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题材的音乐文学研究之我见

2016-04-17 04:20万迎迎
关键词:军歌进行曲题材

万迎迎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抗战题材的音乐文学研究之我见

万迎迎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抗战题材的音乐文学创作经历了激昂的开幕、全面抗战时期、抗战以后至今三个阶段;抗战音乐文学涵盖了军事、政治、文化、生活等许多领域,因而题材内容具有广阔性;抗战音乐文学作品无论是抗日征战、写景抒情、山水田园、即事感怀、流离怀乡、咏物怀古等,都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的美刺手法,深刻地揭示了民族矛盾的尖锐对立,提炼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侵略精神,因而主题思想具有深刻性。抗战题材的音乐文学创作无论是音乐,还是文学,在体裁形式多样性、悲壮美学范畴的开拓、风格多样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抗战音乐文学无论是在中国音乐史还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抗战;歌曲创作;音乐文学

抗战题材的音乐文学创作,不仅激励当年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而且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成果。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子,因此我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进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抗战题材的音乐文学创作的阶段分析

抗战题材的音乐文学的创作,学界通常认为始于1937年,终于1945年。而我认为上可以追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下可以延续到当代抗战题材的音乐文学创作,一直没有间断,而且还将随着抗战题材影视的延续而持续下去。据此,抗战题材的音乐文学创作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激昂的开幕(1931到1937年)。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继之而起的是中国东北抗战、长城与绥远抗战、上海“一二八抗战”等,如火如荼,烽烟四起,抗战音乐文学创作也随之拉开序幕。黄自1931年年底创作了《抗敌歌》,推出第一首抗战歌曲;接着1932年又创作了《赠前敌将士》,1933年又创作了《旗正飘飘》与《九一八》,成为第一批抗战歌曲作品。继之而起的是,随着抗日题材的电影、戏曲等艺术形式的传播,聂耳于1934年推出《毕业歌》(电影《桃李劫》插曲)、《前进歌》(军旅曲)、《自卫歌》(影片《逃亡》主题曲),1935年推出《义勇军进行曲》(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曲);光未然、阎述诗推出《五月的鲜花》(独幕剧《阿银姑娘》序歌),冼星海于1936年推出《救国军歌》,张寒晖推出《松花江上》,涌现出一批著名歌曲家与歌曲作品,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歌曲小组推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共同推动抗战音乐文学创作进入第一个繁荣时期。这时期作曲家有20多位,作词家30多人,作品近100首。

第二个时期:火热的战斗号角(1937年到1945年)。从1937年泸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是全面抗战时期。这阶段抗战歌曲创作有几个特点:一是产生了一批优秀音乐家,音乐文学作品数量提升与质量全面提高,作品达到1000多首,作曲、作词家500多人[1]。阚培桐《救亡之声》一书[2],收集整理了3621首抗战歌曲,成为目前收录抗战歌曲最多的书籍,作者如胡适、赵元任、闻一多、刘半农、叶圣陶、艾青、邓拓、丰子恺、老舍、田汉、聂耳、冼星海……,涵盖众多文人、学者、将军、政治家及其他社会名流;同时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如谢抱忱[3]等;以及一批优秀的传唱众口的高质量作品,如麦新《大刀进行曲》、冼星海《到敌人后方去》(1937)、《在太行山上》(1938)、《黄河大合唱》,端木蕻良、贺绿汀《嘉陵江上》(1939),马思聪《第一交响曲》(1941)等,至今依然回荡。从体裁、表现形式来看,既有歌曲作品,又有合唱作品,更有交响作品,中国音乐创作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时期。二是抗战音乐文学作品题材扩大、主题挖掘深广,主旋律艺术非常强烈。三是产生了一大批抗战音乐创作运动及其组织,全国形成了两个抗战音乐文学创作中心:一个是国统区音乐创作中心,先是武汉[4],后移到重庆[5];一个是解放区音乐创作中心:延安[6];创办了抗战音乐刊物如《音乐月刊》、《歌曲月刊》等,影响巨大。可见这是一场有组织的音乐创作活动,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鲁迅艺术学院在其中发挥着重大的组织作用。

