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对抑郁症的康复作用

2011-03-17 02:01周志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23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心理评分

周志英

河南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 商丘 476000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具有病程迁延和反复发作的特点。本病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和易感素质关系密切,因此,心理治疗是促进抑郁症患者心理康复的有效手段[1]。而叙事疗法是让患者先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此为主轴,再通过心理咨询师解构、重写,丰富故事内容,对日常生活的困扰、抑郁或烦闷,把患者的人生、历史用不同的角度来“重新编排”,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后”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成为一个积极的自己的故事,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2],使患者在认识自己所遭遇的问题时不再无助和迷茫。我院临床心理科自2009年开始,将其应用到抑郁症的康复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07~2011-07在我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60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3];(2)病程进入缓解期,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35分;(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21~60岁;(4)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和器质性疾病;(5)本人愿意接受叙事治疗,家属支持。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用药、受教育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给予帕罗西汀片,起效剂量10~20mg/d,2周增至20~40mg/d,2组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8周。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和电休克治疗,可合并苯二氮类药。

观察组在常规使用帕罗西汀同时进行叙事心理治疗,共8周,2次/周,40~60min/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测量员各1名负责咨询和心理测量。治疗单独进行,避免相互干扰。具体方法:首先由心理咨询师先进行心理晤谈,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并向患者说明产生问题关系,并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基础上,介绍叙事治疗特点和注意事项。让患者相信自己才是解决问题专家,咨询师只是陪伴角色,当事人应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且更清楚解决困难的方法,将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问题和人分家。例这个“抑郁”是什么时候来到你身边的,这个“抑郁”对你影响是什么,多长时间来一次,在什么情况下不会跟着你,使你拥有片刻的快乐。在抑郁的时候你是怎样照顾自己的,把“抑郁”拟人化、具体化。通过一系列提问,让患者觉得他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可以来,也可以走的,使患者觉得自己具有主动权和力量去和问题来抗争,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在消极的自我认同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积极的自我认同。通过提问、积极关注、澄清、解构、重写,引导患者就过去、现在时间中,症状问题没有发生的例外情况,让患者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

1.3 疗效评定 2组患者采用HAMD及SD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s)

?

2.2 2组患者SDS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SDSS评分比较 (±s)

表2 2组患者SDSS评分比较 (±s)

?

2.3 2组疗效比较 治疗8周观察组痊愈16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3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对照组分别为痊愈9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5例,无效8例,有效率7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抑郁症在临床上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和休息很难完全治愈,有的患者留下神经衰弱症状;有的转为慢性抑郁症(病程>2a);有的变为迁延性抑郁(症状好到一定程度不再好转)。这些残留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叙事疗法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问题的治疗观念,将问题和人分开,人是人,问题是问题,问题无法界定人的整个存在[5]。带着珍奇的感觉、带着欣赏的心情去欣赏患者的每一个故事,陪着患者在自己身上挖掘生命的宝藏,让患者用积极向上的视角探索自己生命故事中的亮点,促进自己成长,重构自己的生命,而改善情绪。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叙事疗法联合帕罗西汀在抑郁症康复治疗中有确切的辅助治疗作用。负性认知反应与抑郁症危险率增加有关。而正性认知度与抑郁发作是负相关[4]。通过叙事治疗使患者意识到如何理解自身与问题的关系,是治疗进展的契机。在患者发现自己可以对问题有能力感的例外经验时,咨询师积极引导其发展、扩大、甚至请他人见证,取代原有的故事,允许新的生活加入进来。新的生活慢慢积累,开启新的可能性,以摆脱问题困扰,让患者意识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新的选择,开启另外一扇门,一扇通向新的看待自己方式的门,让问题(抑郁情绪)不再是生活的中心,也就是说在人和他的各种问题之间创造一个空间,人是可以摆脱问题的。关注自我改变,自我能力的发展和变化,寻找自己的闪光点,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应对方式,重构生命,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去定义生活的意义。

[1] 沈渔邨 .精神病学[M].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3.

[2] 张智 .叙事治疗及其应用[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手册,2004,21(1):27-29.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87.

[4] 方必基,张樱樱,童辉杰.叙事心理治疗评定[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6(11):77.

[5] 王乃凤.脑卒中后抑郁症56例误诊漏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4.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心理评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