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易位”导向下高校民族歌剧教学模式的有效翻转及深化

2024-04-14 18:19万嘉玮
知识文库 2024年3期
关键词:易位歌剧师生

万嘉玮

民族歌剧是传统的西洋歌剧艺术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土壤的产物,也是中国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我国文化艺术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具备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逐步引发了社会关注,并在高等院校体系中扮演着特殊角色。为此,对高校民族歌剧教学的相关议题进行研讨,无疑具备一定的现实必要性。笔者以此为切入点,结合高等院校民族歌剧课程的案例,从“师生易位”的导向入手,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翻转及深化的相关话题。研究提出,专业教师要把握民族歌剧课程内核要求与学生特点,推动课堂翻转与师生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与内在热情,借助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信息技术融合等各种手段,实现教学模式的翻转和深化,促进教学的转型升级,夯实学生知识能力根基,实现教学成果的不断涌现。

新时期以来,我国传统文化的复苏式发展迎来了新高潮,以中國式现代化为引领的文化现代化发展成绩斐然,不少领域涌现出了诸多创新性成果。其中,高校民族歌剧的教学、表演、实践、编排等工作皆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培养高水平的民族歌剧从业者创造了良好条件。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民族歌剧课程的教学工作,对课程本位基础上的教学创新路径和模式进行探讨,无疑具备突出的现实必要性。专业教师要主动作为,强化创新思维指导,按照“师生易位”的实践导向,推动课程教学的有效翻转,确保民族歌剧教学工作实现转型升级。

1 高校民族歌剧课程概述

民族歌剧课程是高校歌剧艺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介绍传统歌剧、中国本土歌剧艺术为主体,重点对中国化的民族歌剧进行全方位探讨,为音乐专业学生学习民族歌剧的理论知识、技术要点、表演技法、实践策略等提供知识蓝本。随着近年来我国歌剧艺术本土化、个性化发展的深入,民族歌剧课程的教学引发了教师的关注,并对专业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随着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体系的日益完善,民族歌剧课程的重要性正在显著提升,其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

2 “师生易位”导向下高校民族歌剧教学模式翻转的实践意义

“师生易位”指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位置关系发生改变,进而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实践范式。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以“师生易位”为导向提到民族歌剧教学模式的翻转,其现实必要性十分突出。

2.1 教学模式翻转是民族歌剧教学革新的重要趋势

众所周知,作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民族歌剧课程在引导学生认识、领会、掌握民族歌剧相关知识点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也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托。按照“师生易位”的基本导向,教师要加强教学研究,从“学生中心论”的维度出发,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主导→学生主导”的有效嬗变,确保民族歌剧课程教学走深走实。换个角度说,教学模式的翻转就是“翻转课堂”理论的变形和再现,其核心特点是引导学生成为民族歌剧教学的主体参与者,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热情得到激发,确保学生占据更大的“实践份额”,实现教学主体的有效改变。

民族歌剧课程的教学模式翻转能够反映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创新的全新趋势,即进一步突出学生的“角色”和“功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民族歌剧相关知识点的乐趣和价值,从而以“主人翁意识”调动自我,提升学习能力和应用水平。因此,有效的教学模式翻转体现了民族歌剧课程教学革新的重要动向,符合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于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

2.2 教学模式翻转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与内在热情的调动

学生是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核心对象,也是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民族歌剧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对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行激发、调动,以此提升教学的综合质量和价值。从过往的情况看,民族歌剧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戏份过多”,学生的参与感受到很大抑制,使得教学缺乏活力与动感。从现实维度看,以“师生易位”为基本导向,教师要对现有的民族歌剧课程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和调整,其诉求就是促进学生内在热情的迸发,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革新、升级的活跃力量。唯有此民族歌剧课程教学才能取得积极进展。

如教师在课堂授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项目探究的方式,对民族歌剧的艺术特色和演变历程进行辨析,让学生在自由探讨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联想力,提升理解深度,同时锤炼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总之,在“师生易位”的基础上,推动民族歌剧教学模式的翻转,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内在学习热情的调动,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核心知识内容大有裨益。

2.3 教学模式翻转赋予了专业教师更大的指导自由度

“师生易位”的本质并非教师的退场,而是教学互动模式、教学行进路径的改进和优化,其实质是提升教学综合质量,确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因此,在高校民族歌剧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翻转并没有降低教师的角色功能,而是要求教师推动更加精细化的教学举措,确保民族歌剧课程教学取得更大进展。换言之,教学模式的翻转使得专业教师具备更大的自由度和指导空间,使得课程教学工作能够在更开阔的视域内推进。

