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2013-05-29 02:46王朋磊
河南林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巩义巩义市林业

王朋磊



巩义市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王朋磊

(巩义市林业局,河南 451200)

通过对巩义市林业生态建设基本情况的分析以及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成效的总结,进一步探讨了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的思路,对巩义市林业生态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发展对策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建设美丽巩义”的步伐,促进巩义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巩义市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和成效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巩义市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现状

巩义市南依嵩山,北临黄河。宋朝的“七帝八陵”特选于此,就充分说明巩义是一个山川秀美、物丰林茂的风水宝地。而巩义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近几年林业生态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创建“林业生态市”作为巩义绿色崛起的核心工程,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民心工程,逐步完成了“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环城防护林”、“封山育林”、“镇村绿化”、“廊道工程”等6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三级廊道绿化率达到97%;市镇(街道、园区)建成区绿化达到41%;先后建成了北部百里邙岭鲜果林基地、南部山区干果经济林基地、林下养殖基地、林下菌、草、药基地、绿色旅游基地;并且,巩义市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经过5年的建设,巩义市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日渐好转,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城市品位逐年提升,2011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林业生态市”。

1.1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林业用地面积38 486.6 hm2,比2007年增加了9 508.5 hm2,增幅32.8%,其主要原因是自2008年林业生态建设实施以来,巩义市累计完成造林1万hm2。

1.2 有林地面积不断增加

全市有林地面积28 553.3 hm2,比2007年增加了9 278.1 hm2,增幅48.1%。其主要原因是通过近几年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未成林造林地进入有林地标准等。

1.3 森林覆盖率增加

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28.9%,比2007年的20.19%[1]增加了8.71个百分点,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2007年以后大面积的未成林地转化为有林地,二是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致使林分面积大幅增加。

1.4 嵩北、南河渡和青龙山3个省级森林公园已成规模

河南嵩北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丰富,总经营面积492.6 hm2,森林覆盖率95%以上。其中45 a生人工油松林180 多hm2,最大胸径达40 cm以上,是目前郑州市保存最好、长势最好、面积最大的一块人工油松林,天然次生林333.3多hm2,主要树种有栎树、黄栌、楸、合欢、化香等;公园植被类型多样,形成了丰富而多变化的森林景观,为嵩北森林公园增添了无穷的原始森林野趣[2]。河南省青龙山森林公园,面积51 km²,有原始次生林2 317 hm2,树药种类达109科377属639种,药用植物200余种,各种鸟兽百余种,常年平均气温14.6℃,自然生态保护良好。河南省南河渡森林公园北临黄河,南连伊洛河。面积为20.5 km²,其中防风固沙林区500 hm2,水土保持林区300 hm2,休闲娱乐区66.7 hm2,小杂果休闲观光林区573.3 hm2,湿地鸟类保护区266.7 hm2。公园内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达100余种,另外还包括伊洛河滩16 km的绿色通道,黄河滩9 km绿色长廊和万余亩防风固沙林及邙岭近万亩的石榴等小杂果经济林的建造,使区内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河水长流,花果飘香,成为巩义集观光、休闲、旅游、采集为一体的高效林业产业基地[3]。

2 巩义市林业生态建设存在问题

2.1 森林分布南强北弱,林分质量不高

由于巩义市南北地形明显差异,南部山区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分别占全市的71.1%、68.9%和56.3%,而北部地带的9个镇森林资源较少,特别是围绕城区和国道310沿线,作为巩义市主要生产生活区,森林分布较少,与建设幸福宜居巩义目标差距较大。

同时,随着近几年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全市造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林分龄组结构不合理,全市乔木林按龄级分,幼龄林占45.08%,中龄林占43.81%,近、成、过熟林占11.1% ,总体来说,幼龄林、中龄林比重偏大,森林质量不高;有林地林分结构简单,以泡桐和麻栎为主,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31.08%和32.24%,在全市林分中幼林面积占乔木面积45.08%,中、近、成、过熟林面积占54.93%,但全市乔木平均每公顷蓄积33.52 m3,用材林平均每公顷蓄积46.52 m3,单位面积产量大大低于理论水平[4]。而山区还有大量残次林分,由于缺乏抚育管理,树木生长缓慢,单位面积蓄积量低,防护效能低下,经济效益不高。

2.2 林业产业发展滞后,集约化程度不高

巩义市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工业相对发达而农林业相对较弱。多年来,对林业第一产业工作力度较大,投入较多,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对林业二、三产业的工作扶持力度小,缺乏资金的扶持和市场引导,没有形成完整的林业产业链。加工企业也是多而散,小而弱,龙头企业少,缺乏特色产品,质量档次低,在市场中缺乏竞争,经济效益低。林下经济还属于零打碎敲的状况,没有形成产业规模;花卉产业更是刚刚起步;森林旅游业虽然初期投入大,但投资周期长,许多景区未得到开发利用,社会宣传不到位,致使现有森林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效能,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2.3 林业三大矛盾突出,综合效益不高

巩义市林业生态建设综合效益不高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受经济结构影响:巩义市北部人口密集,工业相对发达,生产总值大部分来自工业,且多为粗放型产业,对生态破坏较大;二是受政策影响:长期以来,林业与粮食的矛盾很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等惠农措施的落实,种粮经济效益明显高于营林。三是资源保护难度大,出现边建设边毁坏现象。非法侵占林地,随意改变林地用途、人为因素导致的森林火灾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甚至当年建设,当年破坏,对已取得的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构成严重威胁。

