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超声诊断价值

2014-08-15 00:49卫精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胆囊癌声像胆结石

卫精明

(宁津县人民医院彩超室,山东 宁津 253400)

胆囊癌是胆道疾病较为多见的恶性肿瘤,该肿瘤具有转移快,进展迅速,占据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前五位。伴随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早期症状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临床体征,因此,往往被患者忽视,医生在进行诊断时,若不仔细反复扫描,较容易发生漏诊现象。超生诊断被认为是诊断胆囊癌最为敏感的诊断方法,目前,临床上已将彩色多普勒作为诊断胆囊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对我院自2010-01~2014-01收治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为提高影像医生对胆囊癌的认识,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01~2014-01我院确诊的胆囊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24~67岁,平均42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2.3年。其中腺癌35例,腺鳞癌11例,晚期胆囊癌手术不能切除4例。伴有肝转移13例,胆管转移4例,大网膜转移5例,合并胆结石7例。所有患者均自觉右上腹反复疼痛不适,部分患者自觉右上瞧痛、体温升高、全身黄疸症状、腹内伴有包块、腹水。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检查,47例确诊,有3例出现漏诊,漏诊率约为6%。患者再次行CT 检查,确诊49例,有1例漏诊,漏诊率约为2%,两种检查方法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检查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250、450,东芝240腹部B超仪,凸形探头,探头频率3.0MHz。所有的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均告知空腹12h或以上,检查时取仰卧位、左右侧卧位或坐位,观察胆囊大小、胆囊腔、胆囊壁、囊壁厚度、胆囊腔内回声、胆囊形态、胆囊颈管、胆总管情况、囊内情况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肝门部、肝区的回声变化,是否伴有转移情况,并做好记录、摄片、阅片。对于超声影像模糊不清的患者,必要时嘱其饮水500mL再进行扫描。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胆囊癌诊断标准的有47例,约占94%,漏诊3例,约占6%。有8例患者合并胆囊多发结石,4例患者伴肝脏浸润,3例患者伴淋巴结转移,5例患者胆囊颈部结石,2例胆囊实变仅提示萎缩性胆囊炎。

2.2 CT 检查结果显示

2.2.1 小结节型:5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影像学显像符合胆囊癌早期表现,胆囊肿大,胆囊壁平整光滑,病灶2.5cm,在囊内可见10多枚小光团,呈乳头状中等声。

2.2.2 壁厚型:有10例患者经CT 扫描影像图显示,胆囊壁弥漫性不均匀增生,囊腔也呈不均匀狭窄,内壁不光滑平整。影像发现患者早期胆囊壁呈轻度增厚时不易诊断,阅片医生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容易与慢性胆囊炎的囊壁增厚相混淆,要注意与之相鉴别。

2.2.3 混合型:有12例患者影像显示囊壁呈不规则加厚,囊壁边界不清,伴有包块侵入囊腔,囊内透声差,胆汁混浊,囊腔缩小,伴有强回声光团,该型容易侵润周围组织。

2.2.4 腔内型:有19例患者影像显示,在胆囊内存在突入腔内的包块,包块与胆囊壁分界不清,伴伴随坐姿及体位的改变随之移动。经对症处理后,腔内肿块的大小、形态没有任何改变,此型更适于彩色多普勒诊断。

2.3 超声漏诊原因

(1)1例患者被误诊为萎缩性胆囊炎,主要原因是因为该患者的胆囊轮廓模糊,胆囊呈实体样变,后伴宽大声影。(2)1例患者被误诊为结石伴炎性沉积物,误诊原因为患者的囊内见结石光团,胆囊底部见点片状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其中1例患者的右肝部伴有5cm 的病灶。(3)1例患者被误诊为结石嵌顿引起的梗阻型急性胆囊肿大,原因为患者胆囊急性肿大,行CT 扫描显示颈部有2枚强回声光团,其中有1枚伴有声影,另一枚声影不明显,经CT 扫描显示该患者的胆囊内可见结石光团,肝内外胆管扩张,以肝内胆管扩张最为明显。

2.4 CT 检查漏诊原因

1例患者被误诊为胆囊壁增厚,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因为CT 扫描影响显示该患者的胆囊体积偏小,患者的胆囊内有数枚结石,影像显示可见结石光团,胆壁增厚,尤其是前壁尤为突出,因此,被误诊为胆囊的慢性炎症刺激而引起的胆囊壁增厚。

