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岑”与视觉角度:吴镇的山水空间实验

2024-04-25 17:59徐浩月
国画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吴镇

徐浩月

摘要:远山无石,隐隐如眉。“遥岑” 作为一幅画的眉目,其位置经营在山水画中具有关键作用。这一图式的产生与发展又与创作者的思想和所沿袭的哲学观念密不可分。元代吴镇的山水画中善于通过“遥岑”的位置经营引导画面视角构建,在画面上通过对“远山”位置的灵活经营,调整平远、高远、深远的画面角度。本文对吴镇山水画中“遥岑”图式进行分析,从绘画技法、画面空间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总结,以小观大,从吴镇“遥岑”图式出发,试图在为山水画理论研究以及创作实践提供经验与思路。

关键词:遥岑;吴镇;山水画空间

“遥岑”一词在唐代已经出现,是“远山”另一种富有诗意的说法。在山水画中,其作为一种山石分类最早出现在宋代韩拙的《山水纯全集》中:“山大而高曰嵩,山小而高曰岑。”[1]当代卢辅圣主编的《中国画历代名家技法图典山水编》将山水画中的各个图式分门别类,其中将山石划分为峰峦、峭壁、岭脊、遥岑、坡脚、台墩、路径、阡陌。[2]“远山”在画面中虽通常不位于主体的位置,但确为一幅画的“眉目”,对一幅画的协调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从笔墨、设色、构图等各个角度来论述山水画中的远山,渐渐形成一套山水画中远山画法独有的体系,给后世山水画家诸多启示。

想真正了解“遥岑”需要分析“遥岑”在画面中的空间关系以及其在整幅画中所起的作用。历代山水画家在“遥岑”的表现上也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手法,本文试图从吴镇的山水画中“遥岑”的位置经营等角度对山水画中的“遥岑”图式进行研究。

“遥岑”在画面中虽多占据较小的面积,但是引导了画面的角度,是一幅画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山水画中善于通过“遥岑”的位置经营来引导画面视角构建的画家有很多,例如郭熙传派的《乔松平远图》就将“遥岑”置于画面较下方的位置,形成一种平远之势。又如倪瓒的《汀树遥岑图》,他将“遥岑”拉高置于画面较高的位置,形成了经典的“三段式”构图。最擅长通过“遥岑”的位置经营引导观者视角的,当属元代吴镇。

无论前景是山村屋木还是舟船桥梁,行尽时,远景的小山是蜿蜒通向远方还是陡峭巍峨,是层峦叠嶂还是渺若烟云,如图所示此时远山的经营决定了画面的空间视角、地势地貌甚至气候环境,“遥岑”所营造的意境变幻莫测。

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观察方式,吴镇在画面上通过对“远山”位置的灵活经营,调整平远、高远、深远的画面角度。理论上一幅画的俯视、仰视抑或平视的观察角度在近景、中景和远景中都会有所体现,但由于中国传统绘画观察方式的特殊性,即同一幅画中可同时呈现多个视角,且山水画构图章法中并不喜仰视,所以往往一幅山水画中的远景更能表现其构图法是高远、深远抑或是平远。

吴镇的山水多学董源、巨然、郭熙之法,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尤其在视觉空间经营上有其独到的表现手法,用笔雄劲苍郁,擅作“渔父图”一类题材的画作,其作品中遥岑表现手法的特别之处在于,随着遥岑的高低起伏,画面视角不断变化。

