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

2024-04-24 07:45陈漫红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刘胡兰先辈要素

陈漫红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的重任,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媒介。由于此类课文特殊的历史背景,第一学段学生在课文的内容理解和情感认知上存在较大障碍。如何根据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特点有效施教,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融合、共生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第一学段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明晰教学价值,找准落脚点

教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师应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第一学段相关要求,结合教材展开系统思考,厘清教材整体编排意图,明晰单元的教学价值、教学梯度,找准单元教学的落脚点。

第一学段的四册语文教材都编排了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课文内容选编立足儿童视角,力图以短小、浅显、有趣的革命故事开启革命传统启蒙教育,不仅保留了经典篇目《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还开发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篇目《升国旗》;不仅有战争年代的故事《八角楼上》《刘胡兰》,还有和平时期的故事《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文呈现方式灵活多样,以语文要素为核心,或随机分散于各单元,或集中编排成一个主题单元,以有血有肉的领袖、英雄、模范等人物形象影响、感染、激励学生,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助力革命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思想性。

除选文外,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后习题、“泡泡语”等助学系统,厘清课文所指向的语文要素和革命文化内涵,精准把握教学的价值取向。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包含《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分别涉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胡兰四个人物。单元人文主题是“革命先辈”,语文要素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八角楼上》课后习题“朗读课文。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以及“读下面的句子,结合插图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句子略),要落实语文要素“结合插图体会词语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要落实人文要素“体会毛主席在艰苦条件下,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的精神”;《朱德的扁担》课后习题“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以及“选一选,连一连”(图略),要落实语文要素“学习动宾短语搭配并加以积累、运用;借助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要落实人文要素“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难忘的泼水节》课后习题“朗读课文。用下面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词语略)以及“看看插图,从课文找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读一读”,要落实语文要素“借助词语(具体事物)复述场景;图文对照,积累句子”,要落实人文要素“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刘胡兰》课后习题“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一点儿也不动摇”以及“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句子略),要落实语文要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借助语句了解课文内容”,要落实人文要素“体会刘胡兰宁死不屈的精神”。可见,课后习题在强调单元语文要素的同时突出了单元人文主题。

二、固本:聚焦言语习得,把握核心点

语文课标强调:“在语文课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素养的发展以语言运用素养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固守语文学科本质,聚焦语言文字的习得和运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发展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感情的熏陶是教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应有之义。

品读词句,感知人物品质。统编版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多是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故事,往往通过人物言行、神态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反复揣摩关键词句,品悟关键词句的内涵,从而落实语言训练目标,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如教学《八角楼上》第2自然段时,笔者引导学生聚焦“寒冬腊月、单军衣、薄毯子、油灯、拨了拨灯芯”等词句,体会环境和条件的艰苦;聚焦“凝视、沉思、察觉”等词句,体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状态。笔者还借助视频、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身穿单衣……凝视着这星星之火”这段话,想象毛主席在沉思什么,让学生沉浸在传神、细致的神态描写中,感受文本语言背后的意蕴,感知伟人的精神品质,从而同步落实语文要素目标和人文主题目标。

重视朗读,升华革命情感。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承载着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任务,蕴含着对革命精神强烈的赞美之情,并以独特的语言表达这份情感。朗读是贯穿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更是第一学段学生学习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法宝。教学《八角楼上》时,笔者以情感朗读为抓手,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最能表达情感的语句,如“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通过想象画面、情境再现、范读、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落实语言文字的习得与积累目标,升华学生对伟人忘我工作精神的敬佩之情。

借助词句,尝试讲述故事。“借助提示讲故事”是统编版第一学段语文教材重点强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的落实能为后续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词语讲故事”“借助支架讲故事”的落实奠定基础。教学本单元时,笔者借助课后习题,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路径解读重点词句,把握文本内容。如笔者借助《朱德的扁担》课后第2题,先引导学生关注描写朱德同志挑粮的一系列动词,体会朱德的人物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动词练习讲述故事,从而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融通:搭建學习支架,找准突破点

