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原则与方法析论

2019-01-13 01:34包立状
克拉玛依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新时代

摘 要: 文章认为中共党史是一门兼具历史学和政治学双重属性的学科,党史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然要担负起政治宣传和学术研究的双重使命。据历史的经验而言,把握好党史研究的双重功能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原则上,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本原则,二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三是统筹好历史与未来的辩证关系;在方法上,一是“四面八方”的研究方法,二是“大历史”研究法,三是跨学科综合分析法。进入新时代,遵循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党史学科的正确发展以及拓展党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实事求是

中图分类号:D239;C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9.05.04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包立状.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原则与方法析论[J].克拉玛依学刊,2019(5)30-35.

任何一门学科的构建和发展都离不开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从党史研究的发展历程看,党史研究起步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经过起步、辉煌、曲折、兴旺等各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党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总体来说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但其中也历经了曲折发展的阶段,如“文革”时期,就有将党史研究中运用的唯物史观片面性和简单化的倾向,且“党史研究中突出党内路线斗争、突出个人的倾向十分严重”[1]7。进入新时代,我们仍应注意党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历史虚无主义仍挥之不去,文本存在公式化、机械化倾向,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突出不够,即未能正确处理精英史观和民众史观的关系。为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把政治宣传和学术研究区分开来,以更好地将党史研究的“党性”与“人民性”结合起来,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推动党史研究走深走实。

一、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遵循的原则

新时期以来,党史研究工作稳步推进,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多学科存在的通病。为解决党史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在新时代条件下,党史研究者要有更加牢固的政治立场,警惕党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同时,研究党史不仅仅是为了研究一门历史,更多的是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充分发挥好以史为镜、以史促进和咨政育人的积极作用。因此,新时代党史研究工作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新时代研究党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党史研究工作的重要思想。党史研究者在进行党史研究时,能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党史,是党史研究者最为重要的理论品质;也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和研究党史,在面对复杂的党史时,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党性的政治方向。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党史姓党”,是广大党史研究者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离开了这一原则,也就走向了党史研究的另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时就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在2010年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党史研究“是一门具有鲜明党性的科学”“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2]6。坚持“党史姓党”,根本是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即進行党史研究必须以党中央的基本精神和重要结论为重要依归,杜绝一切偏离的倾向。在党史文献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献工作要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在政治上把好关,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6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是每一位党史研究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其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根本原则。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在过去党史研究中,曾一度出现突出个人、神化领袖的偏向,忽略或者减少了对于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3]154。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代条件下,党史的研究者既要坚持重点论、也要坚持两点论,即不但要研究党中央和党的领袖的历史活动、也要研究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事迹;不但要研究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要研究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伟大实践和首创精神。党史研究学者张静如多次强调:“写中共历史时,不仅要写精英,而且必须要写共产党员群体和社会领域不同群体的作用。”[4]94也就是说在党史研究中,要平衡和把握好精英史观和民众史观两者之间的关系,既彰显精英史观的研究视野,同时也不能忽视民众史观视野的重要性。

其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就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党走过的道路。在当前党史研究中,教条式的党史研究成果并不少见,有学者指出,“目前学术界对唯物史观范畴内的具体概念和基本原理,存在着巨大的认识偏差乃至混乱”[5]45。针对此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2]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原则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历史规律,同时也是我们从事党史研究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因而,党史研究者在进行党史研究工作中必须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原则,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贯彻到党史研究中,建立党史学科自己的理论体系,促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世界观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成为促进当前党史研究的双重引擎。

(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历史主义是一种史学思潮,也是一种学术实践。”[6]4随着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受到挑战,使得党史研究者不得不举起历史主义的旗帜。为破除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避免主观夸大或缩小历史因素的作用等,党史研究者必须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用历史的眼光和历史的观点看待和研究党史,同否定党的历史以及对历史进行伪造、篡改、歪曲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其一,坚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发展史,不承认其历史,或歪曲、诋毁其历史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7]17因而,在新时代条件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任务,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问题上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自觉,增强政治定力和政治敏锐性;尤其是“理论研究和党史工作者要把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要求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8]。基于此,党史研究者要坚守党的历史阵地,不仅要在自身下功夫,而且要同任何否定、歪曲党的历史的研究趋向做坚决斗争。

