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电视媒体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新策略
——以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为例

2010-04-11 03:55傅冠军
关键词:政法频道栏目

傅冠军

(长沙电视台 政法频道,湖南 长沙 410015)

在信息社会中,新闻竞争日益激烈,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尤其能检验一个电视媒体的传播能力和水平。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面对重大新闻事件,打破日常栏目编排,采用大兵团作战,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程报道,突破一般新闻报道的局限性,做好与受众的互助互动,正确引导舆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其报道方式和手段也可供日常新闻报道参考。以下本文将主要从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来看市级电视媒体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一些新策略。

一、动态编排策略:突破栏目限制全景传播

一般情况下,电视媒体分栏目播出节目,这样可以分时段分节目类型满足不同受众的收视需求,使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明快,保证每一个栏目都有较大而稳固的受众群。为了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为受众提供充分、及时、全面、正确的消息,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在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时,大胆打破栏目限制,集中优势人力、集中时段、集中物力、集中智力、集中精力,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全程报道。

2008年1月25日,随着南方冰情雪情的进一步加重,政法频道迅速推出主题为“抗击冰雪,温暖长沙”的全天十档准点滚动直播的大型节目《破冰集结号》。由于频道自办节目压力很大,再分出人手单独完成如此密集的新闻采访报道任务几乎不可能。频道领导在进行缜密分析后,将晚间新闻栏目、白天编辑性栏目、午间直播板块进行临时性合并,外采记者、后期编辑、摄像记者、司机打包整合成为《破冰集结号》大栏目部。同时,频道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广告客服成立后勤部,做好一线工作人员的支持,发起全台总动员。1月27日,《破冰集结号》大型直播报道正式推出,政法频道全力投身到抗冰雪灾害中。由于不再有栏目限制,各方力量能够统一调配,既保证了信息的的及时传播,又不拘泥于新闻体裁的约束,整组报道便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信息密集,形式多样,主题突出,对整个抗冰救灾工作进行了全景展示,起到了协助政府、凝聚民心、号召群众开展抗灾自救的积极作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政法频道在第一时间推出系列报道的基础上,调集力量,经过精心策划、缜密部署,在全国哀悼日5月19日、20日、21日三天每晚18点到23点连续推出5小时大型特别直播节目《志哀·伤城》。《志哀·伤城》打破常规栏目的限制,每天围绕一个大主题进行报道:第一天 “志哀伤城”,为地震中死难和饱受痛苦的人们致哀;第二天“举国同泣”,让泪水在静默中沉淀,激发鼓励共勉之情;第三天“拭泪前行”,在悲痛之余鼓舞人们坚强前行,让熊熊爱国热情化为同一个为中国坚强而呐喊的声音。在这个大主题下,引入色彩概念分设板块来进行主题呈现——黑色代表致哀、绿色代表希望、红色代表生命、白色代表救助、黄色代表祈福。以色彩为主题的板块设置让观众印象深刻且易于铭记,并且每个板块都撰写评论烘托主题。整个三天的报道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视角独特,既获得了优异的收视表现,又产生了良好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随后的端午佳节来临时,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境,政法频道又推出连续6小时的大型直播特别节目《湘江追思》,将平时各品牌栏目暂时瞬间熔化,以“湘江追思”为主基调贯穿始终,形成整体合力,主旨鲜明,以“铭记”、“追思”、“坚强”、“真情”、“重逢”、“心愿”、“忏悔”、“江祭”几大主题串联,打造几大新闻版块,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步步清晰,情感深浓,感人肺腑,达人以理,影响深远,不仅取得了极好的收视成绩,更产生了理想的社会效益。

二、异地新闻本土化策略:突破地域限制争夺话语权

“在我们星球上发生的事情失去了地域的局限,所有发现、所有胜利与灾难都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1]对于远离事件中心的大多数市级电视媒体来说,由于距离、资金、时间等方面的制约,往往无法派出记者从异地发生的重大新闻现场发回报道。但受众并不因为远离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地就漠不关心,尤其是重大灾难性新闻。当然,从受众心理来说,新闻又要讲求贴近性,尤其是地域的贴近性。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报道中,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了其在本土强大的媒体影响力。

首先是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除了与当地媒体成都电视台进行深度合作之外,政法频道还与长沙消防支队的通讯员建立通讯渠道,取得大量的一手素材,分别制作了“逼近震中”、“让爱震撼人心”等专题报道,紧密关注抗震救灾最新情况。其次是本土新闻及时跟进。政法频道从各个不同角度,准确、及时、全面、立体地反映了湖南人民情系灾区、携手同心、用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的浓浓情谊。如首支外省消防队抵川救出被埋群众、消防官兵紧急驰援、医疗队奔赴灾区、高危状态下的惊心营救、我为灾区献热血、爱心汇聚支援灾区、湖南医疗救援队进入四川震区、教师用生命为学生开道、生死大营救等稿件,形成了大范围、全方位、多纵深的立体报道。此外,寻求异地灾难事件中的“动情点”也是这次报道本土化的一大亮点。不在事件发生地的市级电视媒体无论时效性还是信息的权威发布上都相对滞后,但具有情感内容的新闻作品能以丰富的色彩打动受众,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政法频道《让爱,“震“撼人心》和《大爱千秋,魂归故里》等英雄人物系列报道,在深入挖掘新闻素材的同时,围绕故事情节捕捉感人至深的细节;在《志哀·伤城》特别节目中,不同的故事组合突出体现了灾难中的亲情之爱、师生之爱、同胞之爱、世界之爱,鼓舞人们面对灾难无所畏惧。这些报道都紧紧抓住了受众的“动情点”,让受众真正感觉“我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很好地实现了新闻本土化。

