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红茶发展现状分析

2020-03-05 11:00王晓梁少茹
广东茶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信阳红茶茶树

王晓 梁少茹

(1.河南省豫南茶树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实验室;2.信阳市农业科学院;3.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信阳 464000)

“信阳红”的横空出世和一鸣惊人,是信阳先天优势和人为精心策划双重作用的结果。首先,信阳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和优越的茶树生长环境;其次,信阳茶人的创新精神和红茶技术的成功嫁接;其三,开创河南红茶先河,新奇夺目;其四,省委书记担当形象代言人,有利于“信阳红”的高端定位和推广;其五,信阳市委书记、市长亲临一线推介,营销跟进到位;其六,品牌保护力度大,品牌宣传战线长。

总之,“信阳红”是以“茶农增收、品牌做响、企业做强”为目标,政府、企业、茶农三者同心协力,共唱的一台大戏。“信阳红”的开场是非常成功的,但后继乏力,我们对“信阳红”进行复盘、剖析,找出其停滞不前的瓶颈所在,对“信阳红”及整个红茶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1 “信阳红”茶诞生

2009 年年尾,省委书记卢展工考察信阳茶产业时指出,信阳应该充分利用夏秋茶,开发红茶“信阳红”,提高茶农收入。卢书记点题后,信阳市积极推进,浉河区抢抓机遇,强力攻坚,经过106 天日夜奋战,“信阳红”茶终于诞生了。2010 年9 月17 日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的品鉴会上,专家组一致肯定了“信阳红”的高端定位,并给出了“外形紧细、棕润多金毫,汤色红亮、甜香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匀红亮”的评语。

继“信阳红”之后,卢展工连续命名了南阳“桐柏红”、三门峡“函谷红”、洛阳“牡丹红”,共四大红茶,形成北方红茶产业集群效应。“信阳红”成为茶界新宠,陈文华[1]先生在《探寻“信阳红”的历史座标》一文中为她正名,从红茶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和在世界的传播轨迹中找到“信阳红”坐标,奠定了“信阳红”的地位。

2 品牌操作

2.1 定位为红茶新贵

“信阳红”被定位为春品新派红茶,包含几层意思。一是产地新,“信阳红”立足于江北茶区,属于高纬度红茶;二是原料新,“信阳红”用采于春季的细嫩芽头制作,有别于传统红茶;三是工艺新,“信阳红”苛刻的发酵工艺与其它红茶不同;四是口味新,滋味醇厚甘爽的“信阳红”有别于其它红茶。

2.2 品牌保护及时

信阳市茶叶协会申请注册“信阳红”证明商标,并制定了“信阳红”证明商标使用规范。经过公开竞标,最终指定具有技术、生产、品牌、营销等方面优势的3 家龙头企业五云茶叶公司、文新茶叶公司、信阳红茶叶公司使用“信阳红”证明品牌,主导“信阳红”的生产销售工作,使“信阳红”品牌得到有效保护。

2.3 品牌宣传到位

为了提高“信阳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信阳市制定了“信阳红风暴”活动方案。从2010年国庆到2011年年底,先后进行了信阳试茶、江城卖茶、绿城赏茶、羊城品茶、榕城斗茶、申城秀茶、京城亮茶八场大型造势活动。在“管彤问茶”、“立波论茶”、“汪洋评茶”活动中 ,“信阳红”品牌运作团队与商政名流、文化精英、茶界专家一起将持续14 个月的“信阳红风暴”宣传活动推向高潮,成功将一个行业事件扩大成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3 “信阳红”后续研究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必需经受历史的检验,信阳毛尖的盛名是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1]。“信阳红”问世之后,品牌宣传方面做足了文章,科学研究方面略显不足。科研主要以工艺和功能成分提取为主,信阳茶叶专家[2-14]从鲜叶试制性、加工工艺、冲泡条件、功能成分提取、质量分级几个方面对“信阳红”做了研究。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体系最全的茶学科研队伍。研究方向贯穿整个茶产业链,涵盖茶树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茶树资源、茶树保护、茶树育种、茶树栽培、茶叶加工与深加工、茶叶质量与安全、茶与健康等领域[15]。对比“信阳红”,主要是基础研究,也不够全面,深入的研究一片空白,科技支撑不起“信阳红”的发展和升级。只有加强科研,才能扭转“信阳红”后劲不足的局面。

4 “信阳红”研究的发力点

有茶人认为,我国红碎茶国际竞争力不强,品质比不上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产品,其实香高味醇的工夫红茶才是我们的强项,才是在国际市场最具竞争力的红茶产品。“信阳红”作为功夫红茶中的佼佼者,科技投入不足,使其难以进军国际市场,以下几个方面是打破瓶颈的关键所在。

