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山市图书馆馆藏稀见本的文献价值

2016-04-17 04:20刘淑萍
关键词:沙田佛山市佛山

刘淑萍

(佛山市图书馆,广东 佛山 528000)

论佛山市图书馆馆藏稀见本的文献价值

刘淑萍

(佛山市图书馆,广东 佛山 528000)

佛山市图书馆建成于1957年,现存线装古籍四万余册,藏书以地方文献居多,其中不乏珍本、善本、稀见本、孤本。《冲沥里沙田记》一卷、《何公程礼行述》一卷、《诗赋精华合壁》,属于广东地方极其难得的史料,在国内各公藏单位皆未见著录,为研究佛山历史提供了珍稀的第一手资料。

稀见本;沙田;何程礼;李众胜堂

佛山市图书馆自1957年建馆以来,已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经过几代图书馆人的积累,现藏古籍五千二百余种四万余册,善本二百二十多种近二千册。近年,该馆在全国古籍普查过程中,发现有颇多的稀见本。所谓稀见本就是刻印较少,流传不多的古籍。图书馆所藏稀见本多为地方出版物,行之不广,在国内各公藏单位皆未有著录。为此,笔者进行文献价值的提示,以飨读者,嘉惠士林。

一、《冲沥里沙田记》一卷

新会李榕阶辑,1930年编译书馆排印本,内封题“冲沥里沙田记”,左有小字“李榕階署”。

冲沥里沙田属新会七堡海北岸,清中叶形成沙田,咸丰十一年第一次向户部报承,历代有所扩大。1930年新会七堡村村民李明远、梁有、区挺报承冲沥里沙田,欲得到沙田的官方许可。据《新会县志》记载办理开发沙田的手续为:“大抵业户呈报到后,查该土名未经有人先承,然后批令图总、沙邻勘丈绘图具结,再出沙所,晓谕一月无人告争,然后委官就近丈明注册,汇报至再至三,宁迟勿速,等由亦具文详覆在案。”[1],李明远等人欲报承冲沥里沙田,引起了同村李象楼、李象传等村民的不满,即而引起了沙田争讼案。

是书为此次案件的政府训令、批文、往来信函等资料汇总。据李榕阶序:“余既著《冲沥里沙田碑记》,勒石使垂久远。复集录官府文告及当日往来函牍,为《冲沥里沙田记》一卷,或曰用力则已勤矣,然果何所需而为此耶?余曰:‘后此一二百年如复有李明远、梁有区挺其人者,出藉端妄报搀承,斯时摩挲残碑或稽考官府文告,据案与之抗辩。得此,其词则直;失此,其词则曲。’将谓《沙田碑记》之刻,虽价值万金,可也”。[2]

主要内容为:呈新会沙田局抗议李明远等报承小泽冲口等处田坦并缴沙捐获耕各费、呈新会沙田局请准查案免捐优先承囘溢坦撤销攙承以维业权。新会沙田局第七十四号、第九十六号、第一二二号、第一零七二号、第一零七三号令批。财厅第二七一七号、第六四六号、第三九八零号、第四三二七号批,冲沥里代表象楼等函请榕阶维持本里沙田、区局长函赵美燊先生答复沙田争案情形。

是书记载有关冲沥里沙田的形成、历史、官府公告等第一手资料。作者李榕阶,据《云步李氏宗谱·荣典谱二》[3]记载:字希棠,号汾甫,一名学澧,新会冲沥里李氏第二十三世,清末师范科毕业,奖与举人,获省补用知县。1923年,被任为五邑财政整理处处长,及粤军第一运输处处长,第二年,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推其任广东财政厅长,辞不就。三年后,又任广东省财厅职事。在广东省财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李致知草堂文稿·冯愿序》中言:“君以周官理财之法整理全省财政,规划精密,条条然,轶轶然。”[4]李榕阶以其在财界的任职履历,结识许多政界名人,以至在这次“沙田争讼案”中反败为胜,不仅冲沥李氏家族得到了吴涌至掘涌的沙田的官方认可,而且还免收了从宣统初年至十八年期间所欠沙捐合计七千元。李榕阶在财界的影响可以略见一斑。由于作者即为当事人,亲自主持此事件的经过,是书所辑内容为当时各种关于该事件的文件、信函,具有真实的档案性质,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

民国时期,由于不断扩大的沙田,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垦沙权、经营权、护沙权和沙田水利的争夺日益激烈。是书正是这种斗争的结果,它记载了争夺沙田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民国时期广东沙田政策以及民间处理方法。因为沙田不断地扩大,使政府所掌握旧沙面积远远小于实际沙田数。据《广东财政说明书·田赋下》记载:“旧沙有田多税少者,新坦有置不报者,早承之坦有年久成熟未补升者。”[5]对于这些新坦沙田的所属权问题,当时的地方政府机构在制定有关政策时都存有维护业主既得“所有权”的倾向,而且对地方社会现实存在而又复杂的民间惯例有着不同程度的妥协和包容。民国政府规定,承报沙田的程序为:民人承报,缴纳价银,最后升科纳税。但就实际层面而言,在很多情况下,执有执照、守田垦种多年有可能得到国家认可,这就成为潜藏的民事习惯或习俗。所以在这次争讼中,一直拥有冲沥沙田产权的李氏家族取得了胜利,这说明民国时期的各种新政未获得真正的实行,政府权力往往向民间习惯妥协和通融。

