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2016-02-15 03:26田治平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企业家课程体系大学生

田治平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山东潍坊 261053)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田治平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山东潍坊 261053)

鼓励和扶持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融入素质教育、融入经济社会、融入国际合作,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挖掘与发展学生懂创业、能创业的潜能,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发展视野、竞争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创业教育; 素质教育;经济社会 ; 国际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演讲时指出中国要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美国、日本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从20世纪40年代始至今,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是美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大学阶段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和研究体系,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1]创业教育课程贴合大学生创业的整个过程,非常系统与科学,涉及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会计与税收、创业设计与创业融资、风险投资、产业前景分析、公司法等涉及企业经营的法律法规、社会能力与创业领导艺术等各个方面,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有效地保证了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创业教育思想贯穿整个教育教学之中,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师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意识;创业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有案例讨论、客座教授讲授、企业家演讲、计算机模拟、实地考察、实习、与成功企业家交流、网络学习等;创业实践教育活动的载体丰富多彩,意义深远,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如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企业家俱乐部、创业辅导、创业实验室、校企联合攻关项目等美国大学生热衷的形式。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投资俱乐部、百森商学院的“创立人之日”活动等具有相当影响力;美国许多有影响力的大公司(如 yahoo)都是从斯坦福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中诞生的。[1]

2. 日本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日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有三种情况:一是依托专业。许多创业教育课程都是基于大学原有专业课程,再结合创业知识开发出来的,比如创业工学、创业管理学、创业经营等课程。二是产学结合。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的方式,融合大学知识和社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以此建立起学术和产业的新中心;比如早稻田大学设置了风险企业家诞生的基础课程,资产运用的世界、风险企业的创造等创业课程。三是结合地域特色。从振兴地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创设创业课程,切实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比如和纸创业、商店街创业等课程。以此构建了“差异性”的创业教育课程。[2]

二、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融入素质教育、融入经济社会、融入国际合作

1. 融入素质教育

(1)以激发学生想创业、懂创业、能创业的潜能为宗旨建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主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来展开,因此,课程体系的建构主要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纲领。创业教育的目标(培养规格、要求)是指创业教育最终成果的规格和要求,是创业教育课程及评价的基本依据和中心,是创业教育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教育方法、组合教育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结合对创业教育目标的理解,根据泰勒提出的“目标源”理论以及教育目标筛选原则。[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应首先定位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其核心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挖掘和发展大学生懂创业、能创业的潜能及培养企业家精神,即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共性目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并非要求大学生人人都当创业者,人人都是未来的企业家,而是注重创业意识的培养和企业家精神的熏陶,以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及奋斗精神、先进经营理念促进学生价值观、就业观的改善,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在个性目标方面,应着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在创业实践中,不断地探求真实,持续的建立信任,理性的自我调整,以提升个体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是影响发展方式和结果的直接因素。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要求应有所区别,应该善于发现并激发那些想创业并且具有创业激情的大学生的潜能,让其懂创业,助推其能创业,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方法支持及心理咨询,扶持创业项目的健康发展。

(2)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融合。

依据美、日两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成功经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应强调内容多元化,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效融合。一是提炼学科的专业特色融入到创业教育课程之中,帮助大学生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背景去寻找创业途径和发展机会。二是根据本学科学生的特点拓展就业创业视野,筛选多学科知识融合组成新的知识,建构跨学科课程,提供学生跨学科创业的机会。

(3) 全面开展、全员参与、全程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价值观决定选择,由于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随成长经历与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大学生职业素质具有可迁移性,因此需要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全程关注并进行经常性、针对性的沟通与教育。职业素质中的职业品质、人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的教育作用因人而异,不是立见成效而是潜移默化的。从高职院校生源的特点来看,有些学生人文素质较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在一些学生群体中泛滥,职业意识如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规范意识等严重缺失,缺乏创造职业成就的热情。一方面,要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师德教育、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及定期深入企业学习、调研、论证,通过对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全面优化和浓厚学校职业素质培养氛围,创建创业教育、就业教育的有效环境,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境熏陶的有效融合,营造一个全面开展、全员参与、全程进行的动态过程。

2.融入经济社会

创业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美联储2013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里面,企业主的比例达到了24年以来的最低。[4](P248)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创业教育在价值取向、课程设置、形式与性质等方面成果斐然,大学生很早就意识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实施创业的大学生人数仍处于下降趋势。这充分说明创业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任何人想做都能成功的事情,他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使命感。大学生只有融入经济社会,充分体验,才能感悟:什么是事业心?什么是使命感。1989 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动, 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上首次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这一全新概念,期望通过在高等院校中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迄今为止也有二十多年了,但纵观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成绩菲然者,有!但实在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层面,大学生对创业的体验严重不足,教师与学生对企业与企业家成长的基础(环境)、企业信用、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家最需关注企业数据、企业商业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互赢共生的商业生态模式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基本上是空白。因此,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历程,必须融入富有企业家精神的经济环境,体验企业生产与管理,了解企业与企业家有关活动,感知商业模式与企业文化。[5]

