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与MRI联合诊断对腕关节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评价

2018-07-02 12:33徐晓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腕关节螺旋影像学

徐晓东

腕关节作为上肢与手的连接处,各种原因易导致损伤,因此腕关节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损伤[1]。腕关节组成较为复杂,在腕关节受损后,临床医生难以通过常规影像学检查对疾病做出详尽的诊断,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和设备也逐渐趋于发展和完善,多层螺旋CT与MRI都被广泛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治当中。为了进一步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在临床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院联合使用多层螺旋CT与MRI对腕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诊断,并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腕部出血、肿胀、疼痛或活动受限症状,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按照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同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多层螺旋CT组、MRI组和联合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多层螺旋CT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1~73岁,平均年龄为(46.23±5.27)岁;MRI组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为17~69岁,平均年龄为(45.12±4.93)岁,联合组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43.83±5.83)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性临床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多层螺旋CT组患者进行单一多层螺旋CT检查,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的受损腕关节进行检查扫描,电压要求为120 KV,电流要求为200 mA,处理方法包括曲面重建、表面成像、容积显示以及平面重建等[2]。MRI组患者进行单一MRI成像检查,仪器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5T超导性磁共振仪与腕关节相控线,扫描方式包括冠状面脂肪抑制技术STIR、矢状面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自旋回波序列[3]。多层螺旋CT联合MRI组患者,联合进行上述两种影像学检查。

1.3 研究标准

对比三组患者的腕关节损伤检出率;对比三组患者的腕关节损伤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腕关节损伤检出率对比

多层螺旋CT患者的检出率为63.3%;MRI组为70.0%;联合组为96.7%,多层螺旋CT组与MRI组之间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组与MR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对比

联合组检出骨折组织38处,关节脱位组织共23例,以联合组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多层螺旋CT组检出骨折组织31处,检出率为81.58%,关节脱位组织共17处,检出率为73.91%;MRI组检出骨折组织25例,检出率为65.79%,关节脱位组织共15例,检出率为65.22%。联合组骨折组织检出率及关节脱位组织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组与MRI组(P<0.05),多层螺旋CT组的骨折组织检出率明显高于MR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脱位组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腕关节是人体骨骼组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关节构成较为复杂,由1~5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以及8块腕骨共同构成,多种结构错综复杂,交织密切,形态也呈现多样性。常规的骨科X线检查往往会出现失真与重叠的情况,难以准确反映腕关节部位的损伤情况,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多层螺旋CT与MRI更适宜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当中[4-5]。

本次研究中,对腕关节损伤患者分别给予多层螺旋CT与MRI以及联合两组方法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联合诊断组患者的腕关节损伤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使用多层螺旋CT和MRI组患者的检出率,而多层螺旋CT组与MRI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对于关节脱位组织的检出率也具有显著的效果[6]。多层螺旋CT可充分利用锥形X线,通过对图像质量和扫描速度的提升,以获取高质量清晰的多层图像信息[7-8]。而MRI可利用磁共振原理,使用大量发射的电磁波以获取清晰的图像信息,同时不具有辐射的危害,分辨力强、敏感性高。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获取多层次的清晰腕关节图像,十分有利于腕关节损伤的诊断。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多层螺旋CT与MRI对腕关节损伤进行检查,对于检出骨折组织和关节脱位组织均具有有效的临床检验效果。

表1 三组患者腕关节损伤检出率对比n(%)

[1] 莫海宾,潘枝婉,陈源凯.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联合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1):123-127.

[2] 许淑梅,李铮.多层螺旋CT与MRI联合诊断对腕关节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14):29-30.

[3] 位广军.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对腕关节损伤的诊断优越性 [J].医学信息,2015,28(23):24.

[4] 边澜涛,秦建国.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6):95-96.

[5] 高保军.MSCT联合MRI在复杂骨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新乡:新乡医学院,2014.

[6] 郭侨阁,李东生.MSCT与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8):78-79.

[7] 高保军,李省海.腕关节损伤的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5):396-398.

[8] 文宇燕.MSCT和0.35T MRI对腕关节损伤的诊断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8):13-14.

猜你喜欢
腕关节螺旋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旋风“螺旋丸”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腕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