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看鸡足山

2012-04-29 00:44杨树荣
大理文化 2012年7期

杨树荣

闻名遐迩的宾川鸡足山,是佛教禅宗初祖、迦叶尊者的道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多少年来,早已被称为“灵山佛都,旅游胜地”。

鸡足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历了不断的兴衰发展,演绎着独有的佛教文化史。曾经毁坏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鸡足山,现在,生态得到恢复、保护,交通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寺庵恢复建设显现成效。如今,上鸡足山游玩,不仅观赏秀丽的自然风光,领略浓郁的民族风情,品味深厚的佛教文化,而且让人有一种进入妙香古国的特别感受。朋友,且让生长在鸡足山下的我,为你导游吧。

佛教文化景观道

上鸡足山,不论是从大理方向到鸡足山,还是从昆明、宾川方向上鸡足山,只要踏上征途,在宽阔洁净的鸡足山旅游公路上,就能欣赏到路旁桔果的飘香、葡萄的丰硕和枣子的诱人的自然风光,更能观赏得到一路蕴含佛教文化的景观。佛教文化景观大道,是2010年鸡足山旅游公路建成后打造的。具体说,就是从大理飞机场经宾川县城到鸡足山的旅游公路上。在景观台,在岔路口,一路上分别布局了寓意深刻的佛教文化建筑物:吉祥幢、拈花微笑、如意吉祥、甘露净瓶、佛文化墙,让经过的人们耳目一新。一路风景一路情,更加增添了上鸡足山的美好情趣。

吉祥幢,又叫经幢,是我国现存的古代建筑、石刻艺术中的稀世之宝,沿途共有9个。雕刻精美,庄严大方的吉祥幢高6.9米,上面分别刻有一诚和尚题的“迦叶尊者在鸡足山”、佛源和尚题的“第一灵鹫鸡足山”,还有启功体字的“八正道”、“十善业”、“十住心”、“四无量心”、“四摄事”、“六波罗密法”、“六和敬”、“四圣谛”的文字,让人看后受到启发,教育人们“好生做人,完善人格”。

在鸡足山旅游公路县城段的岔路口,立着一座9米高的雕塑,由拈花佛手、莲花座和六方形底座三个部分组成,称“拈花微笑”,造型美观,形成了一幅鸡足山“过去、现在、未来”横穿千年时空的“三世道场”美妙画卷。看着“拈花微笑”,自然也就让人增添了对鸡足山的神秘感,更加觉得鸡足山在佛教历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传说,迦叶尊者在鸡足山华首门入定,等待未来佛弥勒菩萨成佛时,代替释迦牟尼佛,将衣钵传给弥勒佛。中国四大佛教名山都是佛经中记载的菩萨的道场,而迦叶尊者是活生生的修行人,他在鸡足山的入定,更增加了佛教徒和广大信众对鸡足山的亲和感。迦叶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当年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与会者皆不明其意,唯有大弟子微微一笑,尽知释迦牟尼佛之意,充分说明了迦叶尊者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也让鸡足山在佛教界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宾川县城通往鸡足山方向的佛都路上,有一座“如意吉祥”的雕塑,总长7.6米,造型优美,十颗红色宝珠象征“十全十美”,五幅图案代表传统的“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之意。看到雕塑,让人产生吉祥、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一路走来一路看。“甘露净瓶”,在鸡足山下的洗心桥旁,用灰白色花岗石雕塑,总高9米,据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露天宝瓶,它象征吉祥清净,代表福智圆满。人们经过洗心桥,目视甘露净瓶,似乎告诉人们,要以洁净虔诚之心去朝拜鸡足圣山。

当然,来到洗心桥,人们不仅去观赏“甘露净瓶”,而且还会到桥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洗心桥飞檐走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驻足桥上,远眺金顶宝塔,尽收沙址田园风光,让人怡然自得,惬意悠悠。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八个凶恶的强盗,无恶不作,后来受到了鸡足山金华长老的感化,让他们弃恶从善,皈依佛门。金华长老带他们来到这里时,看见桥下清澈的流水对八个强盗说:“你等过去干尽了坏事,犯下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罪,鸡足山是佛教道场,是净地。你们自己看看各人的心是红是黑后才前往。”于是,金华长老就施了法术,从包里取出金钵,从桥下清水中舀了一钵水,让他们各自喝一口下去,然后在每个人胸前拍洗他们的心。八个人的心都拍出来了,他们个个目瞪口呆,八颗心没有一颗是红色的,不是黑色的就是黄色的,不是紫色的就是猪肝色的,还有五色的。金华长老为挽救他们,并施了法术,让他们的心都变成了红色,换上了一颗善良之心,从此这座桥就叫洗心桥。