第三个时期:永恒的旋律(1946年至今)。这一点往往被抗战音乐史研究所忽视。事实上,抗战胜利后,抗战题材的音乐创作并没有停止。1949年以来,大陆拍摄了海量抗日题材的电影、戏剧与电视作品(包括抗日神剧),其中就有大量的反映抗战题材的主题曲或插曲。比如《重整河山待后生》(1985年《四世同堂》的主题歌),《抗日的烽火》(《东方红》第四场)。当然,“主题曲也有不少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早期苏俄革命歌曲抄袭嫌疑(如《亮剑》等)”[7]。台湾也拍摄了大量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如《英勇勋章》(1974《英烈千秋》主题曲)、《歌八百壮士》(1975《八百壮士》主题曲)、《吾土吾民》(1975)、《梅花》(1976《梅花》电影背景音乐)、《笕桥英烈传》(1977)、《强渡关山》(1977)、《望春风》(1977)等,港产抗日电影如《肉搏》、《焦土抗战》、《大义灭亲》、《儿女英雄》、《时代先锋》、《锦绣河山》、《铁血锄奸》、《女性之光》、《回祖国去》、《时代先锋》、《锦绣河山》、《铁血锄奸》等,都产生了一批片头曲、片尾曲、插曲、主题曲等多种形式的优秀音乐作品。甚至2015年海峡两岸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期,《当代音乐》杂志等单位还在组织抗战题材的音乐文学征稿活动[8],可见抗战题材的音乐文学创作依然方兴未艾。由于这部分不是论文主体,可以专题另论,所以就此点到为止。

二、抗战音乐文学的题材广阔性与主题深刻性

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文学作品,以抗日救亡为母题,高分贝地吼出了国家和民族的最强音,具有极为鲜明的时代气息。其数量之多,主题之集中,题材之广阔,创作速度之快,作品流传之广,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

(一)抗战音乐文学作品的题材广阔性

作为音乐文学,抗战歌曲题材的广泛性是非常突出的,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生活(如爱情、苦难)等方方面面,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两类:

1.军旅生活。这是抗战文艺中最多也最为突出的题材。堪称抗战歌曲奇葩的军歌,一支独秀,主要反映广大抗战将士的艰辛,以及表达抗战将士的杀敌卫国之情。大量宣扬新四军、八路军抗日宗旨、征战生活很多,如《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炮兵进行曲》、《我们的铁骑兵》,《露营之歌》、《行军小唱》、《反扫荡》、《进军曲》等。其中《八路军军歌》由音乐家郑律成谱曲、公木作词,嘹亮唱彻六十载,最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抗战国军也推出了新一军抗日军歌、知识青年从军歌、新六军军歌、七十四军歌(田汉采访抗战将领有感而作)、二百师军歌(即《义勇军进行曲》)、六十军歌、第十四集团军军歌、远征军军歌、海军军歌、陆军军歌等,极大鼓舞了抗战士气,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奇迹。欢庆胜利的歌曲,如《打个胜仗哈哈哈》(1941)、《胜利鼓舞》(1942)等作品,运用衬词和笑声,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充分表达出抗日胜仗后的喜悦。《恭喜恭喜》由陈歌辛作词曲,本是反映中国人抗战胜利后的喜悦,因其中喜庆气氛浓郁,脍炙人口,所以今天被用作拜年歌。反映国军抗战最有名的有二首音乐文学作品:一是《大刀进行曲》。时当1933年,日寇犯我长城各口,宋哲元率领的第二十九军“大刀队”在喜峰口挥舞着大刀,砍向鬼子头颅,第一次杀出了中国人民的国威。这种英雄事迹刹时传遍全国,23岁的曲家麦新感激奋发,创作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一句一唱三叹,点醒主题,最后一“杀!”字,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另一首是1939年万家岭战役获得胜利后,田汉采访了担任战争主要任务(张古山战役)的74军领导,为此创作《74军军歌》(任光谱曲),其中说:“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七十四的将士,抗日的先锋;七十四的将士,抗日的先锋!”表现了抗日将士的英雄与杀敌豪情。这些作品至今唱起来犹然砰然心动,热血沸腾。

