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3-05-29 02:46段玮薛明娆罗会平谢新
河南林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内乡县成果农户

段玮,薛明娆,罗会平,谢新



内乡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段玮1,薛明娆2,罗会平3,谢新4

(1.内乡县林业技术指导站,河南 474350;2.内乡县退耕办,河南 474350; 3. 河南省退耕中心,郑州 450003;4.南阳市林科所,河南 473000)

内乡县自2002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政策兑现,强化工程管理,切实巩固成果,目前共完成计划任务18 400 hm2,争取退耕还林资金1.08亿元,森林覆盖率由52.7%提高到60.1%,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有力促进。在退耕还林工作进入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新时期,针对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和增收致富问题提出6条对策建议。

退耕还林工程;调查;思考

1 工程实施和政策落实情况

内乡县的退耕还林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市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通过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广大退耕农户的共同努力,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计划任务18 400 hm2,其中退耕地还林4 400 hm2,荒山荒地配套造林10 333 hm2,封山育林3 667 hm2。共争取国家退耕还林资金1.08亿元,其中粮补资金8301.4万元,生活补助费954.7万元,种苗补助费1 530万元。受益惠及全县15个乡镇204个行政村1 311个组19 059户。在工程建设上,以一山(永青山)、两岗(东大岗、白土岗)、三线(豫51线、豫52线、赤马线)、四河(湍河、默河、刁河、黄水河)为建设重点,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建成了杨树、板栗、柿树、油桃、核桃、山茱萸等6大林果基地(其中:杨树面积发展到 13 333 hm2,株数达4 000万株。林果基地面积达33 333 hm2)。

2 工程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退耕还林工程有力地带动了内乡林业大县战略的实施,在内乡县2007年首批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该工程的带动下,全县形成了全民参与,全社会办林业的可喜局面,该工程的实施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1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工程的实施,使全县有林地面积由退耕前的112 000 hm2增加到128 667 hm2,森林覆盖率由52.7%提高到60.1%,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面积由实施前的56 790 hm2减至47 910 hm2,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奠定了良好基础。

2.2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在经济效益方面,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户均收益5 250元,退耕地营造的生态经济兼用林已初见成效,每公顷效益平均在7 500元以上,营造的4 000 hm2杨树,8~10 a后每公顷效益可达13.5万元以上,平均每公顷每年储存效益在13 500元以上。

2.3 社会效益明显增强

在社会效益方面,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全县人民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减少了农业生产的劳力投入,使大批富余劳力从广种薄收经营土地中解放出来,走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外出务工人数由8万人增至11万人,人均年创收8 000余元。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为退耕农户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以桃溪镇桃庄河村花果山外来客商张晓东和湍东镇下洼村林下养鸡为示范的林下生态养殖正呈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县展开,以宝天曼景区和七星潭景区为重点的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先后有40余户开设了生态旅游家庭宾馆,从事旅游服务业600余人,以天曼木业公司为龙头的全县46家板材加工企业和以寅兴家俱公司为龙头的实木家俱加工企业,吸纳社会富余劳力3 600余人。退耕还林工程实践证明,该工程是顺合民意的德政工程,是牵动人心的社会工程和影响深远的生态工程。

3 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情况及存在问题

3.1 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情况

内乡县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退耕还林工作“加强管理、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总要求,始终把加强管理、巩固成果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巩固,确保了该工程扎实稳步推进,目前工程保存面积100%,苗木保存率在95%以上,树木长势良好。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上,一方面,严格工程管理,认真抓好工程复查、补植补造、政策兑现、档案管理和信访稳定工作;另一方面,认真落实五个结合(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禁牧舍饲结合),大力发展后续产业,积极引导退耕农民外出务工,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及林下特色经济增加收入,积极帮助退耕农民解决长远生计问题,基本实现了“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

3.2 存在问题

在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上,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营造的杨树短期内没有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兼用林目前效益较低,后续产业发展还跟不上,退耕农户大多还缺乏稳定的增收门路,退耕农民长远生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二,由于缺乏工程管理资金,致使工程管理还不很到位,尤其是乡村两级,加上中央对种粮农民直补逐年提高,退耕农户管理积极性降低(目前个别经济林和花椒地块保存率达不到质量管理标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难度越来越大;其三,林权证发放还有遗留;其四,部分地块林种、树种选择不当,需要调整树种,进行低效林改造。

4 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对策建议

国家无偿投入巨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求实现生态建设目标,内乡县的退耕还林经过前期的精心实施,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呈现出良性的发展态势,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肯定。那么如何更好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已有的建设成果,确保国家投资成效,实现兴林富民,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4.1 深化认识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的高度,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整个工程建设国家将投资4 300个亿,相当于两个半三峡工程或13条青藏铁路建设的投资。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以及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等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要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搞好退耕还林工作,特别是搞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通过广播、电视和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要把广大退耕农民群众和退耕还林各级管理者的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国家对退耕还林的一系列政策要求上来,把工作和任务的重点牢牢定位在巩固成果、加强管理和后续开发上。

4.2 落实措施

一要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有关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充分调动广大退耕农户护林、管林的积极性;二要进一步加强林地林木管理,严格工程复查,搞好补植补造,搞好抚育管护,提高林地质量,要有计划地加大对那些林种、树种选择不当的经济林、生态林的更新抚育,要加大对林农的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引导林农、业主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后期管护,搞好病虫害防治,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管护办法;三要进一步认真落实好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包括原来补助政策和延补政策,要严格落实资金兑付“四到户”“六不准”的要求,严禁截留挪用克扣,严禁冒领和村组代签代领,要严格执行兑现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四要用好用活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认真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用好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切实解决好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和增收致富问题;五要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认真抓好林权证发放和耕地改林地的调整工作,并完善好耕地承包合同,进一步调动退耕还林农户管林护林的积极性。大力鼓励林农以林权入股、转让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六要继续认真查处退耕还林信访案件,切实维护好退耕还林政策的严肃性和退耕农户的利益。

4.3 强化领导

一是要继续坚持退耕还林工程各级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退耕还林工程各项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的落实纳入目标管理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要按规定解决好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将其纳入财政预算,或纳入农业开发资金给予安排;三是要加大督查力度,将退耕还林的政策落实、巩固成果的举措落实、群众(林农)信访稳定、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的督查内容,适时督查,努力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和生态文明、生态产业化的目标。

2013-07-16

F 326.20

B

1003-2630(2013)03-0046-02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内乡县成果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让“扶贫月季”开出“致富花”——河南省内乡县人大常委会助推月季产业侧记
河南南阳内乡县拟投资80亿元建石材基地
内乡县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