是书既是难得的文献,又是民国时期沙田争讼案的一个范例,为我们研究广东沙田提供弥足珍贵的一手史料。

是书各公藏未见著录,仅佛山市图书馆存三部。

二、《何公程礼行述》一卷

南海江孔殷、陈恭受撰,民国间石印本。内存“何公程礼遗像”。

何程礼讳江,顺德良教人,“体格仅中人而性强,毅重然诺,乡邻长老皆以古游侠相称许。世业蚕桑,缘偏灾亏折殆尽,不得已奔走衣食于南洋群岛间。时清政不纲,党人以革命相号召,何公与焉,任事慷慨磊落,朱公执信及胡公汉民、毅生尤见推崇。”[6]早年受过兴中会革命思想的灌输和影响。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公历四月十七日),广州起义爆发。何程礼(又名何江,绰号猪阻江)统带“程字营”进攻驻在佛山蜘蛛山赞翼成善堂的清军,以响应广州黄花岗起义。何江生平嫉恶如仇,对土匪剿捕不遗余力,保护公安,深得群众好评。1933年,任莲华佛山四十七乡镇联团总团长,二年何江因领队进剿南海紫洞土匪,为叛徒出卖,反被匪包围,在突围中,不幸受重伤阵亡,死后葬于石湾荷冈山上,有俗称“何江葬荷冈”之说。

何程礼,作为民国警界的著名人物,他的牺牲在广东和香港的各大报纸皆有记载,据《行述》,捐赠诸公有: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胡汉民、南海县县长李宝祥、实业家简玉阶以及佛山各界名绅。可惜他的史料所存寥寥,佛山、顺德各地方志未见,在《佛山文史资料》、《石湾史话》等有零星的记载,但语焉不详。是书为叙述何程礼先生的唯一完整史料。书中不仅记述了他戎马生涯的一生,还记录了民国时期佛山警界的历史概貌和当时社会情况,为广东的民国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作者为江孔殷、陈恭受。两者皆为民国时期重要人物。江孔殷,佛山张槎望边乡人,其父为富甲一方的茶商。江孔殷成为广东上层社会“士绅巨贾的代表人物”。陈恭受,别字益南,法号慧诚,绰号阴公受,张槎村人,被称为“张槎皇帝”。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各种手段敛财,参政,是清末民国时期较有影响的人物。

是书各公藏未见著录,仅该馆存两部。

三、《诗赋精华合璧》二种

李众胜堂编,1922年佛山石印本。

李众胜堂是清末民初佛山中成药铺号,尤以所创制的保济丸驰名海内外。李众胜堂创始人李兆基,初以卖凉茶为生,于光绪末年创制了保济丸。清末民初,大量西货涌入我国,使本土产品受到严重的冲击,民族产业纷纷破产,李众胜堂亦不例外。为此,在营销策略和宣传推广,李众胜堂推出一些举措,如:1915年,将原来的玻璃樽装改用纸封包装,外套纸盒,以降低成本;1927年,李众胜堂公布了《本堂万应保济丸等项加价广告》;以文化为宣传媒介,大力宣传产品,提倡国货。《诗赋精华合璧》即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按征稿启事:“本堂历年征诗征赋,萃集名流,辞藻均列榜成编,以供众览。是届以‘神农’、‘外夷’为题征诗,以‘众歌药妙宜兴土’为题征赋。本堂主人志在振兴中药,稍补漏巵,爰有深意。庆蒙大雅不弃,按题挥洒,抑扬尽致,本主人拜读之余,付之影印,并留玉照汇编成轶,成为《诗赋合璧》。如蒙光顾,分三元赠品、二元赠品,敬赠同胞,以垂永久,博雅君子,其共珍之……非敢云籍此邀名,但览斯赋者,知中药之妙用,土货之当兴。即不负骚人墨客之佳章。”[7]

