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大补汤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

2013-08-19 02:45刘汉江汪永泉李孟泽
黑龙江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周径患肢气血

刘汉江 李 彬 马 洋 汪永泉 李孟泽 高 宁

(泸州市中医医院·646000)

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为术后早期常见的症状,是由于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后伤肢局部发生反应性水肿,及骨折局部出血、感染、血循环障碍等造成伤肢不同程度的肿胀[1]。患者主观上可感肢体沉重不适,麻木、感觉减退、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引起皮肤淤紫、皮温升高或降低,下肢关节活动(特别是膝关节活动)时剧烈的疼痛[2],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及患肢康复的进程.如不及时处理和控制,下肢肿胀造成组织相对缺氧将引起骨间肌的萎缩及关节粘连,并有相应关节骨质的改变,造成不可逆的残疾

1 临床观察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1年8月-2012年06月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二科病人。根据就诊先后顺序予患者编号,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 例,共计100 例。

1.1.2 诊断标准 (1)有明确下肢骨折手术史。(2)伤肢肿胀,按压有凹陷,舌淡苔薄,边有齿印或瘀斑或舌底静脉曲张,脉细弱或细弦、细涩,眼睑色淡。(3)X 线检査可以明确骨折的诊断。(4)已行内固定手术。

1.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未经其它方法治疗者。(3)年龄为50 岁以上(包括50 岁)。

1.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2)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3)合并有心脏病、肾病的患者。(4)合并有恶病质的患者。(5)有精神疾病或不愿配合的患者。(6)研究者认为不适合纳入临床试验者。

1.2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1年08月—2012年06月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2 科病人。主要骨折部位为股骨、胫腓骨,其中股骨38 例,胫腓骨62 例,年龄50~74 岁,平均年龄59.2±8.9 岁,男性59 例,女性41 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予患者编号,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 例,共计100 例。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手术后行常规治疗,于手术后第三天进行七叶皂甙钠静滴及十全大补汤口服;对照组患者手术后行常规治疗,于手术后第三天进行七叶皂甙钠静滴,疗程均为12 天,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 天、第7 天、第12 天伤肢周径,测量时间为早上9 点,并记录相关数据。

1.4 观察指标

1.4.1 患肢肿胀程度的测量 测量患肢髌上、下10cm 肢体的周径。每次均测量三次,并取其平均值。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 天、第7 天、第12 天伤肢周径,与健侧周径值相比,得出周径差。所测量患肢周径以字母A 代替,健侧部位测量值以字母B 代替,计算所得差值,以字母C 代替,用药后再次测量患肢相同部位周径,以字母D 代替,则肢体肿胀的改善程度为:(A-D)/C×100%。

1.4.2 数据处理统计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 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比较用配对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釆用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100 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并进行疗效观察,分别观察两组间患肢肿胀度比较,在治疗第7 天出现差异(P<0.05);试验组在治疗第7 天开始患肢肿胀明显消退,且试验组消肿程度较对照组明显。说明十全大补汤口服可以有效地改善骨折术后早期肢体出现的肿胀,且比单纯使用七叶皂甙钠有一定的优越性。本临床观察过程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表1 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肿胀度比较(%)

肿胀度=[(患肢周径-健肢周径)/健肢周径]x100%

治疗前肿胀度比较经独立样本T 检验,p=0.88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第3、7、12 天肿胀改善度比较(%)

肿胀改善度为=[(治疗前患肢周径-治疗后患肢周径)/(治疗前患肢周径-健肢周径)]x100%

治疗后第3 天两组间经独立样本T 检验,P=0.633<0.05,差异五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第7 天两组间经独立样本T 检验,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后第7 天患肢肿胀度具有可比性。

治疗后第12 天两组间经独立样本T 检验,P=0.02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后第12 天患肢肿胀度具有可比性。

3 讨论

人体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休,运行不息。骨折后,经络受损,气血运行失常,营血离经聚集于局部,故见肿胀之征。而且手术更会不同程度地加重组织的损伤,瘀积不散,进一步加重肢体肿胀。正如《灵枢.五癃津液别篇》: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精;其流而不行着为液。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而胫肿。《普济方.折伤门》中亦有“若因伤折,血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之说。《医宗金鉴》亦做描述:“人之气血,周流不息,稍有塑滞,即作肿矣”。

现代中医一般认为其发病机制在于气虚湿瘀为下肢骨折术后肿胀主要病理,肿胀属于伤后正虚,血溢于外,阳气受损,气血周流不畅,气血淤积所致。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饮食不健,营养之源日绌,代谢缓慢,筋骨损伤修复能力下降[3]。

下肢骨折术后,瘀血残留,由于肢体长期内、外固定,活动减少,气血运行不畅,日久损伤正气,疾病由实转虚,以虚为主。而气血津液密切相关,气能行血,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旺血行,气虚血滞而瘀,且气能化津,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气化功能而化为尿液、汗液排出体外,故气虚血瘀水湿不化而肿胀难消。纵观外伤后期肢体肿胀,不外有气血亏虚型、气滞血瘀型、湿热交炽型、脾肾阳虚型,而因“虚”、“瘀”致外伤后期肢体肿胀者在临床上可占90%以上[4]。因此,根据临床表现及祖国医学理论进行合理治疗,有虚则补,有瘀则化,则益气化瘀消肿法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而十全大补汤组方完全体现了益气化瘀消肿,故临床效果较好。

[1] 郑光新.下肢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早期康复治疗[J].现代康复,2000,4(1):11-14

[2] 吴毅,范振华,屠丹云,等.制动对兔膝关节韧带特性和形态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2,11(1):1-5

[3] 陈应文,康旭卉.中药内服外洗治疗下肢骨折肢体远端肿胀[J].湖北中医杂志,2007,3(29):31

[4] 孙之镐.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03.

猜你喜欢
周径患肢气血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