(1)企业与企业家成长的基础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年2月8日~1950年1月8日)的论述,企业家不是一个实体概念、而是一个职能概念:不是一个持久不变的职业状态,而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动之中的职业选择,可以说,他是一个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

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基础是商业领域和企业活动的独立存在和发展,同时企业家个体需具有大无畏的精神。企业家具有的大无谓精神是一种很稀缺的优秀品质,目前,大多数人都明白这是创业者所必需的一种素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雷德.特曼(Frederick Terman,1900~1982,被称为美国“硅谷之父”、斯坦福大学“创业教父”)教授,他一直倡导大学应该是实际运用的中心,而不是只搞学术的象牙塔。他经常告诫他的学生:“你们给我记住了!撼动这个世界的绝不是通古博今的学者,而是那些无畏的人”。[6](P80)硅谷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特曼教授倡导的这种精神让它跨越了重重阻碍,如今的硅谷已注册了近8000家企业,是世界上最大的IT产业区。这里所说的“无谓”不是对风险的普通容忍,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需要极大的勇气、疯狂的激情和超出理性范畴的决心,忍受反复出现的近乎绝望的情境,在你的想法成为现实的过程之中,这种体验肯定会出现,如你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也可能会犯愚蠢的错误,你的供应商和合伙人可能会骗你,你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睡不好觉或恶梦连连。在创业之初,你需要在没有规则的地方制定规则或者在有规则的地方改写规则,你当初可能曾经将车库做办公室,将餐桌做会议桌,像动物一样工作了几年。但这些均被创业成功者的无畏精神所超越;这就是企业家的事业心与使命感。将创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把有关市场经济知识的精髓(创业涉及的有关法律知识、创业领导艺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等)、典型企业(企业家)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成功企业家座谈等融入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创业者强化企业发展环境意识,主动审量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升事业心与使命感的一种有效途径。

(2) 企业信用

企业家的成长有赖于商业信用的发展和信贷文化的形成。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和推动信贷文化形成的骨干力量,信用制度的完善和信贷文化的发展也是企业家健康成长的土壤,所谓信贷文化就是一种交易自由、借贷还钱、损失赔偿的理念和传统。目前,信用缺失已成为社会一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必须上足、上好这一课,特别注重开发保护知识产权、信贷文化、依法纳税、创业设计(计划)等方面的创业教育课程。

(3) 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竞争推动社会发展,也是企业健康经营的有效途径。竞争是一个发现与创造的过程,他可以淘汰落后的东西,扩散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产生创新,有了创新企业才真正有了变化。创新不是从无到有,也不是技术进步,如果把动力源从“马”到“蒸汽机”的变化看作是技术进步的话,那城市交通从“公共马车”到“轨道交通”的变化就是创新。[6](P23)企业家精神就是要永远准备接受竞争:自我挑战、外部挑战。时刻准备借助挑战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把非常不起眼、很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不间断的推动企业创新,谋取利润。而准备承受风险的程度,既取决于市场参与者投入交易成本的倾向、产品技术更新的层级、商业模式的革新、人才机制的创新等,也取决于竞争秩序的完善。大学生融入经济社会,体验职场竞争产生创新的过程,感受和审视企业间的竞争策略,是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要内容。

(4) 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数据

作为一名创业者,我们最关心的企业数据是什么,不管你经营的是一家街角小店还是一家综合产业的跨国公司,有三个数据必须关注:员工敬业度、客户满意度和现金流。前两个数据容易理解,现代的管理手段也较容易测量,提高这两种数据的策略各种文献论述较多,在此不再赘述。关于现金流数据,每一个创业的大学生都必须高度关注,它的作用是通过真实的数字来告诉你出账多少、进账多少以及现存多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家喜欢用它而非净收入来衡量公司获利的原因。净收入是通过损益表计算出来的,而损益表中含有较多的假设和主观判断。现金流才会让你了解公司当前最真实的状况,了解股东是否获利、企业是否应该及时偿还债务、经理人是否可以开展其他项目等,他帮助你及时了解并掌握公司的命运,因此,无论哪个学科的学生,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规划中应有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方面的初级知识,做到浅显易懂、够用即可。