3 对策与建议

3.1 调整结构,创新林业生态建设新思路

巩义市经过多年林业生态建设,目前林地面积已达38 486.6 hm2,森林覆盖率接近30%,应该说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如何进一步优化林业发展布局和结构,打破制约林业长远发展的土地瓶颈,把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为林业长远发展提供经济产业支撑,开辟林业生态建设创新新思路。

一是调整优化林树种结构。在北部邙岭坡度较低,土地肥沃的地区大力发展核桃、苹果、杏李等名特优新经济林,以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在房前屋后、空坪隙地鼓励农户营造珍贵乡土树种,发展花卉与珍贵乡土树种苗木基地,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在城区和国道310沿线选择平坦的退耕地块和土壤肥沃、立地条件好的两荒地块,选用优良速生杨树、泡桐,营造工业原料林等速生丰产林,实行高投入、高产出,集约经营。二是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在立地条件较差、坡陡、土层薄、林分稀疏的地块可补植柏木等容器苗培育森林,提高林分质量;对密度大,林木分化严重的中幼龄林及时抚育和改造,促进林木生长,缩短培育周期。三是自林业生态建设实施以来,巩义市每年人工造林达2 000 hm2,由于天气干旱缺水部分树木出现大批枯死现象,存活下来的也绝大多数成了“小老头树”,好多树木面临更新改造的问题,不但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的生态防护作用非常有限,而且像一架架大功率抽水机一样耗用有限地下水。我们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状况,确定适宜的建设方式。在适宜通过封山育林恢复森林植被的地方,要把封山育林作为首选的方式,做到宜封则封,充分发挥其见效快、比较效益高的优势;在生态系统退化程度比较严重,种质资源严重缺乏,单纯依靠封山育林难以恢复和重建森林植被的地方,要在封禁保护的基础上,强化人工培育措施,适当采取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方式,加快植被恢复进程。

3.2 多元投入,创新林业产业化新体系

当前,林业建设的投资渠道主要是以政府为主,群众投入大多是采取以劳代筹的形式进行,而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社会力量投入林业建设的现象还不是很普遍,虽然目前也出现了一些造林承包大户,但其中部分承包户缺乏开发与长期经营能力。所以要继续落实巩义市“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有经济实力的社会力量和个人投入林业建设,鼓励他们做造林承包大户、种植大户,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国有、集体、私营、外资等企业、专业大户向“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向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林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林下资源,不断拓展林业经济功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施林板、林纸、林药、林旅一体化,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种、养、加、销、游”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模式。

其次,林业生态建设要和第三产业结合,特别是加大森林生态旅游的力度,实现相互促进,永续发展。在河南嵩北、青龙山、南河渡3个省级森林公园渐成规模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长寿山、杨树沟、洪河、蝴蝶谷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拓展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伊洛交汇、河洛图等一线的生态文化旅游,拓展嵩阴森林公园与紧邻少林寺的衔接互动旅游,拓展雪花洞、浮戏山、慈云寺一线的景观旅游,打造巩义市“南风光”和“北人文”精品旅游线路,构建“游诗圣故里、品豫商文化、赏浮戏山水”的生态旅游精品圈。同时,全面启动旅游营销战略,强化城市形象宣传,不仅要依靠主流媒体全方位宣传,还要组团参加大型旅交会,努力开辟新的客源市场。从而提高巩义市生态旅游知名度和品牌效益,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第三,要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绿化苗木、花卉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巩义花卉、苗木90%以上从外地调运,市场缺口极大。所以,大力引导本地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培育壮大花木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巩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河洛镇康沟村、寺湾村为花卉苗木示范基地,依托外省先进技术和信息优势,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把地理、气候、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巩义林业产业新的支撑点。

3.3 完善机制,强化林业支撑能力建设新格局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矿藏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巩义市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长期的大量开采不仅造成植被破坏、山体创伤、形成采空区、切断地下水系,埋下安全隐患,同时大量的废石、弃渣等固体废弃物占用大量土地,破坏了自然景观,而且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因此,首先要控制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划定林地红线,守住生态底线。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防止无序开采,并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执法监督,严防矿山环境破坏死灰复燃。而对于矿山建设造成的工业场地、运输道路、边坡等裸露区要及时进行覆土复植工作,做到“谁破坏,谁治理,边开发,边治理”。同时要实行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确保林地面积不减少。其次要加大对林业建设投入的投资渠道,建立长期稳定的公共财政投资渠道。各级政府每年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增幅要高于本地当年财政增幅,并大力提倡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资投资林业。金融部门要对林业重点工程和林业企业实行中长期信贷扶持政策,市财政视财力情况给予财政贴息。针对巩义市失地农民特点应通过提高占地补偿标准和增加补偿年限、政策补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措施,确保农民收入不减少、生活水平不降低。第三是坚持不懈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加强森林消防标准化队伍建设,提高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保障能力;四是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测报防治并重,大力推广生物防治。

[1] 巩义市林业局. 郑州巩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报告[R]. 巩义:巩义市林业局,2009.

[2] 郑州林业志巩义市卷编纂委员会. 郑州林业志巩义卷(1978-2008)[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3] 马新孔. 巩义市森林资源状况及未来发展探讨[C]. 丁荣耀. 河南省林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获奖(宣读)论文集. 郑州:河南省林学会,2009,233-237.

2013-07-03

DF 413.2

B

1003-2630(2013)03-0037-03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巩义巩义市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用奉献缔造服务 展现共产党员优秀品质——访巩义市住建局办公室主任张磊
退伍不改为民情 平凡岗位谱华章——访巩义市住建局优秀共产党员姚勤辉
巩义康店砖厂唐墓出土器物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连霍高速巩义东互通被交道桥改建工程设计与施工
巩义市
land produces
河南巩义亲和园唐宋墓葬出土文物
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