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探索与应用

2024-04-24 07:45谭文文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八音沂蒙山瑶族

谭文文

音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基于文化传承视角,从四个方面探讨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让学生在享受音乐、探索音乐奥秘的同时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能力,以及传承传统文化、以创新形式演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借助传统皮影艺术,创设音乐剧场情境

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教师可以创设音乐剧场情境,引导学生以传统皮影艺术形式表现音乐作品。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歌曲《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脱胎于歌曲《反对黄沙会》,对巩固沂蒙山抗日根据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歌是沂蒙军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之歌,歌颂了具有“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特质的沂蒙精神。为深化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增进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并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笔者创设了趣味音乐剧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皮影并表演皮影戏将自己心目中的《沂蒙山小调》表现出来。教学时,笔者先组织学生分组学习,结合《沂蒙山小调》的唱词设计出日寇扫荡、反动势力“黄沙会”与抗日军民对抗、抗日军民取得胜利后的幸福生活等表演场景;接着,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制作表演所需的人物剪纸作品和反映沂蒙山秀美风光的剪纸作品,并为剪纸作品安装操控杆;然后,指导各小组将组员分成表演组和后勤组(表演组中,4名学生分别负责操控“黄沙会”成员、八路军、沂蒙群众等皮影人物;后勤组中,1名学生负责前台的灯光调控,1名学生负责播放歌曲,2名学生负责调度各表演场景要用到的道具),与学生一起布置皮影表演场地并进行排练;最后,组织各小组汇报演出,以趣味皮影戏的形式演绎《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

二、依托多种乐器合奏,打造传统音乐盛宴

中国古典乐器有琵琶、二胡、古筝等,这些乐器组合演奏,不仅能演奏出高山流水的雅乐,还能演奏出铿锵的破阵曲。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古典乐器和乐理,笔者设计了一项长程作业,要求学生在本学期内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和中国古典乐器,设计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并反复练习,最终在学期末举办的小型音乐会上汇报演出。

例如,学习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演唱歌曲《彩云追月》,又欣赏了民间音乐《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小放驴》等。笔者以此为契机布置作业,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古典乐器,并通过一学期的自主学习,至少熟练演奏一首古典乐曲,共同在学期末呈现一场传统音乐盛宴。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好报名工作(报备演出人员、演出乐曲与所用乐器等信息)、准备工作,以及独立练习、合作排练等。学生可以选择个人独唱、独奏,也可以选择小组合唱、多种乐器合奏等表现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目的都是将传统乐曲和谐地呈现给听众。在筹备音乐会的过程中,笔者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音乐器材支持和演唱、演奏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学期末的音乐会上,有古筝独奏《渔舟唱晚》《打雁》,有合奏演唱《我和我的祖国》,还有古筝、二胡合奏曲目《紫竹调》,充分展现了传统音乐的魅力。这项实践作业丰富了学生的音乐体验,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借助现代音乐技术,促进传统文化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应当呈现新的表现形式,以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现代音乐技术探寻戏曲等传统文化的创新表现手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活力。

戏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戏曲种类。教学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时,笔者引导学生借助一系列音乐制作软件创造性演绎京剧、昆曲,提升学生学习戏曲文化的兴趣。例如,学习戏曲《唱脸谱》后,笔者引导学生结合乐曲创编rap唱词“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乐器(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并根据唱词自由组合节奏,唱出自己独有的风格。课后,笔者还让学生结合所学音乐技能对该戏曲进行创意改编。有的学生在京剧乐曲中融入了流行乐曲,如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使京剧这一传统乐曲与当下流行的乐曲风格相互碰撞,彰显新的活力。这种学习形式深受学生喜爱,不仅能促进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能引导学生以包容、开放的视角看待各种音乐形式,更好地享受音乐。

四、设计趣味民俗活动,传承区域民族音乐

中华民族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和民俗乐器,这些民族標志性文化是青少年应该了解和传承的文化内容。教师可以创设民俗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民俗音乐的特色,感知音乐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文化感染力,充分认识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例如,学习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南情韵》时,笔者利用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走进我国西南地区,感受当地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生活,了解当地的民俗乐器和流传较广的曲目。瑶族八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南地区流传较广的一种音乐形式,主要在新婚、迁入新居、寿诞等喜事时助庆,或在春节、元宵节时表演,体现了瑶族的文化习俗,是当地民间传统器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演奏需要用到唢呐、长号、皮鼓、小钹、中钹、小锣、沙锣、牛角等吹打乐器。教学时,笔者将相关打击乐器带到课堂上,设计瑶族八音民俗表演活动,引导学生以专业视角逐步感知瑶族八音特色。笔者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瑶族八音按照喜事流程演奏不同曲调的表演程式,明确曲调有起台调、接客调、请茶调、洗脚调、出茶调、请坐调、敬酒调、收碗调、出拜调、收拜调、洗台调等。接着,笔者介绍瑶族八音独有的特点——没有记谱,多为口耳代代相传,以及瑶族八音的文化内涵——通过演奏程序体现瑶族人民的文化习俗,是瑶族人民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途径,蕴含着瑶族人民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体现了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然后,笔者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材料,学习相关乐器的由来,并分组尝试演奏相关乐器,感知演奏瑶族八音的乐器的特点。最后,笔者组织学生小组汇报,一一介绍这些乐器,并跟随视频尝试演奏瑶族八音的典型片段,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单位:神农架林区实验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佳

猜你喜欢
八音沂蒙山瑶族
《八音的秘密》
沂蒙山小调
瑶族织锦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乡村八音
布依八音坐唱
“八音组合”赴黑龙江省演出拉开国内巡演序幕
读瑶族经典 为盘护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