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2015-12-18 07:36胡黎立孙蜀宁张淑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脑水肿达拉自由基

赵 倩 胡黎立 孙蜀宁 张淑艳

辽宁金秋医院神经内科 沈阳 110016

脑出血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其致死、致残率高,可引起多种继发症状,脑水肿的产生是脑出血后二次损伤发生的关键性因素。脑水肿是脑组织在受到急性损伤后出现程度不同的继发性病理过程,一般在3~7d内发展速度较快并达到高峰[1],会引发颅内高压及脑疝的形成,是脑出血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脑水肿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对于其形成的机制并不完全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机体在发生脑出血后,脑内氧自由基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导致机体神经细胞结构损伤以及血脑屏障的破坏[2],是引起脑水肿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治疗有效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3-4]。本文选取我院82 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01-2014-01我院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2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标准,其中男56例,女26例;年龄48~82岁,平均(71.2±2.7)岁。出血量10~20mL 者46 例,>20~30mL 者36 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头部CT 证实为脑出血患者;排除由于凝血机制障碍、脑外伤、脑血管畸形、肿瘤等原因导致的脑出血者及合并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疾病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龄(70.2±3.1)岁;对照组男27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68.7±2.3)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出血部位、血肿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降压及对症支持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静滴,2次/d,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患者在发病24h 内、治疗第5天、第14天及第28天进行头部CT 检查,观察患者脑水肿的变化。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脑水肿体积:用含血肿的水肿带大小减去血肿大小表示脑水肿大小;(2)神经缺损及病症评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分别进行NIHSS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3)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不同时间脑水肿体积的变化 治疗前2组脑水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5d 复查头部CT,治疗组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脑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比较 (±s,mL)

表1 2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比较 (±s,m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5d 治疗后14d 治疗后28d治疗组 11.64±3.42 20.95±4.47 16.37±3.95 11.24±3.3 2对照组 10.93±2.74 27.82±5.76 24.66±5.13 19.58±4.73 P 值 >0.05 <0.05 <0.05 <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41 21.94±3.96 8.65±2.57对照组 41 22.76±2.65 13.44±1.93 P 值>0.05 <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发生皮疹1例,经处理后很快转好,未影响后续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颅内再出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不良反应发生,通过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2组患者均无异常症状发生。

3 讨论

自发性脑出血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脑水肿,其严重程度与伤残率及病死率直接相关,因此是临床诊治的重点及难点。脑出血中多数患者均会发生脑水肿,通常分为两大类,分别为血管源性脑水肿及细胞毒性脑水肿。血管源性脑水肿是血脑屏障受损所致,其机制包括补体激活、自由基生成、凝血酶的产生、血红蛋白毒性作用等多种学说[5-6]。脑水肿高峰期为出血后3~7d,水肿形成和继发性损害可延迟至脑出血后2~3 周[7]。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在脑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氧自由基主要指一类具有高度化学反应活性的含氧基团,其自由基的氧化活性极强,能够攻击细胞膜及线粒体膜等。早期血肿占位效应造成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及病灶部位的白细胞浸润,以及随后血肿降解及血红蛋白、活性铁的生成,促使大量自由基产生,直接攻击脑内细胞膜磷脂中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的不饱和双键,造成细胞损伤,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脑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细胞毒性脑水肿与血管源性脑水肿,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新的自由基形成连锁反应,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害[8]。

依达拉奉(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MCI-186)是分子质量为174.20的亲脂性基团,血脑屏障的通透率为60%。因其能够保护脑损伤后梗死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区,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药效学研究及动物实验证实,静脉给药后可以有效地捕捉和清除氧自由基,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抑制脂质过氧化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的过氧化,从而抑制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9];依达拉奉还能抑制缺血及缺血后的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同时临床研究还表明,依达拉奉的脂溶性高,几乎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也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和出血时间,亦不影响体温、自主运动、胃肠运动、电解质平衡和呼吸、对生理性的单胺类递质几乎无影响,因此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本研究结果表明,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能够明显缩小脑水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周治疗,依达拉奉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且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依达拉奉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治疗期间,治疗组除发生皮疹1例,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证明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脑出血后早期使用依达拉奉,对减轻或防止继发性脑损伤、减轻脑水肿、促进细胞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1]付聪,孙秀英,张正福,等.对冲性额颢叶脑挫裂伤后迟发性脑水肿临床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09,4(3):49-50.

[2]那昕,唐合春.依达拉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0,39(19):2 657-2 659.

[3]Nakamura T,Kuroda Y,Yamashita S,et al.Edaravone attenuates brain edema and neurologic deficits in a rat model of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2008,39(2):463-469.

[4]林锦波,兰周华,张云凤,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11-14.

[5]黄本长,薛艳荣.熊海洋.等.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病人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29-30.

[6]Aoki T,Sumii T,Mori T,et al.Blon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expression during repedusioninjurylmechanical versus embolie focal ischemia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J].Stroke,2002,33(11):2 711-2 717.

[7]范铁平,王晓东,王茂湘,等.依达拉奉联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水肿疗效及机制研究[J].医学信息,2014,27(6):179.

[8]Han N,Ding SJ,Wu T,et al.Correlation of free radical level and apoptosis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J].Neurosci Bull,2008,24(6):351-358.

[9]杨建豪,卓文燕,孙宏春,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8):10-12.

猜你喜欢
脑水肿达拉自由基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
氧自由基和谷氨酸在致热原性发热机制中的作用与退热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