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学课堂教学驱动力

2017-04-13 13:24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21440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驱动力生物学染色体

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214400)

金飞宇●

谈生物学课堂教学驱动力

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214400)

金飞宇●

介绍了生物学课堂教学的三种驱动力.

驱动力;课堂;生物

生态学能量流动的原理表明,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发展,就需要有生产者持续地固定光能或者化学能才行.同样,课堂作为一个教学系统,也需要能量的持续输入来推动教学活动的展开.固然,在教学中,教师有着先知的权威和学校赋予的教学权,但这终究是外部的力量,只有转化成学生的内驱力才算实现有效的教学.我们注意到,名师的课堂往往有着强烈的亲和力粘着力,其精气神导引着学生全神贯注参与学习.分析个中原因发现,他们驱动课堂有效前行的力量主要有三:一,未知的力量;二,逻辑的力量;三,故事的力量.下面简述生物学课堂如何从这三方面努力而驱动教学.

一、以未知驱动求知

未知催生好奇心,从而驱动人们求知.由于互联网发达造成知识的获取变得方便而廉价,知识不再是稀缺品.好在拥有知识越多,其未知的知识面知识域将更大因而引发更大的无知.譬如显微镜、衍射技术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范畴,但也更加拓展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无知.生物学发展迅猛,知识正呈指数增长,而人们的无知增长地更快,对问题的追问同样会以更快速率增长.显然,最好的问题不是让人们找寻到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发更多的思考甚至创造新的思维领域,这样的思考才会产生真正的知识认同并孕育新知.因此工作重心是创造知识缺口,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通过知识缺口、问题情境引发好奇心与知识黏性.

知识缺口如何造?如何以未知诱使学生深入探索?问题驱动,小步快走,出新出奇.现在学生见多识广,出新出奇不易,这就要求广泛阅读,深入理解,长期积累,以更深、更广、更宽的学养赢得学生,驱动课堂教学演进.问题驱动,因内容而设置,可以是剥洋葱式,问题如鳞片叶,过程比结论重要;可以是剥竹笋式,问题如笋壳迷雾层叠,重要的是质变出结论;或者通过单一变量的分析逐步过渡到多变量的综合分析研判,在认知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从“未知”到“知”的进阶再到“智”的跃升.

生物学的特点是生命系统层次丰富,生命活动过程复杂,受内外因素影响导致的变化多.要把握好生物学规律,就要引导学生见微知著、见著思微.譬如如何利用所学理解生物学俗语“一叶一世界”. 这一俗语看似浅显,其实需要深厚的生物学素养才能慎思之,明辨之,里面蕴含叶形态的多样性和结构功能的复杂性,涉及到水分的吸收运输、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种种复杂的生命现象,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深虑知识缺口,将视界从器官水平,逐渐深入到组织、细胞、细胞器乃至分子水平,才能全面洞察生命活动,领悟生命的涵义及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普遍规律,达到“觉、智、知、道”的高度.

三、以逻辑驱动思考

生物学概念十分丰富,但也主要体现在这些关系中,包括因果、递进、并列、主次等.通过分析综合这些逻辑关系,多层次、多维度、渐进式地思考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理解生命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期,教材是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依次描述的,涉及的结构与过程既多又繁,且远离生活,比较抽象.如何建构意义使之逐步入脑入心,就需要缜密思考,串出一条理来,使这个“理”若项链上珍珠一般闪亮或耐人寻味.先拎住逻辑起点:“细胞通过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等”(简要讨论如果不相等会怎么样).然后逻辑步步推演引发思考:通过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变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什么不减少一半呢?(分裂间期复制)→染色体复制后,细胞核中含有两套染色体(染色质),怎么保证两个子细胞各自得到完整的一套染色体呢?是细胞核简单地缢裂成两个吗?(核仁解体、核膜消失,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质中央)→两套染色体怎么才能分别移动到细胞的两极呢?(在纺锤丝牵引下,染色体在赤道板“排好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两极……)教学时若能将这些内在的逻辑联系凸显出来,就能驱动对事实性知识的认同,对原理性知识的理解,进而强化记忆,深化思维.

三、以故事驱动情感

人是感情动物,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既有细节又有情感,是联络已知与未知的奇妙桥梁,是理解生物世界的纽带.科学故事饱含智慧与情感、有情节、蕴价值,可以点燃思维火花,激发学习新知的渴望.

故事有三种基本情节模式:①挑战情节,教材中的科学史大多是此类,如“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等,这些故事以科学家的探究历史为线索,充分蕴含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尽量展示科学研究的曲折和艰辛、继承和创新,使学生置身于科学探索史的氛围中,体会其得失,感悟其成败;②联系情节:故事能跨越鸿沟建立关系,如孟德尔揭示遗传现象与本质的故事、摩尔根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的故事;③创造情节,如胰岛素发现的故事、道尔顿色盲症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青蒿素的发现等.这些科学故事(包括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探究故事,奇闻轶事等)融推理性、趣味性、异质性于一体,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情感体验,能推动课堂教学的展开.

总之,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一股内在或者外显的驱动力,才能引发态度向上、思维勤进、感情充沛.这力量或源自未知,或源自逻辑,或来自故事.据此,要变素材搜集者为设计开发者,变知识宣讲者为智慧对话者,变方法提炼者为形式独创者.通过发掘课程内容中单一或者多元的驱动力,唤起学生思考与情感投入.当知识与思维打成一片,感情与行为水乳交融,学生走向自主表达和实践创造,必将实现外驱力向内驱力的转化.

G632

B

1008-0333(2017)07-0099-01

猜你喜欢
驱动力生物学染色体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能忍的人寿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