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2016-04-17 04:20李艳姿陈宏武
关键词:双师应用型校企

李艳姿,陈宏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李艳姿,陈宏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致力于培养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是关键点和突破口,本文在强调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的前提下,指出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几种主要的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更好地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新建了一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这类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办学定位不同于传统的本科院校,而是明确以为地方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致力于培养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定位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侧重培养学术型人才相区别,也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侧重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则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键点和核心突破口。本文试图在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几种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些微的改进建议。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指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为了谋求自身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不论是学术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对于任何一类高等教育机构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一)学校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

以往我国本科院校都是在统一的教育政策引导下,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选取同样的教学内容,培养千篇一律的人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陈旧落后,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不匹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很显然,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改变,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若要改变这一传统模式,解决现今高等教育发展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二)满足企业所需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国内国外经济竞争加剧,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大,而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虽多,却不是企业所渴求的人才,这就造成一方面企业大量出现用工荒、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同时存在的矛盾局面。因为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大都眼高手低,空有理论知识而无实践能力,无法胜任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期望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在各类校企合作模式当中,最普遍的模式就是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短期实习。学生在学校学习了基础理论知识后,进入到企业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进行学习,参与操作,零距离地接触工作岗位,熟悉工作内容,这种亲身体会与实际效果是在学校课堂里无法感受到的。学生通过在企业单位的职业接触和锻炼,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两者相结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以后的求职就业积累宝贵经验。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一)目前几大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模式

1.短期实习的合作模式

短期实习是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最普遍的校企合作模式,即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在大三或者大四进行专业实习,学生去到与学校有合作的企业或者自己寻找的企业,企业提供给学生短期的实习岗位,时间或为1至2周,或为几个月。这类模式中的企业多位于学校所在地市范围内,方便学生在实习期间可每日往返于学校和企业。此种实习多停留在感受企业文化及环境氛围的层面,认识性或见习性的工作内容居多,真正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不多。短期实习的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之间只是简单的达成实习合作意向,时间过短的,实习流于形式;时间较长的,企业会安排员工指导学生,并提供一定的实习工资,根据需要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开展实习工作,部分企业在实习结束后会选择表现优秀的学生留在企业正式录用。

2.实训—科研—就业的合作模式

这一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体现形式,一种是企业提供实习场地、设备设施,企业参与到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中来,给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提供意见或建议。一种是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实训中心或者实验室,学校提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企业提供资金和其他资源,将科研成果、技术进行转化,实现专业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创新,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实训中心和实验室的试验、研究、开发等环节的工作,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还有一种形式是企业和学校之间互派人员挂职锻炼,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企业选择优秀的管理者或技术员工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给学生讲授其实践工作经验,而学校则鼓励在编的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企业工作一线,为企业提供咨询与培训服务,丰富教学中的实践内容。这种合作模式主要以本科院校联合企业一起成立研究院、研发中心为表现形式,例如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与企业及政府合作的脐橙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在学校设实验室研究脐橙育种与栽培、土壤与肥料、病虫防治等技术,围绕脐橙的产业化发展开展校企合作[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佛山(云浮)氢能产业和新材料发展研究院由学校与几家需要氢能开发的科技公司合作,致力于推动氢能源项目的产业化发展。

3.“订单”式的合作模式

“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是一种高层次的合作模式,即学校和企业之间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学校按照企业的需求招收定向培养的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去定向企业就业。“订单”式合作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能就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企业需求,职业培训和操作源于企业,定在企业。企业可以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多关键的作用,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未来员工的培养。学生从入学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就业方向,学习目标也就跟着明确,相对而言,学生没有就业方面的压力。浙江树人大学以校企合作为抓手,设立了“财通订单班”、“中煤虚拟班”、“浙旅英才班”等极具特色的校企合作班级,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班级的教学与建设[2],这是“订单”式合作的有益实践。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缺乏法制保障

