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依托主粮化战略发展马铃薯产业

2015-11-29 11:31姜世忠张熠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主粮榆林种薯

◎文/姜世忠 张熠

陕西榆林依托主粮化战略发展马铃薯产业

◎文/姜世忠 张熠

独特地位

1.种植面积大,居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第一位

榆林具备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是全国马铃薯五大优生区之一。2014年年末榆林市耕地总资源95.97万公顷(1439.52万亩),乡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资源4.99亩,有陕西“第二粮仓”的美誉。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占全省2/3左右,是陕西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市。2014年马铃薯播种面积262.3万亩,占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71%,所占比重高于第二大农作物玉米5.52个百分点,是全市农作物中播种面积最大的作物。

2.覆盖农户广,是农户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

“洋芋当饭不当菜”作为榆林民俗文化之一,概括了马铃薯在生活中的主粮地位。2014年,全市12个县(区)中,有10个县(区)马铃薯播种面积在10万亩以上,其中定边县是陕西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全国十大马铃薯生产县之一。2014年,全市乡村户数75.94万户,乡村人口288.62万人,人均马铃薯播种面积0.9亩,人均鲜薯产量0.9吨。

3.经济效益高,是农民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发展壮大,马铃薯已成为榆林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14年,榆林农民人均马铃薯纯收入900多元,其中定边县农民人均马铃薯纯收入2800多元,重点乡镇人均马铃薯纯收入达5000多元。马铃薯也是贫困区域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目前,榆林共有9个国省定贫困县、1074个贫困村、16.3万户、48.7万贫困人口,将在3年内实现全市贫困县、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在精准扶贫的新形势下,结合马铃薯在榆林面积大、覆盖广、农民种植意愿强、收益高及适生、优生等特点,建议把马铃薯作为榆林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最大程度惠及全市贫困人口,加速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4.发展基础好,有实施主粮化战略的多重优势

马铃薯是榆林第一大宗农作物,近年来被作为全市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初步形成北部风沙草滩区以脱毒种薯繁育、早熟外销和加工专用薯为主,西部白于山区以鲜薯外销型品种以主,南部丘陵沟壑区以抗旱鲜食和淀粉加工型品种为主各具特色的区域布局,其中定边县被确定为西北旱作地区马铃薯主粮化示范基地,已具备马铃薯主粮化的产业基础。2008年,榆林马铃薯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4888公斤,60亩核心技术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6715公斤,均为当时全国最高纪录,表明榆林市马铃薯主粮化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定边洋芋”“靖边土豆”先后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榆林马铃薯的知名度。榆林作为全国马铃薯生产第三大市,在当前主粮化战略的新形势下,基于工业反哺农业的财政优势、适生优生的自然优势、耕地面积广的基础优势、高产创建的技术优势以及民俗人文优势等多重优势,马铃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发展困境

1.农民科技素质不高制约马铃薯产业提挡升级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劳动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职业农民”这一新型职业群体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但是据对2014年榆林市937个农村住户的调查,住户家庭成员中,40岁以上占46.8%,其中50岁以上占29.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6.7%,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9.4%;从业劳动力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人数比重仅为10%左右。榆林农业劳动力科技素质不高,离“职业农民”仍有较大的差距,必将制约马铃薯产业进一步提挡升级。以马铃薯生产大县——定边县为例,从种薯来源看,种薯来源为自留的面积占比高达72%,农户以商品薯代替种薯,不仅限制了马铃薯单产的提升,而且加大了马铃薯病害传播的风险和机会;从连作情况看,重茬种植在马铃薯生产中普遍存在,山区尤为普遍,成为马铃薯单产、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从防治情况看,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农户占15.5%,其中采取规范防治的仅占7.5%。目前,榆林马铃薯单产水平为1吨左右,比内蒙古乌兰察布、甘肃定西等全国马铃薯生产大市低10%。

2.良种繁育滞后难以满足主粮化需求

马铃薯主要包括鲜薯食用型、淀粉加工型、油炸食品加工型、特色型和全粉加工型等品种类型。国家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让马铃薯成为餐桌上的主食,不仅要用马铃薯全粉制成馒头、面条等产品以及其他深加工产品,而且充分考虑了马铃薯高产、全粉营养性和易贮藏等特点。目前,榆林马铃薯生产绝大多数是鲜薯食用品种,难以满足主粮化生产和加工需求。以定边县为例,该县马铃薯品种主要为鲜食品种——克新1号(紫花白),面积占68%,加工型品种占11%,其他品种占21%。克新1号作为定边县主栽品种,在该县种植历史长达8年,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增产增收效应,但该品种抗病较差,特别是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极差。同时,马铃薯种薯扩繁体系不合理,种薯繁育滞后,旱地适应性差,缺乏主粮化品种,影响良种推广和主粮化的进一步推进。

