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8-07-02 12:33张琼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满意度

张琼芳

急性脑出血是颅内非外伤性的实质脑血管破裂引起的一种恶性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危害性极大[1]。在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标准化、科学化的护理流程,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2]。本研究对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45~73岁,平均 (58.98±10.92)岁,出血量5~40 ml,平均 (21.78±8.36)ml。患者均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CT、MRI检查确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均衡可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方法为:(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工作小组,由本科室2~3名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长和的10名一线医护人员组成,通过查阅本科室近年来相关病例资料及其他文献资料,以循证医学为基础,设计个体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表。(2)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入院时对其进行护理评估,完善相关检查项目。由当班护士按当日的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首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控。对患者进行遵医嘱用药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用药的身体状态表现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若有不良反应及身体不适情况出现,应报告医师进行紧急处理。(3)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负面心理。(4)由具体实施的护理人员按照护理内容的完成情况,对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填写,标明护理内容的完成情况,在已完成的内容旁做“√”标记,在未完成的或病情变化不能按原定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则在相应内容旁打“×”标记,并给予干预措施。

1.3 评价方法

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采用Fugl-Myer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越好。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s)、[n(%)]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χ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arthel、Fugl-Myer评分比较

观察组Barthel、Fugl-Myer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完全遵循循证医学的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过程中即由多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制定,集思广益,所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3]。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临床护理路径不仅保证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加速了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4]。另外,临床护理路径通过事先设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将患者术后各项护理内容细化到每一天的每一项的护理工作,护理操作时遵循定人、定时、定质、定量的工作原则,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5]。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护理方式,每一项护理工作都预先列在护理路径表上,做到有据可循,大大减少了护理过程中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并且对患者的远期疗效也产生积极的影响[6-7]。观察组干预后的Barthel、Fugl-M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肢体运动功能,这是因为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更为系统科学的护理方法,使得其在出院后保持着更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从而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8-9]。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护理差错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这是因为在本研究中通过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可强化医护人员的职责感,加强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指导及患者对疾病值的掌握程度,并有明确的记录以备查询,使得患者自入院到出院均有着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贯穿其中,使得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加了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的主动性,改善护理效果[10-1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Fugl-Myer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良好,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

[1] 李洪艳.浅谈急性脑出血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89-90.

[2] 张庆杰.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129-132.

[3] 潘晓君.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238-239.

[4] 赵艳艳.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7):147-149.

[5] 吕华,陈沛华.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3):156-157.

[6] 郭万红,宋海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3):159-160.

[7] 周芸,吴兰花.护理路径教育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2):309-311.

[8] 孙光群.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280-281.

[9] 陈菲.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5,36(3):198-200.

[10] 孙艳杰.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33-34.

[11] 孟永彦.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87-89.

[12] 张展.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31-233.

猜你喜欢
脑出血急性满意度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