(5) 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的优势之源

纵观世界经济,凡是有实力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改变是革新的源泉。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后指出,当今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以产品竞争为主,而更多的是企业商业思维与模式的竞争。2002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Henry Chesbrough(1956~,美国开放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开放式创新之父”著书有《开放式创新》2003)与Richard S. Rosenbloom对35家从施乐帕克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ch Center)衍生出来的技术型投资公司做了一份调查,得到如下结论:单靠技术无法培育革新,为了实现革新对商业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查与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美国IBM对全球765家公司所做的调查指出:一个企业如果既不改变产业结构、利益组成,也不改变企业内部构造的话,就绝对不会取得成功,在企业构造上,积极同外部保持合作关系的企业往往会取的较高的成绩。这就是说创新的商业模式才是企业竞争的优势之源。历史上存在哪些商业模式?他们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开创了新型商业模式的企业家先驱里,有许多一帆风顺的例子,但大多数公司都历经坎坷,在摸索中努力寻找着前进的道路。实践是先行人,理论是追随者。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时,创业教育教师应认真学习研讨商业模式理论知名学者如克莱顿.克里斯坦森、马克.约翰逊、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琼.玛格丽塔、克里斯托夫.左特、亨利.伽斯柏等的著作,深入企业体验、研究,总结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的兴衰教训,如美国梅西百货公司(Macy's)实时改变商业模式(通过全渠道销售模式)走出了经济危机(2007年席卷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美国次贷危机),而在2010年拥有101年历史的美国连锁业的开山鼻祖A&P公司因固守原有的商业模式终于没逃脱破产的命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时,针对不同学科,有目的嵌入商业模式理论(或发展历史)的有关内容,开阔学生的国际发展视野。历史是一面镜子,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它会启迪创业大学生发展之智慧。

大学生在富有企业家精神的环境体验过程中全面地重新认识自己、检视自己、发展自己、经常体验否定自己,一根筋似得举一反五,虽然这是一个纠结的过程,但却是贯通与丰富创业教育课程理论、自我认知的一种提升,是自身素质的快速提高过程。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把多元知识融合然后提升为文化,文化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供给他们生存、生活所需要的智慧,所有的财富都可以被剥夺,唯有智慧与你我同在。

3.融入国际合作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水乡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7](P1)习主席的多项主张获得外国领导人的认同,其中令人振奋的共享经济,将在未来更加开放、安全、互通、共赢的环境下蓬勃发展。未来企业的竞争既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又是“商业生态圈之间的竞争”,“生态圈”是没有国界的,如何建构企业的生态圈、打造生态型企业,将生态系统打造得更加完善、更加高效协作,是企业家终生履行的使命。“商业生态系统”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穆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与自然界一样,商业界也具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每家企业都可能构成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其命运不仅受自身因素影响,也受所在生态系统的制约。[7](P2)同一生态圈中的各企业相互依赖,各企业成员的利益也与其他成员的发展紧密联系,当一家企业的经营出现问题时,生态圈中其他成员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各企业围绕一家核心企业协同创造价值。这就是说,企业进入生态圈的直接目的便是减低成本,增加利润,扩大企业规模,实现协同效益。2007年,微软在中国每创造一元钱,跟微软合作的企业就会有16.89元的收入。[7](P53)阿里巴巴、谷歌、苹果等企业的成功主要在于利用平台聚集资源,构建健康的生态圈。商业生态圈强调企业的核心平台作用,企业与生态圈内的其他企业是合作共赢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是全球性的。在“互联网+”时代互赢共生的商业生态模式为主的全球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企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的思考已经超越国境、组织、领域的壁垒,他们的职业意识与职业价值观取向趋同,价值观决定选择。因此,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与时俱进,深度融入国际合作,学习、研讨、借鉴、提高、发展,特别是积极引进美、英、日、德等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先进经验,开阔我们的视野,推进我们的创业教育工作向宽度、高度发展。

[1]沈茹.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4,(20).

[2]黄兆信,郭丽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

[3](美)Jack Welch著,蒋宗强译.商业的本质[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4]江远涛著.商业生态圈[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6.

[5](美)B.Joseph pine Ⅱ著,毕崇毅译.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6](日)三谷宏治著,马云雷译.商业模式全史[M].苏州: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7]梅强等.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7).

[责任编辑:何 芳]

Th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IAN Zhi-ping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Basic sectors,Weifang 261053,China)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search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to let them better realize their social values.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to combin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economic society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gether. By stimulating the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 and digging out and develop the potential of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to be capable of entrepreneurship, the curriculum is dedicate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 with global perspective, sense of 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economic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2016-09-08

田治平(1963-),男,山东潍坊人,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

G423.07

A

1004-7077(2016)06-0122-05

猜你喜欢
企业家课程体系大学生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大学生之歌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