其二,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研究历史最基本的是要从史实出发、尊重历史。恩格斯指出:“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9]440这既是研究历史的一个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对历史秉持的一种态度。在进行党史研究中,党史研究者必须秉持历史主义中实事求是这一基本要义。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只能实事求是地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10]333-334;“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11]272。这就要求党史研究者在研究党史的过程中,既能对党的历史功绩作出肯定,也能够对党所犯过的一些错误以真实面貌展现出来;既不夸大领袖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功绩,也不贬低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作用。

其三,坚持历史特定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党的历史上的任何活动或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发生在一定的范围和条件之中的,且各个环节之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研究的科学方法方面强调:“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视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2]6-7張静如也曾指出:“历史是一个依据一定规律向前发展的过程,所以,研究历史就不能用当代理性和现实标准去判断历史事实,而要从历史纵向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1]8因此,在从事党史研究时,研究者要避免孤立地研究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应当将其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中,用联系的观点全面考察其发生的直接以及间接因素,这样才能破除就事论事和片面性所带有的局限性。

(三)统筹历史与未来的辩证关系

中共党史研究作为一种历史研究,首先要承担一定的历史任务,即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然而,党史研究不能囿于历史的范围,其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在于,通过“以史为师”这个前提,最终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助力。总体上讲,研究党史就是既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做好历史事件的发现者和记录者;也要以史为镜,在历史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做赢得未来的开拓者和创造者。统筹和把握好党史研究工作中历史和未来的辩证关系,既要重视历史的发掘,更要以历史为根基,研究服务于未来的建设性成果。

其一,坚持“以史为基”的前提。“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12]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抑或一个政党都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有为现代发展可借鉴的地方。因此,国家、民族抑或政党要想发展,必须以史为鉴、以史为基,从历史中汲取古人和先辈的经验智慧,这样才能减少失误,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对于中国共产党亦是如此,“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3]172。党史研究学者胡华曾对党史研究和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做过经典阐释:“要学习、继承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在新长征中奋勇前进。”[14]427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即是指党的历史,走好新的长征路,要重温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历史长征路。因此,党史研究者要充分发掘党的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利用好历史中积淀的一切积极因素。

其二,坚持以“面向未来”为目的。党史研究者在进行党史研究工作时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发掘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转折时期的历史功绩、经验智慧以及教训。但党史研究者又不能局限在历史研究的范围之中,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总结历史规律、为开创未来提供充足的动力。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8]32这充分说明了党史研究者研究党史并不是仅仅为了知道或了解党史中某一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或某一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其落脚点在于“历史的研究价值,在于它能提供一份人类过去已经做到了什么和没有做到什么的记录,从人类留下来的一个个遗憾中寻找教益”[15]546。张静如也曾指出:“总结历史经验是为现实服务,为未来发展提供智慧。”[16]69因而,党史研究者要把研究党史作为一项开创未来的事业,并为之坚持不懈。

二、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应倡导的方法

中共党史研究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便开始了,可以说它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同步的,经过长期的摸索,关于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党史研究范式等已经十分丰富,其具体的研究方法更是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具体方法上,如历史比较法、逆向考察法、系统方法、数量分析法、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发展相结合的方法等;但在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上,仍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缺少对既有研究方法的大胆尝试和应用。因此,在新时代条件下,党史研究者既要创新研究方法、更要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同时也要遵循和倡导最为基础性、时代性和具有大视野的研究方法。

其一,“四面八方”研究法。“四面八方”研究法是胡乔木在总结当时党史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提出来的,这一方法的提出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诸多领域都受到了冲击,党史研究也未能幸免,受“左”的错误影响,当时党史研究的真实性和借鉴性大打折扣。党史研究一度成为宣传工具,“时然亦然,时非亦非”便成为党史研究界的一个独特现象;由此,党史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大受影响。我们知道党史研究既有政治功能、又有学术功能,但不能以政治宣传服务为名,损害其科学性和学术性。胡乔木认为:“在长期以来的党史研究当中存在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把丰富生动的党史,简化为只是党自身的发展史,甚至进一步把全体党员的活动史简化为个别领袖人物的活动史。”[17]30这就难免使得党史研究领域逐渐变得狭窄。