离洗心桥不远就到了鸡足山镇中心广场前的“佛文化墙”。仔细看来,整座建筑用照壁的形式建成,长23.6米,高3米,与洗心桥、甘露净瓶对称形成一条直线,远远地看着,古色古香。佛文化墙上,一幅“灵山盛会”的图画浮雕展现在人们面前。浮雕两旁的对联“梵钟声彻三个界,鸡足山名扬第一”引人注目。转到佛文化墙后面,才看到袁嘉谷为鸡足山撰写的长联:“自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而后,天开鸡足形胜,比鹿苑鹫峰,曰传衣,曰正法,曰华首,曰放光,曰经楼,曰袈裟石,巍巍宝塔,下逮玉笋琪英,雄镇滇疆,佛地永垂千载教;有中溪创草,邦润色之书,人继鸿篇仙才,皆銮翔凤翥,或宸翰,或遗臣,或诗宗,或律祖,或袭职,或檀越金,上上乘祥,化及薪樵,庄严云汉,名山愿作一生游。”对联融历史典故、佛教文化在其中,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佛教文化氛围。佛文化墙增添了鸡足山麓的美丽景色,增添了深深的文化内涵,点缀着新建的鸡足山镇。每当夜幕降临,鸡足山镇灯火明亮,佛文化墙彩灯璀璨,让人在浓浓的夜色中分享着佛教文化的美妙。

诗情画意沙址坝

沙址是鸡足山麓的一个小坝子,沿着沙址河的南北两岸星罗棋布着十一个自然村。由于受佛教圣地鸡足山的影响,千百年来,沙址坝始终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随着鸡足山旅游业的发展和鸡足山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如今的沙址坝风景美如画,是人们旅游朝拜鸡足山休闲停留的好地方。春天,油菜花开,田园锦绣;夏天,绿树成荫,山明水秀;秋天,特产飘香,硕果累累;冬天,唢呐声声,好事连连。沙址坝一年四季如诗如画,真是村居灵山鸡足下,人在诗情画意中。

当人们来到鸡足山脚下时,一座具有明显佛教文化特色的新镇扑入眼帘,设计为法轮常转镇区图案的建筑群,给人以美的享受。远看,白族民居亮丽,青瓦白墙传统,与附近的古朴村舍浑然一体。近看,环道整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小小的镇区被青山绿水环抱。中心广场旁,佛文化墙外,卖香火的摊点,红红绿绿,呈现特别风景。学校国旗飘扬,书声朗朗。新建的停车场,规模宏大,特点鲜明。每当节假日,停车场“座无虚席”,镇内的饭店旅馆热热闹闹。一幅幅自然美麗的图画,一道道独特亮丽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沙址村是坝子里相对较大的村子,也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村子,过去一直是沙址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古时候,在沙址村前的牌坊上有一副对联:“前迎盒水潆洄,蜿蜒曲折,波出纹浪万顷;后靠鸡足半岭,层峦叠嶂,宛若岷山千里。”是沙址村地理方位充分的文化描写。徐霞客曾经于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12月22日上鸡足山,就是在认真考察了白石庵、洗心桥、盒子孔之后,经沙址村上“灵山一会坊”的。他在游记中写到:“溪北鸡山之麓,有村颇盛,北倚于山,是为沙址村。”说明沙址村在明朝年间就已经兴盛了。如今的沙址,村里还有古老的文昌宫,古老的街道,古老的魁星阁,古老的白族三坊一照壁,古老的大树,被人们称为千年古村。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的促动下,古村沙址得到保护开发。村道成为一色的青石板路,夜晚有了明亮的路灯,乡村市场得到了扩建,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白族洞经古乐得到传承弘扬。走进沙址古村,看到的是全村男女老少喜笑颜开发展旅游。让游人看古村,听古乐,看白族歌舞,听白族山歌,吃农家饭菜,感受古朴自然的民族风情。要是有幸遇上一年一度的火把节,那真是人山人海,全村沸腾。远近游客与村民们一起欢度佳节,感受无穷的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寺前村,是最近几年打造成的特色旅游村。在进村口的墙壁上,一大幅彩画将寺前村描绘得恰如其分,既是美丽的景观,又是一张直观的导游图。小桥流水欢声笑,婆娑杨柳顺村绕,竹林小院凤尾居,古树人家松风园,灵山一家吉星苑,全村家家农家乐。游人走进村里,幅幅美丽画卷跃入眼帘,跃入心海。人们游在村庄,乐在农家。凤鸣桥上,核桃树下,流水河边,游人来往,村人悠然,带给人们的分明是一种和谐,一种自然自在。

