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效性研究

2018-07-02 12:33单金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危险性家属

单金凤

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疾病难以治愈,许多患者终生治疗[1]。许多患者需要在社区或者家庭中进行治疗[2],因此,家庭签约服务管理各模式是近些年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泛使用的服务方法,可为重点管理某些病种患者提供高质量免费服务[3]。为了探讨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我院通过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对应诊断标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对应诊断标准。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2岁,平均(48.24±9.57)岁;精神障碍类型:2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2例偏执性精神病,1例分裂情感性障碍,5例双相情感障碍,26例精神分裂症,4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且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选择5名基层医务人员组成服务管理团队,且每个团队都有1名专业的精防医生,由其带队,管理精神障碍患者的签约。发放服务袋给每一户签约家庭,并将相关签约内容公示到社区服务站,同时给每一户签约家庭提供精神障碍服务医生的联系方式、特长等相关信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划分负责区域,健全服务资金管理,确保签约服务质量,家庭签约服务管理后,家属与签约服务团队精防医生保持密切联系,精防医生根据签约服务患者病情状况、危险性程度、用药不良反应及家庭状况等进行分类干预。医生定期对家属进行护理教育,讲授精神卫生及社区康复等方面的知识,使家属增加了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掌握精神病复发的先兆,学会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前后患者康复状态MRSS评分、PANSS评分和危险性分级以及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熟悉程度。(1)MRSS评分:可评价患者的康复状态,分8级评分,共分为MS1、MS2、MS3、MS4四个分量表;(2)PANSS评分:可评价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共30个项目,1级评分,7:极重度;6:重度;5:偏重;4:中度;3:轻度:2:很轻;1:无[4];(3)危险性分级:分为0~5级,0级:无危险性;1~2级:低危险性;3~5级:高危险性;(4)精神卫生知识熟悉程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分为较少熟悉、部分熟悉、基本熟悉。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前后患者MRSS、PANSS评分对比

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1年后患者MRSS评分的MS1、MS2、MS3、MS4、M总分和PANSS评分的P1、N1、G1、总分明显低于开展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前后患者MRSS、PANSS评分对比( ±s)

表1 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前后患者MRSS、PANSS评分对比( ±s)

评分 开展前(n=40) 开展后1年(n=40) t值 P值MRSS MS1 21.27±4.07 19.15±2.10 2.927 6 0.002 2 MS2 17.99±2.87 15.18±2.33 4.807 5 < 0.000 1 MS3 21.48±3.94 19.75±3.91 1.971 1 0.026 1 MS4 16.02±2.21 14.44±1.44 3.788 4 0.000 1 M 总分 74.60±3.95 65.62±3.88 10.257 5 < 0.000 1 PANSS P1 15.90±4.77 14.07±3.90 1.878 5 0.032 0 N1 19.13±4.58 17.17±4.92 1.844 2 0.034 5 G1 30.09±4.77 28.14±4.97 1.790 3 0.038 6总分 62.12±4.35 55.79±4.33 6.522 7 < 0.000 1

表2 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前后患者危险性分级对比[n(%)]

表3 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前后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熟悉程度对比[n(%)]

2.2 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前后患者危险性分级对比

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1年后患者危险性分级0级比例为42.50%,明显高于开展前的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前后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熟悉程度对比

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1年后家属精神卫生知识基本熟悉比例为47.50%,明显高于开展前的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精神障碍患者缺乏管理会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其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极高,所以及时识别应激源头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是避免发生危险性行为的有效方法[5]。精神障碍患者, 许多患者终生治疗, 医务人员组成服务管理团队,且每个团队都有1名专业的精防医生,由其带队,管理精神障碍患者的签约。家庭签约服务管理模式能让患者家庭与精防医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6],并根据患者精神障碍的不同心理要求,进行个性化服务,双方相互监督、支持、配合,促进患者疾病稳定[7-8]。

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1年后患者MRSS评分的MS1、MS2、MS3、MS4、M总分和PANSS评分的P1、N1、G1、总分明显低于开展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1年后患者危险性分级0级比例为42.50%,明显高于开展前的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1年后家属精神卫生知识基本熟悉比例为47.50%,明显高于开展前的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模式1年后,患者MRSS评分、PANSS评分、危险性分级以及家属精神卫生知识基本熟悉程度均优于开展前,说明签约服务后,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危险性,并促进家属知识知晓度提高。

综上所述,家庭签约服务模式可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康复,降低危险性行为,提高家属知识知晓度。

[1] 郭健敏.平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重精神障碍现况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4):167,170.

[2] 袁方.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管控的国际经验借鉴[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8(1):12-15.

[3] 孙海霞,姜东霞,庄海梅.浅述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规范化管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3):152-154.

[4] 何宇,杨小丽.试论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政府责任[J].卫生经济研究,2017(12):31-34.

[5] 方泽钦,王佩佩.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效性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7):127-128.

[6] 武艳华,刘杰,陈怡.城市精神障碍家庭照顾者社会支持的干预模式研究——以“美丽心灵”特殊家庭心理支持项目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4):34-40.

[7] 孟宪锋.2015年辽宁省精神卫生资源状况调查[D].吉林:吉林大学,2017:11-13.

[8] 庞吉成.社工介入对家庭病床复退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研究 [D].青岛:青岛大学,2017:12-14.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危险性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