1.平视

吴镇的《秋江渔隐图》构图采用的是高远与平远相结合的方式,从近处的屋舍与树着眼,可以看出画家有压低近景之势,而取中景之山以高耸巍峨呈现出高远。但此图的远山处于画面的中段位置,通过此处“遥岑”位置的交代,画家有意呈现出一个平视的视角,让观者感觉此作总体上是以平视的视角来观看的。由此可以假设,若将此处的“遥岑”向上方拉高至画面的上面三分之一处甚至更高,那么这幅画的视角将随之改变,使观者认为画者是站在更高的位置,同时用俯视的视角来观看此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倪瓒《松林亭子图》与王蒙《修竹远山图》均为立轴,绘画内容与构图上较为相似,近景同为石头坡岸、高耸的树木以及岸边亭子组合,远处“遥岑”呼应。若单独观察两幅作品前景亭子,视觉角度基本上属于平视偏俯视的视角,近处的树石的视角也基本相同。但倪瓒《松林亭子图》中“遥岑”绘于作品中段稍下的位置,表现出一种平视的角度。王蒙的《修竹远山图》则将“遥岑”置于画面较上位置将湖面拉伸开,使画面呈现出一个较大的俯视视角。在前景不变的情况下,变化“遥岑”的位置观者的视角随之改变。此种现象颜文樑在《美术用透视学》中也提及,由于视平线是随着眼睛的高低而移动的,视野的远近既决定于视位的高低,所以视平线的高低也是随着眼睛的高低而移动,眼睛的高度,即是视平线的高度,人立得高,视平线就会高,人立得低视平线就会低,如果我们从山底一步步走向山顶,视平线就会如影随形地一步步跟着升起来。[3]“遥岑”所处位置越高,说明此幅图的视角越高。表现在画面中就如上图所示,即使画面中树木屋舍等其他元素位置都未改变,只改变“遥岑”位置,观者视角便发生改变。

2.仰视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仰视的观察角度并不多见,大部分山水画都是以一种登高望远的角度绘全景式构图,或以平视的角度表现小景的意境,但吴镇却常用仰视角度来作画。吴镇的《苍松图》中一棵古松伫立岸边,树干粗壮,枝条短疏,不见松针,松树下方有大石野草。从近处的松石和远处的“遥岑”布局来看,作者以一种仰视的角度来观察此景并绘之,画面只有两个层次,近景为松石,远景为远山。近景和远景用水面分隔。远处的“遥岑”着墨不多,给人以萧瑟之感,景虽小但气象宏大。再如《松泉图》《双树坡石图》,以仰视的角度表现大树与飞泉,参天的大树与画面中的杂草交代说明了作者观看此景处于偏低的视角。虽画面中没有出现“遥岑”图式,但并非说明“遥岑”不存在,当画面呈现出仰视的视角时,可以想象,“遥岑”将处于高树后方被遮挡的位置,画外的“遥岑”亦属于“遥岑”。

3.俯视

观察吴镇的《渔父图》可以看出,画者将前景压低,占据画面较小的比例,中景的坡岸上有两棵大树,但两棵树没有将远景遮住。画者将远处的山坡、水口交代得十分清楚,远处的“遥岑”层层叠叠,更有旷远之感。吴镇的另一幅画《洞庭渔隐图》,画面的前景是三株古树,中景为一片宽阔的湖面,远景为连绵的山坡,右上为远处的“遥岑”作为画面的收尾。从近处的几株古树来看,作者是在一处很高的位置,以一种很高的视角来观察这幅场景,画面的地平线之高也足以说明作者是以一种俯视的视角观之,但远景的山坡,又像是以一种平视的视角,这与作者主观创作有很大关系。此画并不严格尊崇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很明显吴镇放大了远山,使此幅画的远山从体量和墨色上都更像是在眼前平视的山坡。作者并未按照客觀所见之景进行创作,而是在同一幅画中,展现了两种观察角度,这也使吴镇作品的画面有一种矛盾感、不常规感,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从以上两幅画面可以看出,吴镇总体上是以一种俯视的视角来观察景色并绘之,两幅画都表现了江南水乡的静美幽潺,表达了作者宁静淡泊的心境。但在视觉角度上吴镇善于通过画面中遥岑位置的变化来表现画面视角的不同,使构图不再单调,地平线上下随意移动,幅度很大。受“以古为尚”审美理论的影响,吴镇所绘的“遥岑”在图式上虽与元代其他画家并无二致,但是在观察方式上却十分丰富多彩,通过近、中、远景以及“遥岑”高低布局,使画面呈现出俯视、仰视、平视之感。吴镇在“遥岑”的位置经营上是别具一格有所创新的。

注释

[1][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清函海本,第1页。

[2]卢辅圣主编,《中国画历代名家技法图典山水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第1页。

[3]颜文,《美术用透视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第12页。

猜你喜欢
吴镇
上“班”
图说书法
文人意趣:吴镇《墨竹谱》浅析
浅析吴镇“墨戏”思想的表现特点
江村《吴镇 秋岭归云》
从《渔父图》看吴镇绘画中的渔隐情结
元代吴镇诗画思想初探
关于影响艺术家作品风格因素的一些思考
浅谈“渔父”精神在吴镇绘画中的应用
吴镇力作沪上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