进入沙址坝,到处都有好风景。位于坝子下部的甸尾村,湾湾河水门前过,竹林丛丛,树木葱郁,古桥古道保存,传说千古的鸡叫山就在旁边,让人浮想联翩。上中下南村,散居在古老的板栗树林中,村前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萝上萝下两个自然村,北靠巍巍老太山,南向蜿蜒鸡足山岭。据说他们的祖先于明朝年间(公元1443年)到鸡足山后,看到这里山清水秀,便择居于此,至今已近600年的历史。村中古树成林,村外古墓尚存。据说鸡足山最古老的板栗树就在萝卜地村,因此,板栗树成林成片成园,簇拥着村庄,被誉为板栗王国。如果走进村里休闲观光,游人也会收获多多。水龙村、火把村、萂勒地、南坡等村的历史,传说与朱元璋的妹妹到鸡足山大觉寺出家有关。据说他们的祖先就是护送皇姑的四姓人家,即乔敫毕字。当他们把皇姑护送到鸡足山后,皇姑把他们安顿在鸡足山下然后就延续了下来。传说归传说,居于沙址坝上游的四个村子,地灵人杰,民风淳朴,山高水长,风景秀丽。尤其在盛夏,当县城里酷暑炎热,那里却是风清凉爽,让人享受着独有的清凉惬意。同时,让人感受到生活休闲在鸡足山下的人们是多么有福气。

佛谷云深古寺庵

边走边看鸡足山,山上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交通便利,食宿方便,人们可以有更多时间慢慢游览鸡足山。一座寺院就是一处重要景点。鸡足山到明末清初鼎盛时期有36寺72庵,清康熙后逐渐衰败。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虚云和尚到鸡足山,通过努力使鸡足山佛教中兴,寺庵发展到31个。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鸡足山遭到了毁坏。改革开放以来,鸡足山大庙、二庙,灵山一会坊,九莲寺、佛塔寺、五华庵、石钟寺、祝圣寺、牟尼庵、万寿庵、虚云寺,碧云寺、慧灯庵、迦叶殿、铜瓦殿、大悲阁、太子阁、金顶寺、金殿、圆觉寺、观音寺、饮光寺放光寺、寂光寺、兴云寺、大士阁得到恢复,迎来了许多高僧大德到鸡足山朝拜,如一诚老和尚、佛源老和尚、传印老和尚、净慧老和尚都到过鸡足山,并为鸡足山佛教庆典主法。

灵山一会是真正进入鸡足山景区的大门。古朴庄严的灵山一会坊,飞檐翘角,斗拱石雕,规模雄伟。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603年),1985年重建。来到山门,仰视着坊上赵朴初书写的“灵山一会”、“天开佛国”、“地涌化城”,边读边想着“云路初登”四个大字,慢慢进入九莲寺游览。

九莲寺始建于明嘉庆年间(公元1522—公元1565年)。如今的九莲寺得到恢复。到了九莲寺,让人为寺院的宏伟而赞叹。高大雄伟,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天王殿,环抱在一片古老的板栗树中。寺中之树“枯木逢春”,其貌不扬,但吸引着无数的游人香客。上世纪60年代九莲寺被毁后,这棵柏树已经叶落枝枯,奄奄一息了。然而,在寺院得到恢复建设后,在僧尼们的呵护下,这棵柏树又渐渐吐出了新叶,如今已是枝繁叶茂了。

到了祝圣寺,可以说到了鸡足山的中心景区。祝圣寺是鸡足山的中心寺院,原名钵盂庵,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到光绪三十年,虚云和尚重建。光绪皇帝赐名“护国祝圣禅寺”。上世纪60年代末被毁坏后,80年代又重修。经过多次修复,2007年6月13日,祝圣寺举行隆重庆典仪式,一大批高僧大德共同庆贺祝圣寺100周年。如今的祝圣寺,风景优美的整体环境,清洁亮丽的放生池令人惬意无比。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天王殿,富丽堂华、古朴典雅;古匾名画,古树名花,文化灿烂,绚丽多彩。在鸟语花香中,在香烟缭绕中,在佛语声声中,祝圣寺成为鸡足山最重要的景点,成为人们到鸡足山的必到之地。

放生池旁,镇宝亭下,两块大石头位于走道的两边。据说这是虚云老和尚建祝圣寺时从放生池里搬上来的。石头挺有重量,几十个民工都无法搬动,最后还是虚云老和尚用了法力才将两块大石头搬上来,人们称其为云移石。这也是对虚云老和尚建寺院的最好纪念。

