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思维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024-04-24 08:44魏媛媛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头数信使鸡兔同笼

魏媛媛

“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名题,它以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方式体现了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聚焦“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从教材编排和教学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和阐释。

一、现行多版本教材相关内容编排的差异

目前,“鸡兔同笼”问题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存在着编排年级不同、例题表达不同、呈现的解决方法不同等差异。这一内容在教材编排中的年级跨度很大,最早安排在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中,最晚安排在苏教版、青岛版、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中。尽管内容编排在年级上跨度很大,但这类问题在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呈现方式、解决方法是符合特定学段要求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第一学段主要让学生通过画图和列举,解决数值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初步感知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第二学段引导学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及其变式题,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提升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第三学段重点引导学生构建“鸡兔同笼”的数学模型。各个学段都用到了多种方法,关注了方法之间的有机融合。具体内容梳理如左下方表格所示。

二、教学“鸡兔同笼”问题的策略

1.用数学思维思考“眼前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问题(例1)如下:“笼子里有若干只鸡。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大部分学生看完题目后会猜测有4只鸡、4只兔,并用“4×2+4×4=24”计算出总脚数。这个答案非常接近题目中的26只,我们只需要微调鸡和兔的只数即可找到答案。因为24只脚比题目要求的26只脚少,所以需要将兔的数量增多,鸡的数量减少。学生再次猜测有3只鸡、5只兔,并用“3×2+5×4=26”计算出总脚数。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是否还有别的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学生发现猜测法在这里不适用了。教师提示学生尝试新思路,用列表法逐一列出如下数据。

假设有8只兔(表第二列),则脚的数量为“8×4=32”只。“32-26=6”只,多6只脚说明兔多了、鸡少了。每只兔比鸡多2只脚,所以“6÷(4-2)=3”只。这3只就是鸡的数量。或者假设有8只鸡(表最后一列),则脚的数量为“8×2=16”只。“26-16=10”只,少10只脚说明鸡多了、兔少了。每只兔比鸡多2只脚,所以“10÷(4-2)=5”只。这5只就是鸡的数量。学生从表中可知,只有“3只鸡、5只兔”这一种答案符合题意。这样教学,让学生通过不断假设、比较、推理、调整的过程发现应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规律,积累猜测和推理的经验,并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下学会了有序思考,理清了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2.用数学眼光看待“核心问题”

利用列表法、假设法得出答案后,教师提出“为什么是鸡兔同笼而不是鸡鸭同笼?”的问题,学生对此感到迷惑。经过教师引导,他们发现鸡鸭都是一个头、2只脚,“鸡鸭同笼”相当于“鸡鸡同笼”,无法通过头和脚的数量来判断各自的只数,而“鸡兔同笼”则避免了这个问题。

“鸡兔同笼”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已知头数,求脚数。①笼子里有8只鸡,共有多少只脚?(8×2=16只)②笼子里有8只兔,共有多少只脚?(8×4=32只)③鸡兔同笼,共有8个头,共有多少只脚?(不能确定)这3点共同说明:头数确定了,对应的总脚数在一个区间内,如笼中共有8个头时,总脚数在16~32之间,即:已知总头数时,总脚数在全是鸡、全是兔的脚数之间。同时,我们可以发现:笼中的鸡每增加1只,兔就会减少1只,总脚数就会减少2只;反之,笼中的鸡每减少1只,兔就会增加1只,总脚数就会增加2只。

第二种:已知脚数,求头数。①笼子里关着鸡,共有28只脚,一共有几只鸡?(28÷2=14只)②笼子里关着兔,共有28只脚,一共有几只兔?(28÷4=7只)③鸡兔同笼,共有28只脚,笼子里的鸡和兔各有几只?(不能确定)这3点共同说明:当笼子里只有鸡或兔时,告诉我们脚数,马上就能求出头数;当鸡兔同笼时,告诉我们共有28只脚,不能马上确定鸡与兔的只数。但能分析出总头数在7~14之间,即已知总脚数时,总头数在全是鸡、全是兔的头数之间。同时,我们可以发现:笼中的兔每增加1只,需要2只鸡来补充,鸡和兔的总只数就会减少1只;反之,笼中的兔每减少1只,就会多出2只鸡,总只数就会增加1只。

有了前面的分析做基础,学生再看到这样的题目时就不会急着从方法入手寻求答案了,而是会先通过分析数据得知:共有8个头时,总脚数在16~32之间;总脚数是28只,大于中间数24,说明笼中兔多鸡少。学生还发现,鸡和兔关在一起与笼中只有一种动物的情境相比,前者是不确定的,后者是确定的,而假设法能把不确定的信息转化为确定信息,以达到解题目的。

3.用数学语言表达“延伸问题”

当学生理解了利用鸡脚与兔脚的差异性建立的“鸡兔同笼”模型,就可以解决相关的延伸问题。如: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红方准备将一个秘密信息设置为“56”送到司令部,如果派遣信使直接将该信息送过去,存在被蓝方抓获从而泄露信息的危险,请你设计一种方案,该方案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如果信使没有被抓,则红方司令部能顺利得到“56”这个信息;第二,如果信使被抓,则蓝方得不到“56”这个信息。

这个问题乍一看和“鸡兔同笼”问题不相关,但实际上能用“鸡兔同笼”模型来解决。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看作鸡的只数,个位上的数字看作兔的只数,在此基础上分析题目。红方可以派出2名信使,信使A向司令部派送的信息“11”是两种动物头的数量,信使B向司令部派送的信息“34”是两种动物脚的数量。红方司令部在接收到信使A和信使B派送的信息后,利用假设法可以得到鸡和兔的只数,从而知道这个两位数为“56”。蓝方在只抓获1名信使的前提下无法得知“56”这个信息。

解决“鸡兔同笼”延伸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题目中对应的头的数量和脚的数量,进而用“鸡兔同笼”问题模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單位: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头数信使鸡兔同笼
从鸡兔同笼谈起
春天的信使
中药复方治疗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信使
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猪场绩效指标“有效母猪饲养头数”的探讨
信使
鸡兔同笼
画图·分组·计算
“鸡兔同笼”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