教师作为民族歌剧教学的主导者,既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融入立体式的学习活动中,争取教师更大的扶持和指导。借助“师生易位”“课堂翻转”的契机,专业教师能够设计更具趣味性和深度的教学模式,比如实践互动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主题竞赛教学法等。通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知识体验的机会,另一方面实现教学主体定位的变换,有利于民族歌剧教学的创新升级。所以,从现实维度看,民族歌剧教学模式的翻转对于教师工作的改进、创新也是良好契机,将增加教师探究全新教法的空间,对于教师开展精准教学指导具有推动作用。

3 “师生易位”导向下高校民族歌剧教学模式翻转的思路及策略

以“师生易位”为基本导向,高校民族歌剧课程教学工作的推进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释放,确保课程教学取得积极进展。教师要善用各种方法和策略,提升翻转教学的综合品质,实现课程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3.1 注重师生互动交流,推进教学层次深化

毋庸讳言,“师生易位”下的教学模式翻转既体现了“翻转课堂”理念的精神,同时也与新时期高中音乐专业教学的革新存在密切联系。“师生易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师生关系的重构,其本质是学生主体性的强化与教师角色的精准回调。因此,音乐专业教师要按照民族歌剧教学的特性和要求,强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深度融入教学实践中,感知自身价值、明晰自我定位,在调动内在热情和积极性的过程中为民族歌剧教学深化作出贡献。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授课时更多地运用提问、设疑、任务驱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调动和引导,让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增强,让课堂教学的气氛更为轻松、愉悦,以此确保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知识学习和互动。教师要借助多种方式和策略,强化师生互动、沟通,推动课堂翻转,实现教学层次的不断深化。

如在鉴赏民族歌剧作品《洪湖赤卫队》的过程中,教师要一方面对这部经典红色歌剧的时代背景、创作特色、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进行全面梳理和解读,让学生们“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语言互动、情感交流,让学生充分融入热火朝天、抗击敌人的赤卫队场景中,对这部歌剧的艺术特色形成身临其境般的理解。在授课、鉴赏时,教师可以随机提出问题、预留悬念,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参与感和共情意识。比如,在欣赏第二场的剧情时,教师可以随口一问,“张副官是怎样送出情报的?”“彭霸天在这一场发挥了什么样的角色作用?”通过问题的驱动,学生可以在赏析过程中开展思考,同时与教师进行言语交锋、情感交互,加深对剧情的理解和认识。类似的歌剧赏析、鉴别课,往往是课堂翻转的“重要时机”。教师要适度把握教学走向和进程,运用语言点拨、情感引导、任务驱动等不同方式,让课堂实现有效翻转,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能力的强化。

3.2 加强全过程教学指导,激发学生自主性

随着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工作日益展现全新样貌。其中,教师既要把握教学的整体进程,同时也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分析,让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得到激发,确保教学的层次感不断强化。以民族歌剧课程来说,教师在讲述这门课程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基本特点,要对课程的形态进行充分研读,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标准,确保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参与者。比如,教师可以围绕民族歌剧教学要求,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和手段,按照“课前驱动——课中指导——课后巩固”的一体化要求,设计全过程的教学指导方案,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成为教学的“主人”,都深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扎实掌握民族歌剧核心要点,提升知识能力。可以说,通过对民族歌剧教学全过程的指导,教师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辐射力,确保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强化,实现教学效能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民族歌剧现场表演要点的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全过程的歌剧表演指导方案,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演台本,自行安排角色,完成歌剧现场表演。具体地,教師可以在课前利用线上平台发布民族歌剧表演任务,介绍作品相关知识和主题背景,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研讨、设计与表演准备。到了课中(线下)的现场表演环节,学生开展分组合作互动,游刃有余地展示体会歌剧作品的人物关系、情感内涵与舞台效果,同时充分释放自己的才情和表现力。在课后(线上或线下)的讨论和总结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叉互评与“头脑风暴”式的探讨,重点指出表演过程中的问题与缺憾,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类似的全过程教学指引和驱动,教师能够围绕民族歌剧课程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实际上就是由学生主导课程学习进度,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适度点拨,给予辅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行活动中把握正确方向,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参与到实践中,最终提升知识能力与应用水平。

3.3 强化信息技术功能,实现教学路径翻转

在高校民族歌剧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此为基准推动课堂翻转与“师生易位”,确保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才华得以充分展现。实际上,在义务教育乃至高中教育实践中,翻转课堂的模式早已屡见不鲜,其本质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核心。为此,在民族歌剧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推动教学路径的翻转,让学生真正把控学习进度与层次,切实提升学习能力和应用技能。考虑到民族歌剧课程的特点,教师可用的信息化手段和方式非常丰富,比如微课、视频课文、大师课堂、希沃白板、教学通等。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点,民族歌剧教学将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在“师生易位”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结构的重构。

