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7-02 12:33沈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损伤例数

沈琦

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具有一定破坏性的疾病,其病情发展较快,容易出现缺血性脑损伤情况,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脑梗死[1],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患有脑出血疾病的患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人口质量问题,另外,较多临床资料表示,在选择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较佳的方式,主要是因为较多药物对脑出血病情的稳定并不能够起到一定的应用效果,还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的延误,因此,选择何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依旧是我国临床中不断在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研究选择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获得了较佳的效果,还可在一定的程度上稳定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详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来我院就医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98例、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两组)。对照组男性∶女性=30∶19,年龄30~72岁,平均(65.54±0.64)岁;观察组男性∶女性= 28∶21,年龄33~74岁,平均(65.05±0.44)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治疗:根据患者体质量进行给药,0.25~2.00 g/kg甘露醇(国药准字H20073135;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100 ml:20 g),实施静脉滴注,在30~60分钟内滴完,当患者衰弱的时候,剂量需要减少至0.5 g/kg。

观察组选择尼莫地平治疗:口服尼莫地平(国药准字H23022380;牡丹江灵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 mg),每天2次,每次30 mg。

两组均治疗14天,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随访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评分(日常生活依赖程度)。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除,神经功能改善较为显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除,神经功能以及生活状态均明显得到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并未出现改善现象,病情逐渐加重。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药物过敏、皮肤红肿、肝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例数有30例,对照组有20例,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有3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有13例,观察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NIHSS评分、BI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13.24±4.10)分、BI评分为(51.26±10.08)分,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其会明显的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存期限逐渐缩减[2-3],因此,在经过临床诊断确诊此类疾病后进行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从而稳定患者病情。相关临床资料表示,此类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颅内出现血肿占位性病变,从而导致机械性脑损伤或者是继发性脑损伤[4],在患者出现病情之后其血流速度的加快会导致患者的脑供血不足现象,最终严重损害患者的脑组织细胞,影响患者生活以及工作。

尼莫地平是一种常规药物,其可以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患者的细胞内,从而有效抑制平滑肌的收缩情况,从而解除血管痉挛[5],保护患者的脑神经元,稳定患者的功能,改善患者的脑供血现象[6],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缺氧的耐受力。资料也曾表示[7-8],尼莫地平一般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例如脑供血不足、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等。

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显效例数为30例,对照组显效例数为20例,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有3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13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13.24±4.10)分、BI评分为(51.26±10.08)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16.89±4.87)分、BI评分为(45.54±8.77)分;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均说明,尼莫地平对此类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9-10],即改善患者脑组织血循环现象、对血肿的吸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保护患者的脑组织[11-1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表3 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 ( ±s;分)

表3 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 (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NIHSS评分 治疗后NIHSS评分 治疗前BI评分 治疗后BI评分观察组(n=49) 23.54±4.44 13.24±4.10* 38.24±10.57 51.26±10.08*对照组(n=49) 24.06±4.54 16.89±4.87 38.87±10.23 45.54±8.77

综上,针对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1] 张永,姚声涛.尼莫地平对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3):31-32.

[2] 魏利军.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93-94.

[3] 田威.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7,34(5):74-76.

[4] 陈爱丽.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46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7,26(13):65-66.

[5] 卢粉英.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16):145-146.

[6] 姜立玺.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0):104-105.

[7] 许明霞.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3):3209-3210.

[8] 王胜.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运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11):57.

[9] 朱晓艳.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9-20.

[10] 张鲜民.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0):2770-2771.

[11] 仝俊芳.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3):1643-1644.

[12] 王丽芳.探讨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 [J].北方药学,2017,14(5):133.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脑损伤例数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