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最适温度的探讨

2018-07-02 12:33陈艳艳林阳林孔榕吴清华陈巧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常温恒温营养液

陈艳艳 林阳 林孔榕 吴清华 陈巧玲

重症颅脑损伤具有病情进展快、病情危重等特点,死亡率及病残率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ICU住院过程中,由于机体全身代谢紊乱,导致基础代谢率上升,因此,给予营养支持可维持机体代谢需求,维持患者生命,是促进病情康复的重要措施[1]。肠内营养可为机体提供所需能量,也能保护肠道屏障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研究发现[2],不同肠内营养液温度可影响胃肠道反应。但是目前对于营养液温度控制尚无标准,为探讨重症颅脑损伤输注肠内营养液的最佳温度,本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应用常温与加温肠内营养液,对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22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组与加温组,每组113例。常温组:男性66例,女性47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1.2±4.1)岁;GCS评分(5.78±1.25)分。加温组:男性65例,女性48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1.5±4.4)岁;GCS评分(5.75±1.21)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重症颅脑损伤诊断标准;GCS评分≤8分;符合肠内营养适应证;18~80岁;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不愿意参与本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入ICU后根据医嘱接受肠内营养,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1.0喂养,常温组不加温,加温组使用加温装置进行持续输注,保证入鼻时温度为37~39℃。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便秘(下列6项必须包括2项或以上: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不尽感;③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或球粪;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堵塞感;⑤至少25%的排便需辅助;⑥每周排便不足3次)、呕吐、腹泻(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黏液便等)、胃潴留(每4小时回抽胃内容物>200 ml时,认为发生胃潴留。)等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2)记录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7 d、14 d以内出现暂停肠内营养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经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暂停肠内营养次数对比 ( ±s,次)

表2 两组患者暂停肠内营养次数对比 ( ±s,次)

组别 n 肠内营养7 d 肠内营养14 d常温组加温组t值P值113 113--1.65±0.12 2.21±0.36 16.297 0.000 2.05±0.18 3.96±0.41 46.978 0.000

2 结果

2.1 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便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组呕吐、腹泻、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加温组(P<0.05),见表1。

2.2 暂停肠内营养次数对比

常温组肠内营养7 d、14 d的暂停肠内营养次数明显较加温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输注肠内营养的意义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进食障碍,且下丘脑-垂体轴系统功能损伤,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代谢速度加快[3]。同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会使用利尿剂与脱水剂预防脑水肿,也容易产生水电解质失衡。因此,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必须接受营养支持,维持机体营养需求,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有重要作用。

3.2 常温输注肠内营养对胃潴留的预防作用及降低暂停肠内营养的次数

有学者研究[4],不同肠内营养液温度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有相关性。本研究分别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恒温与加温肠内营养液,结果显示,常温组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较加温组低,表明恒温营养液对胃肠道黏膜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有助于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有研究表明[5],胃潴留发生与意识障碍、休克、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相关。同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高血糖情况,高血糖会进一步减弱胃动力,导致胃潴留发生。本研究显示,常温组与加温组的胃潴留发生率分别为7.08%、22.12%,表明两组均有胃潴留发生,可能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等原因相关,但是常温组胃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加温组,且常温组暂停肠内营养次数明显较加温组少,表明恒温营养液输注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从而减少胃潴留发生,也能减少暂停肠内营养输注,有助于临床治疗顺利开展。

3.3 常温输注肠内营养对并发症的预防

有学者研究发现[6],恒温肠内营养液输注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也能保护消化道黏膜屏障,从而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也有学者认为[7],肠内营养需加温至37℃,利于应用吸收。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保持温度稳定,且患者体位变换时可能导致加温器接触皮肤,患者自我保护能力下降,导致烫伤风险增加。同时,ICU病房温度基本恒定,营养液处于恒温室内,可不加热输注[8]。有学者认为[9-10],食道以下消化黏膜无温度感受器及味觉感受器,加热并未增加患者舒适度,因此,采用恒温营养液输注即可。有学者经动物实验发现[11-12],营养液温度加热至40℃时黏膜损伤风险最高,而10~20℃时消化黏膜损伤风险最低。表明不加温肠内营养液对胃肠道黏膜保护最佳,也能避免加温导致营养制剂变质,进而产生腹泻、呕吐等症状。

综合上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恒温肠内营养液输注可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也能减少暂停肠内营养次数,有助于病情康复。

[1] 王彩燕.肠内营养输注泵在重型颅脑损伤伴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7):156,159.

[2] 刘芳,杨倩倩,孙蕊,等.肠内营养制剂恒温与加温输注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7):971-976.

[3] 唐海玉,徐明明,陈艳.肠内营养液温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7,32(8):48-51.

[4] 张丽娟,石海燕,王军.老年患者应用近常温营养液管饲的效果观察 [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19(1):68-69.

[5] 刘月波,唐明,李娟.两种方式泵入肠内营养液对老年患者胃肠道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5):24-25.

[6] 洪菁,郭芸,周桂兰,等.胃癌术后患者近人体温度营养液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2):53-55.

[7] 张玉国,刘芳.鼻饲加热与不加热对营养液在胃内温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1):96-97.

[8] 洪菁,郭芸,周桂兰,等.不同温度营养液对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 [J].护理研究,2015,29(9):1135.

[9] 金妍,王爱凤,丁涟沭,等.肠内营养输注泵在重型颅脑损伤伴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5):462-463.

[10] 钱燕玲.持续肠内营养不同位置加热对胃肠功能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4,36(1):65-67.

[11] 王建宁,周松,王婧,等.低温肠内营养液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30):2330-2333.

[12] 戴利,罗利娜,曾秋霞.低温肠内喂养对胃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J].护理研究,2015,29(13):1575-1577.

猜你喜欢
常温恒温营养液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常温发黑工艺在轴承工装上的应用
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对“金红宝”甜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贵州重晶石与方解石常温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不同营养液对香榧幼苗生长的影响
基于PID控制的一体化恒温激光器系统设计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和绝热可逆过程功的比较与应用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