如在对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本土化演进要点等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精确设计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从预习开始,逐步进入学习节奏,掌握自学、自究的方法,为课堂学习、课后深化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授课开始之前的2~3天,可以利用慕课、雨课堂、微课堂、教学通软件等发布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对比教材,形成心得与记录。通过线上资源和素材的查阅、分析,学生能够在自学过程中形成对民族歌剧发展史、本土化实践的充分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记录下预习、自学中的疑难点和困惑点,以便在课堂学习中加以研读和消化。除此之外,一些成熟的线上授课软件为翻转课堂提供平台,使师生的线上教学更系统、方便。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预习要点提炼出来,让学生交互讨论,分析合理结果,形成课堂学习的深化。如此一来,学生完全成为课程学习的主导者,信息技术则发挥了“传帮带”作用,使得教学的翻转更为彻底,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也将得到充分打磨。

总之,高校民族歌剧课程具备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特性,因此一些线上平台的歌剧艺术作品资源可以为教学发挥突出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优质的民族歌剧线上资源推动线上教学,让学生形成自学、自研、自究的好习惯,一方面拓宽文化视野,另一方面培养多元的审美能力,从音乐教材有限的空间中走向更广阔的音乐世界,形成健康自然的民族歌剧审美情趣。

3.4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应用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是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重要支点,也是锻炼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支撑。以民族歌剧课程来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赋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同时在课外更是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其自演、自导民族歌剧主题的实践项目,让实践场域得以构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锤炼应用技能与学科素养。按照“师生易位”的基本导向,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思路和理念指引,之后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自己与小组成员的力量开展课外实践,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转变为应用技能,逐步形成扎实且全面的知识素养。换言之,各种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构成了学生知识迁移的主体,实际上反映了课堂向课外翻转的基本趋势,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大有好处。

例如,在学习完民族歌剧编排、创作的相关知识要点后,教师可以组织、安排学生结成合作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民族歌剧的编排与表演任务。通过发布任务,学生可以按照兴趣与特点结成小组,然后充分挖掘民族歌剧相关资源和素材,按照小组的能力水平进行编排和创作。通过课外的民族歌剧素材整合与利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变为歌剧编排、创作的资源,同时在创作、表演过程中加入个性化的元素,使之更为丰盈、有趣。比如,学生可以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相关故事和素材,使民族歌剧作品更为生动鲜活,更具感召力。通过课外的民族歌剧任务创作和编排,学生能够在集体协作中锻炼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切实提升探究水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不断打磨自身素养,更好地融入民族歌剧实践体系中。

3.5 打造学生主体评价模式,实现立体式反馈

在高校民族歌剧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一直受到人们的认可。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如何破除单一理念下的教师主导模式,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已然成为学界和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从课程教学评价的维度看,过往的民族歌剧教学评价以教师为绝对核心,教师的认识、感受、理解、评测就几乎决定了学生的优劣程度,这显然有失公允,同时也容易造成評价与反馈的脱节。众所周知,民族歌剧课程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教学评价不能单纯以教师为唯一主体和参与者,否则就很难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因此,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综合评价,将教学评价与立体式反馈融会起来,能够从“教与学”两个维度透视民族歌剧课程教学的问题、不足,进而引导教师、学生改进各自存在的问题,推动教学的创新与深化。

例如,教师根据民族歌剧课程教学的进度安排,可以在一学期内进行周期性评价,比如“每月评测”“每周小考”等,重点结合课程中的疑难点、易错点进行随机评测,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熟练度。当然,在更多时候,教师可以开展随堂的评价与测试,比如利用口头提问、随机问题测验等方法,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赋予学生更大自主权,让学生参与评价和反馈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教师可以设计评价权重占比,比如“教评40%+学生自评30%+学生互评30%”。通过这样的权重占比设计,学生参与的教学评价比重达60%,进一步凸显了学生在教学综合评价中的地位。在实际的评价进程中,教师要驱动学生开展客观、真实、深度的自我评价与交叉互评,同时与教师的评价综合起来,全面考查学生民族歌剧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要带着学生开展立体式反馈,即针对评价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交流和互动,开展有效的“回头看”,以此改进学习思路和方法,提升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水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高等院校民族歌剧课程教学实践中,推动“师生易位”与“教学模式翻转”,已然成为教学发展的基本趋向。教师要客观把握民族歌剧课程特点与学生的求知需求,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保持充足热情和积极性,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品质。教师要适度放权、积极扶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堂学习与课外探索,提升民族歌剧的感知、理解、应用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与知识迁移技能,形成全面且丰富的学科素养。另外,教师要从全过程、全维度地推动立体式教学,实现教学工作的有效翻转和角色易位,确保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易位歌剧师生
平衡易位携带者61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周期的结局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麻辣师生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从“梅普组合”到“普梅易位”的俄式政治结构
“普梅易位”以来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