2.百姓生活。首先是反映百姓在日寇的侵略下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生活的歌曲作品。抗战期间,百姓被迫两次大迁徙,每次大迁徙都产生了悲情欲绝的歌曲:一次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大批东北人背井离乡,流落西安街头,张寒晖目睹惨状,欣然命笔,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唱尽东北人民的血泪史。一次是上海、南京、武汉相继失陷,大批百姓随着国府机关人员,迁移到西南大后方,端木蕻良、贺绿汀于1939年在重庆推出《嘉陵江上》,寄托了作者对失去的家园——东北三省的怀念,同情“徘徊在嘉陵江上”的同胞,表达了对日寇侵占家乡的切齿痛恨,以及收复失地的决心。刘雪庵的《流亡三部曲》,就是根据《松花江上》续写的一部套曲,分为《离家》、《流亡》、《战场》三部分,从人们四处流亡,写到他们走上抗日,给战乱下的中国人指示一条出路。其它如《长城谣》(1937)、《铁蹄下的歌女》(1935)、《流浪之歌》等,揭露日军暴行,同情人民灾难,所以演唱时要带着哭声,所谓“长歌当哭”。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与富饶,父老乡亲的勤劳与朴素,同日本鬼子的蹂躏与破坏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激起人们抗日御侮的决心。

(二)抗战音乐文学作品的主题深刻性

抗战音乐文学在题材内容上体现出空前的广阔性,而且在思想上也体现出高度概括性与深刻性。抗战歌曲思想的深刻性主是通过美刺传统、比兴与象征手法、民族精神提炼等手段达成的。

1.歌颂了国共抗战将士杀敌报国乃至英勇就义的爱国主义精神。除了上面提到的《74军军歌》、《大刀进行曲》等外,还有《白求恩大夫挽歌》、《狼牙山五壮士》等,缅怀英雄先烈的抗敌事迹;《歌八百壮士》(1975台湾影片《八百壮士》主题曲),热情讴歌了淞沪会战后期国民党88师524团谢晋元团长,为掩护国军战略转移,率领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表现了国军打击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及上海人民热烈声援的同仇敌忾之情。

2.愤怒谴责了日寇的侵略行径,反映了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忘不了》(1943)写日寇的扫荡,《北淇村》控诉侵略者暴行,民歌如《小日本坑百姓》、《滦河怨》、《跑敌情》、《不甘做奴》等,都从不同侧面谴责侵略者、团结抗敌的真挚情感。歌颂也好,谴责也好,思想倾向性都非常强烈。

3.揭露了投降派和敌特汉奸的罪恶。代表作有《骂阎锡山》、《反投降小调》等。

4.提炼了伟大的反抗侵略、反抗压迫民族精神。台湾电影《梅花》主题曲《梅花》,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将代表抗战精神的梅花,提炼为象征国族“愈冷愈开花”、不怕“冰雪风雨”的“坚韧”精神,然后再围绕着梅花中心,展开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命运,是一首艺术性与民族精神高度提炼的优秀音乐作品。光未然、冼星海合作的《黄河大合唱》,继承了以自然风光描写为主的中国传统边塞诗歌传统,以黄河为背景,涵盖了日本侵略、百姓苦难、军民抗战等诸多方面的题材,揉合了李白黄河题材诗歌的意象与英雄主义精神、抗日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讴歌了中国军人面对外族入侵时抗日卫国的伟大精神和无敌力量。“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着我们的赞歌。”这一首抗日卫国民族精神的史诗,无论从艺术性还是思想性来说,都是抗战音乐文学创作的一座丰碑。