尽管统编版语文教材在编排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时重视了小学生的认知实际,降低了文本阅读的难度,但课文所处的时代背景对第一学段学生而言是一段遥远的历史,他们在内容理解和情感认知上存在障碍。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搭建多元学习支架,融通“学习语言形式”与“体会人物形象”双重目标,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1.要素融通,在整体建构中理解革命文化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革命主题单元各板块之间形成了以语文要素为核心的学习整体,教师可以把这样的单元当成一个课程资源包,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把握语文要素和育人要素的交点,以革命文化教育为指向、语言文字运用为主线统整教学,使单元教学结构化,促进学生深度理解革命文化。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小学阶段首次以专题形式呈现革命题材课文的单元,四篇课文体现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教学时,笔者依据“革命先辈”人文主题的内涵,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确定了“品读先辈故事,感受革命精神”单元学习主题,创设了“争当红色故事讲解员”情境任务,并基于单元各板块之间的联系构建了“‘图识革命人物,明确学习任务”“寻找先辈足迹,感受革命精神”“‘绘说先辈故事,追寻红色记忆”三个子任务。子任务一包括三个活动:‘图识人物,开启学习旅程;品读词句,感知先辈形象;发布任务,激发学习期待。子任务二包括“一盏不眠的清油灯”“一根不平常的扁担”“一位宁死不屈的少年英雄”“一次难忘的泼水节”四个活动。子任务三包括三个活动,分别是云游革命博物馆、品读先辈故事(《毛委员打草鞋》《周总理的睡衣》《三份便饭》)和“绘说”先辈故事会。课堂上,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品读先辈故事,通过关注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感受、领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借助积累的重点词语和教材插图,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展开交流互动,评选“红色故事讲解员”。这样教学,学生在学习语言表达方法、锻炼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理解了革命文化。

2.资源融合,在深度解读中体认革命文化

教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时,教师要遵循第一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文本与时代发展、儿童生命成长的对接点、交叉点,精选、融合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打破时空隔阂,在深度解读文本中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增强对革命文化的体认。

巧用插图激兴趣。教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时,教师巧妙运用插图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笔者结合插图组织了两个教学活动。活动一“看图猜人物”,让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群里哪一位是周总理,帮助学生建构“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的表象。教学时,笔者适时补充傣族人民服饰特点及泼水节的资料,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了周总理这样打扮是尊重傣族风俗、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表现。活动二“观图品故事”,先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周总理的动作和神态,增进对课文中“端、蘸、泼洒”等一系列动词的理解,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心系傣族群众,然后让学生借助这些动词讲一讲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情景再現强体验。教师合理运用视频等资源将革命故事的历史背景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拉近学生与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时空距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学《朱德的扁担》时,笔者播放纪录片《国家记忆之会师井冈山3——星星之火》的片段,让学生了解在井冈山军民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朱德与年轻战士共克时艰的故事。生动的情景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朱德同志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资料链接促领悟。适当链接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等资料,可以降低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给学生带来的疏离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领悟。如,为拉近《刘胡兰》文本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的距离,课前,笔者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查找并观看与刘胡兰相关的影视资料,了解刘胡兰的生平事迹等,初步感知刘胡兰的英雄形象;课中,学习刘胡兰与敌人的三次对话内容时,笔者补充背景资料,以及刘胡兰的妹妹回忆姐姐被带走时的细节等资料,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刘胡兰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学习资源的补充并非越多越好,教师要适时、适当地用好、用活资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深入体会文本内涵,实现文道统一。

3.内外融会,在情境实践中弘扬革命文化

教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身边的红色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使校内外学习资源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引领下于实践中弘扬革命文化。一是开展课外拓展阅读实践。学习《难忘的泼水节》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周总理的其他小故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温暖》《周总理的睡衣》《一夜的工作》等,更全面地感受周总理的人格魅力。二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如结合子任务三“‘绘说先辈故事,追寻红色记忆”,引导学生用办手抄报、绘连环画、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谣等实践形式,展示从课内外阅读中了解到的革命先辈的故事,让学生在有趣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提升语用能力,弘扬革命文化。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教研部]

责任编辑  刘佳

猜你喜欢
刘胡兰先辈要素
不忘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唱起歌儿想念她
——献给刘胡兰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乐谱:刘胡兰颂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在刘胡兰像前
也谈做人的要素
继承先辈精神 不负时代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