即使校企合作越来越密切,合作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不论是学术型大学,还是高职高专学校,或者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仍然是民间自发的行为,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权利、责任及义务,校企合作缺乏法制保障。现实情况下的校企合作,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学校和企业积极性、有效性受到影响[3]。

2.校企合作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的校企合作在管理机制上存在部门分割的问题,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各设制度,管理不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其他部门也不协调,教育部门主管教学,财政部门主管财政,管理步调不够连贯一致,校企合作受限大。校企合作以学校为主导,以联络感情、完成任务为主,企业的参与机制还处于建立起步阶段,参与机制的完善仍有漫长道路要走。[4]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缓慢

为了顺应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大环境需要,高校培养人才能适应社会及市场需求,在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提出高校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大力发展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改变本科人才培养千篇一律的现状,就需要改变重学科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这一教学活动主体的改变。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以往高校教师更多的是待在象牙塔里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一种形象,与社会各界接触不多,交流沟通也限于教育领域之内。而双师型教师要求老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要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也就是说,双师型教师首先应是个合格的教育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参与其中的教师和企业人员并不多,真正称得上双师型教师的仍是少数,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校企合作层次有待提高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几大合作模式中,短期实习占大多数,这属于较低层次的校企合作方式;以科研功能为主的实训—科研—就业模式占比虽然增加较快,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起作用并不大,主要是作用于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订单”式培养是较高层次的校企合作方式,但所占比例小,目前多集中在高职高专院校实行,应用型本科院校很少见。要实现校企间深度合作,开展高层次的合作模式十分必要。高层次的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可进一步加以整合,对人才培养目标、过程校企双方参与,有利于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达到人才供求的统一、均衡。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改进思考

(一)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法律保障机制

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功能,校企合作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政府要在校企合作中起到指导作用。国家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校企合作双方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增强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法律意识,为校企合作协议提供法律规范及法律依据,减少校企合作的随意性。当校企合作一方出现违背合作协议的行为时,另一方或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有法律法规可循,能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构建政府、学校、行业之间管理协商机制

通过建立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行业间的协商机制,加强管理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定期举行管理协商会议,共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时对话沟通,促进各部门对校企合作的管理一致性与及时性。同时,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参与机制,扩大企业在人才培养合作方面的影响力和参与度,强化企业在合作的角色与地位,这是校企合作应当推进的发展方向。

(三)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校拥有一大批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学术研究功底深厚的教师,学校可通过颁布行政政策、增加福利待遇、提高晋升条件等方法,鼓励优秀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为企业的管理培训、技术培训、进修培训等提供咨询与服务,在企业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丰富实践教学经验。与此相应的是,企业拥有大量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技能熟练的优秀管理者和技术员,高校可选聘这些企业精英担任兼职老师,到高校给学生授课或开展讲座,传授实践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四)拓展高层次的校企合作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高职高专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不同,最看重的并非具体的岗位操作能力,而是强调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与管理等综合实践能力[1]。因此,高校不但要给学生提供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企业参加见习和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因此,校企合作要拓展高层次的合作模式,例如增加中长期见习、顶岗实习,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等,让学生多些实践机会,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平台。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8个学期中会安排2个学期让学生实习,第一个实习学期安排在低年级,主要任务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第二个实习学期安排在高年级,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企业安排专业人员指导实习学生参与实践[5]。经过学校的学习和企业的实践,来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总体来说,校企合作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途径,需要给予重视和关注,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凸显其特色。

[1]陈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和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6).

[2]陈新民.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3(7).

[3]李茜燕.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7).

[4]于洋,霍素彦.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

[5]刘智英.面向职业实践的德国FH办学特色——兼谈对我国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7(1).

(责任编辑:刘岭峰2572756826@qq.com)

Study on the Synergy and Innovation Pattern for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LI Yan-zi,CHENHong-wu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000,China)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 to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n the service of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o achieve the goal of personnel training,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key point and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also points out several mai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nergy innovation pattern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pplied-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G648.4

A

1008-018X(2016)06-0067-04

2016-10-19

李艳姿(1987-),女,湖南衡阳人,博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高教研究、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双师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