美刺传统是中华几千年的乐教传统,抗战音乐文学作品的歌颂与揭露,正是这一光荣传统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发扬。而以梅花、黄河作为比兴与象征手法,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伟大抗争精神升华,大大升化了抗战题材的音乐文学作品主题。

三、抗战音乐文学作品创作的艺术成就

抗战音乐文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以歌词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具有文学性;一方面它又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音乐性。所以,一般抗战歌曲由作词家、作曲家共同完成,当然也有的是兼作词、作曲于一身。下面我们主要就音乐方面分析它的艺术成就。

(一)体裁形式的多样化

抗日音乐文学的体裁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主要有进行曲、抒情歌曲、儿童歌曲、小型合唱、大型合唱等,有片头曲、片尾曲、插曲、主题曲、背景曲等。其中《二小放牛郎》、《只怕不抵抗》等作品,反映了中国童子军中的抗战英勇和爱国精神;其中《到敌人后方去》、《保卫黄河》等作品,运用简单的声部和轮唱等小型合唱形式进行演唱。但最能代表当时主旋律的是进行曲,最能代表当时音乐最高艺术成就的是大型合唱曲。

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与军队要求统一行进、步伐一致有一种天然的合拍,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常用2/4,4/4的拍子,易于产生雄浑悲壮的基调、雄伟磅礴的气势、雄劲刚健的旋律与节奏。早在清末袁世凯练新兵时,就将进行曲引进中国,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到抗战期间音乐创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最适合表现抗战题材的一种形式。如《救国军歌》等,就是把原有的器乐曲上填词改编为声乐曲;《大刀进行曲》等则按演唱效果、重新修改发表;《骑兵进行曲》等则是器乐进行曲;《救亡进行曲》等则是群众进行曲,《向着祖国前进》等则属于三拍子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属于戏剧进行曲,后来提升为国歌,成为典礼进行曲。中国的进行曲不仅要继续发扬民族调式和节奏上的特色,更要借鉴西洋进行曲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充实并提升进行曲的表现力,因而在中国军乐史上是一种质的飞跃发展。

从抗战歌曲作品的音乐结构来看,有单段体(如《二小放牛郎》),有单二部(如《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有单三部(如《游击队歌》),有小型回旋曲(如《到敌人后方去》)、有大合唱中的自由曲体(如《黄河颂》)。大型合唱曲最显著特点是堂庑特大、结构恢闳,叙事性极强,爱憎、美刺分明,在抗日救亡斗争中,涌现了多部气势磅礴的大型合唱曲。

最有名《黄河大合唱》,体大恢宏,凡有八章,每章开头都有配乐诗朗诵。它们依次是:(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2)《黄河颂》(男中音独唱);(3)《黄河之水天是来》(配乐诗朗诵);(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加混声合唱);(5)《河边对口唱》(男声对唱);(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7)《保卫黄河》(轮唱);(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既有独唱、对唱、轮唱,又有配乐朗诵、混声合唱等,熔多种歌唱形式于一炉,音乐手法丰富而多变,表情达意恰到好处,结构严谨富有变化,感情激昂充沛而波澜起伏,近代的交响合唱形式与浓郁的民族风格水乳交融,文学构思新颖独到,音乐形象丰满深厚,无论是内涵主题的发掘深刻,还是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运用,都有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精神,代表了抗战音乐的最高成就。

