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白族传统工艺集萃

2012-04-29 00:44章天柱
大理文化 2012年7期
关键词:鹤庆荷包白族

章天柱

云南鹤庆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的鹤庆各族群众团结友爱、和谐共存,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传统工艺精品。

白鹤青花瓷

鹤庆青花瓷的主要产地,分布在松桂镇的三庄、太平、栗木箐等地。这几个地方蕴贮优质瓷土,加之当地居民有祖传的烧陶、制瓷工艺,有“小瓷都”美称。

鹤庆民窑青花瓷成品,多为杯、盘、碗、壶、瓶等生活器皿和弥勒佛、观音、财神佛像。其造型、款式、纹样、画技等方面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造型古朴敦厚,线条柔和而洒脱,给人以圆浑庄重之感。胎骨厚重,釉色滋润纯正,色调柔和,有玉的效果,令人叹为观止。纹饰豪放,用大写意的笔法,独具民间绘画的特色。匠人还在每件青花瓷器皿的底部和口边沿,用变形鹤图案及鹤形纹装饰。其画笔法大胆泼辣、自然流畅、简洁朴素、豪放不羁,气韵生动、生机盎然,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倍添其风采和神韵。成品因以鹤形图案作标志,故人们把鹤庆民窑生产的青花瓷,通称白鹤青花瓷。

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出访缅甸,责成鹤庆瓷厂,烧制了一批青花瓷瓷器,作为礼品赠送友邦。

邑头陶器

邑头,是鹤庆县金墩乡境内的一个白族村子,因自古以烧制陶器为业,故得“瓶罐村”之名。生产出的陶器,统称邑头土陶。

邑头陶器,品种众多,以生活器具为主。较有名的产品有:缸、坛、罐、盆、钵、瓶、鼓腰酒罐、双边缸、重口罐、双耳罐、宝瓶罐、香炉、烛台、陶枕、陶坐墩、“瓦拖罗”(小烟斗)及建筑物上的装饰物宝顶、宝葫芦、鳌鱼、狮、象、鱼、龙、护脊兽等。

邑头陶器的制作工艺属“复式”制作。在陶器坯体半干时,经抛光打磨后于器面上涂釉火煅而成。烧成后器具质地板实,无气眼、裂缝。器表光亮,不仅美观,而且牢固耐用。所涂釉色,有褐色、茶色、黑色,给人一种朴素、洒脱、豪放的感觉,产生一种阳刚之美,这是邑头陶器的一大特色。由于适合储存食物,鹤庆民间还把它称为“鹤庆一宝”。

瓦 猫

瓦猫在白族民间,不仅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圣物,民间建筑群体中的装饰物,而且是一种稚拙原始、形质古朴的工艺品。白族瓦猫大小与真猫相近,制作时,将造型粘贴在一块脊瓦上,成一整体,故得瓦猫之名。

白族瓦猫民族特色较浓。它以现实中的虎为原型,从其姿态而分,有站、坐、蹲三种;以用途而论,有脊、檐、门角三品,根据其需要,取舍、揉合进鹰、蛇、牛等物的部分造型,使之成为独树一帜的民族工艺。

脊瓦猫,多为站立型。头为猫头,五官部位及胡须、天灵盖上的“王字”,全用泥条镶粘。眼皮凸突,眼眶深陷,巨口大开,须如锥刺,显得凶枭而又不失威武。身为虎躯,尾成蛇身,集山、海之王的精灵于一身,有无尽的力感。前爪拱一八卦太极图,后足蹬踏日月,大有威镇宇宙、洞视阴阳之气势。脊瓦猫多安放于正屋正脊中心。

檐瓦猫,多为蹲伏形,常嵌于屋面飞檐及哨角处。虎头牛身,耳后加角,宛若麒麟。背叠鹰翅,尾似蛇身缠卷。前爪弓伏,后足直立,欲跃似腾,乃虎、牛、鹰、蛇的综合造型。正视,它蹲伏如钟守家护院;侧看,亦如腾如飞欲扫牛鬼蛇神,锐不可挡,威慑邪恶。