4.1 茶树栽培育种方面

茶叶品质与茶树品种密不可分,有许多茶叶名称也是茶树品种名称。目前,“信阳红”茶所用原料和生产信阳毛尖所用原料一样。信阳群体种种类杂多,有桂花种、柳叶种、瓜籽种等,但是“信阳红”茶还没有找到最匹配的茶树品种,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立志团队成功绘制出茶树高质量基因组图谱,决定茶叶适制性、风味、品质和茶树全球生态适应性的遗传基础得以诠释[16]。这一成果为我们选育“信阳红”的适制品种、提高茶叶品质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科研人员指名了方向。

4.2 茶叶机械方面

茶叶机械包括茶园管理机械、茶叶加工机械和泡茶机械,这诸多机械中,采茶机械是关键。如今可见的采茶机械是修剪式采茶机,但是修剪式采茶机不能用于名优茶,“信阳红”属于名优茶,用不了修剪式采茶机。目前,茶叶采摘支出占到我国茶产业总成本的32%[17],而且还有上升趋势。采摘机械化是茶产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修剪式采摘存在缺陷,我们需要改变思路,采用智能化识别技术,以叶绿素、纤维素、咖啡碱等含量为指标,开发出能甄别茶树芽叶的采茶机械。

此外,“信阳红”没有标准的加工机械和生产线,企业制作技术不一,分为“生发酵”和“熟发酵”(根据发酵前是否红变)两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信阳红”需要开发相匹配的标准红茶生产线,以满足市场需求。

4.3 茶叶质量与安全研究

“信阳红”制茶过程不添加任何辅料,只有茶叶自身的理化变化,影响其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是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15]。笔者通过统计2013-2018 年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外检报告,铅在信阳茶叶中的含量基本在0-1.0mg/kg 之间,远低于国标5.0mg/kg 的指标,与尹鹏等[18]做的信阳毛尖稀土和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估结论相似。

在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方面,我国科研工作者研制了天敌友好型LED 诱虫灯、害虫诱捕黄板和控制茶园害虫的茶树昆虫性信息素,对减少农药使用起到一定作用。茶叶中微生物研究主要集中在黑茶方面,茯砖中的冠突散囊菌、普洱茶中的黑曲霉、六堡茶中的黄霉菌等[19],在提高茶叶质量、防治茶树病虫害、茶叶储存保鲜方面,也有一些研究成果。在农药残留和微生物方面,“信阳红”还需要深入研究,为其扩大市场保驾护航。

4.4 保健研究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

茶叶的综合利用是从医学、轻工业和食品科学的视角,从茶树鲜叶、成品茶和茶相关副产品中提取、分离的次级代谢产物和有效活性成分,开发为保健品、防辐射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化妆品添加剂等,应用于医药、食品、畜牧、轻工、服装等产业领域,由此获得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虽然茶叶综合利用前景广阔,但是挖掘程度远远不够。就拿茶保健品来说,原料仍以绿茶成分为主,以茶多酚为原料的保健品很少,以其他茶类成分或者提取物为原料的保健品少之又少。所以,“信阳红”需要在茶叶综合利用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开发出通吃天下的产品,让“信阳红”不再受地域限制,打破喝茶习惯区域化的束缚,让“信阳红”成为全国性乃至全球性茶叶品牌。

4.5 推进茶园管理与气象服务相结合

近几年随着种植行业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农业种植中都有气象监测系统的使用。茶业气象相关监测体系和研究相对滞后,安吉白茶[20]和普洱茶[21]有一些成果,特别是在气象指数保险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走到了前面。河南信阳茶业在气象监测尚未为茶农生产提供切实可行的用途,需要针对信阳茶业特点探索一套接地气的气象服务体系。探明茶园小气候,精确测定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土壤湿度、大气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力、降水强度、光照强度、负氧离子、PM2.5、土壤疏松度等指标,准确制定茶园行距、梯田宽度,利于精细化种植,提高茶叶质量,提升信阳红茶附加值,也为信阳红高端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5 余论

“信阳红”在种类繁多的茶谱中,已经争得一席之地,开局很好,“信阳红风暴”成为茶界佳话。只是经过数年发展,“信阳红”还是一个区域品牌,全国化、全球化的路任重道远,只有科学技术能让其历久弥新,不断升级,成为消费者的宠儿。

猜你喜欢
信阳红茶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蜜香红茶
Happy Afternoon Tea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
信阳茶魂