(二)慷慨悲壮的美学风格

从文学方面来说,有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也有浪漫主义作品;感情表现有悲惨的,有壮烈的;也有抒情的,有叙事的,口号式的。抗日音乐文学因其悲壮激愤的感情基调,雄壮豪放的动人旋律,生动而紧张的脉膊节奏,鲜明的时代精神、浓郁的民族气息,加之通俗易懂的歌词而传唱众口。“悲”来自于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各种深重苦难,来自于23次大会战、1 117次中型战役、38 931次小型战役的惨烈,“壮”来自于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与英雄情结。这种慷慨悲壮风格的成因,除了时代背景、作家作曲家个人的思想气质等外,与他们采取的独特的体裁形式、抒情形式分不开。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部分抗战音乐文学作品抒情性非常浓郁,抒情艺术相当高超,虽有大量的叙事、写景成份,但总体上还是属于抒情歌曲,反映人们各种思想感情。比如《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等,站在被压迫被损害者的立场上,声泪俱下地控诉对黑暗社会的愤恨。《松花江上》、《嘉陵江上》也都用了控诉的音调,以调式的主和弦分解展开旋律主题的陈述,然后又虚势逆转,为全曲奠定悲愤的基调[9]。风格总体哀婉凄惨、深沉厚重。张寒晖以北方女人哭坟之声为基本曲调,采用二部曲式结构,反复吟唱,悲愤之情不断积聚,并在歌曲的尾声爆发,满怀离乡之思、国难之痛。这是“悲”的典型。又如电影《八百壮士》谱写的主题曲《歌咏八百壮士》(夏之秋作):“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不会亡!”《还我山河》谱写的主题曲《旗正飘飘》(黄自作):“国亡家破,祸在眉梢,挽沉沦全仗我同胞,戴天仇怎不报,不杀敌人恨不消,快团结快奋起”,这些都是呐喊、是号角,表现出“壮怀激烈”的爱国热情和战斗豪情。这些都是“壮”的表现。

所谓“悲壮”指的是心绪哀伤,意气激昂,风格上悲愤感慨,雄浑豪壮。一定题材风格的音乐文学与一定的文学艺术表达方式相关。抗战歌曲悲壮基调的形成,除了音乐表现手段外,还表现在文学表现手法运用:比如大量凄惨恶劣的战争环境,鲜血淋淋的战争场面,体现了以赋为主、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夹叙夹议的文学手法,质朴口语而又充沛炽热浓情的语言,往往营造了一种荒凉肃杀、情景交融的深邃意境。以《大刀进行曲》为例,它不需要典雅华丽的词藻,只须以纯粹口语化的表述,近乎口号式的呐喊,就能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首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居高临下,夹带着勇猛之势、杀伐之声足以震慑敌人,奠定了全诗悲壮基调;“冲啊!”和“杀”的呼喊,显得干脆利落,不仅与首句相呼应,而且给人一种“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痛快感,非如此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透出雄壮之气,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长存、英雄气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慷慨赴死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宁死不屈,奋发图强,“饥餐胡虏肉”、“收拾旧山河”的神威,中间“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和“把他消灭”二句重复,又给人一种一唱三叹、沉郁顿挫、回环往复的旋律动感,从而成为反对日本侵略者的名篇。

(三)音乐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抗战音乐作品数量多,在坚持抗战主旋律的同时,在以慷慨悲壮、豪迈雄浑为主导的风格下,无论是文学语言还是音乐语言,都呈现多样化局面。

1.中式风格的抗战音乐作品。这类风格的作品数量最多,最能代表民族传统。它们往往借鉴了中国民歌传统,运用一些地方民族曲调填词和用民间音调素材来创作,如《长城谣》(1937年影片《关山万里》的插曲)的旋律没有大起大落,节奏平稳舒缓,音域不宽,整个曲调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唱起来口语化、民族化明显,听起来亲切优美,因此便于传唱和引起共鸣。《松花江上》用的是传统的“哭灵”调,表现日寇给东北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有的直接引用传统民歌曲调和秧歌曲牌,填词演唱;有的是在吸收了它们的基本音乐元素后,推陈出新篇章。这些抗战民歌脍炙人口,易于传播。