门角瓦猫较为别致。头呈扁状,鼓眼咧嘴,宛如喷须之状。右前爪高举,拱一菱形八卦图,左爪下立,按一非鱼非鼠造型。臀部坐于瓦上,与头部呈四十五度倾斜;尾巴九节迭重,直刺蓝天,气度非凡。它镇守门脊,像佛教寺院供奉的韦陀一样,是个护法神的角色。

砖 雕

从制作工艺区别,鹤庆白族砖雕分为捏制、刻制和捏刻三种品类。捏制是先把配制好的黏土泥料,用手工或模具捏、压制成各种图案和样式的砖坯,入窑烧锻而成。刻制,则是在烧好的砖体上,用刻刀、锤凿等工具雕刻出各种图案的花砖。捏刻并制,又叫贴砖,其工艺原理,近似“釉上彩”的瓷器装饰技法。即在捏制火锻而成的花砖上,再把经浅刻、深琢、浮雕、透雕等手法刻制成的单个成品,加热拼图粘贴成一种“复合”砖。这种砖较原来的花砖造型更加恢弘,层次更加分明,意境更加深邃。它是专用于较为显眼处(如门楼、影壁等)建筑物上的装饰工艺品。随着审美之需和工艺的进步,在贴砖工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堆砖”。

鹤庆白族砖雕,以用途和造型划分,有18个品类。如:鼓钉砖、反复连砖、镂空的脊砖、太平砖、立砖、斗砖、榫砖、柱砖等。匠人们用这些砖雕拼饰出一组组精美的图案。砖雕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各种吉祥图案纷呈:有雄鸡、磬和鱼组合的“吉庆有余”;竹、花瓶和鹌鹑组合的“竹报平安”;青松、白鹤组合的“延年益寿”;荷花、百合组合的“和合如意”;蜜蜂、红鱼组合的“风调雨顺”等图案折射出白族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的愿望,蕴涵着祈瑞避邪的吉祥文化内涵。

白棉纸、竹麻纸

鹤庆白棉纸,因其纸质柔软,薄如蝉翼洁白如棉而得名。每张纸长宽各一尺二寸,以枸树皮为主要原料。枸皮具有纤维多、韧性好、出浆率高等特点,因而产出的纸色白、柔软、耐揉、能抗老化、防虫蛀、汲墨性能好、不易变色,是旧时书写和拓板印刷的主要材料。此外,还是裱褙店拓裱字画、纸扎铺装裱工艺品、纸马店拓印“甲马”和制作冥用品、妇女们用以描拓绣花图案、娃娃们用来糊裱风筝和灯笼、白族姑娘用作千层底鞋鞋底底料的好材料。

竹麻纸,俗称土纸,因用一种称为竹麻的细竹为主料制成而得名。土纸分为细、粗两个品类。细土纸仍为书写纸,长80厘米,宽50厘米,纸薄而透明,汲墨性能好,柔软又不易老化,其用途近似生宣纸,是绘画的专用纸。人们除用其拓印木刻年画、甲马外,妇女们还用它描绘刺绣的花样。其间,龙珠村生产的龙珠竹麻纸,供不应求。

木版画

鹤庆木版画,其制作方法是先以木板雕出畫面的线纹,然后用墨拓印在鹤庆加工的“双抄”白棉纸上,再用彩笔填绘而成。以用途分,鹤庆木版画为年画和“应俗”画两大类。

鹤庆的“应俗”版画,品类颇丰,除上面所介绍之外,还有天王、地母、三十六行神、二十四节气神、药仙、圣母、莲姆、树公树婆、打路神、乐神、五龙、木器神、土器神及本主像等近百种品目。

