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2015-12-03 04:58沈锋张怡梅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主体目标

沈锋张怡梅

(1.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10008;2.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厂中学,210031)

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沈锋1张怡梅2

(1.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10008;2.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厂中学,210031)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1]体育与健康作为一门以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与其他以文本类知识学习为主的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对运动技能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在运动学习中到底该如何界定,又该如何发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呢?本文基于心理学层面,结合实践案例,谈一点个人的思考,以期与同行共飨。

二、对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认识及思考

(一)什么是主体

主体是相对客体来说的,是认识论上的一对关系范畴,是基于具体的活动而言的,离开了具体的、现实的活动就无所谓主体和客体。活动中的主体具有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主观性等,主体只能是人而不可能是其他事物。相对主体来说,客体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主体所欲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他事物。[2]体育教学包含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材)三个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是一致的,因此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复合主体”,[3]面对着共同的客体—教学内容(教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交往活动,是认识论中的主体间关系。

(二)教师与学生的主体间关系

体育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以各种形式主动积极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多边活动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师与学生的主体间关系具有两层含义。首先,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担负着教学过程的组织、引导、促进等职责,教师是教和导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选择的权利和表现自我的权利,学生是学与练的主体。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在持续地发生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高效的“教”促进学生有效的“学”,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反过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教师对学习的指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学习的内在动机水平,两者的连接点是学习。[4]学生的学习一旦离开教师正确的指导,就算是积极、主动的学,也只能是无目的、迷茫地学,离开教师的指导的学习充其量算作自学。同样,离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教师的指导也只能是流于形式,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

三、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个方面

1.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石,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归宿,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指导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到学生的客观差异,贴近每一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运动水平、身体条件各异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5]成就感的驱使可以让学生在运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作用。譬如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时,为解决投准问题,将目标设定为:运用相同的技术动作(单手肩上投篮),在不同的运动条件(投篮距离及投篮方式)下,达到相同的投篮命中率。

2.精心设计组织教法

对待各年龄段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精心设计组织教法,充分了解学情,尊重差异,区别对待。如,小学阶段以发展快速奔跑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设计了“穿越封锁线”的游戏,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封锁线”,到达安全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练习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再及时地对“如何跑得更快”这一问题进行指导,进一步解决动作技术的学习。

3.引进新颖的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这些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技巧前滚翻教学中,教师事先将前滚翻技术的各技术环节进行分解,并将练习场地设置成若干个体验区,每个体验区都有视频在循环播放该区的学习任务及练习方法,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学习提示卡的提示,在各体验区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相对自主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此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并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二)问题驱动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内在动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问题学习,从而促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从学生的角度,问题驱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耐久跑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去发现耐久跑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启发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发现的问题是跑到300米时,出现心慌气短、下肢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实在难以坚持,这是耐久跑的“极点”现象,是机体必须要经过的一个适应过程,学生在不知原因的情况下变得不知所措,如何克服这一现象,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对“极点”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的讲解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问题驱动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在耐久跑学习中,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恰如其分地抛出问题,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让他们回忆自己遇到“极点”的感受,教师在学生疑惑时进行点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使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

(三)“小碎步、多台阶”式的评价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持续保障

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评价要多元化,也就是多元的评价主体、多维的评价内容、灵活的评价方法,倡导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

以耐久跑为例,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小碎步、多台阶”式的评价对耐久跑的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小碎步”是指通过目标引领,将教学目标化整为零,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设置成一个一个的小台阶,让学生看到希望,增加他们完成每一个小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实际上是利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设定了一个又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小目标,实现了每个小目标,也就实现了这个内容的教学总目标。正是一个一个这样的小目标,搭建起一条通往教学目标的多级台阶,只要学生越过了这些小台阶,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顺利实现了。

四、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单一的兴趣点会造成学生身体发展的严重失衡,体育教学也会因此而错失学生各项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也不是依靠削弱教师的主体地位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反,需要教师更好地发挥出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3]毛振明,王小美.体育与健康课改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4):43.

[4]沈锋,张怡梅.基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差异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4(8):67-68.

本期“案例研析”主持团队名单:

主持人:浙江宁波 陈昌福

本期特邀嘉宾主持及栏目指导:

浙江师范大学

孙喜和博士

成 员:湖北武汉 徐仲书

安徽安庆 李 莉

山东青岛 于周涛

广东汕头 任洪章

宁夏银川 田 龙

山东高青 付国超

江苏南京 沈 锋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主体目标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