2.西式风格的抗战音乐作品。西洋音乐也通过传教士、外籍人士来华演出等途径,早已传入我国。五四文化就影响人们接受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即使没有出国留学的音乐家对西洋艺术也耳濡目染,如聂耳于三十年代初中期就成立了“苏联之友社”和左翼剧联音乐小组等组织,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运用了三连音,就是借鉴西方作曲技术的明证。此外,《松花江上》采用西洋大调式,用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抒情性结合的特点。从第一部分的富于叙事与抒情的音调,到第二部分回环往复、回肠荡气的旋律,再到呼天抢地、疾痛惨怛的末尾高潮,脉络清晰地展示出作品层次递进的感情发展轨迹。《旗正飘飘》中大小调交替和模进手法的运用、多声织体的设计、主题动机反复呈现、回旋曲式结构的使用、四个声部的安排、mf-f-ff-fff的力度对比与变化,会全首结构完整严饬、气势威武雄壮、声部错落有致,与影片铺排的情节、塑造的主题及人物的性格命运相得益彰,是一部用西洋作曲技法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成功典范。

3.中西合璧风格的抗战音乐作品。许多抗战音乐家早年都有学习音乐、同时留学欧美学习西乐的经历。如冼星海1929年去巴黎,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所以他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利用我国的五声阶,dore misola为骨干音,以fa xi为辅音来组成旋律,结合西乐技巧,以达到适应于我国广大人民的爱好,并易于传唱的习惯,使之达到‘普遍音乐的思想’体系。”[10]《嘉陵江上》也采用了二部曲式的结构,运用了西洋歌剧咏叹调与朗诵调的艺术形式,揉合了中国传统的声韵和节奏,也采用了宣叙风格和中国戏剧对白的和弦填补伴奏手法,以其独特的歌曲风格、深刻的历史内蕴和浓烈的感情色调,成为我国音乐史上独树一帜的又一座丰碑。其它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等,皆属此类作品的成功之作。

总之,抗战音乐文学作品,是题材最为广阔性、思想性最深刻性的一部分,也是文学艺术性、音乐艺术最强的一部分,是我国传统边塞题材诗歌与传统军乐艺术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新发展。它们既有时代性、民族性,又借鉴了西乐艺术,在中国文学史、音乐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

[1]解放军歌曲编辑部.抗日战争歌曲选集(1~4)[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

[2]阚培桐.救亡之声[M].香港:星克尔出版有限公司, 2005.

[3]王南.激情满怀话乐教-析李抱忱的抗战音乐教育思想[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4).

[4]李莉,田可文.“国共合作”中的武汉抗战音乐活动[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3):4-15.

[5]叶语.烽烟万丈,战歌震天——漫话陪都抗战音乐[J].人民音乐,1995(12):12-16.

[6]张艳伟.论延安新音乐运动[J].郑州大学学报,2015(4):186-189.

[7]唐晓梅.抗日影视剧艺术审美模式初探[J].戏剧之家,2014(9):210.

[8]吉林省音乐家协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歌词、歌曲征稿启事[J].当代音乐,2015(3):48.

[9]杜蕾.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创作及抗战歌曲的教学[J].陕西教育(高教),2011(4):43.

[10]陈四海.论冼星海的音乐思想-兼谈他的-黄河大合唱[J].人民音乐,1999(9):10.

(责任编辑:刘岭峰2572756826@qq.com)

Music Literature in the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

WAN Ying-ying
(Jiangxi Science&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Music literature of Anti-Japanese war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a passionate opening period,allround Anti-Japanese period and post-war period.The content of Anti-Japanese musical literature has a breadth of subject matter and covers many aspects of military,political,and cultural life.Anti-Japanese music literature works inherited Chinese literary tradition of praise and satire approach,profoundly revealed the sharp opposition of ethnic conflicts and Chinese nation indomitable spirit of resistance to aggression.Anti-Japanese music literature,whether music or literature,have made great artistic achievements in terms of genre diversity, category development of tragic aesthetics,and style diversification,therefore,Anti-Japanese music literature h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role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and music history.

Anti-Japanese war;song composition;music literature

J605

A

1008-018X(2016)06-0082-06

2016-05-08

万迎迎(1990-),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2011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军歌进行曲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春之进行曲:看现场春意盎然
军歌嘹亮
MAKE COOL 夏日清凉进行曲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