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要与国情国力相适应

2015-07-07 06:54邱本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国力国情生产力

◎文/邱本

法治建设要与国情国力相适应

◎文/邱本

国情与法治

国情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关键词,并由其形成了一种重要理论,即“中国特色理论”,但人们在谈论国情时,更多的是指(或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虽然法治涵盖在政治之中,但不显其要。国情决定法治,法治反映国情,在当今法治国家,法治已是国情最集中、最全面、最普遍和最本质的体现。

所谓最集中,是因为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属于大政国是,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国泰民安,它体现的是最重大、最核心、最关键的国情。

所谓最全面,是因为法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依法治国,将法治贯彻和落实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孟德斯鸠指出:“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状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治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可见,国情的各个方面均要综合体现到法律中来。

所谓最普遍,是因为法律具有普遍性,无人不涉,无处不在,无事能外,没有什么东西能像法律这样得到广泛的尊重。

所谓最本质,是因为国情的根本是国与民的关系,在法治国度,国与民的关系转化落实为法与民的关系,即法治与国民如何相互对待的关系,如法治怎样对待国民,是否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是否保障人权、关心民生;国民怎样对待法治,是否信仰法治、践行法治等。随着法治的发展、健全和完善,法治状况是国情状况最重要的表现。

国力与法治

谈到国力,人们常讲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后来又加上了文化软实力,但事实上,法治才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1.建国治国都要落实到法治上

所谓建国,只有在良法善治基础上建国才是真正的建国。所谓治国,只有依法治国才能治好国。优良的法治传统和健全的法治体系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本和实力,也是国力与日俱增的主要源泉。有人说美国的法治是“由最聪明的人设计的,但连最愚蠢的人也会使用”,法治昌明了,谁当总统都无关紧要;有一段时间,日本频繁更换首相,但国家运转如常,真正做到了“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是因为法治的稳定性、程序性和神圣性等所具有和带来的法治力量,套用一句话,可叫“铁打的法治,流水的官”。法治是国家的基础,基础牢固,国家才能屹立不倒;法治是国家的骨骼,骨骼健壮,国家才有力量。

2.法治实力孕育助长国家实力

法律是社会公意,要集思广益,成大众智慧,这是法治优于人治、法治成为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原因,也是法治能够强国兴邦、富民强国的关键因素。综观历史和现实可以发现,大国的崛起,奠基于法治建设;强国之路,必须法治先行。英国的“光荣革命”(颁布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和“宪章运动”(争取了普选权)之于英国,美国的《独立宣言》之于美国,日本的明治维新(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刑法典》、《民法典》等)之于日本等,都是如此。

心语 徐湛/绘

通过法治建设改善国情

1.改善国情需要塑造国民,用良法善治教育国民

过去有一种理论叫“环境决定论”,其中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对人起着决定作用。但在当今法治国家,法治具有塑造环境的力量,法治环境决定着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国情的各个方面。法律是人的行为准则,是人必须服从的“最高命令”,人依法而思行,法治规训、塑造着人。各国国民性的差别源于其法治环境的差异。国民是国情的体现者,也是法治的践行者,国民如何,国情就如何,法治就如何。当国民都能信仰法律,践行法治,“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时时、处处、事事皆一准乎法的时候,民风就会随之向善,国情也会随之改善。

2.法治的力量源自法治对民情的关心以及由此而来的民众对法治的信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法治是伟大的事业,但法治建设可从小事做起,从社会大众身边事做起。国情是法治的指示器,国情中的非法治化现象,正好指出了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所在。如一些人喜欢抄近道、踏草坪、翻围栏、不排队,不讲卫生、乱涂乱画、大声喧哗等,这些细微小事都可折射出法治的薄弱。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文明洁净的国度,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它将许多道德问题法治化处理。虽然失之严苛,但对于一些“道德滑坡”现象,治之确需重典。

通过法治建设增强国力

1.经济学研究早已表明,制度尤其是其中的法律制度或法治是决定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因素之一

法治政治是直到近现代才有的政治制度,因此不能以政治代法治,而有必要强调制度政治学、法治政治学。而且,与经济制度化相比,政治尤要制度化、法治化。

实践证明,法治建设是国家建设的根本所在、关键所在,为国家奠定优良的法律制度和法治体系,才是最好的建国治国。因此,评价国家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其在国家法治建设方面有无建树、有多大建树,建立了良法善治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绩。

2.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既是增强国力的指导思想,也是法治建设的评判标准

阻碍和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法治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虽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我们不但要通过科技革新发展社会生产力,也要通过法治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良法善治与科学技术同等重要。我们要致力于系统而细密地梳理排查我国的法律制度和法治体系,废除阻碍或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从国情出发,制定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法律、法规。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法政学院)

猜你喜欢
国力国情生产力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侨眷焦治稼:“古渡诗人”的家国情
马克思生产力系统理论探析
悠悠游子心 深深家国情——一个普通海外留学生的成长
家国情 诗词魂
漫画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屈原之死
中国国情国力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