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色农业产业化对河南省农业发展的启示

2013-05-29 02:46张丽君
河南林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农会产业化农产品

张丽君



台湾特色农业产业化对河南省农业发展的启示

张丽君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郑州 450008)

台湾特色农业是台湾地区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及国际经贸自由化,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农业转型,以健康农业、卓越农业和乐活农业发展为目标,打造具有台湾特色的现代农业。通过对台湾特色农业的概念、特征及存在问题的考察及探讨,对河南省农业发展有以下启示:加强豫台合作,推进河南省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在特色农业产业上的应用步伐;加强特色农业规划,将休闲农业与旅游业更加紧密结合;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探索农民协会制度;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为特色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台湾特色农业;产业化特征;启示

1 台湾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念

台湾位于亚热带地区,地狭人稠,土地总面积近3.6万km2,总人口2 300余万。现有耕地面积86万hm2,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虽然现在台湾已是一个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但农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劳动力和市场,奠定了台湾经济起飞的基础。台湾农业虽然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6%,但农业就业人口占到全省就业人口的5.2%,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2.3%。其农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台湾农业转型,以健康农业、卓越农业和乐活农业发展为目标,打造具有台湾特色的现代农业,提升国际影响力。台湾特色农业即是台湾地区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及国际经贸自由化,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台湾农业的科技优势与地理条件,台湾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基于健康、效率、可持续经营的理念,提出的精致农业方案,并于2009年订立了具体行动计划。精致农业与生产技术、观光旅游、绿色环保、医疗照护农业及文化创意农业为台湾推出的6大新兴产业,透过传统农业与新兴科技相结合,拓展了农业的多功能价值。

台湾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即是在精致农业的计划之中,立足于当地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由某一农产品的生产朝向生活产业发展,或由某一特色农业观光区域建设向休闲农业和乐活农业方向发展,进而形成由生产、加工与营销等为一体的,生产与生活、生态相结合的立体的、多功能的产业。比如花卉产业、茶产业、蔬菜产业、特色水果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台湾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是与台湾精致农业发展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它是立足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重塑农村风土人情,打造宝岛休闲农业的新兴产业,它不仅会促进农业经济有所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繁荣农村文化,发展旅游观光都将发挥重要影响。

2 台湾特色农业产业化呈现的特征

2.1 台湾特色农业产业化是立足于因地制宜的产物

台湾的耕地面积有限,仅占总土地面积的25%,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水果和甘蔗等。台湾的农业经营也属小农经营,农户占有耕地面积不到1 hm2。在此大背景下,各地立足于当地优势,依托台湾地区农业科技成果丰富等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比如,苗栗大湖草莓产业,不仅有大棚生产草莓基地,也有露地草莓,供游人体验采收的乐趣,不仅有草莓饮食文化,更有草莓酒等新的加工业产品,和草莓观光等新兴创意服务业。台南的莲荷休闲园,更是将莲花的观赏业与莲花的饮食业相结合,创意之新,独树一帜。

2.2 台湾特色农业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发展的

台湾的现代农业建设成就斐然。无论是种植或养殖业,都运用了现代农业最新的科技成果。从田间地头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蔬菜与花卉等生产大多采取了钢架大棚式的生产,设施硬件坚固,软件齐全,生产的每个环节,运用了自动化生产,即使是普通农家的蔬菜生产,也都采用了工厂化生产模式。从农业生产者来看,其素质之高令人惊叹,不仅掌握了较高的科技知识,而且将每个农产品做成产业,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无论是花卉市场,还是阿里山生力茶厂,无论是菌菇厂和水草休闲农场,都是有良好设施的生产基地,注入了良好的生产要素,在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品种繁多的加工产品,还将观光与服务等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功能的农业特色产业。在经营模式上,依靠农会的展示展销,瞄准了国际市场和大陆的观光市场。