三、细节化有效传播策略:运用视听语言全能陈述

“由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产生的影像语言,合成性的表达语汇,是一种视听兼备的语言。这种视听语言包含了传统语言的大部分陈述可能性,同时又具有对陈述对象的形象直观的呈现作用。这种视听语言在对客观世界的陈述方面,既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外部形态,又能实现抽象分析、深入概括和内在心理的展示。这种视听语言对陈述对象可以实现一种‘全能陈述’。”[2]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大胆实践,创新观念,重视电视视听语言的运用,使鲜活、生动、准确、快捷的新闻形象呈现在广大受众面前。

2008年,由于持续的雨雪冰冻天气,大量外地客车和货运车辆因为道路无法通行被迫滞留在高速公路上。其中,宁长高速上的部分车辆已经滞留近4天时间。一天晚上,为抢救两个因在车内烤炭火而中毒的外地司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

长宁高速黎托服务区区长龚英:有人吗?

汽车内:……嗯……

长宁高速黎托服务区区长龚英:有人吗?

长宁高速黎托服务区区长龚英:师傅!……哎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哎呀!(龚英摔了下来,重重地砸在了记者的摄像机上,龚英头部受到重创。)

长宁高速黎托服务区区长龚英:我看见两个人已经昏迷在驾驶仓内了,……

搭载两名高度昏迷的外地司机的汽车在冰冻路面上稳定行驶,距离走出高速公路只有不到3公里的路程了。然而,意外情况突然发生。汽车在行驶到高速公路的一个小坡时,车轮开始打滑,无法前行。同车的司机立即下车准备推行,但由于路面太滑,几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奏效。就在这时,从另一边的马路上走来几名已经被困高速公路4天的男子,还不等大家招呼,他们就冒着严寒主动加入到推车队伍中,有的还拿着纸盒帮助汽车铺路。

滞留旅客:快!

汽车开动!大家在冰天雪地中欢呼!……

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两名遇险的外地司机得救,这两名司机的同事感谢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

同事:彭师傅,感谢你!……(拥抱)彭师傅,真的很感谢!

政法频道来自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影像和声音真实且感人,再结合少量适当的文字配音解说,让受众仿佛身临其境,更符合受众接受心理的需要,也更充分地发挥了电视视听语言的优势。

四、树立公众意识策略:利用公益活动跨区域传播

公民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3]市级电视媒体的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应该树立“大受众”、“大公众”意识,利用公益活动把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这一角色转换到主动参与公共事务中来,既提高日常报道的关注度,同时提升媒体美誉度与和谐度。美誉度,它表示公众对组织信任、赞许的程度。美誉度是褒贬倾向性的统计指标,是对媒体道德价值的判断。[4]与美誉度一样,和谐度也属于对于媒体道德价值判断的范畴,但却是美誉度在目标公众中的延伸,即“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是组织从目标公众出发、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获得回报的指标”。[5]当2008年的抗冰报道和地震节目进行到一定阶段时,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分别推出了“F·tv爱心集结号”和“有爱有明天”的大型公益活动。

“F·tv爱心集结号”活动联手福利、四星出租汽车公司40辆出租车和新旗军车友俱乐部50自驾车,为市内东、南、西三大汽车站滞留的乘客免费提供爱心接送。“爱心集结号”全天24小时奔波于星城,为大量滞留车站、高速的旅客和市民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并成功进行10多次紧急救援,三路记者跟随奔赴三大汽车站点,从抗冰最前线及时发回独家消息。极具特色的公益新主张,使活动的社会反响迅速扩大,许多车队和市民纷纷自发加入,每支队伍迅速壮大到300多台“爱心车”。社会捐助的近百万物资也陆续发放到最需要帮助的人手中,激情能量不断凝聚,爱心传递生生不息。政法频道不但发挥了媒体传播信息的作用,更成为抗灾队伍中一支生力军。而在汶川地震报道中,政法频道举办大型赈灾公益活动“有爱有明天”,与湖南红十字总会共同成立“公益基金”,将新闻热线5533110特设为捐助热线,倡议社会广大爱心单位和人士捐款捐物,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筹得善款过百万。正是借助这些在特殊情境下举办的公益活动,政法频道不仅扩大了媒体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受众的公众意识。

[参考文献]

[1] 乌尔利希·贝克. 什么是全球化[M] .法兰克福:祖尔卡姆出版社,1997: 30.

[2] 郝朴宁,李丽芳. 影像叙事论[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109.

[3] 秦树理. 公民意识读本[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4.

[4] 李道平. 公共关系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57.

[5] 胡百精. 危机传播管理[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 95.

猜你喜欢
政法频道栏目
办实事解难题 努力提升政法工作质效
政法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理 赋能平安中国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扎实开展教育整顿,打造过硬政法铁军
关于栏目的要求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寒假快乐频道
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