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链接 挖掘

2024-04-24 08:44陈学富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秦腔脸谱二次开发

陈学富

教材的二次开发既是对现行教材资源的优化,也是尊重学情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秦腔》的资源优化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

《秦腔》通过描写秦腔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现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充满了乡土气息和厚重的文化意蕴。秦腔是一种流行于西北地区尤其是西北农村的古老民间艺术,生活在中部城市中的当代学生对秦腔既缺少一定的认知,又缺乏探究的兴趣。

一、跨界增补秦腔知识

实事求是地说,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语文教师对秦腔的了解并不一定比学生多。因此,很多教师教学《秦腔》时,仅从散文阅读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从而得出秦腔与秦川人民血脉相连、充满乡土气息的结论,忽视了秦腔厚重的文化底蕴。基于此,笔者教学《秦腔》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出秦腔的基本知识:①秦腔起源于西周,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是汉族最古老的戏曲之一;②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表演风格自由、朴实,极具夸张性;③唱腔以一个曲调为基调,通过节拍、旋律、速度等的变化形成不同的板式或彩腔,所有的板式和彩腔均由苦音腔和欢音腔组成,苦音腔激越、悲壮、高亢,可表现悲愤、痛恨、怀念、凄凉的感情,欢音腔则欢快、明朗、刚健,可表现喜悦、愉快的感情;④人物脸谱庄重、大方,线条粗犷,着色鲜明,颜色对比强烈,以红、黑、粉、绿为主,红色代表忠勇侠义,黑色代表正直刚毅,粉色代表奸猾阴险,绿色代表莽撞暴烈,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合称“中国三大脸谱”,对国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学生从白板上阅读了笔者整理的这些内容后,立即对秦腔产生了兴趣。经过笔者引导,学生从这些内容中概括出秦腔的文化特点:①秦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②秦腔是群众性艺术;③唱腔体现情感,便于演唱;④脸谱暗喻人物性格,在戏曲脸谱中地位崇高。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了秦腔厚重的文化底蕴,呼应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为了让学直观认识秦腔,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播放了秦腔名作《铡美案》《长坂坡》《苏武牧羊》的片段,并引导学生重点欣赏《铡美案》中包拯的唱词“(苦音)国太为救驸马命,叫我卖法送人情,明知香莲有血性,岂能见银冤不鸣?”和《长坂坡》中张飞的唱词“(欢音)胯下乌骓分青鬃,当阳桥前显威风。三声吓破敌人胆,吓退曹营百万兵”。在片段欣赏中,学生不仅切身感受到秦腔的朴实、粗犷,直观理解了文本中“大吼大叫”“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揪心裂肠的唱腔”等句,还对秦腔这一艺术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甚至有学生模仿张飞的唱腔“吼唱”起来。“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素养得以落实。

二、链接教材资源,形象感知《秦腔》魅力

二次开发教材的目的是优化教材资源,使之更符合教学实际,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凡是有利于促进教学的资源均可“拿来”,为我所用。与课外资源相比,教材中那些与所教文本内容有关的资源,不仅有助于教师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还有助于学生将相关联的知识结构化。

音乐和表演是流动的艺术,将抽象的音乐和穿越时空的表演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可使不同时空的读者在阅读时身临其境,借助语言文字欣赏美妙的音乐,观赏生动的表演。《秦腔》的叙述重点虽然是秦腔与秦川人民的血肉联系,但文中插入了演员大量的动作、演唱等描写,这些内容把读者感到陌生的秦腔表演描写得生动、形象,读者在阅读这些描写内容时,仿佛与台下的观众一起置身于秦腔的表演现场。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为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增强学生以语言文字表现陌生事物(相对于读者而言)的意识,笔者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与文本内容,从学生学过的课文中精选了《明湖居听书》《琵琶行》《李凭箜篌引》(这几篇课文均为用语言文字表现说唱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将《秦腔》与这些作品对比阅读,在对比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掌握利用语言文字再现说唱艺术、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法。

在对比阅读中,学生发现:《明湖居听书》通过正侧结合的描写方式、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展示了声音的起伏变化和白妞高超的说唱艺术;《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弦上手指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琵琶女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娴熟技艺,揭示了琵琶女的情感世界;《李凭箜篌引》则借助丰富的想象、多种修辞手法和听者感受的描写描绘出李凭高超的弹奏艺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秦腔》表现动作、音乐的手法与这几篇文章的描写手法非常相似,如“女的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一身的戏哟”与《明湖居听书》中“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以为观止矣”如出一辙,“一声高叫,声如炸雷哗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每一根儿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与《李凭箜篌引》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不谋而合, “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与《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高度吻合。通过对比,学生基本掌握了用语言文字描写抽象事物的方法。

三、挖掘教材资源,夯实语用基础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凭借,选入教材的课文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范本,这决定了教材的权威性。但权威并不意味着完美,教师在运用教材教学时,既要尊重教材的权威性,也要辩证地认识、处理教材中个别文本语言表达的错误。从教材的二次开发角度看,发现并纠正教材文本中的某个错误,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会比教师专门讲解该知识更加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并纠正教材资源中的错误是二次开发教材的另一种方式。

《秦腔》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其作品格調独树一帜,他的长篇小说《秦腔》(不是散文《秦腔》)曾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这些文学成就并不能说明被现行教材选用的《秦腔》完美无瑕。笔者在研读文本时发现,文中有多处语用错误,这些错误虽然无法遮掩《秦腔》的光芒,但对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学习、掌握、运用规范语言文字的关键阶段,很有厘清的必要。而且,《秦腔》中的语用错误正是高考必考点,教师有必要借助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准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这也是二次开发教材的应有之义。

教学中,笔者将文本第二段中的“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句呈现在白板上,学生立即发现三个并列短语之间的标点错误,笔者借助这个标点错误引导:“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不能唯书本论,要依据语法规范和语言表达习惯来审视阅读对象。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请同学们从语法规范角度审视《秦腔》。”学生在以前的文本学习中已经发现一些语法错误,对笔者布置的任务很感兴趣,几分钟后,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如下瑕疵:“跑回来(逻辑错误,应改为‘跑回去)偷拿了红薯、土豆”“请高强(搭配不当,应改为‘高明)的工匠来修筑”“这类人物多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成分赘余,应删掉‘是)”“有好多外村的人来提亲说媒,总是就在这个时候进行”(成分赘余,应删除‘就)“即是在任何地方,这些名角没有在场……司机也便要嘎地停车”(逻辑不明,应将‘即是改为‘即使)等。将文本错误转化为教学契机,不但能引导学生辨识、修改错误,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秦腔脸谱二次开发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帖脸谱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做个脸谱迎『六一』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西门子Easy Screen对倒棱机床界面二次开发
灶王爷的“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