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画派的地域特质

2024-04-24 17:04邓兰
书画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鹤庆画派实景

邓兰

内容提要:京江画派的诞生地镇江与扬州画派的诞生地仅一江之隔,地缘相近,且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不过京江画派在绘画史上的存在价值却时常为世人忽视。由京江画派的地域特质可知,京江画派画家无论在师法古人还是在师法造化方面均有突出的艺术贡献,尤其是对镇江地域风光的“实景”式描绘与文化建构方面,京江画派的众多画家所做的贡献更是不容遮蔽。代表画家张崟、顾鹤庆均在京江画派地域特质的凝练上颇具艺术造诣。

关键词:京江画派;地域特质;张崟;顾鹤庆

引言

京江画派是清代中后期活跃于镇江地区的一个地域性画家群体,与扬州画派互为辉映,画派成员大多为镇江本土人,擅以宁镇一带的地域景观为描绘对象,并融入以城市风貌为中心的“造境”建构,以此成为当时江南画坛的一支新生力量。近年来,京江画派时常被研究者多次提起的事实表明,其无疑具有被重新定义的现实意义,甚至有的论者将其视为中国艺术史上最被低估的画家群体之一。如今看来,京江画派被研究者多次重提的原因應主要源自其对“实景山水”的地域性描绘。古人向来注重以造化为师,但如京江画派这样热衷于实景再现的并不多见,尤其是一个画派能与一个城市的命运紧密关联的现象更是值得玩味。

一、京江画派的时代背景与地域特质

就艺术史而言,京江画派作为清朝中后期的中国传统画派,影响力虽不及一江之隔的扬州画派,但以其在一定意义上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在中国绘画史中的贡献来看,却是不可或缺的,代表人物张崟、顾鹤庆、潘恭寿、潘思牧、周镐等更是成为近年来艺术史研究的亮点之一。乾嘉以来,京江画派画家在艺术创作上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神髓,又将镇江的古渡、金焦、北固、南山等著名景物融入画面,为“实景山水”的成功典范,其“气象雄伟,落笔浓重”的地域画风,则打破了当时仿古、摹古的单调格局,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而京江画派以本地名胜为核心的艺术创作母题不仅具有艺术史价值,文化史价值也尤为突出。

京江画派兴起之前,占据画坛主流的为娄东派,其领袖王原祁( 1 6 4 2 —1715)以董其昌为师法楷模,追慕“董巨”,倡导摹古思想,几乎使整个画坛全置于元代画风的笼罩之下,创意式微。[1]而京江画派则倡导“进法宋人”“直接正派”,为当时画坛注入新风,有拯弊之功。该画派代表人物虽是对元明以来的文人画传统予以系统研习,但其艺术思想却与清初以龚贤为代表的金陵画派一脉相承,也即侧重探究宋元理法,在“师古人”与“师造化”中获得绘画创作灵感。他们细审前人作品,擅于将被当时正统画坛所忽视的传统画家(如吴门画派)作为效法对象,丰富了江南文脉的承袭格局。作为京江画派领袖人物的张崟便深得宋元气象,画面多沉郁厚重之气,画风独特,令人耳目一新。其中,对镇江本土风景的直观描绘则是张崟进入历史的主因之一。宋画以写生见长,不论北宋李成、范宽、郭熙笔下的关陕雄风,还是南宋马远、夏圭笔下的江南烟水,均呈现出实景式的地域特质,且山川气象跃然纸上,这种画风对京江画派诸家影响深远。

镇江地处长江与运河交汇之要津,山川秀美,商旅云集。镇江为宜居的“城市山林”,古有“生居洛阳,死葬朱方(镇江的古地名)”之说,故而不少前贤在此结庐而居。早在清初,镇江画家笪重光辞官归隐后常取故乡山水入画,他反对一味贪奇与玩弄笔墨,画作具本土江川气象,重实景描摹,自成一派。[2]受此启发,后起的京江画派诸家多以镇江风景名胜入画,一扫正统派流行的时风,以地域特质破除了董其昌以来的摹古陈习,合理利用其他画派的笔墨技法,不再故步自封,此在当时可谓重大突破,而京江画派被低估、被重新发现的艺术史、文化史价值便主要体现在这个方面。纵观京江画派的传世作品,正是张崟、顾鹤庆、周镐、潘恭寿、潘思牧诸家沉潜的创作心境、对自然的细致观察,成就了京江画派所特有的清新、舒朗、隽永的江南韵味。

