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嵌入本土红色文化素材

2024-04-24 07:45连雪卿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田县大田烈士

连雪卿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总篇目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革命传统文化类选文。由于一些革命传统文化类课文年代久远,学生不易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融入本土红色文化是解决此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地处闽中的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途经之地。北上抗日先遣队是长征的先导和序曲,大田县曾经留下许多光辉事迹:朱德元帅在大田屏山留下铅笔,爱国华侨陈嘉庚在此创办学校支援抗日,粟裕将军在大田县高才乡成立高才乡苏维埃政府并组建地方武装高才赤卫队等。大田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现已出版《大田革命斗争史》《大田英烈》《革命有功》《大田红色故事》等书籍。教师将这些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内外资源交互融通,相得益彰

课堂是赓续红色基因的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教材中的红色经典与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对接起来,有利于学生在红色资源的交互中增强红色认知。

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文本研读,深刻体会到五壮士为了革命胜利,为了打倒帝国主义,不惜牺牲自己、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为更好激发学生爱英雄、学先烈的情感,笔者出示了《大田红色故事》中的《宁死不屈林清奇》。故事的大致内容如下。

1945年10月11日清晨,在漳平县新桥镇,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满脸伤痕的年轻人被捆绑在竹架上,任由几个敌人扛着穿街游行。竹架嘎吱作响,年轻人挣扎着,微微昂起头来,唱起了《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团结起来到明天……”歌声在新桥镇上空回荡。到了新桥的浮桥头,年轻人被推到桥边,只见他倔强地抬起头,奋力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一阵杂乱的枪声过后,年轻人踉跄倒地,凶残的敌人把他的头割下送往永安请功……

学生读了这个本土红色故事后,林清奇烈士甘洒热血、宁死不屈的光辉形象如在眼前,学生纷纷发言,表达对林清奇烈士的敬仰之情。笔者趁机提问:“林清奇烈士的牺牲与狼牙山五壮士的跳崖行为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稍加思考,都能说出“他们都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之类的答案。笔者追问:“大家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地学习,是包括林清奇烈士和狼牙山五壮士在内的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告慰这些先烈呢?”有的学生说“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强大”,有的学生说“要学习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用他们的精神品质激励自己战胜学习中的困难”,还有的学生说“在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再抛头颅、洒热血,但要把他们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转化为顽强不屈、迎难而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对待学习”。

在教学《军神》时,笔者指导学生理解“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后,出示了《大田英烈》中《蒋光斗烈士狱中遗书》中的“头可砍掉,狱可长坐,而吾青年之志却不可移”,引导学生结合蒋光斗烈士的事迹反复诵读这段铿锵誓言,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到革命烈士坚贞不屈的信仰和精神。然后,笔者让学生将蒋光斗烈士的精神品质与刘伯承的精神品质进行对比。学生讨论后明确:蒋光斗烈士的精神品质指向崇高的革命信仰,而刘伯承的精神品质指向革命前辈的坚强意志。

二、课外阅读,挖掘素材,融入内心

有人说,人生一辈子的才华是从小学课外阅读开始的。事实证明,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立足课内,延伸课外,为其养成终生阅读习惯奠定基础。为达成这样的目标,笔者结合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线上阅读和线下阅读。

1.线上阅读挖素材,拓宽视野

在互联互通时代,小学生借助互联网学习、娱乐已是常态。语文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功能,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家国情怀,并以此拓展学生的红色文化视野,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笔者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之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与文本历史背景相关的材料,尤其是搜集一些与本土红色文化相互交融的资源,在课前分享,为本课学习做铺垫。一名学生在网络上搜集到林大蕃的孙女林晓丹所写的《我的爷爷林大蕃》。文章回忆了原中共大田县委第一任书记、中共闽西北特委书记林大蕃烈士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事迹。在烈士影响下,烈士的父亲林壮谦、弟弟林大森等七位亲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大蕃烈士的事迹与李大钊的英雄事迹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借助这个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不但更深刻地理解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精神,而且从中得出结论“革命事业的成功是无数与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借助网络搜寻与教材内容相似、相关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既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培育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2.线下阅读寻素材,传承红色基因

要将红色基因鐫刻在学生心中,仅靠教师讲解或学生课外阅读是不够的。基于此,笔者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活动。比如,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活动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争做祖国时代新人”阅读活动,要求每名学生至少搜寻三个关于本土红色文化的材料,并将这些材料与所学的课文对接起来,从语文学习的视角解读这些材料。经过一周的搜集和整理,在阅读汇报课上,学生纷纷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搜集的材料不仅有《红军“挑夫”》《一门三英烈,谱写大田革命悲壮史》《森林课堂》等文字材料,还有物化材料——号称红军标语“博物馆”的大田县建设村光裕堂(光裕堂的墙壁上有十八幅红军标语,如“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武装!”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等)。学生还通过走访、网络检索方式“还原”了这些标语背后的历史故事:1934年7月18日,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红九军团一部2000多人,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明、政治部主任黄火青的带领下,驻扎在三民乡(现建设镇)开展革命活动,这些标语就是这个时期写的。学生还将这些材料与学习过的《军神》《清贫》《黄继光》等课文联系起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此外,笔者还通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实地参观等形式,组织学生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比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笔者先后组织学生到大田县第二集美学村、烈士陵园、叶炎煌(叶飞将军入团介绍人)故居、武陵革命老区等红色文化基地参观学习,深入了解本土红色文化,聆听革命故事,掌握第一手资料,激发学生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兴趣,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从而达到赓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教育研究室)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大田县大田烈士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掠影
——走进福建省大田县赤岩小学
福建省大田县通联站站长——许俊新
大田县桃源镇东坂畲族村:安良堡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向烈士致敬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