天王殿前,有两棵苍天柏树,其中左边一棵在上世纪末曾经受到雷电的击损。为了保护好这棵树,防避雷击,人们就在原被雷击的上部捆了一个铁圈。时间几年过去,柏树不见好转,甚至有枯死的可能。到了新世纪的2006年,也就在祝圣寺百年庆典之前的一个晚上,寺里有位老僧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留有长须的老者向他央求,将其头上的帽圈取掉,他实在痛不住了。老僧想了几天了都没有解开这个梦。有一天,做完早课的老僧到院外散步,走出天王殿,几只小鸟在柏树上欢叫着,老僧抬头一望,恰巧看到了柏树上的铁圈,老僧这才恍然大悟。后来,人们取下了柏树上的鐵圈。说也奇怪,这棵柏树从此就越来越茂盛了。

离开祝圣寺,可以去看看空心树,观赏大树之奇特,想想如正法师在树中修炼40年的禅心。穿过竹林,去玉龙瀑布看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观,去牟尼庵看一棵树长出三种柏树叶子的牟尼柏,去石钟寺听晨钟暮鼓,去五华庵听僧人讲佛教文化,去万寿庵看明代的玉兰花,去虚云寺看宋梅,去寂光寺看明代的古碑,去碧云寺看宏伟的寺院建筑。真正饱览风景,让人慢慢品读着鸡足山这部大典。

驻足万寿庵大门前,阅读“心上灯长明可称萬寿,眼前山不老仅是须臾”的楹联后,走进庵内游览。一棵高大的古玉兰花树,让万寿庵更加增添了几分美丽优雅。如果有幸遇上身穿百衲衣的海福师,她会泡杯玉兰花茶水让人品味,挺有禅意。

虚云寺,原名大觉寺,始建于明嘉庆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如今的虚云寺殿堂恢复完整,特别是虚云纪念馆,挺有文化品味。阅读一副副楹联,参看一座座殿堂后,在院中那棵宋梅树下停留,看梅子树映衬的蓝天,读树下的诗句“阅尽千秋兴废事,移根古寺远红尘。花开不怨无人赏,鸡足山中独领骚”令人遐想无边了。

乘车或步行上金顶,是旅游鸡足山的又一个重要部分。金顶寺建于明代以前,到明代中期已列为鸡足山八大寺院之一。上世纪60年代末除楞严塔外,寺院房屋被毁坏。80年代起开始恢复重建,2003年重建大雄宝殿。在2005年5月的开光典礼上出现佛光,持续10多分钟,瑞相吉兆,以至后来又建成了高5.8米,重108吨的金殿。在2007年6月14日的金殿落成开光典礼上,金顶佛光再次出现,神奇无比。如今的金顶寺,寺宇恢宏,设施齐备,金碧辉煌。人们到了金顶寺,绕塔祈福,东观日出,南观祥云,西观苍洱、北眺玉龙,真正感受着“金殿空中看雾迷,十里松风吹不断”的佛国境界。

饱览了鸡足山顶峰能看到的美丽景色,经过大悲阁、铜佛殿,慢步走到华首门。华首门是鸡足山的灵魂所在。迦叶尊者入定鸡足山华首门的典故,可以说锁定了鸡足山佛教的主题。华首门是天然的,从古到今它就是那个样子的。最近华首门前的太子阁已经恢复重建,全部材料取自进口楠木,屋顶用铜瓦,是鸡足山令人最为关注的一个神圣之地。

下山途中,经过迦叶殿时,去参拜迦叶尊者的塑像,去盘陀石上感受感受,找寻别样的文化。经过慧灯庵,进去看花看草,仰望天柱峰上高入云天的白塔。庵内“迦叶欲传衣拿盏慧灯照金顶,大士常祝圣留颗牟尼镇石钟”的楹联,让人增添情趣,回味无穷。

游览佛塔寺,多数人选择在下山时去。佛塔寺原名叫尊胜塔院,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被毁坏。1991年恢复重建,如今,恢复了尊胜白塔和主要殿堂,也是鸡足山的重要景点之一。尊胜白塔高22米,洁白如玉,在鸡足山特别引人注目,阳光下熠熠生辉,月光下静如止水。人们站在望乡台上,俯视着法轮形状清晰的鸡足山镇和周围的村落,遥望着远山的蜿蜒起伏,仰望着鸡足山峰的楞严塔,重崖罗汉和点头峰顶的蓝天白云,让人置身于山顶上天空中,一种心醉神摇之感油然而生。

佛谷云深,全山寺院规模恢宏,气势宏伟,佛教气氛浓厚。晨钟暮鼓,木鱼声声,经声朗朗,浸漫在寺院里,外传到树林竹林间,飘荡在鸡足山的云里雾里,是一种美妙的音乐。

责任编辑 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