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海世博园绿色建筑技术与艺术

2013-05-29 02:46
河南林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世博园中国馆世博

薛 枫



论上海世博园绿色建筑技术与艺术

薛 枫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艺术设计系,天津 370000 )

通过简述上海世博园绿色建筑技术与艺术基本情况,举例分析世博会中国馆、世博主题馆、英国馆利用的先进技术与艺术,探讨绿色建筑技术与艺术现存问题及发展方向。

世博;绿色建筑;建筑技术;建筑艺术

1 绿色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基本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早已不单只局限于单一功能。建筑类型的丰富,建筑技术的提高,使得建筑形象更加艺术化,建筑功能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在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并美化居住环境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与大胆创新,力争将建筑技术与艺术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即为将建筑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典范。

2 上海世博园中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从某些方面来讲,世博会的举办更像是一场建筑的群英会。世博绿色建筑是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都是以现代技术理念为基础,在此之上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充分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并利用现代建筑技术理念表达出现代人对绿色建筑,新型社会,环保城市的追求

上海世博会确立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并提出了三大和谐的中心理念,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基于这个思想,上海世博园把绿色和智能建筑技术作为基础技术平台,通过建筑技术上的革新来创建理念实现的通道,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旨在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在世博园的规划设计中,贯彻了以下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①资源经济和较低费用原则;②全寿命设计原则;③宜人性设计原则;④灵活性原则;⑤传统特色与现代技术相统一的原则;⑥建筑理论与环境科学相融合的原则。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包括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节水节能设备、立体绿化等方面的高新技术。

3 上海世博园绿色建筑特点分析(以中国馆、世博主题馆、英国馆为例)

3.1 中国馆

作为东道国的国家馆,中国馆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世博会的主题,也考虑到环保问题。外观古典大气是所有人对中国馆的直观印象,而这诠释“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馆也处处体现绿色处处表现环保。中国馆采用古老的斗拱技术,悬挑出檐,层层叠加,使檐口的力可以均匀的传递到支撑的4个柱子上,使檐口更具美感。这种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建筑构造方式在中国的许多知名古建筑中都有所体现。层层出挑的斗冠造型,能形成一个大幅减少进入室内热量的自遮阳体,大大减少了因降温所需要的能量消耗。而镂空处选用白透玻璃,加大透光率,从而减少因玻璃反射对周围环境的反射污染。此外,经过查阅资料得知中国馆的建筑节能系统将使其能耗较传统模式降低25%以上,得益于有效地应用了冰蓄冰空调技术,降低用电负荷。在馆的顶部还有雨水储备系统,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来冲洗马路,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真正意义上的贯彻了低碳绿色的概念。

3.2 世博主题馆

堪称双向大跨度最大的世博主题馆也是绿色建筑的又一典型代表,馆外大跨度的挑檐遮挡了大部分的阳光,起到节能减耗的目的。馆面大面积铺设太阳能板,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建筑太阳能屋面,所搜集到的太阳能替代了电能,减少大批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东西立面还设置了垂直的生态绿化墙面,夏季可以隔辐射隔热,冬季又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形成一个天然的保温层。馆内屋面造型独特,便于汇水,而具有旧上海标志的老虎窗造型优美,通过造型的变化将原本大尺度的屋面划分成中等尺度的汇水面积,汇集起来的雨水可以用于场地绿化的灌溉或人造水景观。世博中心在建造上也采用了全钢制的结构,它体积小,建造速度快,在建筑材料方面,也相当讲究,主题馆使用了新型环保的节能材料。在建筑外墙上采用玻璃结合铝板、陶板、石材等形式不同的组合幕墙,成为呼吸式玻璃幕墙系统,满足了人们在室内对充足阳光和清新空气的追求。

3.3 英国馆

由6万多根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的殿堂”—英国馆在上海世博会的舞台上流光溢彩,这些触须状的“种子”顶端都带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在风的帮助下,触须会随着风摆动,加之其顶端的彩色光源,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日光透过亚克力管照亮整个种子殿堂的内部,运用自然光代替了日光灯,节电环保,并将亚克力管顶端的种子呈现在所有亲临殿堂的人们眼前,植物的活力一下子在这个活力的城市迸发了出来,绿色建筑的意义在此刻得到了完美的升华。这里展示了种类丰富的植物,通过8个真实的植物生命故事和8个在未来可能实现的植物故事,展现植物与自然如何铸就城市生活的未来,将绿色建筑的愿望向现实迈进了一大步,英国馆的创意展出,不仅是时尚与美结合的完美呈现,更是绿色与建筑的有机结合,这里展出的,不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现代美,更多的是一种环保,绿色的理念,让人为之震撼,为之触动。

4 探讨

当“环保,生态,绿色,健康”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生活的主题概念,当“绿色”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主要追求,当“绿色建筑”等一系列新的名词出现,我们没有理由不开始关注绿色建筑,没有理由不建造如世博建筑一样的绿色建筑。当各种化工材料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返璞归真也已经是一种趋势,蓄势待发。当建筑不再只是为了实现某种层面的价值时,绿色建筑的出现及大范围应用是顺应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建筑节能,建筑环保不再是经济问题,而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绿色建筑不再只是图纸上的一个方案,世博会已将其展现的淋漓尽致。

目前,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领域已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技术成果和相关产品,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使用。绿色建筑是否能真正的合理推广与使用还存在着很多难度,尤其针对建筑群体以及较大范围内的建筑和外部场所的综合体,相关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建筑和环境一体化的绿色设计和技术体系。相信今后会有更多学者研究绿色建筑技术与艺术体系,当各国建筑都开始走环保路线时,绿色建筑的大范围普及就在不远的明天,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扬光大。

2013-07-15

TU-85

C

1003-2630(2013)03-0040-02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世博园中国馆世博
十年磨剑,世博再出发
沈阳世博园掠影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现场
游昆明世博园
2014柏林轨道展“中国馆”及“中国馆日”系列活动
世博园区地下空间将全部贯通
水调歌头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小八腊子游中国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