鹤庆木版画,出自鹤庆云鹤镇菜园村。据制画传人介绍,工艺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李、洪二姓是制画的高手。李姓擅制年画,他家的“绝活”是为画中的人物“开脸”(即描绘面部),采用工笔画风以戏曲脸谱为“模”描绘,多施大红、桃红、米黄、深绿色彩并善用大色块铺色。这样,便产生出色彩鲜艳夺目,形态雄勇威武的艺术特色。洪姓制画特技,是在绘制时采用了难度较大的堆金沥粉工艺——将调好的金粉灌入猪尿泡中,依线条挤沥于画面上,增添其画的立体感和豪华感。这一工艺的使用,使构图分外饱满,线条更加挺拔,色彩倍加艳丽,装饰性分外浓厚,艺术效果特佳。

白族绣带

鹤庆白族妇女所系围腰上连接腰肩的把手和下坠的飘带,是一种手工绣制的艺术品。

白族妇女的绣带,是展示她们服饰工艺的一个窗口,也是人們爱美的体现。绣带工艺的针法有直针、铺针、担针、捆咬针、扣针、辫针、插针、二针转针等10余种针路。其中,辫针可说是一种万能针法,施针时针脚按需要可长可短,拉出的角度可宽可窄,增强了绣品的表现能力。其绣法有平绣、凸绣、插绣、折绣、垫绣、织锦绣、铺绒纳花绣、金银针勾勒绣等多种绣种。

绣带上绣品选用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民间常用的各种吉祥图案、祥花瑞草、雀鸟虫鱼和五谷瓜果,充分反映出作者的审美情趣。有时,还融进些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崇拜物和白族特有的寓意吉祥的动、植物造型,突出了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用色讲究艳丽,明亮,色彩对比强烈,立体感强,充分表达了白族的传统的色彩观念,反映了白族的共同心理感情。

鹤庆白族妇女,以针代笔,以线为墨创作的绣带作品,风格古朴,造形诡秘,用色大胆,针路多变,绣法兼融。所绣出的飞禽走兽,呼之欲出,所绣出的花草瓜果,动之溢香,动感特强,有强烈的浮雕感和浓厚的民间色彩。

白族布贴

鹤庆白族布贴,主要用于服饰和日常用品的装饰。布贴分为两种品类:布缝和补花。布缝,是一种将几种色彩各异的布块缝合,再以挑绣工艺在上边镶花后贴缝在衣服的领口、袖口、裤脚等部位,俗称罩饰。鹤庆甸南白族新娘装上的罩饰,多为布缝工艺品。另一种布贴称之套饰,即在缝好的衣裳上,用各种色彩的布块,按自己设计好的图案将整件衣裳全部满罩盖面,俗称百纳衣。以此寄托着穿衣者纳福纳寿、长命百岁的美好祝愿。这种衣裳,多作为给老人祝寿或婴儿贺周岁献赠的礼物。

鹤庆布贴有自己独具的三大特色。其一是布贴的图样多取材于白族传统的吉祥文化图谱如石榴、佛手、莲花、灵芝等小品和龙凤呈祥、凤戏牡丹、五蝠庆寿、二龙戏珠等组合图。其二是在色彩的处理上充分体现着自由、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多样的美学思想。追求色彩的沉着和浓烈。多用红、黄、蓝、绿等饱和色的布料为底料,用反差大的色线补花。第三特色是布贴布图合理,结构和谐,贴缝层次分明,作品浮雕感强,产生一种质朴的和谐美感。

在鹤庆白族民间,待小姑娘一过10岁,便开始在母亲或祖母的指导下学做布贴,世代沿袭。白族妇女,个个都做得一手布贴绝活,人们把自己美好的希翼寄托在布贴中,同时,以美妙的布贴来美化自己美好的生活。