3 讨论

胆囊癌是消化科较为常见的癌症之一,发病率极高,具有转移早,进展快的特点,据数据统计,我国患有胆囊癌的患者每年有所有升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胆囊癌的患者多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其中女性患者的人数居多。大量文献显示,胆囊癌的发病与胆囊炎、胆结石有密切关系,胆囊癌患者大多伴有胆结石病史,最短的4年,最长的12年。胆囊癌的临床表现:(1)患者会自觉右上腹疼痛,或右上腹呈持续性的隐痛或钝痛,有些患者会发生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2)该病患者通常会进食不佳、消化不良、讨厌油腻食物、嗳气、胃纳不佳等症状,主要是患者的胆囊功能不足,对吃进的脂肪物质难以消化。(3)胆囊癌的患者在病情发展到晚期时会出现全身性黄疸,同时伴有消瘦、乏力。这是因为癌组织侵犯胆管,导致胆管堵塞,诱发机体黄疸,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恶病质,皮肤、黏膜黄染,伴皮肤瘙痒。(4)部分患者可伴有体温升高症状。(5)患者的右上腹会出现包块,主要原因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当肿瘤侵犯到十二指肠时可以造成患者肠梗阻,当癌肿侵犯到患者的肝、胃、胰等脏器时,局部也可触及包块,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容易和胆囊炎,胆囊结石相混淆,当胆囊癌患者的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经CT 扫描影响图像显示,胆囊癌的声像图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声像图相似,声像同样都是表现为胆囊肿大,囊壁水肿变厚,不光滑,胆汁混浊透声差时,相似的临床表现容易引起患者漏诊或误诊。胆囊癌的的CT 影响特点,声像中显示胆囊轮廓欠清晰,内充满强回声融之块状星实体样变。伴随患者的病情恶化程度,癌细胞向周围组织、器官浸润扩散,通过CT 扫描可见患者的第一肝门及胆囊周围见不均质低回声团,胆囊壁呈不规则性增厚,并伴有胆管扩张。CT 检查为临床医生的疾病诊断提供依据。预防漏诊和误诊需做到以下几点:(1)胆囊癌多伴有胆结石、胆囊炎,对于患有胆囊炎或胆结石的患者应列入合并胆囊癌的高危范围,有效降低误诊率。对有胆囊炎或胆结石的患者在进行CT 扫描时,医生不能只注意到结石及炎症的改变就简单的将患者诊断为胆结石或胆囊炎,医生应仔细检查胆囊,寻找主要病症的声象图,对于声像图中表现为胆囊壁粗糙、水肿、增厚,胆汁混浊透声差时,可能使胆囊内癌性病灶的显示受到一定影响,避免因掩盖了癌症病灶的声象图而造成漏诊。(2)对胆囊炎、胆结石病史在10年以上的患者,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进行CT 扫描时要多体位、多切面的对胆囊外形,活动情况及内部回声反复扫描,特别是女性胆囊炎患者,如果该患者胆囊炎经常发作,同时伴有多枚结石,必要时做一些特殊检查,如脂餐试验。(3)对于胆囊萎缩并充满结石的患者,该类患者胆囊呈实质性改变时,胆囊癌已浸润至浆膜层并侵及肝脏,因而与肝组织无明显境界,在没有胆汁作透声窗的情况下容易下漏诊,往往仅诊断为萎缩性胆囊炎。(4)小结节型为胆囊癌较早期的表现,该类型的胆囊癌的声像图与胆囊良性息肉的声像图相似,容易发生误诊,当患者同时患有小结节型胆囊癌和胆囊结石时,CT 声像图上往往表现为附着于胆囊壁上的小光团,无声影,不移动,若没给予多体位、多切面扫查,容易将此类患者诊断为良性息肉。(5)对于胆囊癌转移到其它脏器的患者,医生在进行CT扫描时不要单纯的只关注转移灶,应注意胆囊壁钙化、胆囊颈部结石患者的声像图与胆囊癌的区别。综上所述,胆囊癌的诊断中,超声检查被广泛推崇,是目前常见检查方法,但应注意在进行检查过程中应多体位、多方位观察肿块特异性表现,做到认真全面扫查,并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综合判断,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1]张敏青,李新祥.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01):123-124

[1]杜妍,脱小飞,王光霞,等.三维超声在胆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4(02):145-148

猜你喜欢
胆囊癌声像胆结石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胆囊癌的治疗现状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