二、京江画派画家的地域性表现

就本土绘画底蕴而言,镇江地域代不乏贤,文脉传承有续,故京江画派的画家能够突破时流的局限,进而转向更遥远的过去,以宋元的绘画为标程,并将其与本土的地域文化连接起来,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画风。此必有助于对明末以来江南地区一度流行的摹古思潮注入解酲的清凉散。不过,京江画派的传世作品表明,其虽对正统派的仿古、摹古多有批评,但绝不是反对古法,而是主要对正统派一味摹古的思潮予以旗帜鲜明的反驳。因此,京江画派越过董其昌,师法吴门画派,进而师法宋元的做派虽只是在有限的范畴内有所突破,却对中国画的历史演进起到重要的承启作用。就地域地理的艺术建构而言,从南京至苏州沿江仅南京、镇江段存在山水相接的江岸之景,这一段也必然成为侧重宋画研习的京江画派诸家关注的对象。可以说,南京、镇江段的江岸景观唤醒了他们心中蛰伏的宋画厚重的山川气象、云水襟怀的地域文化记忆,故而能够在实景再现中建构出地域特质鲜明的本土艺术图像,这也正是京江画派能从该时期一众画派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京江画派画家多醉心于对本土山水的地域性表现。据史料记载,张崟、顾鹤庆、周镐、潘恭寿、潘思牧等诸家都有外出采风的创作经历。张崟自不必说,“何须粉本求摩诘,饱看天然好画图”就是他最真实的艺术表达。顾鹤庆也是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续诸家也纷纷以师长为榜样,积极进入自然造化中,寻求最本真的创作题材。师法造化的艺术观念给京江画派带来的最直接结果便是“实景山水”的展现,他们聚焦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山林,着力再现镇江风物。实景山水并非京江画派的首创,却是该画派的艺术灵魂,“师法造化,自以为法”的艺术再现,不只是目之所及之处,而是心之所向之地。

(一)张崟

张崟,字宝岩,又字宝崖,别号且翁、夕道人,晚年又号城东蛰叟、观白居士等,代表性的传世作品有《润州十二景册》《京口三山图卷》《招隐幽趣图》《鹤林烟雨图》《戏法黄子久图》《山径策杖图》(图1)等。张崟擅以简练自然的笔法准确描绘镇江自然风貌,追求画面“气韵生动”,格调高致,用笔苍厚浓逸,设色以浅绛为主,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空间细节处理精当。早期张崟的画风有吴门画派的印迹,中期追溯吴镇,研习沉毅之气,到了晚期融会贯通,形成了雄浑苍劲、极具装饰意味的个人风格。作为“京江画派”阵营中最为突出的一位,张崟对当时娄东画派陈陈相因的画风无疑产生了一定的冲击。[3]其对镇江“都市山林”的地域文化建构而言,同样不容忽视。以张崟《京口三山图卷》为例,此图为横向展开的画卷,展现了“京口三山”即北固山、焦山、金山呈鼎立对峙之势的山水景观。其中北固山背临长江,峭壁如削,云烟隐罩,更凸显其气势;焦山耸立江心,云笼烟罩,山寺隐没;金山如“江心一朵美芙蓉”,形胜天然,亭塔耸立,舟船几点,风景幽绝。整幅画面刻画细致,墨色层层叠叠,却井然有序,层次分明,自有一股苍浑郁茂之势。