白族香荷包

白族荷包制作精美,装有中草药和香料的荷包,具有驱蚊、逐蝇和杀菌等作用,被人们称之为“香荷包”。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先用布壳剪出所要的造型,再用彩布依布壳剪出外套,并在上面绣上图案,用彩线缝合成荷包,最后系线和缝缀缨珞而成。制作香荷包的用料有,绸缎、纱、绒等,还有金银彩线,彩纸,珠子、镜片、马尾及芳香类中草药。一件上档次的香荷包,要经过制芯、剪样、刺绣(即双针穿线对绣的堆绣、挑绣技法)、贴底、盘金、缝合、绞边、塞蕊、穿珠、系绦、勾勒等多道工序。

香荷包分为常用、祝福、喜庆、表心四大类。常用的有南瓜造型,设图编缝成稻、麦、包谷、蚕豆、高梁、荞麦璎珞的“五谷丰登”荷包;有葫芦造型,四周缀配石榴、葡萄、莲花、金鱼小荷包来寄托人丁兴旺愿望的“缀合”荷包;有“五毒”瑞虎、佛手、寿桃、蝙蝠(福)、柑橘(吉)、骏马、金猴等寄托美好希翼的“袖珍”荷包。祝福老人长寿、婴儿满月的祝福荷包:以桃子和佛手造型套绣、系有长璎珞的长寿荷包;或以马鹿、蝙蝠混合型的“福禄”荷包;以12生肖造型、配以祥花瑞草的“长命”荷包。喜庆荷包,为人们办喜事时系在客堂中的装饰性的荷包。这类荷包比一般荷包大,造型多为祥花瑞草和珍禽异兽。表心荷包,多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缔情信物。它多为葫芦或心型,两半相同造型拼合成一个荷包。每半荷包相合的一半为平面,另一面里层有夹心,用以装药物。荷包外层呈凸型,上面刺绣有表示爱情的鸳鸯、喜鹊、比目鱼、并蒂莲花等花鸟图案。相爱的男女,一方把荷包的一半送给对方,另一半自己保存。两半荷包合二为一,方为完整。故人们又把荷包称作“对子同心”荷包。

新华银“三须”

鹤庆新华白族旅村的白族群众,从古至今传承着一套用手工操作加工银制工艺品的绝活,其中,银“三须”和银手镯,堪称是工艺珍品。

银“三须”,是白族妇女胸怀上挂系的一种链类饰物,因形似三条龙并列而得名。它的制作工艺奇巧,造型、构图颇为讲究。首先,把银抽成细丝,再把它绞成各种形状的小扣,扣锁相连成链,用3个“链花”按段距将3条银链等距离并排固定,即成“三须”。“三须”顶端,由4条银丝缠绕的圆圈扣锁,作为挂系的环扣。连接系环的是由3个白鹤、6个太阳、9朵祥云组合的三角形银丝“编织”图案,称之“领颌链花”。其图案寄寓“鹤鸣九天,四海吉祥”之美好愿望。“领颌链花”的下面是3条并列的12个莲花造型扣环锁银链,寓意一年12个月“祥和(荷)连(莲)年”。6组莲花链扣下端由一如意造型“链花”固定。如意链花中心是个象征兴旺发达的瓜果造型,四周由大小9个如意盘绕,象征万事如意。如意链花下缀3条银链,链扣为24朵不同品种的花朵造型,代表着一年有24个节气,寓意生活繁花似锦。链扣末端是一如意图案“链花”,如意正中是一个葫芦图形,四周有6个蜜蜂造型配衬,寓意五世其昌,岁月如蜜。24朵花扣浓缩为6个链扣,寄寓着六六大顺的美好心愿。葫芦链花下系以3条由99扣如意形环扣组合的银链,链端分别系坠针线包、剪刀、小圆镜。这既是白族妇女勤劳、爱美的体现,又是蕴涵时尚和如意的吉祥物。

责任编辑 左家琦

猜你喜欢
鹤庆荷包白族
大理鹤庆均华光伏电站(水井场址)项目介绍
剪下个荷包样
绣荷包
戴荷包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鹤庆艺文志校注》前言
鹤庆古城考
白族敬酒歌
明清时期鹤庆科举史研究
56个民族56枝花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