3.价格周期波动影响薯农种植积极性

以定边县为例,2009年以来马铃薯收购价格呈现“过山车”式的剧烈波动。其中,2010年是马铃薯收购价格最高的一年,价格在1.6-2.2元/公斤之间。2011年,马铃薯收购价格同比下滑近一半,之后逐年上涨,到2013年达到较高水平,价格在1.4-1.8元/公斤之间。2014年马铃薯收购价格又一次大幅度下滑,同比下降50%以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外省大面积种植的冲击,另一方面是自身品质的退化,存在病虫害增多、形状不好、卖相不佳等问题。受价格低迷与单产下降的双重叠加影响,2015年定边县农户种植马铃薯积极性明显下降,马铃薯播种面积同比下降10%左右。同时,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也是影响马铃薯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今年夏季定边县连续三个月高温干旱,预计旱地马铃薯减产50%以上(滩水地影响较小)。

4.贮藏加工能力不足成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短板

由于马铃薯具有鲜食性特点,本地缺乏现代化贮藏设施,榆林大量鲜薯上市时间集中,加之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旺季滞销、淡季断货”的局面时有发生,储销压力大,价格上不去,丰产不增收。据了解,榆林马铃薯贮藏体系不健全,鲜薯贮藏大部分以农户自贮为主,这种贮藏方法分散、规模小、设施简陋、贮藏量小、技术水平低,贮藏损失率达15%-30%,而发达国家马铃薯仓储损耗不到5%。同时,虽然近年来榆林马铃薯加工企业有所发展,但是小而分散,加工能力不足,现有加工企业多数处于初加工层次,主要以淀粉加工、粉条加工为主,几乎没有从事马铃薯精淀粉、全粉、冷冻制品、油炸薯片、膨化食品等方便食品的加工企业,缺乏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严重制约马铃薯主粮化的进一步发展。

对策建议

1.紧抓主粮化机遇,把马铃薯产业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一是在国家提出主粮化和精准扶贫两大战略的新形势下,应更加突出马铃薯产业在榆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把马铃薯主粮化作为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扶贫攻坚的“头号民生工程”,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明确新的目标定位,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全面促进马铃薯产业提挡升级。二是更加突出资源型城市财政支农、以工补农的资金优势,出台具有地域特色的马铃薯主粮化扶持政策,推进主粮化战略有序开展。制定马铃薯粮食直补、生产资料补贴和最低收购价等政策,保护农民利益,激发广大薯农的种植积极性,促进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鼓励马铃薯连片种植,提高马铃薯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水平。扩大马铃薯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对农业保险保费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补贴,降低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投保成本和经济负担,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切实保障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马铃薯主粮化生产水平

一是加大马铃薯产业科技培训力度,以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地,培训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从根本上解决种薯来源、重茬种植、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二是大力推广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马铃薯节水增效栽培技术,积极开展中小型机械化技术的集成与推广,辐射带动马铃薯生产水平的提高。三是紧抓国家主粮化战略,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选育适应各种市场需求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建立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多元化品种体系。完善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成从组培快繁、温室扦插、网室栽培和原种繁育到一、二级种薯生产的良种繁育体系,保证全市马铃薯田每三年更换一次良种。针对旱地、水地不同生长特点,建立马铃薯水地制种、旱地扩繁机制,切实提高种薯适应性,特别是在山区的适应性。开展主粮化产品技术攻关,改进和完善主粮化产品加工工艺,逐步提高马铃薯加工转化能力和商品化水平。

3.服务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格局,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以产业化的视角,加大马铃薯“基地+园区+中心”的建设力度。一是加快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和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当地适合种薯生产的自然优势,大力支持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建成面向全国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加大马铃薯良种推广力度,不断扩大良种覆盖率,全面提高商品薯质量,建成面向全国的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二是加快马铃薯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利用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契机,建立马铃薯工业园区,培育和引进一大批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发展精深加工项目,形成具有影响力的集约型加工基地。三是加快马铃薯集散中心建设。建设一批不同规格、适宜各类经营主体的高标准马铃薯贮藏库,着力解决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与贮藏紧张的矛盾,实现马铃薯均衡上市,稳定市场价格,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利用榆林马铃薯的品牌优势,凝聚市场集聚效应,建立面向全国的马铃薯集散中心,为薯农和加工企业提供涵盖种薯、商品薯、加工薯、淀粉及其制品、马铃薯加工产品等一系列产品的交易场所。

4.借力“互联网+”,开启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新时代

“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有助于推动马铃薯产业提挡升级。一是利用新兴传播媒介,广泛宣传马铃薯营养价值。树立“营养引导消费”的现代理念,宣传马铃薯主粮化的必然趋势、产品的营养价值、经济和社会效益,营造马铃薯主粮化消费的社会氛围。二是利用新兴传播媒介,广泛宣传榆林马铃薯品牌。充分利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全国知名的榆林马铃薯品牌。加大宣传投入,创新宣传方式,特别是要利用新兴传播媒介全方位宣传,不断提升榆林马铃薯品牌知名度,使马铃薯成为榆林新的城市名片。三是借力“互联网+”,发展马铃薯电商营销模式。目前,榆林共有7个县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土豆姐姐”等农产品热销网络,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应建立“互联网+马铃薯”发展新模式,鼓励支持马铃薯电商发展,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市场容量,拓展销售渠道,开创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新局面。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榆林调查队)

猜你喜欢
主粮榆林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在追赶超越中加快榆林高质量发展
榆林抿尖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马铃薯主粮化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
报界宗师张季鸾学术研讨会在榆林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