是他所创作的作品。他被时间的滚滚洪流裹挟而去,又因一卷丹青载誉而归。年仅

    艺术研究 2021年3期2021-08-05

  • 千里山河,万年人间
    山绿水,《千里江山图》卷堪称中国青绿山水之绝响。文章从图像分析角度着手,围绕画中景物,通过解析图中山水、人物、人居方面的绘画特色,揭示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及意蕴美,具体分析其美学思想和艺术价值,进一步阐述全景式大山大水的布局特征以及大青绿山水的色彩艺术语言,体会北宋绘画美学思想与中华民族审美观念,感知《千里江山图》卷的诗意韵味,在此基础上探析其艺术造诣,研究其对宋代及其后世山水画技法的演变所产生的影响启示。关键词:《千里江山图》卷;青绿山水;美学思想;艺术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5期2021-08-02

  • 千里江山图》中的宋代建筑营造及园林活动探析
    018)《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作品,画卷纵51.5 cm,横119.5 cm,为长幅画卷,在整体构图方面使用山水画传统的散点透视,采用“三远法”的构图手法,勾勒出一幅烟波浩瀚的全景式山水图景。画中有大小不同的六组山峰,各段山水或以长桥相接,或以舟船溪水相连,形成独特的韵律感与节奏感。观众的视角随着画卷的展开而移动变换,时而行走在山川之间,时而泛舟江流之上,视觉空间妙趣横生[1]。图中峰峦叠岭主次分明,山川湖泊相映成趣,水榭亭台疏落有致,描

    山东林业科技 2021年2期2021-06-15

  • 从《千里江山图》看青绿山水的色彩
    通过发掘《千里江山图》的相关色彩知识,重温这段辉煌的同时,加深对青绿山水的色彩了解,从中感悟到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艺术的魅力和对我们当今社会绘画艺术发展的引导作用。二、《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背景单是探究作画技法略显单薄,只有将《千里江山图》置于历史环境里才能更好的分析其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缘由。中国的青绿山水画发展史源远流长,期间几度兴衰,这一阶段至今已历经一千多年,随着历史的进程变化,受到各个朝代风气和复古思潮影响展现的面貌也不同,每个阶段都在演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2期2021-04-08

  • 北宋《千里江山图》动起来了!
    ,此画以《千里江山图3.0》动态数码长卷的形式再度出现。画中的水在流、空中的鸟在飞,人在船上行,波澜壮阔的千里江山图一览无余。40,000“旗艦”,扛与观赏静态画作不同,这幅动起来的《千里江山图3.0》让观众有了一种观看电影的感觉,而且大画面所呈现出的是那种浓浓的胶片般的质感,把古画那种雄浑壮阔、跌宕起伏、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境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出来。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并想要投身画中,过那样一种闲云野鹤的闲适生活。这幅画作之所以能够如此引人入胜,主要来自两大加

    信息化视听 2020年11期2020-12-10

  • 浅议中国画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鉴意义。《千里江山图》作为传统名画,运用了特殊的表现视角、表现技法及古典元素。本文深入分析《千里江山图》,提取其中国画元素,并就其元素如何与现代景观相互融合再运用进行初步研究。关键词:《千里江山图》;古典元素;现代景观设计;融合运用;中国画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20 引言随着中国近些年来经济建设的发展,景观设计艺术逐渐在国内兴起,但由于景观设计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

    艺术科技 2020年21期2020-12-08

  • 绘画“六法”所根植的中国传统世界观与方法论
    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尝试剖析“六法”背后的中国传统世界观与方法论。【关键词】绘画“六法”;气韵生动;世界观;方法论;《千里江山图》【中圖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一、气韵生动·千里江山图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的有关概念,自魏晋始,便散见于各类著作中。至南朝,由于绘画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文艺思想的活跃,最终形成了系统化的绘画理论。“六法”是一个内在互相联系的整体。其中,“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亦是绘画中的最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1期2020-12-07

  • 色彩提炼与接受:浅谈《千里江山图》衍生品设计
    前学者对《千里江山图》的研究文章,大多是从作品的历史问题角度展开研究,极少有对作品现实审美意义的关注。随着这些设计质量参差不齐的衍生品的大量涌现,对《千里江山图》文化衍生品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对古代书画艺术品的衍生品设计研究主要有蛋类:第一类,对原图像的裁切、喷绘。第二类,对作品结构和色彩体系的初步提炼。第三类,是对色彩体系的深度理解与设计延伸。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图像的传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设计师获取图像变得更加便捷,这对于开拓设计师的思路有着积极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3期2020-09-10

  • 千里江山图》赏析
    也成就了《千里江山图》。【关键词】青绿山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宋徽宗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3-0158-02一、画家简介《千里江山图》虽为取悦君王,但这幅画也成就了这位天才画师,使其流芳千古。天才少年王希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绘画史上少有的仅有一张画便能名垂千古的画师,其画作《千里江山图》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王希孟生于宋哲宗年间,但他从事绘画创作是在宋徽宗时期。他

    戏剧之家 2020年23期2020-08-31

  • 千里江山图》的形式美研究
    孟所作的《千里江山图》的作品上,展开对山水画特有的形式美与范式具体内涵的讨论,找出形式美与范式的正负两面的表现,并揭示出青绿山水形式美的精神依托。关键词:王希盂;山水画;形式美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5-0165-01《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山水画,现在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以长卷形式,画面细致入微,将渔村野市、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与捕鱼、游玩、赶集等动景进行对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2期20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