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效果

2018-07-02 12:33郅海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头围体重儿胎龄

郅海艳

近年随着围产期医学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患儿的存活率明显增加,但是极低体重患儿仍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1]。引起临床护理医学的关注。因此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极低出生体重患儿的预后。早期对于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干预,可以改善患儿神经行为,增强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功能,促进患儿新陈代谢[2]。基于以上前期研究,本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后期发育的影响。以近年我院出生的8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干预对象,分析干预护理效果,现汇报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4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3 678例新生儿,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87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9例。出生体质量为923~1 403 g,平均体质量为(1 237.3±128.1)g。胎龄为26~35周,平均胎龄为(31.7±1.2)周。经阴道生产34例,剖宫产53例。阿氏评分7~9分,平均评分(8.20±0.61)分。其中产后窒息19例。排除标准:皮肤有破损者;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电解质紊乱;先心病患儿;先天性畸形;颅内出血;三体综合征患儿。本组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儿均由其直系亲属签属知情同意书。8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干预护理。干预护理包括家属护理技能培训、家属心理干预。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患儿均置于保暖箱内,患儿平卧且伸展其颈部,颈下垫一干燥柔软小手巾,手巾取纯棉、透气且吸汗功能好者为上选。患儿五官及臀部进行护理,保温箱温湿度按照患儿体质量进行调节。置保温箱后按配方给予喂养,2小时/次,记录患儿喂养量、排便情况,同时给予24 小时心电监护。6月龄后填加辅食。按时免疫接种疫苗。

1.2.2 家属护理技能培训 给予患儿抚触护理,在保温箱内用纯棉布做出一个卧床,让患儿皮肤接受抚触,以提高皮肤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认识,增加皮肤触感[3]。定时轻声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播放轻柔音乐,增加患儿听觉刺激,同时促进患儿的语言发育。让患儿接触不同色彩,利用光线及色彩的交错来刺激患儿对色彩的认知,同时提高患儿的注意力。通过护理干预,来促进患儿肢体发育,6月龄以下患儿,轻轻拉伸或摇动患儿的肢体,促进肢体肌肉及关节的发育[4-5]。6月龄以上患儿,进行拉手坐起与翻身训练,训练患儿手的抓握能力,提高其平衡和协调能力。

1.2.3 家属心理护理干预 低体重儿多为意外性早产,患儿家属多在心理上不太适应,对于出现低体重及其种种不适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地担忧、焦虑、恐惧、暴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影响了患儿的正常护理[6]。需要耐心细致地有针对性对患儿家属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积极解决心理的各种问题,积极应对地进行护理,提高患儿的护理信心[7-8]。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生产方式、阿氏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及12个月时的体质量、身高、头围指标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轶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生产方式、阿氏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生产方式、阿氏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 [ ( ±s) ,n]

表1 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生产方式、阿氏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 [ ( ±s) ,n]

注:※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

组别 n 性别#男/女 (周) 出生体质量(g)※ 生产方式#胎龄※阿氏评分※(分)阴道 剖宫产治疗组 45 25/20 31.4±2.6 1 245.4±20.1 19 26 8.0±0.7对照组 42 23/19 31.9±2.3 1 228.9±20.3 15 27 8.4±0.6 t/χ2 值 - 0.019 0.758 0.532 0.195 0.747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儿干预护理后6个月及12个月时的体质量、身高、头围 ( ±s)

表2 两组患儿干预护理后6个月及12个月时的体质量、身高、头围 ( ±s)

组别 n 6个月 12个月体质量(g) 身高(cm) 头围(cm) 体质量(g) 身高(cm) 头围(cm)治疗组 45 6 721.5±407.2 62.47±1.73 41.23±0.71 9 733.1±832.3 71.67±2.35 44.82±0.84对照组 42 6 122.7±411.3 60.79±1.44 40.69±0.65 8 340.3±821.2 70.07±2.11 44.17±0.72 t 值 - 2.049 2.103 2.004 2.072 2.043 2.059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儿干预护理后6个月及12个月时的体质量、身高、头围比较

治疗组患儿干预护理后6个月及12个月时的体质量、身高、头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后期主要是形成神经细胞髓鞘,从而有效地促进中枢系统成熟发育。而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在妊娠后期常发育受阻,呼吸、消化系统及中枢器官均尚未发育成熟,患者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消化道不适及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9-10]。同时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出院后有同不程度地并发症,例如生长迟缓、智力障碍等等。因此低体重患儿产后需要进行细致地护理,以促进患儿的视听、认知、行为的发育,避免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11-12]。

患儿发育的主要可衡量指标为身高、体质量、头围等,本组研究探讨干预护理后6个月及12个月的身高、体质量、头围指标。研究表明,以家属护理技能培训及家属心理护理干预为主的临床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发育,对于患儿的体质量、身高及头围均有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继往研究表明[13],对极低体重患儿进行特定性护理,可以改变患儿的视听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同时促进各种运动行为的发育,促进患儿身高、体质量、头围的生长发育。

但本组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入住样本量较小,为小样本研究,因此尚需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探讨。同时患儿的体质量、身高及头围还受遗传、环境及饮食等因素影响,因此,尚需引入新的指标进行探讨研究。

[1] Brdsgaard AZ,immermann R,P etersen M,et al.A preterm life line Early disharge programme based on family-centred care[J].J Spec Pediatr Nurs,2015,20(4):242-243.

[2] 陈玉艳,李月迎 .60例早产极低体重儿腋静脉穿刺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49):117.

[3] 文沙.鸟巢式护理联合抚触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7,24(7):84-85.

[4] 胡美莲,赵香丽,王月娥.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分析 [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6):122-123.

[5] 李艳,黄雁,李之春,等.延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18-21.

[6] 伊婷婷.过渡期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有效延续居家护理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164-166.

[7] 张莉莉,丁圣刚,刘安诺,等.住院期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父母心理负荷的质性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130-131.

[8] 金玉梅,徐敏娟,顾薇薇,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前母亲共同参与护理的体验[J].护理学杂志,2017,32(9):8-11.

[9] 孙红英.体位护理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呼吸及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4726-4727.

[10] 麴海晶.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中三种体位干预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48):122.

[11] 姜敏,张晓艳,潘晋洲,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婴儿期神经发育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37(4):684-689.

[12] 康永莉.三胞胎早产极低体重儿的护理及随访[J].甘肃科技,2017,33(9):133-134.

[13] 蔡容燕,李淑妮,吴少皎.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7):120.

猜你喜欢
头围体重儿胎龄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基于更快速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胎儿头围超声图像质量控制
头大的宝宝更聪明?
小囟门儿童预防性口服小剂量维生素D对头围及丹佛智能发育的作用研究
76例低出生体重儿行PICC置管术后的护理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