是集包括《神农外夷诗集精华》和《众歌药妙宜兴土赋》,保留了大量的李众胜堂的历史资料,为李众胜堂的发展乃至佛山的药业发展提供了翔实的史料。是集除了所征诗赋,还附有《本堂万应保济丸等项加价公告》、李众胜堂产品介绍、药品包装、价格、铺位地址、买药赠品罗列、征稿启事等。在《为用李众胜堂药物者告》末题“丁卯年元月吉日,李众胜堂兆基休谨识”丁卯年即1927年,李兆基仍在。而《佛山药业志》[8]记载:民国八年,李兆基逝世。显然是错误的,而且为其他书所采用。是书关于李众胜堂产品介绍,除了诸多史籍记载的保济丸、保和茶、胜保油三种外尚有通关散、盐蛇散、疳积散、冰麝婴儿封脐散、除胎痰丸,当时设有三处经销处一为佛山祖庙大街、一在广州太平门外浆栏街,一在香港上环文咸街,其余并无分枝别铺,李兆基生前业务已经拓展至香港,并非如《佛山人物志》[9]所言为其子李赐豪所开拓。书中以《许炳榛历试广东李众胜堂保济丸功用之大证据》为开端,是文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保济丸的功用。许炳榛,清末民初人,字期大,号苓西。附贡生出身。光绪三十四年(1908)时为清政府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以倡导实业而闻名,曾赴日本考察商务,参与创建广东省河自来水公司等。以名人的实例来宣传产品,正是李众胜堂营销的一个手段,是书就是通过与其交往的名人作诗赋形式而进行的一种产品宣传,兼热衷儒雅、爱国情结、产品营销为一体,廓画出一位亦商亦儒的文人志士。是书对于研究李兆基有及李众胜堂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是书还保留了大量的地方文人的诗文。李兆基热心于文化事业,曾在李众胜堂多次宴集龙塘诗社的文人。据书记载,1919年分别在五月、六月、秋季、腊月宴集众文士,并以此邀文。该书载有佛山叶星河、张其淦、叶同、陈铁遒、邓星垣、梁若柴、劳星桐、张阁侯、区柘仙诸茂才及叶星河、张阶平、谭佩琴等名士、书法家、教育学家、实业家,他们都皆为龙塘诗社的成员。还有著名诗人霍伟南、民国公理学校校长梁铭恩、龙塘诗社主人吴荃选、南洋竹嘴厂义学教员袁心恪、节芳第一义学校长罗文望、佛山教育会倡建者黄任侯、香港汉声学校校长林砚田、顺德陈村广才学校校长罗瑗珉等诸名学者的诗赋,是研究佛山龙塘诗社以及民国时期广东文学发展坚实而直接的证据,佛山民国时期文人盛况皆聚于此。

不但如此,李众胜堂主人此次印刷采用电版影印的方式,将作者的题诗、题赋原作影印,留下了民国时期佛山文化名人的珍贵墨宝。其中有书法家吴荃选、张阶平、叶星河等,有篆、隶、楷、行、草各体,笔墨精湛,境界高华,虽有些书家名不见经传,但流传的墨宝堪称是佛山民国时期书法的集大成,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准。佛山书法自明清以来名宿大家辈出,文献资料丰富,遗迹景观众多,素有“岭南书法重镇”之誉。是书所流传的各家墨迹正是佛山作为书法名城的一个有力证据。

除此之外,是书还留有题赋各家的玉照二十三张,有黄任侯、黄雪贞、任韵孺、张国康、胡澄芳、吴业卿、庐兰谱、于干中、何本端、罗瑗珉、松菊寄庐、孔椒坪、黄步贤、周杨烈、张阁侯、孔晶磊、黄汝芬、古绍尧、庐达庭、黄仲芬、淑庄妇士、梁心腴、霍麟卿,为研究佛山历史提供了珍稀史料。

佛山市图书馆作为地级图书馆虽无各大馆傲人的宋元本、名家批校题跋本,但保存的这些珍稀古籍却是不容忽视。首先,因为这些地方性史料多为本地出版,行之不远,存世稀少,往往成为稀见本,甚至是孤本,弥足珍贵;其次,这些地方资料为本地人编写,是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地方提供了真实而可靠的史料。所以做好馆藏珍稀古籍的开发,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历史文献支持才是我们图书馆人的工作之重。

[1]黄培芳.新会县志卷十四杂录[M].刻本.佛山:佛山市图书馆,1840(清道光二十年).

[2]李榕阶.冲沥里沙田记[M].排印本.广州:编译书馆, 1930(民国十九年):1.

[3]李杨芳.云步李氏宗谱[M].排印本.广州:李太白印书馆,1928(民国十七年).

[4]李榕阶.致知草堂文稿[M].排印本.广州:致知草堂, 1930(民国十九年).

[5]广东财政清理局,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广东财政说明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7.

[6]江孔殷,陈恭受.何公程礼行述[M].石印本.佛山:佛山市图书馆.

[7]李众胜堂.诗赋精华合璧[M].影印本.佛山:佛山市图书馆,1926.

[8]关振浩.佛山药业志[M].佛山:佛山市医药总公司, 1992.

[9]佛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佛山人物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张惠fszhang99@163.com)

On the Value of Rare Books in the Foshan Library

LIU Shu-ping
(Foshan Library,Foshan 528000,China)

Built in 1957,Foshan Library has collections about forty thousands ancient books,among which, there are many local literatures,rare books,as well as the only existing copies.This paper selected three types of local literatures as research samples,namely,The Record of Sha Tian in Chongli,Narrative of He Cheng-li's Track,and Poetry Extracts Selection,extremely rare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Guangdong regions and unopened to respective public library,all of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first-hand data for Foshan history.

rare books;the Sha Tian;He Cheng-li;Li Zhongsheng Tang

G257.3

A

1008-018X(2016)06-0088-04

2016-10-10

刘淑萍(1976-),女,内蒙古阿荣旗人,佛山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沙田佛山市佛山
从盐田到沙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墨韵书香
沙田镇:“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4S2佛山市沾喜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巨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省第六届留守少年儿童佛山市福彩夏令营顺利开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