(二)顾鹤庆

顾鹤庆,字子余,号弢庵,晚年号乳山逸叟,性情潇洒,擅长行草,因善画柳,人称顾驿柳,与张崟并称为“张松顾柳”,他画的柳,从树梢到树叶,各不相同,极富情趣,传世代表作有《秋柳渔溪图》《三贤雅集图》《瓜州徐氏十六景》《柳阴消夏图》《烟村渔舍》等。顾鹤庆作画旨在“师法造化,自以为法”,作品大多以镇江实景入画,擅于描绘镇江一带的四季之景,画中山林郁郁葱葱,笔墨清劲秀丽,用色清新淡雅。本人虽性情潇洒,但画面构图精巧平衡,山石结构严谨,线条轻松流畅,笔墨松弛有度,墨色过渡自然,让人看着率性自然而不随意,深具章法而不严肃。他三十多岁时曾北上入京,通过当地士绅资助,顺利进入了京城官宦府邸,得以遍览宋、元、明大家真迹,开阔视野,因此画艺更上层楼,所作《驿柳图》便获得诸多称赞。四年后他离开京城,开始了游历生活,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旅途中,他常常为了某一美景顶风冒雪,这种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其艺术境界大开。他不再仅仅按照古人的程式作画,笔下的山石树木、鸟兽鱼虫、飞瀑涧溪逐渐摆脱前人束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顾鹤庆画中有一種寂静旷达之感,与宋元画有相似的意味,但是他生于盛世,所以他的画中没有元画的消极避世,也没有宋画的极致理性,反而更具有生活气息,高山连绵,泉水潺潺,画面虽宁静却旷达,却充满着让人难以忽略的旺盛生命力。此种现世的温情气息在他个人风貌鲜明的山水画中体现得更为直观。他传世的山水画不论对地域绘画史还是对地域文化史都可以说是宝贵的历史文献。(图2)

(三)周镐

以创作《京江二十四景》名世的周镐,在地域文化建构意识上显然更为突出。周镐,字子京,是京江画派后期代表人物,这个时期京江画派的画风普遍体现出工细柔弱与过分装饰化的审美倾向,但他依然通过自身的艺术凝练,寻求到京江地区最本真的艺术母题,并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代表作有《京江二十四景》《古木昏鸦图》《翠岩山居图》等。周镐尤擅山水,构图和设色不拘于前人形式,多根据实景布置丘壑,笔势雄浑苍劲,设色精湛,色调淡雅明快,用墨精到,浓中有淡,粗中有细,运用自如,变化万千,常在浅淡处用焦墨数笔,使画面笔韵生动。他在注重山水真实描绘的同时强调主观剪裁,注重细节特写,追求灵动韵致,并发展起一种个性化的写意技巧。周镐不追求奇山异水,以家乡周边景色为题材,表现出江南小城的安定闲适。他的作品也是解读京江画派“实景山水”特色的极好文献。

结语

当下中国画坛由于西画引入,更多画家有意无意地在国画创作中融入西画的技法与观念,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借助西画“写生”来完善画面。然而,我们不应忘了,中国古人也有“写生”,如何理解古人的“写生”实质或许才是问题的根本。而京江画派的“实景”描绘无疑给了我们更多的启发。不管是顾鹤庆的潇洒自然、运笔流畅,还是周镐的笔韵生动、装饰丰富,我们从中都不难看出,他们不仅拘泥于实景再现要求,地域景观的文化建构同样重要。京江画派的系列传世作品表明,中国山水画中的地域特质不容忽视,而“写生”与“实景”的创作关系也将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研究亮点。

参考文献

[1]李霖灿. 中国美术史讲座[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94.

[2]赵启斌. “京江画派”的绘画特征及其历史地位:上[J]. 荣宝斋,2006(11):62.

[3]陆九皋. “张松顾柳”:介绍京江画派杰出画家[J]. 文物,1981(9):75.

策划、组稿、责编:金前文

猜你喜欢
鹤庆画派实景
大理鹤庆均华光伏电站(水井场址)项目介绍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论山水实景剧与山水实景演出的区别
《鹤庆艺文志校注》前言
鹤庆古城考
明清时期鹤庆科举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