“四面八方”研究法,顾名思义,就是说研究视野要广,反映的问题要全面。胡乔木提出的这一研究方法与毛泽东在1942年提出的“古今中外”研究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毛泽东笔下的“古今中外”研究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所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13]173;也就是在党史研究中,不要片面地看问题,要充分考虑历史的整体性。胡乔木认为,党的历史不是一条线的历史、也不是一个面的历史,而是立体的,“要从四面八方来反映”。他提出,研究党史不仅要研究党这个主体,更要研究人民群众这个主体。“要讲清楚党在人民中间奋斗,是在群众的基础上引导斗争,密切地依靠群众取得胜利,因此党的斗争不能和人民的斗争分开。”[17]31同时,他还指出,“党的历史是群众的历史,也是共产党员的历史,不仅仅是党中央某几个人的历史”[17]31。从党史研究现状来看,更加需要发挥“四面八方”研究法在党史研究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其二,“大历史”研究法。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大历史”研究法并非是一种具体的党史研究方法,但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进程角度来看,党史研究者从事党史研究又必须以一种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建设史和发展史,这也是从事党史研究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研究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4月19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 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18]这对从事党史研究的工作者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还强调:“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以此为指导去进行党的历史研究和党的历史经验总结。”[2]6马克思主义在划分社会发展阶段时所运用的方法即是一种“大历史”的研究视野。党史研究者在从事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历史事件的研究时,更需要秉持一种“大历史观”的研究态度,只有将这段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放到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研究,才能避免其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只有将推动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大人物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去把握,才能不失其准确性和全面性。

其三,跨学科综合分析法。目前,随着学术界学科研究更加细化和多元化,学科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增强,从而带动了研究方法之间的交流与借鉴。越来越多的学科所应用的方法不仅局限于传统研究方法的范围,学科间理论与方法的借鉴成为一种研究常态。反观党史研究方法的应用仍相对单一,与其他学科相比研究方法更新和跟进不够。党史研究也应突破传统史学研究方法的局限,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增强党史研究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对于新时代党史研究方法的创新而言,哪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借鉴,这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有历史学者认为,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以及人口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于历史学具有较大的影响;党史属于历史学科范畴,因而也值得去借鉴这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学科交叉上,周一平认为,应当建立“中共党史心理学”[19]28,目的是使用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方法研究历史及历史人物。王静也指出:“中共党史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心理史学这一历史研究的新方法自然应当采取‘拿来主义,用以推动党史研究的深入。”[20]58

总之,党史研究者将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党史研究中将会拓展党史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也会进一步促进党史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因此,党史研究者应当在使用传统党史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逐步推广相关学科具有借鉴意义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另外,党史研究者在引入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同时,需要把握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和有限性,避免出现某一理论框架“先入为主”的主观心理。

三、结语

中共党史作为一门担负着政治宣传和学术研究双重历史使命的学科,从事其研究的首要前提是要处理好它所承担的政治宣传功能和学术研究功能的关系。赋予党史研究一种政治宣传的功能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但要避免其沦为一种简单宣传工具,防止挤压它所拥有的学术研究的功能,损害其研究的科学性;同时,也要把握好其学术研究的底线。在从事其研究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本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以及统筹好历史和未来的辩证关系。在研究方法上,党史研究者要高举“四面八方”研究法的旗帜,以“大历史观”的研究视野审视党史,保证党史研究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同时,在坚持党史学科传统研究法的基础上,不断吸取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促进新时代党史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如,王炳林.中共党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回顾与思考[J].北京党史,1999(2).

[2]曲青山.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根本指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论述[J].中共

党史研究,2019(5).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张静如.精英史观和民众史观两个都讲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4).

[5]宋学勤.马克思主义指导与中共党史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8).

[6]周良書.中共党史研究中之历史主义[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5(5).

[7]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5).

[8]吴德刚. 坚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自觉[N]. 学习时报,2019-06-03(1).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习近平致信祝贺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开幕[N].人民日报,2015-8-24(1).

[13]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4]胡华文集(第4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5]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16]张静如,丁俊萍.一九八○年前后胡华对中共党史研究和教学的思考[J].中共党史研究,2018(7).

[17]苗晓炜.胡乔木的“四面八方”党史治史方法[J].党史纵横,2018(8).

[1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激励广大青年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N].人民日报,2019-4-21(1).

[19]周一平.建立中共党史心理学[J].四川党史,2000(2).

[20]王静.党史研究应借鉴心理史学的研究方法[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1(1).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新时代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实事求是”定乾坤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实事求是地写好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