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视域下武当文化特色课程建构及实施策略

2024-04-24 08:44万丽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武当美术学科

万丽

坐落在十堰市的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武当山自然风光迷人,历史文化璀璨,有独特的美学意义,是一座有着巨大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库。十堰市东风41学校以美术课程为核心,开发出武当文化特色课程,探索出课程实施的具体策略。

一、武当文化特色课程体系架构

武当文化特色课程以美术活动为载体,形成了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见下图)。

学科类课程以美术课程为核心,美术学科开设欣赏评述类、综合探索类、设计应用类、造型表现类课程,语文学科开设武当诗词朗诵、武当故事传说、武当小导游课程,数学学科开设思维拓展类课程,信息科技学科开设3D打印类、自创游戏类课程,音乐学科开设武当歌舞、武当音乐课程,体育学科开设武术广播操、武当球操课程等,注重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武当元素。

活动类课程包括两大类,即武当研学课程(集体研学、个性研学)和选修类武当社团课程。武当社团课程分为幻影武当、大美武当、舌尖武当、赠礼武当4类,采取自愿报名、双向选择的方式,每周开展两次注重体验互动和实践创造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专项的美术技能和艺术技法,如剪纸、绘画、泥塑、雕刻、茶道等。该课程学习成果每年以学生工作坊成果展示的形式展出、宣传,带动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学习、传承并爱上武当文化。

二、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实施策略

课题组根据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要求,探索出如下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创造性传承武当文化的课程实施策略。

实地考察,筛选主题,调动审美感知。课题组利用学生秋季研学契机,引导学生开展数次武当山实地考察、写生活动。学生先后与玉虚宫全真长生馆馆长、武当云手大师座谈,去武当创意产业园参观,到武当博物馆写生,还利用学校的多台无人机录制了武当风光建筑等视频。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不仅梳理出武当的风光建筑、造像神兽、传说典故、玄帝信仰、武当武术、道教文化等学习主题,还增强了对地方优秀文化的审美感知,加深了对地方美术的了解与热爱。在这些学习主题的基础上,课题组筛选、确定了易于中小学生接受和传承的主题,设计了“武当奇景”“武当神兽”“武当兵器”“太极神功”“图腾纹样”“真武传说”等主题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武当文化,感受武当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欣赏感知,品味人文,发展图像识读能力。教师挖掘武当文化潜在的审美教育资源设计预习内容,并利用QQ群向学生推送预习内容(微课、课件、图片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关于武当的历史文化、传说典故等,在审美过程中自愿接受道德引导,将善与美的理念融入内心并自觉践行。有的学生从武当建筑南岩和“一柱十二梁”依山就势的建筑特色图片中发现了道家倡导的“天人合一”理念,有的学生从磨针井“铁杵成针”的古代传说、金殿百年不灭长明灯的不解之谜等图片中领悟到做事认真、坚韧豁达的美好品质和人文精神,有的学生从太极拳由“金鸡独立”到“倒卷肱”的体式变化图片中看到了身形的稳健优美和动作的刚柔相济,增进了对优秀民间美术文化的认同感,为后面的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打下基础。

循环制作,高低搭配,提高艺术表现能力。为了减轻学生和教师负担,提高武当文化学习和实践的课堂效率,课题组构建了“班级循环制作、年级高低搭配”的合作机制,采用“小组合作、班级轮做、年级互补”的方式展开合作。例如,雕塑类武当照壁制作项目,先由五年级(一)班学生小组合作绘制难度相对较高的双龙纹样,下课后,该班学生留下未完成的作品,由同年级其他班级的学生接着绘制,并用黏土制作龙纹细节,直至作品初步成型。后期,由三年级学生先将作品涂黑做旧、拍打上色,使作品呈现绿色仿琉璃效果,再添加局部装饰。学生接力完成作品,能够弥补时间不足的缺憾,发挥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优势。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力所能及的工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这不但让每名学生找到了自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主题活动,学科融合,注重创意实践。课题组以美术课堂为主阵地,找准武当文化与各学科的契合点,以“美术+其他学科”的形式,围绕同一个主题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把美术学科内容与信息科技、语文、数学、体育、音乐、劳动、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如以“文化创意设计”为主题,课题组提炼武当文化中的武当建筑、圖腾纹样、武当功夫、太极标志、真武修仙传说等题材内容作为文创品的基本元素,结合学生已有的绘画、剪纸、泥塑等技能,把教学内容整合设计为“幻影武当”“大美武当”“舌尖武当”“赠礼武当”4大板块。以“大美武当”板块主题活动为例。体育课上,学生学习校园武术操、太极拳等;音乐课上,学生欣赏武当音乐,编创武当歌曲、舞蹈等;语文课上,学生说写结合,创编《我是武当小小解说员》手稿并进行情景演绎;数学课上,学生用七巧板拼摆太极人物等;信息科技课上,学生用建模知识设计武当建筑、屋脊神兽等,再用3D技术打印出来;道德法治课上,学生创编武当神话绘本故事等;劳动课上,学生探索制作健康养生的武当美食;美术课上,学生从居家生活、校园生活、城市环境等方面进行武当文创作品的研发,将传统文化之根、民族复兴之魂、齐家治国之志、服务社会之行融入个体成长中,让校园成为家国情怀培育的主阵地。

课程延伸,引领辐射,增进文化理解。线上,教师利用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和学校网站发布“武当手工作坊”活动,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育实践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舞台。线下,学校通过校园艺术节和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通过跨学校、跨学科的方式进行多维美育实践,并借助面向全区的优秀课题基地展示活动,形成片区联校协作与上下联动的特色课程推广机制,让武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成为常态,有效增进了师生和社会公众对武当文化的理解。

(作者单位:十堰市东风41学校)

武当文化是在以道教精神为主的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在以武当山为中心的地域内,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为促进武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十堰市东风41学校经过10余年的持续研究和实践,梳理出当地特有的武当文化资源,建构了武当文化特色课程及实施策略,积累了利用教育数字化资源和平台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经验,赋予了武当文化新的价值与内涵,让武当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猜你喜欢
武当美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武当佳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武当还馍录
创意美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武当秘传太极拳图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