2.3 台湾的农会制度是发展台湾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基础

台湾的农会制度健全,在日本占据的时代,农会制度就有所发展,现在更是服务健全,各乡镇农会是独立经营的法人单位。农会发展农业生产,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的服务,投入一定场所,为农民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与展示展销,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展会。农民所得资金可存入农会的金融服务所,农会也可将资金以低息贷给发展产业的农民,用于发展生产。如池上乡农会利用当地的独特气候与土壤资源,发展优势稻米产业,建立稻米加工厂和仓库,为农民提供稻米加工和储藏,还可为台湾省代为存储,省给予一定的存粮补贴。农会也拥有自己的稻米品质检测设备,可对农民生产的稻米依照品质进行分级收购,确保优质优价。乡农会还利用秸秆和生产稻米的传统农机具,发展农耕文化观光。

2.4 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发展台湾特色农业产业化的体系保障

台湾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同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一是法律法规完善,农产品安全标准齐全;二是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检测体系健全;三是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对使用安全蔬果标志规定很严;四是严格实行农产品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检测后方能进场,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得入市。产品检测发现质量问题,很容易追溯到该批产品的生产者;五是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程度高,追求质量已成为台湾农民的基本理念。

3 台湾特色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台湾农业的发展虽然特色鲜明,但也面临着整体经济衰退及加入WTO受市场开放冲击的影响;小农经营模式缺乏大规模经营效益,农产品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农地政策不合理造成农地凌乱分割,社会权贵买便宜农地盖别墅等不合理现象,使农地受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农业资源调整困难。

4 台湾特色农业产业化对河南省农业发展的启示

4.1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在特色农业产业上的应用步伐

河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探索新农村建设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河南省的农业科技贡献率逐步提高,达到52%,良种培育、化肥应用、植保防控、农业安全管理等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各项技术的发展仍是在传统技术方法上的突破,电子信息与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仍很少,与台湾的精致农业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农业科技贡献率也远远低于台湾的72%。农科教没有有效的结合机制,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较低,而台湾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大多是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而成的。今后要着重研究农科教资源结合的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将农业高科技运用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形成高科技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增加农业产值和附加值,使农业摆脱“弱势”和低产值的困境,使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和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提高特色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

4.2 加强特色农业规划,将休闲农业与旅游业更加紧密结合

近年来,河南省的特色农业发展有所加快,果菜茶渔稳步发展,但缺少规划,产业规模和特色产业都不明显,各地发展也参差不齐。比如虽有相当数量的休闲农业园区,但农业特色不明显,大多是以“农家乐”餐饮服务业的形式出现,农业部门参与性不强,类似山东寿光蔬菜科技博览园的成功案例还较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特色农业的规划,无论是一乡一业或一村一品。

各级政府不仅要打造一种概念,更是要作出专业性的规划,将农业要素有机融合于特色产业中。在发展休闲农业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加强与旅游业相结合。以观光农业促进特色旅游,以特色旅游带动观光农业的发展。

4.3 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探索农民协会制度

目前河南省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4万多个,但真正经营良好,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不到1/3,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仍属于初创阶段,在运行上仍不能做到统购统销,更无资金合作的支持,没有产业发展的金融基础,对农民生产发展也作用有限。这一点,与台湾的农会制度相比,我们的差距很大。今后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着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完善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结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推动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实体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探索农民协会制度。国家要加大投入,为农民协会的加工与展示展销建立一定的基础,同时大力发展农民资金合作,为“三农”工作提供综合的服务平台。

4.4 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为特色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河南省可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基础,通过工业减排、大气及土壤质量优化、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实施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全监控,确保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实行基地准出、市场准入、不合格农产品销毁等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度,树立优质农产品品牌和形象,扩大其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和生产经营知识,使其变为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

4.5 加强豫台合作,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

台湾与大陆同胞有着同宗同文同根的亲情,期盼两岸多方位合作交流,共同争取双赢的光明前景。河南省非常重视对台合作,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台湾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农业科技人才、休闲观光农业等领域,来大陆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两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建立“台湾农民创业园”,在相关农业产业化博览会、交易会上,设立台湾展区等,豫台农业合作桥梁已搭建,但各地发展不平衡。要抓住当前两岸积极推进经济合作的契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两地人才的交流与企业合作等,以此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013-07-15

F 320.1

B

1003-2630(2013)03-0044-02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农会产业化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农产品争奇斗艳
细数台农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